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是怎樣變化的》教案
10* 黃河是怎樣變化的(3月29日)
[教學目標]
1.指導學生認識 8 個生字。
2.指導學生朗讀課文,把握課文主要內容,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過程和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增強環保意識。
3.指導學生搜集有關黃河的資料,激發保護母親河的社會責任感。
[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引導學生學習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的方法,進一步提高略讀能力。
2.教學難點:引導學生了解黃河發生變化的原因,從中受到啟示。培養環保意識,激發保護母親河的責任感。
[課時安排] 1 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揭示課題
1.出示江水滔滔、奔騰不息、森林茂密、土地肥沃的壯觀的黃河流域圖片。教師激情導入:
“風在吼,馬在嘯,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這雄壯的歌聲唱出了黃河的風采;“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還。”這雄渾的詩句寫出了黃河的氣勢。同學們,黃河水和黃河精神哺育了中華民族,她孕育了五千年的華夏文明,面對母親河壯麗的景色、悠久的歷史,多少人寫下了不朽的詩篇歌頌她、贊美她。
2.再出示暴雨頻頻、河道干裂、水土流失嚴重的黃河流域圖片。
看到這個圖片,你們想說點什么?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有關黃河的文章,在感受她美麗可愛的同時也喚起我們的憂患意識。
(教師飽含激情的描述,掀起了學生的情感波瀾,激發了學生對黃河的熱愛之情和民族自豪感,緊接著,用鮮明的對比喚起學生發自內心的憂患意識,為全文的學習定了很好的情感基調。)
3.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讀了課題,結合剛才看到的圖片,你最想知道什么?(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把學生回答中的重點問題板書到黑板上)黃河為什么會發生這樣的變化?有什么好辦法去治理黃河呢?這篇文章給我們哪些啟示呢?
這節課我們就帶著這些問題來閱讀課文。
二、初讀課文,概括主要內容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要求學生根據課文注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熟課文。
2.檢查學生朗讀情況。
采用指名讀和全班齊讀等方式檢查學生的讀書情況,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
3.請同學們用抓住文中關鍵詞語的方法說說課文寫了什么。(關鍵詞語:原來—搖籃,后來—憂患,原因—水土流失,治理—管住泥沙)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梳理課文主要內容。
三、細讀理解,了解黃河的變化
1.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前面提出的問題,在書上勾畫圈點,還可以把自己的感受寫在書上。
2.圍繞重點,全班研討。
(1)引導學生圍繞提示的思考問題,在全班進行交流發言。
(2)用對比的方法了解黃河的變化。
投影展示描寫黃河的過去和現在的句子。
① 首先讀一讀原來的黃河是怎么樣的?自己讀讀這段話,說說你在文字的背后看到了什么?
請同學們懷著對母親的愛,深情地讀這一段。
② 自己讀描寫后來黃河的句子。此時此刻你是什么樣的心情?這段話中哪些詞語讓你的心情復雜而沉重?
扣住黃河泛濫的具體數字,“2000 年間,1500 多次,26 次”讓學生感受到黃河河水泛濫給兩岸人民帶來的災難,并學習列數字這種說明的方法。
請同學們懷著深深的憂患讀這一段。
(盡情地渲染黃河過去的壯觀景象,激發學生對母親河由衷的熱愛,同時豐富學生課外語言的積累。學生通過想象、通過語言感受到黃河的壯觀。黃河的變化給學生帶來的心靈沖擊力是很強大的。由此,保衛母親河的強烈愿望會自然而然產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