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上冊語文第五單元教案(冀教版)
2.檢查生字。展示課件
課文中有的字音容易讀錯,老師要指導學生讀準這些字在課文中的讀音。
3.同桌互讀,互相正音。
4.理解詞語。
(1)讓學生從文中找出不理解的詞語質疑。
(2)引導學生通過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語。
重點理解“推測”一詞,可以先讓學生查字典,找到正確的解釋是根據(jù)已經(jīng)知道的事情來想象不知道的事情。然后和它的近義詞“猜測”進行比較。
三、再讀課文。
1. 思考課文講了有關琥珀的哪些內容?課件展示
2. 集體交流。
故事發(fā)生的時間琥珀的形成過程→琥珀的發(fā)現(xiàn)過程→琥珀的科學價值
展示課件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想一想上節(jié)課學習的內容,這塊琥珀是什么樣的?課文按先后順序都寫了哪些內容?哪方面內容是作者想象的?哪方面內容是對琥珀的真實描繪?
學生回答。教師過渡:那么作者想象的依據(jù)是什么?要形成這樣的琥珀必須具備哪些條件?這是我們這節(jié)課所要探究的問題。
二、精讀課文,深入探究。
(一)默讀形成過程部分思考上述兩個問題。點擊課件,出示問題。
1.獨立思考后同桌討論。
2.集體交流。
3.學生交流過程中想象畫面,指導朗讀。
4.師生共同歸納形成的條件和想象的依據(jù)。
第一、要有松樹、柏樹。依據(jù)是琥珀是松樹樹脂形成的。
第二、炎熱的夏天正晌午。因為只有在這一時間松柏才滲出大滴松脂形成松脂球。
第三、蒼蠅和蜘蛛正巧在一起,而且挨得非常近,一大滴松脂正巧滴下來把它們包在里面。
第四,松脂不斷往下滴。
5.出示課件。松脂球——琥珀。直觀感受琥珀的形成。歸納變成化石的條件。
(二)科學家又是怎樣想象發(fā)現(xiàn)過程的?探究想象依據(jù)。
1.學生自學、小組合作、師生交流。
根據(jù)課后提示進行推測。
2.分角色朗讀此部分。
3.小結:通過以上問題的探討,你知道想象合理的依據(jù)是什么了嗎?
討論后學生歸納:要想進行合理的想象,必須根據(jù)事物的特點創(chuàng)設情境。
(三)科學家研究這塊琥珀有何價值呢?
1.默讀思考最后一自然段。
2.小組討論后回答。用“從那塊琥珀的發(fā)現(xiàn),我們可以推測……”說話。
三、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回歸整體。
四、擴展延伸。
課文中描寫的琥珀還有可能是怎樣形成的?你是怎樣想象的?和同學交流交流。
五、布置作業(yè)。
以《未來的》為題,寫一篇想象作文,想象要合理。
25 準時的登陸表演
教材分析:
本課講述的是澳大利亞菲利浦島上仙企鵝準時登陸表演的奇特景觀,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贊美之情,對神奇大自然的贊嘆之情,點出仙企鵝的準時登陸表演是體內生物鐘的作用。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 正確認讀本課六個要求會認的生字,掌握十二個要求會寫的生字。理解“小巧玲瓏、不厭其煩、如期而至、秩序井然、步履蹣跚、如癡如醉、贊嘆不已”等詞語的意思。
2. 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作者對仙企鵝的喜愛之情,對仙企鵝準時登陸的奇觀的由衷贊嘆。
3. 了解仙企鵝能準時登陸的原因,初步了解生物鐘現(xiàn)象。
過程與方法:
1. 繼續(xù)進行自主識字,提高學生隨文理解詞意的能力。
2. 通過閱讀體會,培養(yǎng)學生邊讀書邊感悟邊想象,在此基礎上練習朗讀。
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
從中體會大自然的和諧與神奇,懂得尊重自然、師法自然。領悟在生活中注意觀察,從重復現(xiàn)象中找出客觀規(guī)律的科學研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