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橋,那人,那情……──《跨越海峽的生命橋》課堂教學實錄
一、起──未成曲調先有情(音樂《愛的奉獻》漸起,漸強。)
師:(深情敘述)同學們,一首深情的《愛的奉獻》又將我們的思緒帶到了課文所講述的故事當中。十八歲,一個充滿夢想的年紀,一個如花的年紀。而他,一位杭州青年小錢,此時只能靜靜地躺在病床上。他在焦急地期盼,期盼救命的骨髓能早一點從遠隔萬里的海峽彼岸中國臺灣送到杭州。(板書:中國臺灣 杭州)請同學們拿出課文,快速找一找,課文哪幾段直接描寫了海峽彼岸的情景,開始。
(生自由整體感知課文。)
生:3~5自然段直接描寫了海峽彼岸的情景。
師:請找出3~5自然段中直接寫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行為的句子,讀一讀。
(生讀課文3~5自然段)
師:讀著讀著,你有沒有發現他們的行為有什么不合情理的地方?再讀一讀。
(生讀課文,圈圈畫畫)(教師提示:不動筆墨不讀書,拿起你的筆來在有感觸的地方圈圈畫畫。)
(開講,猶如文章的“鳳頭”,小巧玲瓏,它能在極短的時間內,安定學生的情緒,誘發學生與課文學習相應的感情,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讓他們帶著強烈的求知欲、孜孜以求的心理進入學習的情境中。一段音樂的渲染,一段深情的敘述,學生十分自然地進入了情境之中。再者,設置的三次自由讀文,有目標,有梯度,讓學生和文本的接觸顯得充實而有效。)
二、承──一詞一句總關情
生: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但是,李博士仍沉著地站在病床旁,那位青年也靜靜地躺在病床上。
師:這里直接寫了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的行為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還找了什么地方?
生:我找到了第四段。在這場災難中,病床上的青年沒有受傷,他的家人是否平安,目前還不清楚。但是,他知道,在海峽的另一邊,有一位青年正滿懷著希望,期待著他的骨髓。
師:這是寫中國臺灣青年的行為有不合情理的地方。同學們,讓我們先來讀一讀第五自然段。這段寫了李博士和中國臺灣青年的行為都有不合情理的地方。請再讀一讀,你能說一說為什么不合情理嗎?
(生讀課文第5自然段。)
師:李博士的行為為什么會讓你感到不合情理呢?
生:因為這時中國臺灣已經發生了7.3級的地震了。只有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可是李博士還是繼續為青年做手術。所以我感到不合情理。
生:情況如此危險,他還是堅守手術臺──不合情理。
師:還有么?
生:這時候,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前面說他不得不停止工作了,后面卻寫他繼續為中國臺灣青年做手術,我覺得有些不合情理。
師:你說。
生:因為他是利用大地震動暫停的間隔,通過一次又一次的努力,骨髓才從中國臺灣的身軀里抽出來的,所以我覺得不合情理。
師:他是利用大地震動的間隔在做手術的。同學們,情況如此危險,但是李博士仍舊堅守手術臺。他面對的是怎樣的險情呢?請你再讀一讀課文,找一找。
(生讀課文。)
生:他面對的是做手術時隨時會來的余震。
師: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請讀一讀書上的句子。
生:針頭向皮膚刺去,一陣突如其來的余震,使針頭從肌膚里脫落,李博士不得不停止工作。此時此刻,跑到空曠的地方才比較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