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色鹿說課稿
四、說教學過程:
(一)、故事導入,激趣。
同學們,想聽故事嗎?今天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美麗的民間故事。在一片茫茫沙漠中,有一群商人在漫無風沙中迷路了。這時,一只神鹿輕盈地飄過來,她對商人說:“我來領你們走出迷途吧。”神鹿帶著他們順利地穿越風沙,安全地到達了目的地。這只神鹿就是——九色鹿。質疑課題,帶著問題,初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故事導入,引出主角,激發學生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的學習態度就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自然提高了。接著質疑課題,進入了“我要學”的狀態。之后帶著問題初讀課文,是學習一篇新課文的第一步。)
(二)檢查預習,培養習慣。
課前,大家都進行預習了,現在老師想讓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你們的的預習成果。
師檢查生對課文中二類字、多音字、一類字的掌握情況,在學習生字的同時,結合課文中的句子理解個別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最后,教師重點指導“誓”字的書寫。
(設計意圖:蘇教版非常重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中年級的第一課時的課堂教學不再是零起點教學,需要以學定教。這一環節,在檢查預習的基礎上滲透預習的方法。)
(三)抓住成語,了解大意。
首先,抓住三個成語: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讓學生讀一讀,說一說,這三個成語有什么特點?
其次,帶著“調達到底是怎樣一個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的人”這個問題,再一次讀課文,進行自主探究問題。
最后,在學生的聯系課文交流中總結這三個成語的意思,再讓學生帶著自己的理解和感受再把這三個成語,讀一讀。
(設計意圖:運用工具書、調動已有的生活經驗、聯系上下文理解詞語意思是中年級詞語訓練的重點。這個環節以“見利忘義、背信棄義、恩將仇報”三個關鍵成語為切入點,既聯系課文讓含義深刻的詞語變得直觀形象,又引導學生了解故事大意,可謂一舉兩得。)
(四)合作朗讀,有聲有色。
《九色鹿》這個民間故事最早出現在敦煌莫高窟的壁畫上,千百年來深為廣大人民所喜愛,就是因為故事譴責了貪心與負義,頌揚了善良與正義!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讀好這篇課文。假如由四個同學為一小組合作朗讀這個故事,你們認為可以怎么分工朗讀?(分角色朗讀,分情節朗讀。)
師:現在,每個小組的同學就按照你們的方式合作朗讀課文,呆會向大家展示展示。
師:看大家讀的很投入,下面,老師想請一組同學表演一下。(相機指導)其他同學們在傾聽中借鑒學習。(小組分角色合作朗讀)
(設計意圖:本課情節曲折生動,人物形象鮮明,賦予畫面感,是指導朗讀、復述、表演的典型篇目,課文后面也有這樣的練習要求。通過此環節讓學生在讀中表現人物形象,再現精彩場景,為第二課時的復述、表演打下基礎。)
(五)提煉詞語,概括形象。
1、喜歡九色鹿嗎?老師課前把這首贊美九色鹿的詩歌還沒完成好,現在大家試著聯系板書填一填。
雙角潔白純如雪,
鮮艷毛色就是美。
跳河救人不圖謝,
面對丑惡無懼色。
————遭惡報,
————美名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