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課堂上,我引入了齊白石畫蝦的小故事,進行拓展讀,豐富了學生的體驗。
在結尾處,回歸整體。我邊梳理板書邊引導學生縮讀課文,只讀文章的精華部分。縮讀──是對課文重點語句的回讀,讓學生在理解之后,再次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
總之,不同形式的讀,要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教學目的及訓練任務來設計。豐富了學生在語文課堂中的讀書活動,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
三、如何在課堂上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學習的中心階段,我盡力做到“三個保證”:保證有充分的時間讓學生去讀、去思、去議;保證學生各抒己見,暢所欲言,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獨特的體驗、獨特的理解;保證學生自始至終在課堂上過著愉快地生活。我想以這節課學生的讀書活動為例。
如在學習青年“畫魚”的部分,我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這是一種充分自主的個性化的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學生主動地去閱讀文本,發現文本的特點,學生在反復讀書的基礎上,得出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這個體會不是老師賦予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而得出的。又在理解的基礎上,采取相應的讀書方式進行匯報。
從課堂上看,不同的學習小組,他們的讀書體會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讀出了青年的專心致志,有的學生讀出了青年的畫技高超,還有的學生讀出了作者對于青年的贊賞,等等。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前提。
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又選擇了最能表達自己體會的讀書方式進行匯報。學生運用的方法有畫批讀、對比讀、賞讀、品味讀等等。
這個環節就體現出學生的主體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