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游到了紙上》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八、拓展讀
(可以隨著文與可畫竹的故事出現,靈活運用)
補充齊白石畫蝦的小故事。老師簡單交待。
齊白石畫蝦名揚天下,令人嘆為觀止。他畫的蝦,滋潤透明,生動有趣,似活蝦在水中遨游。你們知道嗎?齊白石為了把蝦畫活,進行了畢生的觀察。
請同學們讀讀這篇文章,聯系課文,你又有什么體會?
(無論是齊白石畫蝦、青年人畫魚,都是先把事物深深地印在了心中,先做到了心中有數。并且經過堅持不懈的追求,付出了巨大的努力,最終取得成功。)
九、布置作業
1、搜集關于描寫人物投入做事的成語或者格言,把它們積累在積累本中。
2、課外閱讀關于投入忘我工作的人物的故事。(教師可以給學生提供網址)
【設計思路】
《魚游到了紙上》這篇課文,圍繞著青年人看魚、畫魚這兩方面內容,使一位做事投入忘我、畫技高超的青年人形象躍然紙上。
通過教學,不僅要使學生受到語文能力的訓練,更要使學生的情感得到生動的發展。從教材的角度,我考慮如何用好這篇教材,使教材真正成為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例子。
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思考備課:
一、關于課題解題
這篇課文的題目比較特別,引發學生的遐想。我在課始,重新引導學生回憶最初看到題目時的想法,其目的并不是在于解題,而是從學生的體驗入手,并緊緊抓住學生的體驗,把學生帶入課文的情境之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進學生主動探究問題的積極性。
二、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落實訓練,體會感情
根據不同段落的學習內容、教學目的及訓練任務,我設計了多種形式的讀。
入課,整體感知課文的階段,師生合作讀課文。這時的整體感知是在第一課時的整體感知的基礎上。那么,師生合作讀書的目的在于,既讓學生整體感知了課文內容,又讓學生把讀書的重點集中在青年身上,為這節課圍繞著青年看魚、畫魚的表現學習做好了準備。
再比如說,在學習青年“看魚”這一部分時,我引導學生通過體會其他觀魚者觀魚與青年看魚兩種不同的表現,進而體會出青年的投入忘我。為此,我設計了 “對比讀”的讀書方式,讓同桌兩個人把其他觀魚者觀魚與青年看魚的不同表現對比著讀讀。有比較才有鑒別,通過比較加深了理解,讓學生一下子體會了出青年的特別之處。接著,我又繼續引導學生,既然青年是與眾不同的,就應該讀出青年的特別之處,這實際上又是一種形式的讀,是學生理解之后的讀──“感悟讀”。
再比如說,在學習青年“畫魚”這一部分時,我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學習,讓學生在反復讀書的基礎上,得出自己讀書的心得體會。這個體會不是老師賦予學生的,而是學生通過自讀自悟而得出的。
從課堂上看,不同的學習小組,他們的讀書體會是不同的,有的學生讀出了青年的專心致志,有的學生讀出了青年的畫技高超,還有的學生讀出了作者對于青年的贊賞,等等。這是一種充分自主的個性化的閱讀,是學生與文本的直接對話,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前提。學生在自讀自悟的基礎上,又選擇了最能表達自己體會的讀書方式進行匯報。學生運用的方法有畫批讀、對比讀、賞讀、品味讀等等。
在尋求青年落筆生輝的原因時,我又設計了聯系上下文配對讀的方式。這實際上是根據文本的特點進行語言重組。課文中前后照應的語句很多,有很多語句的意思是相關聯的,把這些語句配成對子,有助于加強學生的理解,也是對于學生自主讀書能力的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