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教學雜談
【江蘇省昆山市石牌中學 陸建平】〖語文教學的深與淺· 教學過程中指導的深入透徹〗
語文教學過程中指導的深入透徹有其學科自身的特點。
閱讀中它可以通過詞語、句子、段落的分析,揭示出作品需要傳達的知識信息和情感信息。如《永生的眼睛》一文學習中,教師可抓住文題,啟發學生眼睛何以永生?學生可根據文章思考,得出捐角膜一事表達捐贈者無私奉獻的品質永生的答案。作文中,它可以運用范文,深入透徹地指導常見文體的寫法,讓學生掌握一般寫法:如文章開頭的幾種寫法,使敘事具體生動的方法等。教學過程中指導的深入透徹,還可指教師不直接給出答案,不求答案的惟一,重視學生的感悟以及加強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它還可以通過拓展延伸教學內容的方式,幫助學生深入透徹地理解文本,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陜西省西安市蓮湖區前衛路小學 馬妮哲】
〖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引導作用的體現·問題在精不在多〗
閱讀教學不能追求形式上的喧嘩與熱鬧,課堂問題太多,學生就會應接不暇,疲于應付。尤其是針對文章內容的提問分析過多,往往把個性化閱讀納入內容分析的軌道,導致重認知輕情感,重分析輕整合,缺失了對語言文字的吟詠品味,含英咀花,學生難以透過語言文字窺見其思想,領悟其精髓。
“創新思維是從問題開始的。”教師的提問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腦力勞動的效率。問題在精而不在多,問題的精在于它的精心與精致,在于它能促進思維的碰撞和心靈的交流,在于能真正促進學生對文本的個性化解讀與超越。對事先設置的問題一定要擷精取粹,問題不在數量上的多,而在質量上的精,在追求語文課堂的平實與本真中使氣氛活躍起來。如學習《永生的眼睛》時,我以這樣一個問題組織教學:“驕傲一詞在課文中出現幾次?誰為誰感到驕傲,為什么?” 以此問題展開閱讀,使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在主要問題上,始終緊貼課文,進行圍繞中心的、有效的個性閱讀。
【天津市塘沽區徐州道小學 劉秀梅】
〖基礎閱讀教學中學生語感的培養·培養對字詞的感受力〗
語言是一種表情達意的符號體系。
因此,閱讀者需要具體系列的專門知識和技能。現代語言學之父索緒爾特別區分了語言和言語的差別:語言是一般性的,是約定俗成的;言語是個別性的,是語言的使用,具有任意性。這種“個別性”又往往是作家在傳情達意時有意為著。陸機提出“文外曲致”,劉勰主張“情在詞外”鐘崍倡言“文已盡而意有余”,都主張寫作時須有“言外之意”。此外,語言中存在著大量的模糊詞語。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一定數量的詞語積累作為語感訓練的基礎,通過大量的閱讀訓練,使學生的語匯積累如滾雪球般增多。再反復接觸中理解詞義,掌握使用規律,語言感受能力也就不斷提高。如在教學《永生的眼睛》一課時,文中出現這樣一句話“媽媽,我為您為外公所做得一切感到驕傲。”“還有輝映在我女兒眼里的一種驕傲。”在理解“驕傲”一詞時,學生根據字面意義說是一種自滿的情緒,于是我便讓學生重新讀文,看溫迪為什么驕傲,從而讓學生體會出在文中驕傲指的是自豪。由此讓學生得知相同的詞語在不同的語境中所表達的意義是不同的,同時再讓學生從讀中感悟,同一段文字中出現的兩次驕傲,所代表的含義也是不同的。第一次是溫迪因為外公主動捐獻自己的器官,媽媽又能完成外公的遺愿而心情激蕩,是溫迪為自己的親人自豪;第二次是描寫溫迪受到了親人的感染,已暗下決心:死后也要捐獻自己的器官,他在為自己的決定而驕傲。由本文的短短兩句話就可以看出語言的內蘊是豐富多采的,在于字里行間,在于文字背后,在于空白處的感悟,在于語感能力的培養。長此以往,讓學生在大量的閱讀中積累詞語,培養對詞語的感受力,定會使學生的語感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