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
一、素質教育目標
(一)知識教學點
1.了解黃河演變的過程和變化的原因。
2.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給人類怎樣的教訓。
3.學習作者積累材料的方法。
(二)能力訓練點
1.訓練學生歸納概括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
2.繼續培養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的能力。
3.繼續訓練學生按作者的敘述順序給文章分段的能力,以及抓課文重點內容的能力。
(三)德育滲透點
激發學生自覺的環保意識及民族憂患意識。
二、重點、難點
(一)重點、難點
了解黃河變化的兩個原因以及這兩個方面互相作用的關系。
(二)解決辦法
抓重點詞句深入理解。
三、課時安排
二課時。
四、學生活動設計
(一)自由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二)按提綱自學課文,勾畫并理解重點詞句,在書旁批注。
(三)對自學提綱進行小組討論,全班交流。
(四)聯系實際舉例,體會破壞環境的危害。
五、教具準備
投影片,課文朗讀錄音帶。
六、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一)導語引入新課
誰知道中華民族的母親河是什么河?(黃河。)你所知道的黃河是什么樣的?(學生談平時從課外了解的有關黃河的情況,如河水混濁,水勢急,經常決口造成水災等。)
出示投影片1(根據教材插圖繪制)。畫面所展示的濁浪翻滾、兇猛暴烈的河水就是黃河水。黃河是我國第二大河,以“地上懸河”聞名于世,也是輸沙量最大的河流,素有“一碗水”“半碗泥”的說法。
出示投影片2(根據課文描述繪制的數千年前的黃河)。這條河水質清澈,兩岸森林茂密,土地肥沃,風景宜人。你能猜出這是什么河嗎?
這也是黃河,是數千年前的黃河?戳诉@兩幅迥然不同的畫面,你會產生什么疑問?(黃河為什么會有如此巨大的變化?)這個問題將在我們所要學習的課文中找到答案。
板書課題:10*黃河是怎樣變化的。齊讀。
(二)交待學習任務
這是一篇閱讀課文。這節課我們將初步了解課文內容,理清課文的層次。(明確目標)
(三)聽課文錄音
要求: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讀音。思考:課文重點介紹了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整體感知)
全班交流。
1.課文重點介紹了什么?(黃河是怎樣變化的,即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
指名勾畫出講黃河變化原因的句子,學生齊讀。
2.你根據什么確定重點內容?
(引導學生找出以下根據:(1)課文題目;(2)“預習”中提出的問題;(3)課文內容的詳略;(4)課后思考題。)
(四)自學課文,討論交流
1.投影出示自學提綱,指名讀。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畫出不懂的詞語加以理解,除課文“預習”中提示的方法外,還可采用其它方法理解詞語。
(2)通讀課文,思考:這篇課文先講什么?接著講什么?然后講什么?最后講什么?給課文分段,概括段意。再想想段與段之間是怎樣聯系起來的?
2.學生自學。教師巡堂查看,了解學習自學情況,并適當給以指導。
3.分組討論。教師深入到學生中,傾聽學生談話,掌握學生對問題的理解程度。
4.全班交流。
(1)交流字、詞學習情況。
①指名讀課文(每人一個自然段)。重點要求讀準字音。讀后簡單評議。著重強調以下幾個字的讀音:苦難n4n 不禁j9n 松散s3n 助長zh3ng 叫苦不迭di6
②先指名讀讀“預習”中提出的六個詞語。然后提出其它不理解的詞語,最后讓學習談談詞語的理解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