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學設計
4“功夫不負有心人”,徐悲鴻的畫展轟動了整個世界,他用事實讓外國留學生重新認識了中國人。齊讀第七節。
5、學生讀此時留學生的表現,提問,為什么留學生的態度與剛開始發生了這么大的變化。什么叫“有眼不識泰山”。( 讀留學生的話,在通過對“震驚”、“鞠了一躬”、“有眼不識泰山”朗讀品味中,感受到那個外國留學生對中國人的重新認識以及他的懺悔。)。
6、教師小結,升華情感。
年輕的畫師徐悲鴻留學法國時,為了回擊外國學生的嘲笑,勵志勤奮學畫,已優異的成績為中國人爭了光,他代表了中華民族不屈不撓的永不服輸的精神,讓外國人再也不敢小視我們民族,小視我們中國人。我們再讀課文,記住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
三、升華情感,小結寫法
1、引導學生抓外國留學生前后態度變化的關鍵詞:
“很不禮貌”——“鞠了一躬”
是什么讓這位外國留學生前后的態度發生如此大的變化(是徐悲鴻勵志學畫,勤學苦練的精神)
2這位外國留學生由因偏見“很不禮貌”出言不遜,到徐悲鴻油畫轟動畫界而“鞠了一躬”。他對徐悲鴻表示深深的敬佩! 此時你想對徐悲鴻說些什么哪?
(學生自由談話,升華情感)
3小結
為了表現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課文不僅從正面描寫了徐悲鴻的表現,承上啟下,轉承自然,還用了一定的篇幅描寫了外國留學生的前后表現,進行前后對比,反襯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自己再讀一讀,好好體會。
四、聯系自己,拓展延伸
同學們,徐悲鴻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徐悲鴻的成功得益于為祖國勤學苦練的精神,我想更得益于他的勵志。只有勵志了,我們的人生才有目標,生活才有奔頭,學習和生活起來才充滿活力和力量,會讓我們擁有克服困難的勇氣。大凡有所成就的人,都有勵志的經歷。那我們現在應該怎么做哪?又應該向徐悲鴻學習什么哪?請大家說出自己的真實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