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里的五角星 教學設計
前置性訓練
1、讀文:正確,流利。標出容易出錯的音,不明白的詞、句子。
2、生字:二類生字要求讀正確,一類字帶拼音一字兩詞(寫)
3、查詞:魅力循規蹈矩生疏鮮為人知
4、歸納兩段的段意,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5、合作探究:
①默讀課文,說說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②怎么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6、搜集資料:勇于創新的故事一個、名言兩句、腦筋急轉彎三個。
第一課時
一、引入
故事引題,課前故事:一個敢于創新勇于~思考的故事。(一學生準備)
或者師講故事:
兩個小報童在車站賣報。一個報童賣報沒有什么與眾不同,賣出一份報紙,收回一份報款,賣出多少,收回多少。另一個報童的賣報的方式卻大不一樣,他不停地把手中的報紙一一往候車乘客的手中塞,而并不急于收受報款,等手上報紙沒了,他再一一回收報款。同樣是在車站賣報度日,不同的賣報方式似乎決定了兩位報童的不同的命運。這后一個報童不僅在車站贏得了更大一塊“蛋糕”——成為國際知名大企業的老總,他就是韓國三星集團的創始人李秉哲。
師:從這一故事中,你們發現了什么?
(生回答,師暫時不做評價)
師:今天我們來學習一篇文章與這個小故事很相似,(師大聲說)蘋果里的五角星(板書課題)
二、交流前置性學習情況
(一)課文閱讀
1、小組內檢查
2、抽讀
3、挑戰讀
(挑戰者說出理由,可從語氣,內容,人物特點詞語理解談起。目的在于進一步理解課文的內容)
(二)課文質疑
生1:作者為什么要寫這篇文章?
生2:我不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這句話,特別是魅力一詞的解釋。
生3:我不理解“是的,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
第二課時
一、概述課文內容。
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二、師提出問題:一般人為什么不攔腰切蘋果?(學生自由回答)
說一下自己在家切蘋果時遇到的情況。
通過學生反復的研究與不斷的切蘋果觀察思考,孩子們可能有著下面的說法:
1、不攔腰切好看。我們把從頂端切到底部的蘋果放在盤子里,就比攔腰切的蘋果美觀。
2、不攔腰切能體現公平。如果幾個人來平均分一個蘋果,因為蘋果不是一個圓柱體,攔腰切可以一眼看出大小,誰愿意吃小的,誰好意思直接拿大的吃,而一般切法切出的蘋果大小往往一樣,不存在公平的問題。
3、不攔腰切也是一種習慣,人們習慣了,也感覺到這種方法順手。
4、人們不會想到切蘋果還會有什么創造,怎么方便怎么切。
三、合作探究:
合作探究1:你從小男孩切蘋果的方法中想到了什么?
小組探究:可能有以下答案
1、因為習慣,人們缺少了思考,少了創造發明。
2、生活實踐中,勇于實踐才會有新的發現
3、勤于思考,敢于創新。
匯報交流:
過渡:由此看來,正如文中所說:“如果你想知道什么叫創造力,往小處說,就是換一種切蘋果的方法。”那么往大處說呢?
(生思考匯報)
師小結:往大處說,創造力來源于打破常規的想法和做法。
合作探究2、怎么理解“這鮮為人知的圖案竟有那么大的魅力”?
(多媒體出示第5自然段,并且引導學生多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