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時珍夜宿古寺》第二課時教學設計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83
-|思林居士 發表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體會李時珍為編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貴精神和嚴謹踏實的認真作風。
教學重點、難點:
抓住課文三處主要內容精讀,學習李時珍不怕吃苦的精神和嚴謹的科學作風。
一、 復習導入(可伴隨悠揚的古箏旋律,輕輕的悠悠的,引出課題)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李時珍夜宿古寺》。(學生讀題)
2、李時珍是一個怎樣的人?(不怕吃苦、嚴謹認真……)(板書:不怕吃苦)
3、課文是怎樣反映出來的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邊讀邊畫出反映李時珍精神的句子,并說說為什么。
4、小組交流。
二、交流讀書體會。
課文從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吃苦的呢?
(一)第一段(從李時珍夜宿古寺中看出。)
1、 展現在你眼前的是怎樣的一座怎樣的古寺?
(出示:只見里面到處是灰塵,斷垣殘壁上長滿了青苔,中間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網。)
(討論交流:灰塵、斷垣殘壁、青苔、神像、蜘蛛網)
練習朗讀。
繼續展開想象:你還看到些什么?
這樣的寺院,你可以用哪個詞來形容?(破敗、荒涼、簡陋。板書)
(學生朗讀)
2、 你知道李時珍住破廟的原因嗎?(因為他們一心想趕路,錯過了客店。)
a) “一心”什么意思?李時珍為什么事一心趕路?他們是怎么趕路的?(讓學生聯系“饑餐渴飲、曉行夜宿”“已經走了好幾個月”來交流)
b) 錯過了客店,就沒人家住宿了嗎?(抓“前不見村,后不著店”,“ 隱隱約約”理解)
c) 是啊,長時間的長途跋涉沒有減緩李時珍師徒前進的腳步,為了趕路,他們錯過了客店,這時,李時珍輕輕推開門……(學生朗讀)看到這一切,李時珍會說些什么呢?(出示。句中無“就”字。學生辨析!熬汀弊终f明李時珍為編寫《本草綱目》不怕吃苦——隨遇而安。)
(二) 第二段(從師徒談論“苦”字看出)
1、師徒倆在什么時候談論的?(板書:啃干糧)
2、可見,他們的條件是這樣的艱苦:沒有柴火,他們——撿樹枝雜草;沒有豐盛的晚餐,他們——燒開水,啃干糧。他們談笑風生:(出示第五自然段最后一句~七自然段。學生朗讀)
這種生活苦不苦?為何覺得不“苦”?
(“破廟”——“家里”的對比,看出現在的“苦”,“萬民得!薄俺渣c苦”的對比,看出李時珍——“以苦為樂”。)
因此,他是怎樣和徒弟談論“苦”字?(出示 笑)李時珍是何等讓人敬佩!怎樣來讀好這段話?
3、分角色表演朗讀。(同桌互練,個別表演。)
(三) 第三段
1、過渡:
“龐憲,趁著大好月色,我們把今天尋訪所得記下來吧!彼鼈児ぷ鞯绞裁磿r候?(寺外,山風呼嘯,貓頭鷹在尖叫著,圓盤似的月亮,慢慢移到了當空。這時已是深夜,但李時珍還在認真辨別著,記錄著。從白天工作到深夜,用一個成語來說說——夜以繼日,日理萬機,怎么不辛苦呢?(板書:連夜記)
2、雖然這么辛苦,師徒倆對工作采取什么態度呢?(出示第12自然段。朗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