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學案例
(師點評:再悲傷些,再氣憤點)
師:(再一次鋪墊引導)想到每個生日,母親總是親手為我點燃蠟燭,擁抱著我祝我生日快樂,而如今再也聽不到媽媽的祝福了,看不到媽媽的笑臉了,我沖著爸爸哭喊。男女生齊讀:“……”
師:大家讀得很好,因為你們已經感受到了此刻琳達的內心世界。此時此刻,琳達的態度是 (堅決不同意)
教學評析:
這是同一篇課文的兩次不同的教學過程。片段一的教學過程只注意讓學生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而沒引導學生抓住文本的重要語句、重點詞語來感悟琳達的內心世界。學生對于文本的理解、體會僅僅是停留在字面上,盡管后來教師也創設了相關情境,啟發學生想象、體會平日里母親給予我們的溫暖、幫助,但就是難以調動學生的情感,難以喚起學生內心的悲痛感。這也說明離開了具體的語言文字,空喚情是難生情的。片段二的教學過程則克服了以上弊病。一開始,老師就注意引導學生從具體的詞、句中去感悟琳達的內心世界。學生感受到了人物的傷心、驚訝、氣憤、悲痛欲絕,并且能說出是從哪句話、哪個詞中領悟到的。這樣悲從中來,情感就有了來源,情有所依。當學生試讀“媽媽完整地來到世上,也應完整地離去。”這句話悲痛感不夠時,教師也不急不躁,逐步鋪墊,結合學生平日里與母親的密切關系,創設情境,一次又一次激情,讓學生情感與文中琳達情感產生共鳴,人文融為一體讓朗讀達到最佳效果。
二、抓住重點句,挖掘“空白”,進行語言訓練。
片段三:
教學內容:研讀結尾重點句,升華對文題的理解。
師:14歲的溫迪與14歲的琳達態度截然不同,是受誰的影響?
生:外公的言行,讓溫迪耳濡目染。
生:外公是溫迪的榜樣。
生:家庭氛圍的影響。
師:(出示重點句子)“在這一刻,我真正領悟到父親留下的遠非一副角膜!”
“遠非”是什么意思?
生:遠遠不止。
師:(讓生齊讀這句話,強調“遠非”一詞)那么,你覺得父親還留下了什么?
父親留下了( ),留下了( ),留下了( )……
生:父親留下了濃濃的情,深深的愛。
生:留下了無私、奉獻。
生:留下了可以傳遞的愛。
生:活著是為他人能更好地活。
……
師:在父親的影響下,琳達的態度也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文中找出相關詞語,完成板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