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精選13篇)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1
一、教材解讀
這是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 全詩共五個小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節)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第五小節)發出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二、教學目標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感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三、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四、教學過程一、讀題設疑1、板書: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齊讀課題。問:讀了這個課題,你有什么疑問?2、讀書就要思考,提出有價值的問題。這些問題答案就在詩歌當中。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自己讀讀這首詩。二、初讀感知,掃除障礙1、出示導讀提示: (1)讀準字音,讀通句子。(2)邊讀邊想象:讀了這首詩后想想每小節寫了什么?2、學生朗讀,概括內容 請五位同學一人讀一小節,其余同學注意聽他們是不是都讀通順了,并且想一想每一小節寫了什么?三、誦讀感悟,體會入情1、請同學們看大屏幕,在讀這些句子的時候,你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出示“蔚藍色的大海,是海鷗的樂園……”2、出示:本來如果加上了這個詞語,你再讀讀,有什么不同?…這時候留給我們的是什么?(痛苦、悲傷、憎恨,還有殘缺的家庭、殘缺的夢幻……)你想說什么?從哪些詞語看出了作者對戰爭的厭惡?(解釋:不速之客:沒有被邀請的客人,意料不到的客人。頻頻:屢次、連續幾次。)按照第一自然段學法自學2---4自然段。完成表格作業
地點
原先的美好與寧靜 遭戰爭破壞的景象 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4、面對這一切的轉變,作者也產生了這樣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5、這四小節都有一句“這究竟是為什么?”一起來讀讀它們的語氣一樣嗎?6、文中還從哪兒讀出了作者對戰爭的憎恨? 出示:最后一小節,生讀最后一小節。7、提示:這里那句話讓你有話想說?四、仿寫課文,遷移運用1、請帶著你們所理解的傷心、難過、遺憾、悲憤的心情,再來讀讀這首詩,相信你們會讀得更有感情。指名讀、男女讀2、這首詩歌在寫作上有什么特點?前四段是并列的,最后一段是祈盼。我們模仿這種方式來寫一寫。 的田野,(森林、牧場、草原、城市……)本來 可是 這究竟是為什么? 4、交流、學到這里,你覺得享受春天就是享受什么?(板書:享受和平) 五、享受春天,深知責任1、1986年9月25日,世界各國兒童代表共聚美國紐約,共同簽定了《兒童和平條約》,這條約表達了全世界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是全世界兒童至真至純的心一起跳動的聲音。2、出示:《兒童和平條約》 一起來讀一讀,分角色。六、小結。這就是我們想要的春天,這就是我們祈盼的春天,這就是我們呼喚的和平。希望全世界的人們都能和我們一樣——齊讀:享受春天 和我們一樣——齊讀:享受和平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2
教學目標:
1,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2,了解詩的結構,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難點:理解詩句的含義.
教學方法:朗讀為主,情感滲透
教學準備: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于戰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教學過程:
一,播放課件,引入新課
(關于目前仍處于戰火中的兒童課件.)
1,畫面中講的是什么事 (戰爭給兒童帶來了悲慘地生活.)你有什么感想
2,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歌-《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二,自學詩歌,完成以下要求
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查閱工具書.
3,想一想詩歌主要講了什么意思
三,檢查自學情況
1,請幾位學生逐節讀詩歌,注意正音.注意:"茵"的讀法.
2,檢查對部分詞語的理解情況.
3,詩歌主要講了孩子們呼喚和平的心聲,希望全世界的兒童都能有潔白的教室,平穩的課桌,都能在鮮花中讀書,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達了人們對世界和平的期盼.
四,學習一至四小節
1,自由讀第一小節詩歌,說說你讀懂了什么 詩中"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你是怎樣理解的
2,指導朗讀第一小節,注意讀出節奏.
3,齊讀第二小節,思考這一小節講什么
4,默讀三,四小節,學生讀后交流:
課文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5,指導朗讀一至四小節.
五,學習第五小節
學生自由讀第五小節,討論交流:作者的心聲是什么
六,總結課文
1,詩歌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2,指導有感情地朗讀全詩,讀出韻律和節奏.
3,"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在表達上有什么特點
七,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組織學生讀課后閱讀鏈接,感受呼喚和平這是世界人們的共同心愿.
2,學生交流課前收集的關于戰爭中的兒童的資料,堅定學生維護和平,反對戰爭的信念.
3,組織學生辦小報《戰爭與和平》.
板書設計:
16* 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有潔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穩的課桌
鮮花中讀書
……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3
[教學目標]
1、學習詩歌,認識詩句中的生字“弋”、“茵”、“頻”、“祈”,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頻頻”、“祈盼”等詞語的意思。
2、了解詩的結構,體會詩歌的韻律美,。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理解詩句“這究竟是為什么?”、“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的含義,激發學生對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生活的熱愛之情。
[教學重點和難點]
1、用合適的方法理解“巡弋”、“不速之客”、“頻頻”、“祈盼”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詩句“這究竟是為什么?”、“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的含義,激發學生厭惡戰爭,向往和平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1、師:與詩歌內容匹配的戰爭組圖、孩子們在優越環境中學習生活的圖片、配讀音樂、拓展閱讀材料《遠離戰爭 擁抱和平》。
2、生:搜集當今世界戰爭情況的資料。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設計]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今天這節課,老師先送給大家一首詩吧!詩的題目叫:《享受春天》
出示:享受春天
蔚藍的大海,
是海鷗們的樂園。
金黃色的沙漠,
是蜥蜴和甲蟲的天下。
藍得發黑的夜空,
屬于星星和月亮。
寬闊的綠茵場上,
滾動著歡樂的足球。
我們在鮮花中
享受春天……
2、自由讀,讀通順,邊讀邊想象:讀了這些句子你的眼前仿佛出現了什么樣的畫面?
3、交流:
(1)個別朗讀體悟:學生描述眼前的景色,讀相應的句子,并指導朗讀。
(2)集體朗讀:老師播放課件,小詩配上四組鏡頭。解說:蔚藍的海面上,海鷗自由飛翔;一望無垠的金色沙漠是蜥蜴和小蟲的家;明凈的夜空里,月亮高懸,星星眨眼,多么安謐;看,這里綠草茵茵,躍動著孩子們快活踢球的身影。齊讀。
說明:
先學習小詩,配上風景畫面,讓學生充分地感受生活的美好,享受春天的幸福和快樂,為下文體會戰爭的殘酷,不能享受春天的遺憾奠定情感對比的基礎。
4、(出示:戰爭場面圖片)然而就是這些地方,就在一夜之間,曾經的美麗、富饒、寧靜,一切都化為烏有。在世界的許多地方戰爭連續不斷地發生,老師請同學們交流一下,近年來哪些戰爭給百姓帶來了災難?(學生交流)
5、今天,我們通過一首詩歌來了解戰區孩子的悲慘和疾苦,詩歌的題目是《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課題)
說明:之后出現的戰爭圖片讓孩子們的原本愉悅的神經一下子緊繃起來。交流表現戰爭的資料,使學生自然地萌生出對戰爭的厭惡感。
二、預習課文,初步感知。
1、按要求預習。
(1)讀準字音,讀通詩歌。
(2)用自己學過方法理解不懂的詞語。
(3)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詩歌先描繪了戰爭帶來的災難:
_________________成了大海上的不速之客;
_________________打破了沙漠的寧靜;
_________________把夜空攪得不得安寧;
_________________阻礙了綠茵場上孩子們的腳步。
接著表達我們的心聲:
希望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討論。
(1)逐節讀詩歌,注意正音。注意“弋”、“茵”、“頻”、“祈”的讀音和寫法。
(2)介紹理解詞語的方法,交流詞語意思:
巡弋:(軍艦)在海上巡邏。
不速之客:沒有經過邀請而突然到來的客人,指意想不到的客人。速:邀請。
頻頻:屢次、連續幾次。
祈盼:祈禱、盼望。
(3)交流填空。
說明:
填空題的設計旨在幫助學生理請詩歌寫作結構。兩個填空題清晰地告訴學生:1——4節寫戰爭帶來的災難,第5節寫我們祈盼和平。同時,第一個填空從形式上暗示學生,1——4節的寫作方法是相似的,而且節與節之間是并列關系。
3、小結過渡:詩歌的前四個小節寫戰爭帶來的災難,寫作的結構非常相似,語言的表達形式上也類似。第5節寫我們祈盼和平。接著,就讓我們走進每一個段落,感受字里行間為我們傳達的真摯情感。
三、研讀詩歌,體味苦澀。
★結合畫面,學習一至四小節,體會戰爭給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
1、(出示圖片:大海戰、荒漠戰、硝煙彌漫的夜晚、暗雷潛伏的草地)看了這一組圖片,有些同學的眉宇緊縮起來,有些同學表現出驚異的神情,老師知道,此刻你的心情異常沉重的。請大家默讀課文1——4節,到文章的字里行間找一找,究竟是哪些句子讓你產生了這樣的心情,用浪線畫出。
2、教師巡視:剛才老師發現,有的同學畫了一句,有的畫了兩句,還有的畫了三句、四句。
說明:
通過觀看戰爭的畫面以及老師的引導,學生對戰爭強大的破壞力的體悟加深了一個層次,他們體會到了戰爭的苦澀,憎惡戰爭的情感慢慢強烈起來!
3、交流:你畫了幾句,把這一句讀給我們聽一聽。
(1)學習第一節:可是巡弋(yì)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①理解“巡弋”、“不速之客”:
“巡弋”這個詞語在詩中指:在海面上干什么?(巡邏)
這個句子中有這么一個詞語“不速之客”。句子中的不速之客是指——?在戰爭頻發的海面上,成為不速之客的僅僅只有戰艦和水雷嗎,還有?
②小結:殘酷的戰爭折斷了海鷗的翅膀,玷污了大海原有的純澈,海面上不再出現自由翱翔的身影。
③指導朗讀第一小節。
(2)學習第2、3、4節。
①戰爭的硝煙還彌漫到哪些地方?
②先后出示:
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們的夢幻;
頻頻發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
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
③請大家自由地去讀讀這幾個讓你深思的句子,在組長的帶領下,像學習第一句一樣,先理解句子中的詞語,再想想你們從這些句子中感受到了什么?
④小組學習,學生反饋,老師敲擊。
學生一:理解“夢幻”,它們的“夢幻”是什么?
老師敲擊:戰火吞噬了動物的家園,戰爭破壞了它們的生活環境。
學生二:理解“頻頻”,導彈在夜晚頻頻發射,說明什么?
老師敲擊:戰區的人民沒有寧日,過著提心吊膽的生活,處在水深火熱之中。
學生三:理解“散落”,處處散落著地雷碎片,表明什么?
老師敲擊:戰爭的陰霾威脅著孩子們的生命,限制了孩子們生活,活潑的天性在一次次的禁錮中泯滅。
說明:
最體現老師功力的語言是老師的評價語,將學生的點滴感悟和零散的見解及時總結、強化,并加以提升是一種有效鞏固學習成果的方式。
⑤指導朗讀。
(3)想象說話:每讀一個句子,我們的眼前就會浮現出很多的畫面。讓我們再看一看這些處在戰火中的孩子。讓我們靜靜地看,靜靜地聽,課件出示(配樂戰爭中的孩子組圖和戰爭死亡數據)這一刻,你們看到了什么,聽到了什么?
①學生說話。
②教師小結:我們的眼睛看到了悲傷、轟炸……我們的耳朵聽見了哭泣、呼喊……到處凄涼。
(4)再次朗讀:夢幻被打破了,快樂被阻擋了,讓我們再次表現戰爭的辛酸。(分組讀1——4節戰爭部分)
(5)解決詩中四次提到“這究竟是為什么”的含義。
①所有的這一切,都化作了這樣一個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②師生合作讀:
當巡弋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我們不禁要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們的夢幻,我們重重地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頻頻發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我們大聲地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當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我們疾聲質問(這究竟是為什么?)
③四次提問“這究竟是為什么?”,是在問誰?(質問那些挑起戰爭,給人們,特別是孩子們制造深重苦難的人。)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憎惡戰爭,向往和平)
④小結:這一句句的質問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憤慨與厭惡,(板 書:厭惡戰爭)這更是一種對和平的深深期盼。板書:期盼和平
說明:
教學當中的“情”猶如教與學活動的“催化劑”,有了它,學生才會在教師的點撥下漸入課文佳境。這一環節通過一次次的朗讀和提問激發出學生的情!
★結合畫面,生活對比,期盼和平。
1、生活對比:課件:戰爭中的孩子和我們的生活對比照片。解說:當你踏著明媚的春日,徜徉于郊外清麗的林陰小道時,戰火中的與你年齡相仿的他們正在罪惡的槍口下尋找活路;當你坐在明凈的教室發出瑯瑯讀書聲的時候,他們卻在這炸彈肆虐后的廢墟中尋找親人的身影;當我們在綠茵場上揮汗如雨的時候,他們卻只能蜷縮在擁擠的防空洞中企求命運之神的眷顧。今天,世界上還有很多角落籠罩著戰爭在陰云。
2、出示第五節,師引讀“我們希望,我們祈盼——”,生接讀“讓戰火中的孩子——擊穿!”。
3、戰爭使孩子們的生活環境滿目瘡痍,他們生活在痛苦的深淵。得到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教室,對處在戰爭區的孩子來說,是一種奢望,但是這是全世界每一個善良人的心聲,我們的期盼何止這些,讓我們大聲地說出我們的心聲吧!
4、說話練習:
(1)說話:我希望,我期盼:( )。
(2)小結: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們回到校園,讓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們享受春天。
說明:
通過生活對比,孩子們真切地感悟到自己生活的優越,內心的同情心被激發起來,而這個說話練習就是給孩子傳遞真情的架構了橋梁,給他們暢抒胸臆創造了條件。
5、理解春天及省略號:自由讀最后一句話,怎樣理解“春天”的含義?(像春天一般美好、幸福、祥和的生活)。春天后面有省略號(課題后板書:……),想想春天般的生活包括哪些內容?省略號戰火中的孩子能享受一切幸福,這些幸福像春天一樣讓孩子們感覺溫暖。(擦去課題后省略號)
6、齊讀第五小節。
說明:
省略號意味深長,省略的不僅僅是無限美好的希望,更是千千萬萬人對和平的祈盼。抓住“……”,通過導語引導學生有感情地讀,讓學生在讀中去感悟春天的含義,感悟作者沒有表達的,但是能從省略號中品出來的意思,從而激發學生熱愛和平,珍惜現在的學習生活思想感情。
三、充滿希望,共享春天。
1、總結:有這么多熱愛和平的人美好的祝愿和全世界人民的不懈努力,這些處于戰火中的孩子,總有一天會擺脫戰爭的奴役。到那一天,他們的生活中不再有戰艦和水雷,不再有坦克和大炮,不再有頻頻發射的導彈,不再有到處散落的地雷碎片,不再有饑餓,不再有恐懼,不再有痛苦,不再有生離死別,他們會和我們一樣沐浴在春天和煦的陽光雨中,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的一切美好。
2、拓展閱讀:雖然在世界一些角落,戰爭持續不斷,但和平的呼聲也愈來愈響亮,讓我們用詩歌唱響和平的旋律,全班讀《遠離戰爭 擁抱和平》。
板書:﹡10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厭惡戰爭 期盼和平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4
學習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
②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③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時安排:一課時。
一、導入:現在是什么季節?
是啊,現在是春天,在人們眼中,春天是最美好的。大海的春天是蔚藍的,那里有海鷗在嬉戲;沙漠的春天是金黃的,那里是蜥蜴和甲蟲的樂土;春天的夜空或者星光燦爛,或者明月皎潔;春天的操場,綠草茵茵,灑滿了孩子們玩鬧時的歡聲笑語。
但是,在某些地方,春天的美好卻遭到了無情的破壞摧毀!這究竟是為什么?我想,在學習了第16課以后 ,我們就會知道了。揭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2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這首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完以后想一想,這首詩主要講了些什么?2
2、這里一共有五小節,那么哪五位同學能夠讀好這首詩?
(分節朗讀,注意正音)
誰來當當評委,評點一下這五位進行朗誦表演的同學?2
3、同學們讀得努力,評得也相當認真負責。相信大家也一定思考地非常透徹。現在來比一比,誰的概括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最棒,請問,這首詩主要講了什么?
詩歌主要講了孩子們呼喚和平的心聲,希望全世界的兒童都能有潔白的教室,平穩的課桌,都能在鮮花中讀書,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表達了人們對世界和平的期盼。2
三、研讀課文,指導朗讀。
1、同學們,讓我們先看一看美好的春天。(出示圖片:大海、海鷗、沙漠、夜空、草地、鮮花、整潔明亮的教室)
看,這一切是多么的美好,它們本應該受到每一個人的愛護、珍惜,但是,很不幸的,它們卻受到了摧殘。這究竟是為什么?
請同學們自由朗讀第1至第4小節。2
2、讀好了嗎?現在請四人小組討論一下,你們從這四個小節中讀懂了什么?你們是怎樣理解“這究竟是為什么”的?1:30
3 、全班交流。1:30
是啊,正像同學們說的,使美好的春天遭到破壞的正是戰爭!(出示圖片)
看,剛才還平靜美麗的一切,現在已經變得面目全非!。看到這樣的情景,你的心情會是什么樣子的?2:30
( 預設:傷心、厭惡戰爭、憤怒……)
所以,你要傷心(憤怒、痛苦……)地問(出示:這究竟是為什么?)
……
(出示星空圖)記得上個學期曾鑫格曾經寫過一篇小短文,題目是《我喜歡星星》(出示片斷),他說:“今晚,我走到陽臺坐在搖椅上,仰望著天空,一顆顆像寶石一樣的星星掛在天上,猶如一群天真可愛的孩子調皮地眨著眼睛。”多么生動的語言,曾鑫格把星星描繪地活潑又俏皮。但是,這樣可愛的星星,卻被戰爭的導彈攪得不得安寧。(出示圖片,空戰)。看到這樣的情景,鑫格,你會抱著怎樣的心情?
好,現在你正面對著發動戰爭的罪魁禍首,請你問問他:這究竟是問什么?(如果鑫格在這里回答不出,我可以說:“我想,感情到了最濃烈的時候,往往說不出話來,鑫格看到自己喜歡的星星遭到戰火的波及,一定非常震驚,同學們,讓我們一起幫鑫格問一問吧!”)
我們全班一起來問一問:這究竟是為什么?2
4、瞧,同學們一個個都仿佛成了維護和平的斗士,那么,愛好和平的同學們啊,你們覺得要怎樣讀課文才能讀出你對和平的熱愛,對戰爭的控訴呢?請你們自己先練一練。2
誰來?2
我聽到的仿佛不是一次朗讀,而是一場讓人血脈沸騰的反戰演說!
5、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這一切都是因為——戰爭啊!
同學們,看看我們四周吧!我們的教室寬敞、明亮,教室的墻壁潔白、平整,我們的課桌椅漂亮、平穩。此時此刻,我們正在和暖的春日里,翻閱彩色的課本。但是,還有那么多孩子在炮火中掙扎,還有那么多孩子,被春天遺忘。(出示圖片:戰爭中的兒童)1
現在,請讀一讀課文的第5節吧,在五彩的插圖上,這些黑色文字,表達了作者怎樣情感?1:30
善良的同學們,我想,剛才你們說出的一定不僅僅是作者的情感,你們的語言中同樣包含著自己的呼喚,讓我們和作者一起希望、一起期盼(一起讀第5自然段)
四、小練筆。
其實,受到戰爭危害的難道僅僅只有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嗎?大家想象一下,你們覺得,還有哪些地方,也會受到戰爭的破壞?
請大家模仿課文中1至4節的樣子,也寫五句話。
同學們,在我們在呼喚愛與和平的歌聲中讀一讀自己創作的詩歌吧!
看,戰爭的罪惡真是說不完、道不盡,在同學們的補充下,這首反戰的詩歌也越來越長!它就代表了我們新時代少年兒童的心聲——反對戰爭、呼喚和平!
五.布置作業:熟讀課文。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5
[案例背景]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高洪波的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它以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發出對和平的呼喚。
全詩共五個小節。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至第四小節)描述了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種種不安寧。第二部分(第五小節)發出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一同享受春天的美好。
詩歌富有感染力,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并在前四節的結尾重復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了,更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最后一節的希望與祈盼,更是讓人揪心,雖然僅僅只是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如果沒有和平,連人類生存最基本的要求都是空想,維護和平,制止戰爭,這是世界人民共同的心愿。
選編這篇課文的目的是激發學生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理解詩句,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是本課教學的重點。學案的設計與文本緊密結合,突出本課的重點。
[案例描述]
一、由3、4、5、6、7、1組展示第4題。細讀課文,了解每小節詩歌的內容,文中“這究竟是為什么?”反復出現,它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精講與展示相結合:蔚藍色的大海
本來是海鷗們的樂園
可是巡弋的戰艦和水雷
成了不速之客
這究竟是為什么?
① 第3組學生一人展示朗讀詩歌,一人展示概括本節詩的主要內容。
② 教師穿插范讀第一自然段,提出了問題:“用心傾聽老師的朗讀,說說你的眼前出現了怎樣的情景?”
生:“我仿佛看到了無邊無際、蔚藍的、安靜的大海,海鷗在海面上唱著歡快的歌,只聽“轟”的一聲,海面上水花四濺,海鷗們驚慌亂飛,只聽凄慘的悲鳴,炮火的轟鳴混成一片。太悲慘了!”
師追問:面對此情此景,你的內心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痛惜、傷感、憤恨、惋惜,難過……
師:將你的情感投入其中,誰能有感情地朗讀第一節?
學生紛紛舉手展示朗讀課文。
二、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讓戰火中的孩子,
有一張課桌,平穩的課桌,
不被導彈的氣浪掀翻!
有一間教室,潔白的教室,
免遭炸彈的彈片擊穿!
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①第1組學生一人展示朗讀詩歌,一人展示概括本節詩的主要內容。
②師追問:本節中的省略號還省略了哪些內容?
生:省略號省略的是美好、無限的希望,也就是和平。
師:這一個又一個美好的愿望,只有在和平的環境中才能實現。讓我們帶著對和平的渴望有感情地朗讀本節吧!
③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本節。
④師追問:想擁有一張課桌,一間教室,好好學習,這個愿望是多么的簡單呀!然而,對于戰火中的孩子來講卻是一種奢望。將我們的生活與其比較,你想說些什么呢?
案例分析:該環節是本課時的中心環節,教師將根據學生的展示情況安排教學,有效引導,實現教師精講與學生展示相結合。本環節將采用教師范讀,學生自由讀,對子互讀,指名讀,小組讀,想象畫面,描述畫面等多種形式、引導學生學習。教師要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允許學生采用多種讀法來表達情感,真正使朗讀成為學生個性化的行為。展示過程中以學定教,順學而導,讓教師的精講恰到好處,讓學生的展示彰顯個性。在這個環節中,學生通過合作、交流,使自己對文章的理解更加全面、深入。
在學生們展開想象用語言描述自己想象的畫面中,自然界的原樣與現實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通過強烈的反差,學生對失去美景、失去美好生活,產生了痛惜、憤恨之情。這些情感在學生的心間升騰,他們將這些情感,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學生們在展示入情入境的朗讀時,讓我們充分感受到了戰爭的殘酷,對和平充滿無限的渴望。
通過想象省略號省略的內容,進一步體會作者對和平的渴望。通過教師的追問,讓學生把自己的幸福生活與戰火中的孩子們相比,由此教育學生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珍愛和平。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6
教學目標:
1、學習這首詩,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2、了解詩的結構,初步懂得詩歌的表現手法。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讀出詩歌的節奏和韻律。
教學內容: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我們沐浴著春光,坐在明亮地教室里盡情享受和平、在戶外進行體育運動的時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正籠罩著戰爭的陰影,有一些我們的同齡人卻不能有和平的生活,他們是誰呢?先看一段視頻吧!(關于一段戰爭影片,激發學生的興趣),
2、(師生交流)你思考一下,戰爭給人類會帶來什么呢?如果發生戰爭,我們還能不能坐在明亮的教室里上課,能不能在戶外進行體育運動,能不能去享受春天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戰爭中的孩子們吧!(幻燈片兩張,配音樂和圖片說明“大家請看,天真可愛的孩子,本該在游樂場開開心心的玩耍,可是,彈坑斑斑的墻壁卻和他做伴,這究竟是為什么?八九歲的年紀,本該在校園里學習文化知識,可是,這個失去親人的女孩卻只能獨自哭泣,這究竟是為什么?),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歌《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
(二)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讀出感情。
2、(播放錄音和幻燈片),學生跟讀再齊讀生字,糾正新生字的讀音。
3、聽課文詩歌朗誦,注意朗誦者的感情和新的生字詞的讀音。(放出相應詩歌幻燈片)
4、展示朗讀風采,請幾位學生起來郎讀,注意他們之間的不同感情和節奏感。
5、讓學生把全文的內容分成兩部分,怎樣分?為什么?
小結:前四節,都是寫戰爭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安寧。
小結:后面說明戰爭是殘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寧,讓人類的生活不得安寧。(展示分段情況和段意)
6、師生交流下列問題,邊讀邊想
①放出圖片讓學生看一看。并想一想,大海本來是什么樣子的?現在是什么情景?,[鮮明的對比],說一說:面對此情此景,你有什么感受,你想說什么,說后再帶著體會的感情齊讀)
7、再讀詩歌,運用邊讀邊想的方法,讀出感情,然后再一次展示朗讀風采(第二,三,四節詩),然后師生交流下列問題:
①體會“這究竟是為什么?”這句話作者總共問了幾次?他為什么會發出這樣的呼聲?為什么前四節重復了這樣的疑問呢?(讓人感覺到詩人對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表達了詩人對戰爭的憤慨與不解)
②為什么作者選取了“大海”,“沙漠”“夜空”“草地”,這四者之間有什么聯系呢?(“海陸空”,暗示是整個大自然都遭到戰爭的破壞)
三、升華情感,祈盼和平
師:可惡的戰爭破壞了大自然的美好與寧靜,奪取了那么多無辜的生命,給人們帶來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時此刻,作者呼喚的是什么呢?你呼喚的是什么呢?
1、讓我們自由讀第五小節,討論交流:作者在呼喚什么呢?
2、我們希望,我們祈盼……(引導反復讀)希望祈盼要求苛刻嗎?不,僅僅是一張平穩的課桌,僅僅是一張潔白的教室,多么簡單的要求,讀起來真讓人揪心。
3、拓展運用文本語言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4、回顧詩歌最后的一個標點——省略號,你覺得省略的是什么?(省略的是美好的、無限的希望,用兩個字概括就是“和平”
四、拓展延伸,深化主題
1、總結:是啊,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熱愛和平的我們在一起,和平就是可能的。
2、配樂朗誦
讓我們帶著作者的祈盼,帶著對和平的呼喚,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板書設計: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有潔白的教室
世界和平的期盼 平穩的課桌
鮮花中讀書
…….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7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弋”、“祈”,理解詞語“巡弋”、“頻頻”、“祈盼”。
2、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句表達的感情。
3、能在讀中理解詩的大意,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了解詩歌的結構,讀出詩歌的韻味。
教學過程:
一、感悟春天,導入新課
1、板書“春天”。同學們,一提起春天,你會想到哪些畫面?
是啊!春天是一個美麗的季節,在這個美麗的季節里,我們可以盡情地享受春天——板書“享受”。指名讀2、可是,在我們這個地球上還有一部分人不能像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不能享受春天帶來的快樂和幸福。
播放戰火中的兒童圖片
3、你看到了什么?你想說什么?
是戰爭讓他們不能享受春天,今天,我們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歌——《和我們一起享受春天》。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讀通詩句。
2、聯系上下文,理解詩句意思,不懂的查閱工具書。
3、想一想詩歌主要寫了什么?
出示填空:
詩人用詩的語言控訴了了種種武器給世界帶來的毀滅性的災難,海洋上有 、 ,沙漠中有 、 ,夜空里有 ,草地上有 ,詩人祈盼戰火中的孩子有 ,有 ,他們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三、品讀感悟,體味苦澀
1、春天是美好的,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哪些詩句讓你感受到了春天,用筆劃下來。
2、交流品味
3、指導感情朗讀。
4、從同學的朗讀中,我們看到了大海、看到了沙漠,看到了草地,也享受到了大自然的景觀帶給我們的安寧、快樂、自由、幸福,本來是這樣的寧靜、美麗,可是,現在呢?
5、出示1-4節,指導讀好“本來——可是”的轉折語氣。
6、討論:這究竟是為什么?到底是什么破壞了這寧靜而美麗的世界?(殘酷的戰爭、貪婪與殘暴、掠奪與侵略……)
7、“這究竟是為什么?” 表達了作者怎么的感情?分組有感情地朗讀1-4小節。
8、戰爭留給人類的災難、傷痛與憎恨,何止只在大海、沙漠、夜空和草地。想想:罪惡的子彈還會摧毀些什么?讓我們也來做一做小作家:
本來
可是
這究竟是為什么?
9、是啊,這究竟是為什么?這是所有向往和平的人對發動侵略戰爭的國家和侵略者的譴責,表達了對戰爭的憎恨,讓我們通過朗讀再次去品味戰爭的苦澀。師生合作讀1-4小節,
四、升華情感,祈盼和平
可惡的戰爭奪取了那么多無辜的生命,給人們帶來了那么多的痛苦,此時此刻,作者呼喚的是什么?
1、生自由讀第五小節,字里行間,你體會到了什么?
2、是啊,不僅僅是“一張課桌,一張平穩的課桌”,讓我們為戰火中的孩子來祈盼,祈盼他們和平、安寧地學習、游戲、成長 ——齊讀最后一節
3、運用文本語言、格式,表達心聲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蔚藍色的大海,永遠是海鷗的樂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4、我們有更多的祈盼,都包蘊在課文最后的省略號,你覺得省略的是什么?(無限美好的希望,對和平的祈盼)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8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學習目標 ①認識4個生字。 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③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課前準備 ①了解伊拉克戰爭或其他中東戰爭情況。 ②收集與詩歌內容相關的影視資料。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當我們沐浴著春光,坐在明亮的教室里盡情享受和平的時候,你可曾想到,世界上還有許多地方正籠罩著戰爭的陰影,有多少人正祈盼著和平!(出示戰爭圖片)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板書課題) 2、把你們課前搜集到的有關資料互相交流一下。 師: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是我們能不斷壯大和平的力量。讓我們將心中的渴望化作我們共同的聲音。 二、初讀感知 1、自由讀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自己認為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讀后同桌之間互相檢查。 2、指名讀詩,讀后評價。 3、字詞質疑,全班討論答疑。 4、讀讀想想:課文主要講了哪兩個方面的內容? 三、細讀第一部分,了解戰爭。 1、輕聲讀文第1-4節,圈出作者所描寫的地方。(大海,沙漠,夜空,草地) 2、感興趣的同學請起立朗讀第一小節。 3、完成表格
地 點 原先的美好與寧靜 現在的景象 大 海
4、師描繪前后兩種不同的景色。 (1)把原先的和現在的放在一起寫,這種寫法叫什么?(對比)板書 (2)從這樣的對比中你意識到什么? (3)假若你生活在那個地方,面對此景,你有什么感受,想說什么? 5、按閱讀第一節的方法閱讀2、3、4節,完成下表。
地 點 原先的美好與寧靜 現在的景象 大 海 沙 漠 夜 空 草 地
6、交流。 7、質疑: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悉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寧靜的景象(突出顏色詞語)與因戰爭遭到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在每節的末尾都發出同樣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8、師補充板書:將表格中的“現在”改成“遭戰爭破壞后”。 9、指導朗讀:你覺得應該用什么樣的語氣朗讀這句話? 10、激情朗讀:這究竟是為什么? 指名讀。 11、作者在課文的前4節的結尾重復了這樣的疑問,這就使人感到,這不僅僅是疑問,更是一種對戰爭的控訴,一種對戰爭的抗議。讓我們帶著對戰爭的控訴和抗議來朗讀1-4節吧。 四、激情朗讀第五節,升華情感。 1、教師范讀第五節。 2、從這節中你體會到什么? 3、詩中的省略號,省略的內容是什么? 4、指導朗讀:戰爭給人們帶來的災難是深重的, 所以我們要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板書),讓我們發出對和平的呼喚,一起高聲朗讀這一節吧! 五、拓展。 1、1986年,在美國紐約舉行了世界兒童聯歡會,會上,世界各國兒童代表共同簽署了 《兒童和平條約》,表達了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出示《兒童和平條約》,,全班齊聲誦讀《兒童和平條約》,加深對詩句的理解。 3、欣賞《和平之歌》 六、升華總結 1、讀了這首詩,你有什么感受。 2、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師總結:因為戰爭的破壞,使人們的生活不再安寧。我們希望,我們祈盼,我們希望制止戰爭,維護和平;我們祈盼讓飽受戰爭之苦的孩子們回到校園,與我們一起享受春天與祥和。詩中的省略號,省略的是美好的無限的希望,這美好、無限的希望就是——和平。 七、作業 仿照課文前4節,寫一首小詩。 附:板書設計 16、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對 比 制止戰爭,維護和平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9
一、自學(5分鐘)
學習目標(我們要到那里)
1、認識4個生字。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情感,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朗讀課文。
自學方法(我這樣到那里)
1、通過查字典等方式認識4個生字。
2、聯系詩歌寫作背景,理解詩句的含義,懂得維護世界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從而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體會詩歌表達的感情。
二、量學(15分鐘)
(1) 他們原先是什么樣子的呢?
(2) 談談現在又如何?
(3) 把原先和現在的放在一起寫,這種寫法叫什么?作者運用這樣的對比你意識到什么?
(4) 作者抓住自然界人們熟知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中原有美好與寧靜的景象與因戰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之后,在每節末尾都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同學們,你們能回答這是為什么嗎?
三、示學(15分鐘)
1、雖然我們無法阻止戰爭,但熱愛和平的我們在一起共同努力,和平就是可能的。在1986年,在美國紐約舉行了世界兒童聯歡會,會上世界兒童代表簽署了《兒童和平條約》,表達了兒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2、宣讀“兒童和平宣言”。
四、用學(2分鐘)
1、讀拼音,寫詞語。
wèi lán xún yì xī yì lǜ yīn
( ) ( ) ( ) ( )
qí pàn bú sù zhī kè
( ) ( )
2、寫出下列詞語的近義詞。
阻擋— 歡樂— 祈盼—
五、測學(2分鐘)
1、詩中四次反復提到“這究竟是為什么?”,這表達了作者對( )的控訴;詩的最后一節表達了世界人民對( )的渴望。
2、根據課文內容填空:詩中寫了人們熟悉的景物,將原有的( )與( )的景象作對比,并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了什么?”
六、思學(1分鐘)
我們帶著美好的祝愿結束今天的這堂課,上了這堂課你有什么想說的,請你把它寫下來。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讀4個生字。
2、了解詩歌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激發學生憎恨戰爭,維護和平的情感。
重點難點:
體會、品味詩歌所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過程:
一、激情引入
同學們,我想問問大家,《一個中國的孩子》這篇課文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這個孩子發出什么呼聲?
——救救孩子們,要和平不要戰爭!
這僅僅是這個孩子的呼聲嗎?不,這也是千千萬萬孩子的呼聲,這也是全世界熱愛和平的人們的呼聲!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板書課題,齊讀)
二、質疑讀文
1、讀了課題,你想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自由提問)
2、解答這些問題,有什么辦法呢?別忘了,我們語文口號是……(生齊喊:歌曲是唱出來的,功夫是練出來的,語文是讀出來的。)
3、請大家放聲讀課文,先把課文讀準讀順。不懂的字可以問問旁邊的同學或老師。
(學生自讀課文)
4、檢查自讀情況并解疑。
先把本課要求會認的幾個字詞讀準。請一個同學讀給大家聽。
誰能把第一節詩讀給大家聽?——點評——齊讀
第二節……
第三節……
第四節……
第五節……
5、怎樣才能把詩讀得更好?引導學生喊一喊“吟誦”口號(雖不一定搖頭晃腦,但卻可以有意拖長腔調,夸張抑揚,讀出節奏。)
6、學生自選一節詩練讀
7、展示吟誦
三、理解想象
過渡:學習詩歌,光會讀還不行,還要邊讀邊想象,才能更深地理解詩意。請大家輕聲讀詩,看看能讀懂什么?可以先自己比較喜歡的一兩節詩細讀、體會。
1、學生小組內學習。
2、交流匯報
自由匯報后師引導思考:“這究竟是為什么?”表達了怎樣的感情?
這些會讓你產生一句怎樣的心里話?
如果讓你讀讀詩句,把你的感受表達出來,你會怎樣讀?
小結:從大家的朗讀中,可以知道同學們能較深地理解詩歌,體會到戰爭的可惡,和平的可貴。
四、簡析詩歌
如果讓你把全文的內容分成兩部分,你會怎樣分?為什么?
小結:前四節,都是寫戰爭破壞了自然環境的安寧。
這里都寫了哪幾個地方?用筆從每詩中畫出來。那是什么?
小結:是啊,戰爭是殘酷的,它使大自然不得安寧,讓人類的生活不得安寧。
五、組畫激情
1、下面請大家來看兩組圖片。
(課件出示第一組圖)
2、看了這些圖片,哪句心里話又要蹦出來了?你想發出怎樣的呼吁?
3、那么,我們來看看作者祈盼的是什么?
請部分同學讀第五節詩。問:祈盼是什么?如何理解“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六、配樂朗誦
讓我們帶著作者的祈盼,帶著對和平的呼喚,伴隨著音樂,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七、總結拓展
同學們,維護和平,制止戰爭,是世界人民的共同心愿。讓我們一起為世界和平而呼吁吧!我們可以為和平做些什么呢?
八、布置作業
讀一讀課后“閱讀鏈接”,把感想寫下來。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11
人教版小學語文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首兒童詩,它從一個孩子的視角,揭示了戰爭給世界帶來的創傷,發出對和平的深切呼喚。教完課文,我深深感受到放手給孩子一片學習的空間,課堂就能煥發春天的生機。
一、放手談,走近詩歌背景
“激發學生對戰爭的憎恨、對和平的祈盼之情”是我這節課的情感目標定位。對生活在和平年代的孩子來說,要激發他們對戰爭的厭惡之情是不易的,因為孩子們完全沒有這一方面的體驗。為了讓學生走近“戰爭”,在教學“導入”中,我設置了“時事談話”環節。
【片段一】
師:孩子們,我們的生活是多么快樂,多么幸福啊!但是現在的世界上,還有一些地方的孩子卻不能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他們仍然生活在戰火中。你們知道是哪些地方嗎?
生1:伊拉克,直到現在還在打仗呢!
生2:我知道阿富汗,美國打擊塔利班,戰火不斷。
生3:還有巴基斯坦。
生4:不對吧?是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種族沖突,那里的巴勒斯坦人和猶太人之間的仇怨越結越深,造成了大規模的流血沖突。
生3:我說的是巴基斯坦。目前,印巴軍隊正在邊境相互進行炮火攻擊呢!
在上課之前,我總以為和平年代的孩子對戰爭一無所知,擔心他們談不出內容來。我把他們對戰爭的了解估計為“零”,但事實并非如此。
陶行知說:“人人都說小孩小,誰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子,便比孩子還要小。”可見,了解孩子的起點非常重要。我們不能憑著自己的“想當然”,不能“小看孩子”。只有充分運用孩子的原有認知,才能讓孩子走近“戰爭”。
二、放手問,理解生字新詞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是一篇略讀課文,我放手讓學生自己理解生字新詞。在初讀環節,我讓學生自己讀準字音,讀通課文。然后質疑:你有哪些不理解的詞語?孩子們不時地提出了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片段二】
生1:老師,什么叫“不速之客”?
師:“速”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三個意思:a.迅速 b.速度 c.邀請。你認為是哪一個?為什么?
生2:我覺得是“邀請”的意思。
生3:不速之客,就是不受歡迎的客人。
師:讀讀這首詩,你覺得詩中的“不速之客”指誰?
生4:巡弋的戰艦和水雷。
師:僅僅是它們不受歡迎嗎?
生5:還有轟隆隆的大炮,頻頻發射的導彈,散落著的地雷。
是呀,孩子的疑惑,才是我們教學的起點。“夫童心,絕假純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站在孩子的立場,孩子自己提出疑惑,孩子自己解決困難,才是有效的學習。
三、放手讀,發現寫作特色
這首詩,詩人抓住了自然界人們熟知的景物──大海、沙漠、夜空、草地,將其原有的美好景象與因戰爭遭破壞的景象加以對比,并一次又一次地發出痛心的質問:“這究竟是為什么?”詩歌的前面四個小節,都是運用了這樣的寫法──對比中浮現畫面、反復中推進情感。
如何讓學生感悟這首詩歌的寫作特色?如何在對比中層層推進有感情的朗讀?我力求體現略讀課文的特點,在詩歌的教學中“舉一反三”。
在學習第一小節的時候,教師通過畫面的想象,輔助學生感悟朗讀;然后在學習二至四小節時,討論:“詩歌還有哪些畫面也讓你產生了這樣的心情?”接著,在連起來讀四個小節的過程中,發現寫作特色,并推進朗讀的情感。
【片段三】
師:詩歌向我們展示了四組不同的畫面,詩人的情感也在不斷推進。再讀讀這四個小節,你們又發現了什么?
生1:我還發現這首詩前四個小節中,都有“本來”“可是”,一共出現了四次。
師:是的,作者都是先描寫本來美好的畫面,再描寫戰后的畫面,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剛才,我們在朗讀每一小節的時候,讀出了這樣的畫面對比。
生2:“這究竟是為什么”這句話重復了四次。
師:你們發現了嗎?每小節最后的一句話都是相同的,詩人重復用了四次。我們該怎么樣讀好這四句相同的話呢?是用一樣的語氣還是有所變化呢?自己連起來試試讀讀。(生自由練讀。)
師:誰來試著讀讀這四個小節?特別要注意最后一句話的變化。(指名讀。)
師:你聽出了什么?
生:我發現他讀這四句話的聲音不一樣,好像越來越響了!
生:我覺得他讀的這四句話,表達的心情也是不一樣的。有時好像是疑惑的;有時好像是悲傷的。
師:你們還聽出了怎樣的心情?
生:有時好像很生氣!
生:我聽出的是悲憤的語氣,好像在控訴戰爭!
師:是的,這四句話看似重復,表達的語氣卻不一樣,有疑惑,有悲傷,有憤怒……語氣一次比一次沉重,感情一次比一次強烈。
四、放手寫,真切表達心聲
這首詩歌,在最后一個小節表達了詩人的希望與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有一張平穩的課桌,一間潔白的教室。為了進一步推進孩子們對戰爭的感受,我播放了一組“戰爭中孩子”的凄慘畫面。
師:看到這些畫面,你有什么話想說?你可以聯系詩歌的一至四小節來表達自己的心聲,也可以展開想象表達自己的心聲。
出示練習:
我們希望,我們祈盼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我們一樣享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生1: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戰火停止,讓硝煙散去,讓人人和我們一樣享受和平的生活。
生2: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世界充滿愛,讓世界充滿幸福,和我們一樣擁有一個和諧的家園。
師:這兩位同學都是直抒胸臆,表達了他們的心聲,也表達了我們的心聲。誰有不同的表達方式?
生3: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海鷗不再無家可歸,讓蜥蜴和甲蟲不再逃避,讓星星和月亮擁有安寧,讓孩子們能踢起歡樂的足球,和我們一樣享受美好。
師:你能結合詩歌,描繪出美好的畫面。誰還描繪了不同的畫面?
生4: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有一片天空,寧靜的天空,讓放飛的風箏能自由地翱翔,和我們一樣享受自由!
生5:我們希望,我們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有一片綠茵茵的草地,孩子們在上面歡樂地奔跑、翻跟頭,和我們一樣享受快樂。
在學生的練筆中,有的同學直抒胸臆,更難能可貴的是很多同學,學習詩歌14小節的寫法,借助畫面表達了自己的心聲,同時也在練筆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理解了“春天”的含義。
師:是呀,我們多么希望,多么祈盼,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沐浴在溫暖的陽光中,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這個“春天”,僅僅是我們課前談論的大自然的春天嗎?你覺得是一個怎樣的春天呢?
生(眾,一個接著一個):安寧的春天、幸福的春天、快樂的春天、和平的春天……
略讀課文的教學,教師需要放手。但“放手”意味著對老師自身更高的要求。我們只有更深入地解讀文本,更多地了解學生,更靈活地實施教學,才能在“放手”中使學生學到更多。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12
一、給加點的字注音。
蔚藍( )巡弋( )蜥蝎( ) 頻頻( )綠茵( )祈盼( )
二、選擇合適的字組詞。
弋 戈( )壁 巡( ) 游( ) 倒( )
幻 幼( )想 夢( ) ( )兒 ( )小
攪 擾( )亂 打( ) ( )動 ( )渾
陰 茵樹( ) 綠( ) 綠( ) ( )
三、在括號里填上可以搭配的詞語。
蔚藍色的( ) 發射( ) 一張( )
金黃色的( ) 祈盼( ) 一間( )
綠茵茵的( ) 享受( ) 一束( )
四、寫出帶點詞的反義詞。
1、如今頻頻發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家園攪得很不安寧。
( )( )( )( )
2、有一張課桌,平穩的課桌,不被導彈的氣浪掀翻!
( )( )
3、我們再也不要憎恨和饑餓。 ( )( )
4、我們的大地給予我們足夠的食品——我們將共享。( )( )
五、聯系課文填空。
1、海鷗的樂園——( )
蜥蝎和甲蟲的天下——( )
星星的家園——( )
歡樂的草地——( )
2、本課是一篇詩歌,共有 節,前四節分別描述了 , , , 的變化,
3、在前四節的最后都有一句相同的話: ?表達了作者 的思想感情。
六、縮句。
1、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
2、轟隆隆的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它們的夢幻。
3、藍得發黑的夜空本來屬于星星和月亮。
4、散落著的地雷碎片阻擋著孩子們奔跑的腳步。
七、照樣子,寫句子。
例:章航把筆記本電腦帶到了南京。
筆記本電腦被章航帶到了南京。
1、頻頻發射的導彈把星星的完園攪得很不安寧。
2、導彈的氣浪把一張張課桌掀翻。
3、無情的戰火把許多孩子變成了孤兒。
八、閱讀短文,完成練習。
沙灘上,吧噠,吧噠……
吧噠,吧噠,吧噠……
這是沙灘和腳板說話。
它們的話兒說了多少,
沙灘上就印下多少腳丫。
沙灘是漁家孩子的樂園,
小伙伴在這兒嬉(xi)戲、玩耍。
渴了,用清甜的湖水當茶,
累了,有細沙堆成的“沙發”。
拾幾枚色彩新奇的貝殼,
網幾碗灘頭浮游的魚蝦,
留一灘密密麻麻的小腳印,
帶一個快樂的夢兒回家。
吧噠,吧噠,吧噠……
這是沙灘在和腳板說話。
浪花對它們說:
小腳丫,長大,快快長大!
1、在括號中填上合適的量詞。
一( )貝殼 一( )車 一( )畫 一( )魚
一( )桌子 一( )筆 一( )腳印 一( )教室 一( )紙
2、詩中的“吧噠”指 。孩子們在沙灘上拾 ,網 ,用 當茶,用 堆成沙發。
3、這首詩描寫了一個什么場景?
4、詩的開始和結束,詩人都用了“吧噠,吧噠,吧噠……”這樣的詩句,它在詩中起了什么作用?
九、有感情的朗讀詩歌。
地球的呼聲
隔海相望的陸地,
都伸出友誼之手,
相視一笑,
泯(min)滅舊日的怨仇。
沒有掠奪者的咆哮,
也沒有反抗者的怒吼。
人們彼此贈送的禮物,
是平等、自由。
參考答案:
四、 1、偶爾 頻繁 動蕩 安靜 2、搖晃 穩固 3、喜歡 討厭 4、貧乏 充分 五、2、五 大海 沙漠 夜空 草地 戰爭給自然界帶來了種種不安寧 祈盼 讓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享受春天的美好愿望 3、這究竟是為什么 對戰爭的憤慨和不解 六、1、大海是樂園 2、坦克和大炮打破了夢幻。 3、夜空屬于星星和月亮。 4、碎片阻擋著腳步。 八、2、孩子們的小腳丫踏在沙灘上發出的聲音 貝殼 魚蝦 清甜的湖水 細沙 3、漁家孩子在沙難上玩樂的情景。 4、作者用這樣的詩句串連全詩,使我們仿佛聽見了孩子們在沙灘上快樂奔跑的腳步聲,給人以身臨其境的感覺,而結束時的腳步聲又似乎給了大家回味的空間。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了解詞義。
2、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詩歌表達的思想感情,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1、理解詩句的含義。
2、體會詩人表達的情感
【教學重點】
1、想象詩歌描繪的畫面。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收集世界上目前仍處于戰火中的兒童的圖片和文字資料。
【課時】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圖片導入
1、同學們,我們正處于繁花似錦的春天,生活在這樣一個美麗的季節里,你快樂嗎?
那么再讓我們來看看這些孩子,(展示戰爭中的孩子)從圖片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是啊,春天代表著美好、幸福和希望,我們大家每天都在享受著春天。可是,有許許多多的孩子卻飽受戰亂之苦。他們在戰爭中失去了房子,失去了親人,失去了原本屬于自己的幸福,甚至失去了如花一般燦爛的生命!讓我們一起對那些戰火硝煙中的孩子們說一聲: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帶領學生齊讀課題)
3、今天就讓我們繼續來學習一首呼喚和平的詩歌《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再齊讀課題,讀出期盼的情感)
二、初讀感知
1、范讀課文,標上節號,糾正錯音。
2、(聽了課文朗讀后,你是不是也特別想自己讀一讀呢?)自由朗讀課文,讀準字音。
3、檢查。請同學單獨朗讀一個自然段,要把自己的感受讀進去。(同學起來讀之后,請他說說這一節講了些什么?)
4、大家讀了,也說了每一小節的內容,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課文一至四節與第五節有什么差別呢?
5、自由朗讀課文前四節,找一找你最想讀給大家聽的是哪一段,多讀幾遍,然后跟大家交流交流感想。
三、想象、體悟(次序根據學生的回答而定,每一節設置的問題是一樣的,四節當中只要仔細分析一節就可以了,分析的過程中知道學生有感情地朗讀)
1、把自己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然后說說你為什么要這樣讀?(教師幫助指導讀法)
第一節:
1、這一節描寫了什么景物?大海在你心里原本應該是怎么樣的?
2、是啊,蔚藍色的大海是多么美好、多么令人向往的景象啊!同樣喜歡這一節的同學中誰愿意來讀一讀1、2兩句話?讀出向往、美好之情。
2、比較句子:a、蔚藍色的大海,是海鷗的樂園 b、蔚藍色的大海,本來是海鷗的樂園,體會“本來”二字的含義和好處。
4、可是,現在這些景物都已經不復存在了,我們能看到的是什么?學生齊答:可是巡弋的戰艦和水雷,成了不速之客。
5、讀到這里,你有什么感受?
7、帶感情地齊讀這一節。(男女分角色讀,教師讀最后一句話。)
(無論第一個學生回答的是哪一節,都細細講,問題的設置與第一節相同,其他三節請同學幾個同學讀一讀,說一說體會便好)
四節都分析完以后:
1、作者再每一節的末尾都發出痛心的疑問:這究竟是為什么?同學們,你們明白這究竟是為什么嗎?
3、一切都是因為戰爭,一切都是戰爭惹得禍。同學們,此時此刻,我們的內心除了感到可惜之外,更多的是感到怎么樣?(憤怒)你能帶著這種感情把一至四節讀一讀嗎?讀出憤怒之情。
4、作者在寫這首詩的時候,知道破壞美好景象的原因嗎?(知道)那作者為什么還要在每一節的末尾寫上“這究竟是為什么”呢?(一種對戰爭的控訴,痛斥)
5、全班齊讀前四小節,把憤怒之情,把對戰爭的控訴讀出來。
四 、體悟祈盼,升華情感
1、目睹戰爭帶來的凄慘與荒涼后,我們特別渴望、特別祈盼什么?讓我們有感情朗讀第5節
2、讀了這節,你有哪些感受呢?
3、有感情朗讀:(引讀)是啊!我們希望,我們祈盼——
(齊讀)讓戰火中的孩子
有一張課桌,平穩的課桌,
不被導彈的氣浪掀翻!
有一間教室,潔白的教室,
免遭炸彈的彈片擊穿!
和我們一樣在鮮花中讀書,
和我們一樣享受春天……
4、同學們,想想我們的幸福生活,我們希望戰火中的孩子和我們一樣有什么?請模仿以上句式寫一兩句。
例如:有一個家庭,溫馨的家庭,
不被轟鳴的大炮拆散!
5、同學們,這里有個省略號,你覺得省略了什么呢?
6、戰爭給自然世界帶來的是種種不安寧,讓我們再次發出對和平的呼喚。高聲朗讀第5節。
五、總結全文,升華情感
1、同學們,學了這首詩歌后,你最想說的一句話是什么呢?(板書:制止戰爭,維護和平)
2、你想對戰火中的孩子,說些什么呢?
3、小結:因為戰爭的破壞,大自然不再安寧,因為戰爭的災難,人們不再幸福,讓我們一起祈盼,我們一起希望――制止戰爭,維護和平吧!再次齊讀課文。(配音樂)
六、拓展延伸
1、自由讀《兒童和平條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