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力的還擊——《徐悲鴻勵志學畫》教后記
今天,我帶領學生學習了《徐悲鴻勵志學畫》一文,這是開學以來學生學得最投入的一篇課文,也是我教學最有感覺的一課。這是一篇寫人的記敘文,文章生動再現了當年徐悲鴻在法國巴黎高等美術學院學習繪畫時的經歷,由于嫉妒老師達仰對他的垂青,一個外國學生氣焰囂張地對徐悲鴻說:“徐先生,我知道達仰很看重你,但你別以為進了達仰的門就能當畫家。你們中國人就是到天堂去深造,也成不了才!”當讀到這里是,我伺機提問::“如果此刻你就是徐悲鴻,會如何做?”有的孩子說狠狠地打他一頓;有的說罵他個狗血噴頭,他們越說越氣,討論得也越來越激烈。見此情景,我接著進行引導:“外國學生為什么會這樣對待徐悲鴻?為什么敢如此瞧不起中國人?”他們回答不上來了,因為四年級的孩子了解的歷史知識是很有限的。于是,我結合他們看過的一些書籍和影像資料向他們介紹了當時的歷史背景,落后、貧窮的中國怎能在世界上有地位,在當時許多外國人的眼里,中國人就是野蠻、愚昧無知的,他們怎么能進入高雅的藝術世界?如果此刻的徐悲鴻一時沖動和外國學生打起來,那豈不更驗證他們對中國人的看法,所以,在這種情況下徐悲鴻選擇的是沉默,是用實際行動證明中國人的才能,為祖國贏得尊嚴,這是他給對手最有力的還擊!在了解了這些情況后,學習后面的課文就很容易了。當讀到結尾處,那個外國學生誠懇地向徐悲鴻道歉,說自己“有眼不識泰山”時,同學們興奮極了,他們由衷地贊嘆“徐悲鴻真了不起!他是中國的驕傲,也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我想通過這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增進了對徐悲鴻的了解,被他的愛國精神深深感染,同時也應該明白:要想證明自己只有拿出實際行動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