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教學案例反思
教師:從租界地回來以后,周恩來想的和我們一樣!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時,周恩來說出了他經過深思熟慮過的遠大志向。此時此刻,少年周恩來就在我們身邊,他聽了魏校長的問話,他清晰又堅定地回答——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一個十二三歲的孩子,竟有著如此胸懷和抱負,魏校長聽了也不敢相信,當魏校長再次訪問的時候,少年周恩來便鏗鏘有力地回答——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同學們,讓我們再次高聲齊讀少年周恩來這個震憾了所有在場的人,同樣也震憾了所有有良知的中國人的回答——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是啊,少年周恩來有著如此宏大的理想,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工作的一生,忙碌的一生,奉獻的一生!
(教師課件展示有關周恩來生前的一些資料)
教師:周恩來志存高遠,心系祖國。新中國也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周恩來一樣有宏大志向的人物,我們的祖國才得以解放;人民才得以富足,中國的經濟才得以騰飛,國家才得以繁榮!就拿我國的——
(教師課件展示新中國的成就)
教師:同學們,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在科技飛速發展,經濟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應該有什么樣的理想呢?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怎么做呢?
學生:我們應該好好學習,報效祖國!
學生:我們應該為國家的富強而學習和讀書!
學生:我們應該像周恩來一樣,為中華的繁榮而讀書!
學生:我們不光要有大的理想,還應該像周總理一樣為自己的理想而采取積極的行動!
學生:我要從現在開始努力學習,將來以自己的才能建設祖國,讓中國永遠強大!
……
教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一起走進了舊中國那個血雨腥風的年代,走進了那個被稱為“東亞病夫”的國人飽受欺凌、任人宰割的屈辱歲月,同時,我們也共同見證了少年周恩來的遠大理想和宏偉抱負。我們又更深地理解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內涵。雖然周總理離我們而去,但他那振興中華的豪言壯語和他那心系祖國、心懷黎民的精神永遠激勵著我們,他將永遠和我們同在!最后讓我們再次高聲齊讀課題——
學生: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
教師:共祝我們的祖國永遠繁榮昌盛!
教師:課下閱讀關于周恩來故事的書,并將你所了解的周恩來總理的故事用講故事、寫文章、編短劇、辦手抄報等形式,展示你學習上的收獲。
〔反思〕
回憶整個教學,我有以下幾點感受:
1、教學設計步步精心,努力創設適宜的教學情境,教學過程環環相扣,盡力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教師在上課伊始就通過輕音樂《你的背影》和“十里長街送總理”場面的悲壯創設一種悲涼的氣氛,為學生進入課文的情境做好鋪墊。引出少年周恩來的偉大志向后,教師提示“是什么原因促使少年周恩來立下了如此偉大的志向呢?”師生歸納出:中華不振!緊接著教師提示:你從文章的哪些詞句可以看出“中華不振”呢?待學生充分地思、讀、說、議后,教師用憤慨的語調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中華不振”。教師為讓學生更深地體會中華不振,提示“帝國主義列強在中國的為非作歹又豈止是這些呢?”拓展舊中國所受的屈辱。待學生說出自己看到中華不振的現實的感受后,教師再提示“從租界地回來以后,周恩來想的和我們一樣!所以,當修身課上,魏校長向同學們提出‘請問諸生為什么而讀書’時,周恩來說出了他的遠大志向。在此,教師用激昂的語調創設情境讓學生體會少年周恩來的偉大志向。之后教師又說:少年周恩來有著如此宏大的理想,他是這么說的,也是這樣做的。在學生看了周恩來工作繁重的資料后,教師又提示:周恩來志存高遠,心系祖國。新中國也正是因為有了許許多多像周恩來一樣有著宏大志向的人物,我們的祖國才得以解放;人民才得以富足,中國才得以騰飛!最后,教師提示學生:我們作為新世紀的青少年,在科技飛速發展,經濟高度發達的信息時代,應該有什么樣的理想呢?現實生活中,我們又該怎么做呢?在學生說出自己的理想后,教師總結本課,播放令人振奮的歌曲《祖國,你好》布置作業。師生課堂情緒先“抑”后“揚”,教學效果也水到渠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