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羅納》教學反思
課文順利地導入后,我出示一個句式:當卡羅納 時,誰是怎么做的?讓學生讀課文根據這個句式說話。學生找到一處場景,我就課件出示原文。如果學生找不出來,我就通過適當的過渡語出示,指導學習,讓生體會情感,理解卡羅納的悲傷情緒。
同時,在體現“愛”這一主題時,借助其中一個場景時,同學們圍在卡羅納身邊沒有說一句話——讓學生設想自己就是卡羅納的同學,把自己想對卡羅納說的話寫下來,進行寫作說話練習,讓學生把“愛”說出口。
最后通過播放音樂《愛的奉獻》進行升華,
總體說來,我在把握課文的脈絡上是比較清晰的。一個又一個環節下來,學生能體會到兩大情感:悲傷和愛。
再則,是需要反思的地方:
一、 朗讀訓練
閱讀教學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通過自讀自悟,集體交流,有感情地朗讀語句,學生體會到了卡羅納失去母愛的悲痛,從而激發起了要關愛他、幫助他的情感。但我在這方面做得很不到位。在每一處文章場景教學后,應該多讓學生讀,反復又多形式的讀,在讀中體會感悟,然后用學生自己的話來表達感情。顯然,我講得太多,而學生說得太少。
二、 教態語調
因為沒有經過專門的訓練,所以在教態和范讀課文,非讀過程中的說話語調都比較欠缺。
三、 評價語
整堂課的評價語比較單調模糊,雖然有幾處評得還不錯,但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恩”、“好的”、“不錯”等等語言。
課堂要體現學生為主,教師為輔。雖然自己的感情是調動起來了,但因為沒有設計好學生的朗讀,他們的感情并沒有很好得被調動。除此之外,對學生的反饋不夠精細,臨場應變能力偏弱等等。
《卡羅納》教學反思
《卡羅納》是節選自《愛的教育》一書中文章。課文講述了一個叫卡羅納的孩子失去母親極度痛苦,在母親去世后回到學校上課的一天中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關愛的事。
課堂中學生們圍繞“你從哪里可以看出,卡羅納失去母親非常痛苦?和周圍的人又是如何關愛他的?”這兩個問題再讀書感悟,從始至終我看到學生都在同情與憐憫的神情中學習,他們在文本中體會著愛的教育。
這篇文章不但使孩子們受到了教育,學會關愛他人,更重要的是我受到深刻的教育。
近來我越來越發現:只要我要求的學生做到的,他們能做到就可以了,學習成績優異也就達到我的目標。我認為這就是“愛”,“嚴”就是愛!今天我重新審視我自己,我知道我錯了,我忽視了孩子們也是有情感的!他們需要老師的關注,需要教師的呵護,更需要我們這些教師的發自內心的“真愛”。沒有“愛”只有“嚴”,可能會成功一時,但不會成功一世!
有愛的陽光,花朵才會綻放;
有愛的雨露,草才會生機勃勃;
有愛的語言,學生才會了解你的愛有多么博大與寬容;
有愛的行為,學生才會真正懂得怎樣去愛別人!
是節選自《愛的教育》一書中文章。課文講述了一個叫卡羅納的孩子失去母親極度痛苦,在母親去世后回到學校上課的一天中得到老師、同學、家長的關愛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