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教學目的】1、理解課文內容,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態度。
2、理解“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從中受到啟發。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了心里”的意思及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從中受到啟發。
2、學習課文中的聾啞青年做事全神貫注、投入忘我的態度。
【教學難點】理解課文內容,弄懂魚“游到了紙上”和“先游到心里”的相互關系。
【教具準備】課件(金魚圖)。
【教學過程】
一、整體感知,喚起學生體驗
第一次看到題目時,你有什么想法?學生可能回答:魚怎么會游到紙上來呢?誰讓魚游到紙上來呢?這是在做實驗嗎?魚游到紙上,魚會死嗎?你們看,有猜疑,有擔心,有探究,題目起得多好呀!
迫不及待地讀了課文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一位殘疾青年長期認真地觀察金魚,畫魚畫得活靈活現,就仿佛讓魚游到了紙上等等。
二、師生共讀課文
上節課我們劃出了課文中幾處直接描寫青年的語句,請你們重點來讀這些語句,老師來讀其他的部分。
師生合作讀書。
三、觀魚──體會青年舉止“特別”
過渡:
同學們讀得很好,通過你們的朗讀,老師仿佛看見了這位駐足池邊觀魚的青年。這位青年最初給作者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就在金魚缸邊,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
換一句話,還可以怎樣說?
同時出示投影:
就在金魚缸邊,我認識了一位舉止特別的青年。
就在金魚缸邊,我認識了一位______的青年。
。ㄅc眾不同、非比尋常、特殊)
是呀,“特別”就是“與眾不同”,你們看看,前邊寫到其他觀魚者是怎么觀魚的?青年怎么看?你們從書上找一找。同桌兩個人對比著讀讀,從中體會出了什么?
(對比讀)
讀出了青年的忘我。
四、畫魚──促進個性體驗
過渡:青年人看魚如此投入(板書:看魚),他畫魚(板書:畫魚)又是怎樣一番情景呢?
請你們自己讀讀描寫青年畫魚的部分,看看你都讀懂了什么,小組合作,選取最適合你們的讀書方式進行匯報。
學情:
學生在小組里先自己讀書,并交流自己通過讀這一部分讀懂了什么;然后小組里商討采用何種讀書方式更加能夠表達出自己對于所讀部分的理解。
。▽W生可以采取多種讀書方法進行匯報:如畫批讀、對比讀、賞讀等等,讀的形式是多樣的,體驗是豐富的。)
1、體會出青年畫魚時的專心致志:
通過“靜靜地畫”“每個”“一絲不茍”“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
一絲不茍:可以體會出認真,連最細微的地方也不馬虎。
像姑娘繡花那樣細致:姑娘繡花時非常專著,精細而周密。
2、體會出了青年的畫技嫻熟:
有時工筆細描,有時揮筆速寫:工筆是國畫的一種畫法,用筆工整,注重細致地描繪,青年畫魚時;速寫也是一種繪畫方法,一邊觀察對象一邊用簡單線條把它的主要特點迅速地畫出來。說明了青年人熟練了掌握了繪畫的方法。
3、體會出了作者對于青年的贊賞,贊賞他畫畫的專心、贊賞他畫技的高超:
點撥:
青年多么投入呀,他好像和魚已經融為一體了,我仍舊去茶室喝茶,等到太陽快下山才起身才往回走,路過后院,看到那位青年還在(生接讀)“金魚缸邊畫畫”。他似乎(生接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