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雙手》教學設計
f.我丈量土地似的量起他的手來:長24厘米,寬10厘米,厚2.5厘米,這是我今生見到的天下第一號大手。
導讀:我聽到大家很自然地強調了“大”,到底張迎善的手大不大呢?請同學們拿出尺子來量一量自己的手,看看自己的手有多大?
誰愿意再讀一讀,把手大的特點通過讀體現出來。
3、同學們,看著這些板書,你想說些什么?(與眾不同)
4、我們平常見到的手,有的纖細,有的美麗,有的白皙,有的柔嫩,而張迎善的手卻是(板書),為什么他的手會如此與眾不同,讓我們驚訝呢?同學們想一想他的手為什么會變成這樣?你們先根據課文內容討論一下。
5、通過數字理解張迎善的手所做得貢獻。
栽一棵樹就得往土里插(三四次),就算三次吧,張迎善一天能栽一千多棵樹,那手就得往土里插一千多次,十天二十天呢?他總共栽了多少棵樹?(26萬多棵),就算26萬棵,手得往土里插(3260000)780000次。
張迎善造林、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總共77.5坰,就算77坰吧,東北的一坰相當于我們現在的15畝,總共也就是(7715)1155畝,咱們學校本部占地25畝,那么張迎善造林和改造跡地林和次生林的面積相當于46個咱們學校啊!
還有,張迎善這雙手生成的木材和枝丫有多少呢?粗略算了一下,如果把這些木材放在像咱們班級這么大教室里,足足能放滿30間!
這就是張迎善在短短的四年所做的貢獻啊!
6、看到這些數字,在讀讀手的特點,你僅僅感覺到這是一雙手嗎?你想說些什么?
(偉大,無私,奉獻)
讓我們帶著這些感受齊讀最后一段。
三、深化“一雙手”
1、孩子們,作者除了看到了這一山山翠綠的森林,還會看到什么?把你的發現融入到省略號中,再讀這段話。
2、(播放課件)再讀。
3、請同學們再讀課題,記住這雙粗糙、有力、堅硬的手(讀);記住這雙無私奉獻的手(讀)。
四、學寫“一雙手”
孩子們,本文在寫作上有一個技巧,就是抓住了一雙最具特征的手表現人物,突出了人物的品格,我們以后在寫作中可以嘗試。(出示課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