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歌子》教學設計及短信評課——人教版第八冊第23課《古詩詞三首》(第一課時)
2、啟發學生把板書補充完整,改編成童謠。
3、師生合作,利用童謠引讀全詞,誦讀《漁歌子》。
五、總結全詞,布置作業。
板書設計
漁歌子
西塞山前
白鷺高飛
桃花流水
不須歸 鱖魚正肥 樂而不歸
青青箬笠
綠綠蓑衣
斜風細雨
短信互動
1.曾惠娟老師上的漁歌子充滿詩情畫意,詩聲朗朗,浪漫無比,柔媚之致.吳志誠老師上的漁歌子理智分析理解,充滿理性,具有陽剛之氣!陳珍珍
2.南平政和許溫堅:吳志斌老師上課風格灰諧幽默、富有磁性,深深打動學生。《漁歌子》一詞教學采用質疑、思考、判斷等方法引導學生走進詞的意境,不僅讓學生學習了古詞特點、知識,體會到作者的思想感情,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本課教學中引導學生對鱖魚、白鷺、桃花等體會悟情所運用的教學藝術給人以啟迪、鼓舞。學生對詞句的個性化的理解和吟誦都讓留下難以忘卻的印象,教師動情范誦更是讓人陶醉。聽完本課我不禁為之叫好!
3.政和許紹祿:兩個精英同“唱”漁歌子,不同性別,不同風格。殊途同歸。師精彩表演,生積極配合,高潮疊出。讓人“不須歸”。
4.吳老師教學《漁歌子》的四大靚點:一是尋美。吳老師讓學生與詞近距離交流,讓學生找出詞中色彩的美詞,感受色彩美.二是探美.培養學生思考探究詞中語言樸實美.三是賞美.他引導學生想象感受意境美.四是創造美.他鼓勵觀察發現“西塞山、桃花”隱藏的色彩美.真是美詞美學啊!(漳州陳岱中心校王遠智評)
5.大田(吳春樣)↓吳老師緊緊扣住“不須歸”,引導學生通過讀→問→想→說進行課堂交流,充分理解詞中描繪的情景,設置情境說話進一步體會作者“不須歸”的情懷.
6.我認為吳老師的板書設計不夠創意,用上簡簡單單的簡筆畫展示更好。泉州蘇彩鳳
7.吳老師能夠抓住重點詞“不須歸”貫穿整節課,能充分創造情境讓學生從朗讀、思考、想象來感受詞句的優美。建議:板書過繁。靖縣和溪中心小學-劉龍根。
8.尤溪城關小學劉妍萍吳老師的課堂評價過甜。有些夸張。感覺課前預設多。
9.吳志成老師在不須歸和樂而不歸之間作足了文章,上出了詩情詩境,建議課上能有更多的拓展,做到以一帶三使課堂更豐滿。龍海陳素環"
10.(羅源鳳山小學余向陽)同課異構,精彩紛呈.上午聽了吳志誠老師的《漁歌子》,不由讓人想起昨天下午曾老師上的同一個課題,兩節課的導入方式不同,教學切入點不同,教學方法不同,教學手段不同,教學風格不同.但都注重生字詞的教學,朗讀能力的訓練,想象能力的培養,學習方法的指導,學習習慣的養成,文本的拓展和說話寫話的練習,都很好地把握了詩歌教學的靈魂.異曲同工,精彩紛呈,令人拍案叫絕,使人沉醉課堂營造的美妙氣氛中.這是本次閱讀教學觀摩大會的一大亮點,一道美麗的風景線.我們受益匪淺,不虛此行!
11.龍巖羅紅斌:吳老師評點妙:一是評在導上,二是評在法上,三是評在眼上,可見吳老師課堂駕馭本領高,對生成資源的把握和利用也做得很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