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朵杏花》補充閱讀材料
半開半落閑園里,何異榮枯世上人?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繞花身,花影妖饒各占春。
縱被春風吹作雪,絕勝南陌碾成塵。
春游
(宋·楊萬里)
不知春向雨中回,只到春光未苦來。
老子今晨偶然出,李花全落杏花開。
絕句
(南宋·僧志南)
古木陰中系短篷,杖藜扶我過橋東。
沾衣欲濕杏花雨,吹面不寒楊柳風。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游園不值
(南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約翰·舍萊恩的故事
德國著名內科醫生約翰·舍萊恩不但有著高超的醫術,他的啟發式教學方法同樣受人稱頌。
在一次實習課上,他給大學生們講述:“作為一個醫生應該具備兩種品質:第一,不苛求清潔;第二,要有敏銳的觀察力。一些老醫生在診斷糖尿病時,往往親口嘗一嘗病人尿液的味道。”
說完,舍萊恩給同學們進行了示范--把一根手指浸入盛有尿液的小杯子里,然后伸到嘴里舔了舔。做完這個動作,舍萊恩問學生們:“誰來試一遍?”
一名勤奮的學生照樣嘗了嘗尿液的味道。
舍萊恩搖搖頭對他說:“同學,您的確沒有潔癖,這很好,但是,你沒有觀察力。您并沒有發現,剛才我把中指浸入小杯子里,而舔的卻是無名指。”
牛頓的故事
牛頓是位偉大的科學家,為自然科學的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天文學方面,牛頓繼承并發展了哥白尼、布魯諾、開普勒等人的研究成果,經過深入地思考和研究,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牛頓還把這個定律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后來它成為天文學上的基礎定律,極大地推動了對天體運動的研究。同時,它對于研究物體的運動,也有普遍意義。
光學方面,牛頓用三棱鏡進行光的實驗解釋了白光(即日光)是由有色光組織成的,從而奠定了光譜學的基礎。另外,他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遠鏡,能夠放大40倍,可以看到木星上的衛星,使人類對天體的觀察進入了一個新階段。
數學上,牛頓創立了二項式定理和微積分學,推動了數學研究的發展。
力學上,牛頓在伽利略力學理論的基礎上,建立了完整的力學理論體系。其中,力學三定律,也稱"牛頓三定律",對近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影響最大。
牛頓在科學上能夠取得這么多的重大成就,是他善于觀察思考,勤奮刻苦鉆研的結果。
1642年,牛頓生于英國東南部林肯郡的一個農村。他從小就喜歡讀書,非常勤奮,還特別喜歡手工。18歲那年,牛頓進入劍橋大學三一學院。26歲,就成為劍橋大學著名的數學教授。
年輕的時候,牛頓就非常注意觀察自然現象。據說一天傍晚,牛頓在蘋果樹下乘涼,忽然有一個蘋果從樹上掉下來。牛頓覺得很奇怪,蘋果為什么掉在地下,而不向天上飛去呢?經過專心思考和研究,牛頓后來發現了萬有引力定律。
牛頓非常勤奮,他一生中的絕大部分時間是在實驗室度過的,他常通宵達旦地做實驗,有時一連六個星期都在實驗室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