《跨越海峽的生命橋》教學反思
生:小錢肯定特別傷心,因為他快要死了,可是他還很年輕.
生:我也認為他會非常難過,我內心里也為他痛苦.
師:你為他痛心,跟著自己的感覺讀一讀這句話.(生感情朗讀)
生:我為他著急.
師:急什么
生:急救他命的可能性太小了.
師:你從哪看出來的
生:從"唯有……才能……"看出小錢生命只有一線希望.
師:是啊,有血緣關系的人之間骨髓都有可能不相配,更何況沒有血緣關系,
在20萬人里面才可能找到可以為他移植的骨髓.小錢生的希望多么渺茫啊!請同學們再讀這段話,把你的心情表達出來.
(生感情朗讀)
閱讀期待是一種迫切求知的心理狀態,是一種探求未知的渴求.探求什么
這是老師的責任.美國國家教育學會主席內爾·諾丁斯在《學會關心:教育的另一種模式》說,關心和被關心是人類的基本需要.關心是一切成功教育的基石.圍繞關心來組織教學是諾丁斯教育思想的中心主張.那么,對教育來說,又該從哪里入手來教會孩子學會關心,學會愛自己和愛他人呢什么樣的教育才是我們所需要的能夠培養孩子學會關心的教育呢本課開始,我就引導孩子直接探求,關注杭州青年的命運,一句"真讓人痛心啊"敲擊著孩子的心靈,激起學生讀書的期待,更重要的是喚起了孩子們強烈的關懷. 孩子們熱情投入,真情流露,以心契心,是收獲人文思想的時候.
二,在文本與心靈的對話中體驗感情價值——感受人文.
生:同一時刻,在中國臺灣剛剛發生過大地震,可是醫護人員卻在為小錢抽取捐
獻者的骨髓.
師:當你了解到這些,你最強烈的感受是什么
生:我最強烈的感受是非常感動.
師:哪些地方讓你有了這樣的感受,請再次讀這段文字,用心去默讀,劃出
令你感動的詞句,先完成的同學可以與旁邊的同學交流.
生:這里讓我感動,一場大地震剛剛過去,可中國臺灣的人們卻在為小錢忙碌著.
師:好,書暫時放下,一提"地震",你腦海中肯定會出現一幅畫面,描述一下好嗎
生:聲音震耳欲聾,房屋倒塌……
生:地震很可怕,這種自然現象的破壞力很大.
生:地震可能會讓一座城市變成廢墟.
師:7.3級的大地震來臨,頃刻間就是墻倒屋塌.地震過去后余震隨時可能襲擊人們,危險隨時存在,中國臺灣青年應該想的是什么
生:他應該想自己躲在那里,怎樣保護家人.
師:可他實際想的是什么
生:他實際想的是小錢.
師:你從哪讀出來的
生: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課件出示這句話)
師引讀:中國臺灣青年為他人著想,這是一種優秀的品德——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
的骨髓."
師引讀:對于他來講,這是一個堅定的信念——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
的骨髓."
師引:置自己安危于不顧,挽救一個素昧平生的大陸青年,這是多么崇高的
精神啊!請同學們再讀——
生齊讀:"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這件事中,感動無處不在,還有哪些地方打動了你
……
《語文課程標準》一個重要理念就是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學內
容的價值取向,發揮語文課的以情感人,以美育心的獨特性;讓學生親密地感受語文材料,感悟人文內涵,從而受到心靈感動,情感的熏陶,人格的感化.從"讓我們讀讀這個故事,看看到底是什么感動著我們 "來引導學生體會課文,悟情,生情.抓住了"這位青年仍靜靜地躺在病床上","此刻,大地仍在余震中搖晃.",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利用大地震暫停的間隔,中國臺灣青年的骨髓,終于從身軀里涓涓流出……"這鮮活的形象,銘心的場景,抓住 "沉著地站在病床旁,"等感情強烈的內容來注重形象感悟,情境感悟,心靈的感動.學生全身心注入在文本的人物身上,從而在情感,態度,價值等精神領域產生影響,感受到語文中豐富的人文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