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霧凇》教案(第二課時)
(3)當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這霧氣有什么變化?
課件13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
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覺得這霧氣怎么樣?(濃)
是的,霧氣非常濃,達到了飽和的狀態,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涌向、籠罩、淹沒、模糊)
再齊讀這句話,體會霧氣的濃。
(4)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呢?
(課件14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齊讀。小結:這個過程就叫“凝結”。
再讀這句話,想一想霧氣是怎樣鍍在松針、柳枝上的?圈出有關的詞語。
(根據回答,在課件14的句子上給“慢慢地”、 “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詞語下加圓點)
“慢慢地”——寫出了什么?(凝結的速度慢)指名讀句。
“輕輕地”——寫出了什么?(樣子輕,悄無聲息)女生讀句。
“一層又一層地”——說明什么?(霧氣不斷,逐步結成)男生讀句。
(5)請你選擇用“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來寫一句話。
(出示課件15 練習:請選擇用“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來寫一句話。)
誰來把你寫的句子讀一讀?
(6)假如把這三層意思用三句話來寫:(課件16出示)
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這蒸騰的霧氣,輕輕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齊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霧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課文中作者只用一句話,把霧氣凝結時的情形寫得既具體生動,又十分精煉。
(課件17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請你慢點、再慢點,輕點、再輕點,細細地多讀幾遍這句話,用心體會霧凇的形成。(個別讀,評讀。)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齊讀。
(7)這些詞和句子告訴了我們霧凇是那樣悄無聲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結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課文中有一句話更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
引讀:最初______,逐漸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課件18逐步出示)像銀線、銀條兒、銀松雪柳的圖片。
再引讀:最初______,逐漸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霧凇的樣子。齊讀。
6、作者觀察得多細致、多耐心啊!正是由于作者經過了長時間的耐心、細致地觀察,才發現了這個奧秘。當他發現了松花江畔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時,他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讓我們帶著喜悅之情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過渡:三九寒天,霧凇就這樣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觀賞霧凇,講究的是“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讓我們再次漫步長堤,感受那奇觀。
課件19出示:霧凇的全景,人們伴著音樂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圖片、音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