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偶成教學反思
有幸的是我的這堂隨堂課得到了學校領導的點評,真是受益匪淺。這堂課基本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課堂教學環環緊扣,同學們學習古詩興趣盈然,師生配合默契。從學生的發言情況看,90%以上的同學都理解了這首詩,能做到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部分學生朗讀非常有感情,得到了聽課老師的贊賞。就連平時理解接受能力較差的同學也能當場背誦這首詩了。“yeah!”……亟待改進的是:一、“闖關答題”模式有關細節還需進一步完善。二、理解詩意時要板書關鍵字義,要充分發揮好小組合作學習的作用。三、進一步加強讀的訓練,讀中解意,讀中悟情。
教學有法,教無定法。通過本堂課的古詩教學嘗試,我深有感觸:課堂教學設計確實是一門藝術,值得我們去潛心研究,大膽創新。今后的教學中我一定繼續虛心向其它老師學習,以人為鏡,教學相長。
《春日偶成》教學隨筆
古詩文是我們民族文化的精華,千百年間,傳誦不已,哺育了一代又一代人,成為祖國文化的命脈。
古詩文的教育在我們學校也得到了足夠的重視,從一年級開始的古詩詞背誦讓每個孩子都能熟練地背上五六十首。
但在教學中出現了這樣的現象:古詩雖然背得滾瓜爛熟,但是講不清詩文的意思。究其原因就是因為在古詩教學中不求甚解。
今天,我在和孩子們一起學習程顥的《春日偶成》。我事先要求孩子們在熟讀古詩文的基礎上,借助工具書大體上了解古詩的意思。在學習〈〈春日偶成〉〉時,筆者試著問學生:“詩中‘傍花隨柳過前川’的‘傍’是什么意思?”有的學生竟然回答“傍”是“傍晚”的意思,真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后來我讓學生通過查字典知道了詩中的“傍”和“隨”都是“跟隨”的意思。照這樣詩句就解釋為:我跟隨花叢和柳樹……這樣顯而易見是不妥帖,那該怎么譯呢?經過討論,大家一致認為:我在花叢柳林間穿行……
真的希望,通過這樣的學習,在孩子們在背出古詩的同時能知道詩句的意思,并且能更好地領會其中的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