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教學設計與反思
這就是為什么?
(二)
湛藍色的天空
本來是云兒歡樂的天堂
可是頻頻發射的炮彈
把如今的天空搞得烏煙瘴氣
這究竟是為什么?
(三)
茂密的樹林
本該是小鳥歡樂的家園
可是熊熊燃燒的火焰
把小鳥的家園給燒毀
這究竟是為什么?
(四)
美麗的公園
本來是人們休閑的好去處
可是雷鳴般的炮火聲
阻擋著人們悠閑的腳步
這究竟是為什么?
(五)
綠茵茵的草地,
本來是花兒的樂園,
可是如今頻頻發射的導彈
弄得花兒妻離子散,
這究竟是為什么?
教學反思:
由于這是一篇閱讀課文,在教學時,我沒有逐字逐句進行講解,而是通過感情朗讀、展開想象和拓展補寫三種形式來理解課文內容的。
感情朗讀是理解詩句的基本手段。因此,在本節課中,我重視了引導學生在反復誦讀中體會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特別是四個“這究竟是為什么?”。通過朗讀,讓學生們知道,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爭的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因此,在朗讀這句話時,語氣自然是逐句加重,語氣中自然含有深深的譴責。這樣,朗讀促進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理解又深化了學生的朗讀,二者真正起到了相輔相承而又唇齒相依的關系。
展開想象是學習課文的重要方法。在這篇課文中,有這樣幾句話:“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金黃色的沙漠,本來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在讀的基礎上,我引導學生展開想象:大海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沙漠本來是什么樣的?現在又是什么情景?通過想象,學生也能夠了解到戰爭讓本來安寧的自然世界變得喧囂而殘酷,自然也就了解了戰爭給自然社會帶來的災難。
針對這節課,我還安排了拓展補寫的練習。基于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戰爭給世界帶來災難,以及文章語言的欣賞感悟,我抓住了這個“讀寫結合”點,激起了孩子對戰爭的控訴和斥責,更重要的是讓他們借鑒到了作者的表達手法。在拓展補寫時,教師的作用在于拓展學生的思維,點撥規范學生的語言,而不能代替學生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