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設計理念】“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綜觀新課程標準下的小學語文實驗教材,新增了許多圖文并茂,極富人文性的精美短文,編者的用意不言而喻,就是要讓教師作為孩子“學習的引領者”,引導孩子去“尋找美,發現美,欣賞美,感受美。”因此,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學習舞臺,讓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讓孩子按他的理解來感知課文,用他的方式來展示學習收獲,孩子必將還你一片湛藍的天空。本案例的設計,旨在以孩子最感興趣的學習視角──“尋找美的風景”為“教學觸發點”,通過多媒體課件的情景創設和教師的語言渲染,讓孩子在感受“搭石”這一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所蘊含的不尋常的美的同時,受到心靈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
【教學目標】
1、緊扣中心句,想象畫面,感知課文,尋找由搭石構筑的風景,讓學生從鄉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發現美,感受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課前準備】
1、課文的插圖,有關搭石的資料介紹。歌曲《讓世界充滿愛》。
2、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格言導入,確立學習交流話題
1、教師談話,推薦格言──“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
2、學生自由說說對格言的理解。
3、確立學習話題“尋找一片美的風景”,板書課題:
二、走進文本,初識搭石,激發尋美情感
1、打開書本,去仔細地尋找一下,作者所說的那道風景究竟是什么?如果找到了你就把它用波浪線畫下來。注意,讀課文時字字讀響亮,句句讀通順。
2、交流讀文感受“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聚焦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⑴ 課件出示“搭石圖”,找出書中描寫搭石的句子讀一讀,說說自己的理解。
⑵ 學生讀書,教師巡視、根據學生的回答,板畫“小溪、石頭”。
⑶ 誦讀中心句──搭石,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
4、緊扣“風景”,談話,激疑:
是的,小小的搭石,其實就是為方便小溪兩岸人們的行走,而放在小溪中的幾塊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石頭。(板書“小小搭石尋常景”)只是,讀到這里,老師心中產生了這樣一個疑問──生活中,能被稱之為風景的,大多是非常有名的景物,如杭州西湖,黃山奇石。可這么幾塊平平常常的石頭,怎么能說構成了家鄉的一道風景呢?其原因究竟何在?讓我們再度走進課文,去細細尋找,精心品味吧!
三、品讀文本,鑒賞搭石圖,感受風景這邊獨好
1、談話,傳遞讀文方法:
(邊讀邊想象畫面。)
現在,就讓我們一起跟隨作者,深入到他的文字中去,找找那片獨特的風景,老師相信,會讀書的同學,讀著讀著,眼前就會浮現一幅幅畫面,就像放電影一樣。有的畫面特別感人,有的畫面特別讓人激動,有的畫面特別的美。你可以在旁邊給它取個好聽的名字。
2、學生靜靜地默讀課文,想象畫面,并加以批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