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冀教版)
第五單元:神奇的大千世界21 觀 潮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寫的是作者耳聞目睹錢塘江大潮潮來前、潮來時和潮來后的景象,突出展示了被稱為“天下奇觀”的錢塘江大潮壯麗、奇特的自然景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正確認讀本課十一個生字,掌握十個要求會寫的字。理解“籠罩、沸騰、
水天相接、浩浩蕩蕩、山崩地裂、風號浪吼、霎時”等詞語的意思。
2.理解課文內容,了解錢塘江大潮的雄偉、壯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體會作者按一定順序、抓住事物特點的觀察方法。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積累優美詞語。
過程與方法:
1.借助課件采用“情境教學法”進行教學,即讓學生入境界,進角色,動真心,吐真情來體會潮來時宏偉的氣勢,從而感受到大自然的偉大力量。
2.根據整體推進,立體發展的教學思路,在讀中學,在讀中悟,從而達到預定的教學目標。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使學生在錢塘江大潮的震撼中,陶冶身心,從而激發學生對錢塘江大潮、乃至祖國的大好河山、錦繡風光的無比熱愛。
重難點分析:
潮來時的壯麗景象是教材的重點部分,也是教學的主要內容。在本課教學中,對于這種孩子們不太熟悉的情景,要充分進行朗讀訓練,讓學生從讀中感悟錢塘江大潮在潮來前江面的平靜,潮來時的壯觀和潮來后的水漲江面。給孩子們充分的時間去感受,去想象畫面,如本設計中讓孩子們想象,充分利用此處進行說話的訓練。在過程中的滲透遠遠勝于最后的升華,讓學生在讀的過程中體會,在說的過程中領悟。
初步了解作者寫錢塘江大潮的寫作順序。通過默讀課文,思考課文的寫作順序。
課前準備:
課件、搜集有關錢塘江大潮的資料、圖片。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 、導入新課。
1.展示學生收集的資料、圖片。學生介紹自己收集的資料和圖片。
2.教師播放錄像,并介紹錢塘江的地理位置。展示課件。
3.請學生談談觀看錢塘江大潮的感受。
4.過渡:特殊的地理環境形成了特殊的壯麗景象,這一課就寫了一次錢塘江大潮的過程。
二、學文。
(一)揭示課題,齊讀課題。
(二)自讀課文,自學生字。
1.自讀課文。展示課件自讀提示。
2.檢查自學結果
(1)指名讀生字新詞。展示課件介紹一下你的記字方法。
(2)指名讀課文。學生評價。
三、默讀課文,談感受。
1.談談錢塘江大橋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能用一個詞來概括嗎?
四、再讀課文,理清文章思路。
1.邊讀邊想,作者在描寫這個奇觀時,先寫了什么,然后寫了什么,最后寫了什么。
2.完成填空。(展示課件)
小結:課文按時間順序來寫大潮,按潮來前、潮來時、潮過后的順序把錢塘潮的景象寫具體。(板書)
五、作業。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談話引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你了解了什么?
二、理解課文內容。
(一)邊讀邊思考:為什么錢塘江大潮自古以來被稱為“天下奇觀”?勾畫語句。學生交流。
(二)學習第二自然段。
1.潮來前,作者介紹了什么?
2.放映觀潮時“人山人海”的鏡頭。指導朗讀。展示課件
(三)重點學習課文第三段。
1.找一找描寫潮來時景象的語句。
2.讀讀自己最喜歡的語句,努力把它讀得有氣勢些,然后讀給大家聽。
3.指名讀,師生共同評價后再齊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