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兩則》教案(紀昌學射、扁鵲治病)
附板書:紀昌學射
紀昌學射步驟飛衛教紀昌紀昌的做法時間練習效果第一步練眼力盯住目標不眨眼注視梭子來回穿梭兩年 針扎眼皮也不眨眼第二步眼力還不夠要能把小東西看得很大吊一只虱子在窗口,每天盯著看 練了很久 虱子看起來大得像車輪第三步開弓、放箭的方法 百發百中 故事的寓意:1、課文的:要學得好箭法,首先要練好眼力,打好基礎,循序漸進,同時還要有恒心有毅力。2、延伸:學習一定要下苦功夫,扎扎實實地打好基礎。在學習過程中要有恒心、有毅力。不怕苦、不怕累、不怕枯燥無味。 第二課時一、教學過程:1、導入新課。(1分鐘)同學們,你們生病的時候一般都怎樣做啊?(學生:看醫生,吃藥)那你們去看病的時候,醫生讓你們什么時候吃藥、藥該怎吃,是不是都照醫生的話去做呢?(學生:是)嗯,生病要聽醫生的話,那才是好孩子。今天我們來學習一個跟醫生有關的故事,故事叫做《扁鵲治病》。(板書:扁鵲治病)2、介紹故事主要人物。(1—2分鐘))師:扁鵲是什么人呢?你們知道嗎?(扁鵲是戰國時期的人,距今已經有兩千多年了。他本名叫秦越人,為什么人們稱他為扁鵲呢?那是因為他的醫術在當時是很高明的,于是人們就用上古傳說中的名醫扁鵲的名字來稱呼他。)師:那么蔡桓公又是誰呢?(他是當時蔡國的國君。蔡國是一個小國,地點就在現在的河南省上蔡縣一帶。) 板書:扁鵲:姓秦,名越人,戰國時期的名醫蔡桓公:蔡國的國君3、學習生字詞。(略)(3分鐘)4、課文分析(1)、整體梳理(8分鐘)師:同學們,你們想不想知道扁鵲和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什么事情呢?(學生:想)好,那我們現在就一起來看課文,看看到底發生了什么事情。老師先范讀課文,你們要思考幾個問題:1、扁鵲和蔡桓公總共見了幾次面?2、扁鵲每次分別說了些什么?3、蔡桓公每次接見扁鵲時的態度怎樣?4、課文的最后結果怎樣?5、從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到蔡桓公病死前后共多長時間?范讀完課文,接著指名回答上面三個問題。師:扁鵲和蔡桓公前后共見了幾次面?(四次)師:扁鵲每次分別說了些什么?(第一次:你有病,在皮膚的表層,如果不醫治的話,恐怕會向體內發展;第二次: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和肉之間了,如果不治療就會加深;第三次: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了,如果不醫治的話,還會加深;第四次:君王的病已經發展到骨髓了,所以我不能再去請求為他治病了。)師:蔡桓公每次接見扁鵲時的態度怎樣?(第一次:不以為然;第二次:沒有答理扁鵲、心里很不高興;第三次:還是不理扁鵲、更加不高興;第四次:看見扁鵲掉頭就跑,感到奇怪)師:課文的最后結果怎樣?(扁鵲逃到秦國去了,蔡桓公病死了。)師:從扁鵲第一次見蔡桓公到蔡桓公病死前后共多長時間?(三十五天) 板書:(可用小黑板先畫好表格) 扁鵲拜見蔡桓公 次數間隔時間扁鵲說的話蔡桓公的態度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