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精選12篇)
虎門銷煙 篇1
教學要求:
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師生問好
一、復習檢查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生字詞,初讀了課文,請同學開小火車讀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書后)
2、今天我們繼續學習7、虎門銷煙。齊讀課題。
二、聽課文范讀,思考
為什么虎門銷煙被稱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壯舉?
(板書:值得紀念 偉大的壯舉)
三、細讀第二自然段。
(1)請大家輕聲自讀課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從哪兒看出虎門寨這一天很壯觀、隆重?
(2)誰來說說?
讀后交流。①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外國商人。②隆重,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官員“身著朝服”。
討論: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壯觀場面。
四、品讀三至四自然段,感受銷煙的經過。
1、一邊讀一邊思考:分幾步銷煙的?銷煙過程中人們的心情怎樣?
2、出示文字。
只見一群群光著脊梁、赤著雙腳的工人,先向灌了水的硝煙池里撒下鹽巴,再把收繳來的鴉片拋入池內,然后又把一把把生石灰倒下去。
3、討論:用自己的話說說銷煙是分幾步進行的。?(第一步:撒鹽巴教師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拋鴉片、倒石灰讓學生自己概括)
(板書:撒鹽巴 拋鴉片 倒石灰)
課文中用什么詞把三事件連起來?(板書:先……再……然后……)
4、小結:
有時候我們要完成一件事,必須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5、指導說話。
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些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用上面的詞練習說話。
6、看到害人的鴉片被銷毀了,老百姓有什么反應呢?自讀第四自然段,讀時你想到什么?想想應該怎么讀?
教師點撥:①從“跳哇、叫哇”想到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從“成千上萬”、“歡呼聲”想到銷煙的聲勢撼天動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
在旁邊觀看的外國商人目睹了這個壯觀的銷煙場面,他們又會有什么感想呢?
7、想不想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師播放虎門銷煙的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8、學生“我來試試”
五、結果如何?請自讀第五自然段,再告訴大家你注意到什么?
1、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朗讀體會“偉大壯舉”戰果之大。
2、虎門銷煙,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齊讀最后一段。
3、師總結:是啊!這些鴉片商都是惟利是圖的資本家、不擇手段的侵略者。他們打著經商的旗號,把無數的鴉片運到中國,牟取暴利,他們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是災難,是痛苦,林則徐收繳了他們的鴉片,邀請他們來觀看這次銷煙,就是為了打擊他們的囂張氣焰,就是向他們發出警告,也向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板書)林則徐是我們中華民族當之無愧的英雄。
六、拓展練說
1、教師引導看圖:現在,當我們看完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面對著端坐在我們面前的這位偉大民族英雄的塑像,此時此刻,你們想說什么呢?
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鴉片害人,早就應該銷毀,虎門銷煙為中國人爭了光。
林則徐是個功臣,要不是他,恐怕鴉片還不一定能被銷毀。
現在,仍有人在吸“煙”,多么不應該啊!
對!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現在仍有人在造毒、販毒、吸毒,請看圖片。
我們要為了中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2、結束語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值得紀念的日子——1839年6月3日,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個英雄的名字——林則徐,
讓我們永遠記住這偉大的壯舉——虎門銷煙。
下課!
虎門銷煙 篇2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另有兩個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記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實驗目標:
讓學生回顧歷史,了解舊中國的屈辱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情動于中而發而外。
教具準備:
《鴉片戰爭》錄像、《虎門銷煙》課件、網絡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掌握本課的生字詞,理解相配的詞語。
2、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3、通過上網搜集和處理資料,了解林則徐以及虎門銷煙的背離景資料。
一、課前準備:觀看《鴉片戰爭》
二、談觀后感受自然導入
師:這是一部老電影了,但我卻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為作為一名中國人,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你們看完了以后,想說些什么呢?
(生自由談論。)
師:影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由。
(可自由談,只要說出理由就行,相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引出主人公林則徐)
師:你們了解林則徐嗎?
先調動學生已知,大致說說對林則徐的認識,引導學生上網查詢。然后師總結。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掌握生字詞。
出示要求: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象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2、檢查自學效果。
(3)出示詞語。
鴉片 欺侮 鹽巴 虎門銷煙
歷史 裝點 頓時 偉大壯舉
(4)指名讀詞,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5)解釋詞義,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6)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練習鞏固
1、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1、精讀課文第二至六自然段。
2、激發學生的愛國之情。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
1.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事件?從課文中找一兩個詞語來說明。(引導學生讀讀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聯系,理解“值得紀念”是不同尋常的意思,“偉大壯舉”是指偉大的舉動)(板書:偉大壯舉)
過渡:課文中說虎門銷煙是“偉大壯舉”,在“壯”下加“△”,“壯”在這個詞中是什么意思?(雄壯、氣勢盛大)讀讀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現“壯”,將這些地方畫下來、讀一讀,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事件的“壯”?
(2)讀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這一段以銷煙前場面的隆重、壯觀體現了事件之“壯”。①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外國商人。②隆重,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官員“身著朝服”。(板書:場面:壯觀、隆重)
(3)指導朗讀。
這一段我們應該怎樣讀?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后試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組織評議,教師適時點撥,然后再讀,要求學生讀出場面的壯觀、隆重,特別提示要把描寫人多、場面隆重的詞語讀好。
3.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過渡:銷煙前的場面是這樣的壯觀、隆重,可見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接下來第三、四、五自然段寫了這個“偉大壯舉”的經過。默讀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虎門銷煙的經過)(板書:經過)讓學生概括說說主要經過:下令、銷煙、結果。
(2)從“虎門銷煙”的經過中,哪里看出“壯”?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中描寫下令銷煙情景的句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詞句寫出了事件的“壯”?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騰”、“禮炮轟鳴”反映人民禁煙的強烈愿望,林則徐“一聲令下”,說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強決心,這些詞語都寫出了事件之“壯”。
指導誦讀:抓住上面這些詞語進行誦讀,讓學生讀出中國人民激昂奮發之情,讀出氣勢,顯示出“壯”來。先學生試讀,再指名讀,評價,指點,最后齊讀。②指名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邊聽邊想:是分幾步銷煙的?
(第一步:撒鹽巴教師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拋鴉片、倒石灰讓學生自己概括)(板書:撒鹽巴拋鴉片倒石灰)
自由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看看課文用什么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后順序,并用“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復述工人是怎樣銷煙的。(板書:先再然后)
指導朗讀;這樣的銷煙方法真是簡易、獨特,而且有效。教師引讀。師:“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頓時,……”然后,自由練讀,結合插圖在頭腦產生圖像,通過銷煙的過程感悟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然后,指名讀。最后齊讀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樣呢?自讀第四自然段,讀時你想到什么?想想應該怎么讀?
教師點撥:①從“跳哇、叫哇”想到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從“成千上萬”、“歡呼聲”想到銷煙的聲勢撼天動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你能把這一段讀得更好嗎?把歡天喜地的“壯情”和撼人的力量讀出來。
(4)想不想來看看當時的情景?師播放虎門銷煙的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結果如何?請自讀第五自然段,再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朗讀體會“偉大壯舉”戰果之大。
三、拓展練說
(1)教師引導看圖: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些什么?可以結合現實總結出:中國人民不可侮。(板書)指導朗讀。
(2)出示第六自然段。練讀,最后齊讀。
(3)說說你們讀完這句話后有什么想說的?
(4)師總結,激發孩子們為了中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5)齊讀課文。引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1839年6月3日。
四、學法練筆
1、齊讀第三自然段
2、師出示“……先……再……然后……”及練筆要求。
3、小組合作練說,并互評。
4、推薦或自薦說,師生共評。
5、怎么說就怎么寫。
五、練習鞏固
1、小練筆
2、同桌互相復述課文。
虎門銷煙 篇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10課生字,兩條綠線內的3字只識不寫,認識1個多音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教學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 揭題談話: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第七課《虎門銷煙》,(齊讀課題)從課
題中我們了解到什么?你知道是什么嗎?它對人有什么危害呢?(根據學生回答相機出示及對人危害的課件)。
二、初讀課文
1、自由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懂大意。
2、指名說說時間 、地點、人物和事件。
3、你了解林則徐嗎?生匯報課前搜集資料,師出示課件:林則徐生平簡介。
4、出示詞語,檢查自讀情況。
5、指名讀課文,相機正音。
6、同桌互相讀課文,說說你對重點詞語的理解。
7、四人小組復述課文。指名在班上復述。
8、交流如何識記生字,師范寫“寨”、“毀”。
9、描紅仿寫,師巡視并個別指導。
三、作業
正確、流利、有感情朗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 導入
同學們,在無能清政府下的中國,,讓中國白花花的銀子象水一樣流入了英國人的腰包;,讓中國人面黃肌瘦,骨瘦如柴;,給中國人戴上“東亞病夫”的帽子。,給中國帶來恥辱,帶來災難!讓我們記住這一天----1839年6月3日,偉大的民族英雄林則徐在虎門銷煙。
二、精讀感悟
1、學習第一自然段
師:誰來記住這個讓人難忘的日子?
指名讀,齊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師:我們來看看這一天的虎門寨與往常有什么不同?
(1)自由讀,指名說,相機板書:分外壯麗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2)指導有感情朗讀,讀出場面的壯觀和隆重。
3、學習第三自然段
(1)默讀課文,找出描寫銷煙場面的詞語畫上橫線,在表示銷煙順序的詞語下面加“· ”,在表示銷煙動作的詞語下面加“”。
(2)指名匯報,相機板書:禮炮轟鳴 群情沸騰。
(3) (出示課件)指名賽讀第1至3句話。
(4) (出示課件)指名讀第4、5句話,生評價讀得怎樣,指名再讀。
(5)播放銷煙視頻,醞釀感情。
(6)齊讀第三自然段,回味難忘的歷史一刻。
4、學習第4自然段
師:看到害人的被銷毀了,老百姓們有什么表現?
指名讀課文,課件出示重點詞語,男女生賽讀。
5、學習第5自然段
自由讀,找出有關數字多讀兩遍。(出示課件)
指名讀,齊讀。
師:看著咆哮的潮水將害人的卷走,假如你就是虎門銷煙現場的一名老百姓,面對此情此景,面對民族英雄林則徐,你想說什么呢?
1、 學習第6自然段
師:為什么說虎門銷煙是偉大的壯舉呢?
指名讀最后一句話,齊讀第六自然段。
2、 小結全文:虎門銷煙讓外國人明白中國人禁煙的決心,虎
門銷煙讓外國人知道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虎門銷煙將永遠載入中國的史冊,它是中華雄獅覺醒的標志!讓我們銘記這一幕,牢記這一天,一八三九年六月三日!
三、延伸拓展
1、欣賞林則徐的話:
(1)茍利社稷,敢不竭股肱為門墻辱。
(2)生死見命,成敗天也。
2、搜集有關林則徐的故事讀一讀。
3、辦一張“遠離毒品”的手抄報。
虎門銷煙 篇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另有兩個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記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養成教育訓練點
培養學生抓重點語句積極思考的習慣。
教具準備
《鴉片戰爭》錄像、《虎門銷煙》課件、網絡
教學時間 兩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準備:觀看《鴉片戰爭》
二、談觀后感受自然導入
1.這是一部老電影了,但我卻是看了一遍一遍了,因為作為一名中國人,這段歷史是永遠不能忘卻的。你們看完了以后,想說些什么呢?
(生自由談論。)
2.影片中誰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說說你的理由。
(可自由談,只要說出理由就行,相機激發學生的愛國情,引出主人公林則徐)
3.你們了解林則徐嗎?
先調動學生已知,大致說說對林則徐的認識,引導學生上網查詢。然后師總結。
三、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提醒:不動筆墨不讀書。掌握生字詞。
出示要求:自讀課文
(1)借助拼音讀準生字。
(2)畫出由生字組成的詞語,想象它們在句子中的意思,并標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3)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2.檢查自學效果。
(1)出示詞語。
鴉片 欺侮 鹽巴 虎門銷煙 水泄不通
歷史 裝點 頓時 偉大壯舉
(2)指名讀詞,重點讀準翹舌音、后鼻音。
(3)解釋詞義,了解詞語掌握情況。
(4)成語積累:寫出與“水泄不通”意思相近的成語。(風雨不透、密不透風)
寫出幾個形容人多熱鬧的成語。(人山人海、摩肩接踵、熙熙攘攘、車水馬龍)
(5)分自然段指名試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四、練習鞏固
1.描紅。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復習導入
二、精讀課文
1.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事件?從課文中找一兩個詞語來說明。(引導學生讀讀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聯系,理解“值得紀念”是不同尋常的意思,“偉大壯舉”是指偉大的舉動)(板書:偉大壯舉)
過渡:課文中說虎門銷煙是“偉大壯舉”,在“壯”下加“△”,“壯”在這個詞中是什么意思?(雄壯、氣勢盛大)讀讀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現“壯”,將這些地方畫下來、讀一讀,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
2.學習第二自然段。
(1)你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事件的“壯”?
(2)讀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這一段以銷煙前場面的隆重、壯觀體現了事件之“壯”。
a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外國商人。
b隆重,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官員“身著朝服”。(板書:場面:壯觀、隆重)
c 銷毀的鴉片數量多。(板書:二百多萬斤 二十三天)
(3)指導朗讀。
這一段我們應該怎樣讀?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后試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組織評議,教師適時點撥,然后再讀,要求學生讀出場面的壯觀、隆重,特別提示要把描寫人多、場面隆重的詞語讀好。
3.學習第三至五自然段。
(1)過渡:銷煙前的場面是這樣的壯觀、隆重,可見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接下來第三、四、五自然段寫了這個“偉大壯舉”的經過。默讀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板書:經過)讓學生概括說說主要經過:下令、銷煙、結果。
(2)從“虎門銷煙”的經過中,哪里看出“壯”?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中描寫下令銷煙情景的句子。說一說哪些詞句寫出了事件的“壯”?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交流。
指導誦讀:讀出氣勢,顯示出“壯”來。
先學生試讀,再指名讀,評價,指點,最后齊讀。
②指名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邊聽邊想:是分幾步銷煙的?
指名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看看課文用什么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后順序,并用“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復述工人是怎樣銷煙的。(板書:先再然后)
指導朗讀。自由練讀,結合插圖在頭腦產生圖像,通過銷煙的過程感悟這是一次“偉大壯舉”。指名讀。最后齊讀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樣呢?自讀第四自然段,讀時你想到什么?想想應該怎么讀?
教師點撥:①從“跳哇、叫哇”想到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從“成千上萬”、“歡呼聲”想到銷煙的聲勢撼天動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
(4)師播放虎門銷煙的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請自讀第五自然段,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朗讀體會“偉大壯舉”戰果之大。
三、拓展練說
(1)教師引導看圖: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些什么?指導朗讀。
(2)出示第六自然段。練讀,最后齊讀。
(3)說說讀完這句話后有什么想說的?激發孩子們為了中國的強大而努力學習。
(4)齊讀課文。引讀:讓我們永遠記住這一天—— 1839年6月3日。
(師小結: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四、學法練筆
1.齊讀第三自然段
2.師出示“……先……再……然后……”及練筆要求。
3.小組合作練說,并互評。
4.推薦或自薦說,師生共評。
5.怎么說就怎么寫。
五、練習鞏固
1.小練筆(提醒學生注意是把一件事分步驟寫具體。)
2.同桌互相復述課文。
教后反思:
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是一個大快人心的壯舉,因此在教學中我時時刻把學生的情緒集中在“壯”這個字眼上,引領學生用心地、細細的品讀課文,從哪些語句中我們能深深的感受虎門銷煙是壯舉?學生在細讀課文后,首先感受到的是銷煙前人的多而廣,抓住了第二自然段中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水泄不通”等詞讀悟出了人多而廣;其次是感受到了銷煙的隆重、壯觀,讓學生自己讀了第二自然段之后從文中的“水泄不通”、“彩旗林立”看出場面的隆重、壯觀,然后讓學生讀出這種場面;接著進一步引導從將要下令時的情景和銷煙時的情景中發現“禮炮轟鳴”、“群情沸騰”,讓學生邊讀邊想像當時的情景,把氣勢讀出來;最后讓學生想像自己也在現場,自己也在歡呼,體會出銷煙在老百姓的心中是大快人心的,體會出人民的那種愛國的感情,當學生們把自己的情感放在其中后再去讀課文第四、五自然段時,更是一種感情的迸發,學生們讀得氣勢磅礴,震撼人心。
不足之處:
孩子們在完成課后練習“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續寫時,大部分孩子都是簡短的一兩句話,不能大膽展開想象。可能孩子們在課前對林則徐的了解還不夠多,還要進一步引導。
虎門銷煙 篇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19個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8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辱的精神。
重點難點 重點:讀懂課文,理解銷煙的主要經過。難點:懂得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課前準備 閱讀<小學語文拓展閱讀>上的<智斗義律>
作業設計 1.以"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為中心寫一段話.
教學設計 :
第一課時
教學目的:
1、學習本課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3、初步感知課文內容。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1、出示掛圖,這幅圖上的人物是誰?你了解他嗎?師補充簡介林則徐。
2、板題、解題
介紹虎門的地理位置、危害,理解“銷煙”。
3、讀了課題后,你想知道什么?
二、自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三、檢查自讀情況。
1、檢查生字詞。
出示,指名領讀
師生提醒注意:
寨 渣 (翹舌音)
轟 (后鼻音)
訊 鹽 斤 (前鼻音)
2、出示討論:
(1)“喝啊,叫啊”的“啊”讀輕聲;
“身著朝服”中的“著”讀“ ”,“朝”讀“ ”
“倒下去”的“倒”讀“ ”
“分外”的“分”讀“ ”
“一擔擔”的“擔”讀“ ”;“應邀”的“應”讀“ ”
(2)長句子的朗讀
禮臺下,| 一側 | 是身著朝服的 | 文武官員, | 另一側 | 是應邀前來觀看的 | 外國商人。
3、指名分節讀課文,師生評議。思考:事情發生在什么時間?什么地點?大致經過怎樣?
四、質疑,適時解答部分疑問
五、指導寫字
1、“訊、轟、侮”按筆順描紅
2、“寨、轟、拋”結構要均勻,筆畫要緊湊,范寫
3、學生描紅、臨寫
第一課時作業設計
一、填空
“訊”共_______畫,第四畫是_______,第五畫是_______。
“轟”共_______畫,第六畫是_______。
“頓”共_______畫,第四畫是_______。
二、在正確讀音下面畫“_______”
分( )外 應( )邀
朝( )服 倒( )水
身( )著
三、組詞
寨( ) 汛( ) 銷( ) 壯( ) 侮( )
賽( ) 訊( ) 消( ) 狀( ) 海( )
塞( ) 迅( ) 稍( ) 裝( ) 梅( )
第二課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3、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辱的精神。
教具準備:
教學掛圖、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 聽說訓練
1、1839年6月3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二、精讀課文
1、(1)指名讀第一自然段。
(2)說說這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3)什么樣的日子“值得紀念”。(即不同尋常的日子,發生重大事件的日子,應該記住的日子)
2、學習第6自然段
(1)自由讀課文第6自然段。]
(2)理解有關詞語。壯舉:偉大的舉動。囂張:邪惡勢力上漲。氣焰:比喻人的威風氣勢。
(3)說說這一段告訴了我們什么?(打擊囂張氣焰,表明不可欺侮)
(4)學習這兩段,你想知道什么?(這一天發生了什么事?這件事有多重要呢?林則徐是怎樣打擊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的?從哪兒看出中國人民不可欺侮?)帶著這些問題我們來學習剩下來的文章。
3、學習第二自然段
(1)輕聲朗讀第二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說說讀了這一段你體會到了什么。
(2)指名說說從哪兒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
(場面轟動:男男女女、老老少少,擠得水泄不通;彩旗林立,場面莊重,身著朝服的文武官員,應邀前來觀看的外國商人都整齊地戰立在臺下兩側。)相機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指導朗讀,讀出興奮、激動的語氣,體會壯觀的場面。
(4)討論
1)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說明禁煙大快人心)
2)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說明政府禁煙決心很大)
3)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到場觀看?(讓外國人看看中國人民的威風)
(5)齊讀第二自然段
4、學習三—五自然段。
(1)指名讀第3自然段,其他同學考慮哪幾句寫下令禁煙,哪幾句寫硝煙經過。
1)學習第一層(第一至三句)
自讀體會哪些詞語最能突出中國人的氣勢。(健步、禮炮轟鳴、群情沸騰、一聲令下、震驚中外)
2)學習第二層(第四、五句)
指名讀第四句話。
用筆畫出這句話,讀一讀。再對照文中的插圖,說說當時工人是怎樣硝煙的。(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三步:撒鹽、拋、倒生石灰。再讓學生讀一讀,看看課文用什么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后順序,并用“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復述工人是怎樣硝煙的。)
(2)指導朗讀第4自然段。
害人的被銷毀了,同學們高興嗎?那當時的在場的老百姓高興嗎?為什么我們和當時在場的老百姓一樣高興?
讓學生結合“禮炮轟鳴”“群情沸騰”“成千上萬”“激動得跳啊,叫啊”“響徹”等詞語的理解,想象當時歡聲雷動的場面,體會到虎門硝煙得民心,順民意。
(3)細讀第5自然段。
(1)指名讀
(2)硝煙持續了23天說明了什么?銷毀了二百多萬斤說了什么?(說明銷煙的時間長,數量多,銷煙的戰果輝煌)
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暗示中國人民的力量壓倒了外國侵略者的氣焰。)
5、返讀全文,為什么說“1839年6月3日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呢?”(虎門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的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中大,而它又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有感情地朗讀全文。
三、指導復述課文
1、提示方法:理清每一自然段的要點,看板書提示。
2、學生各自練習。同桌練習。
3、指名復述。
四、指導寫話(要求:課后題5)
1、指導。先指名讀文中帶有“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的句子,再引導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分三步以上按先后順序做的事。
2、學生練寫。
3、交流。
作業設計:
先按課文內容填空,再完成練習
林則徐一聲令下,_______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一群群光著脊背、赤著雙腳的工人,_____向灌了水的硝煙池里_______下鹽巴,_______把收繳來的_______入池內,_______又把一擔擔生石灰_______下去。頓時,銷煙池里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散發出股股難聞的氣味。
1、這段主要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這段話中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是______________。請仿照這一段的寫法,寫上一段話,用上這些表示先后順序的詞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板書:
虎門銷煙
銷煙前 水泄不通 彩旗林立
偉大壯舉 銷煙后 禮炮轟鳴 群情沸騰
先撒鹽 再拋 然后倒生石灰
虎門銷煙 篇6
一、教學要求:1. 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了解課文內容。2. 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3. 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二、教學重、難點: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三:教具準備:掛圖四: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教學目標: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2、初步感知課文內容3、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一、揭示課題 二、初讀課文、自學課文。 三、學習第一段 四、小結。 1. 出示掛圖,討論:(1)這副畫上畫的是誰?(2)他是一位怎樣的歷史人物?他曾做過一件什么了不起的事情? 2. 板書課題,進行質疑。 1. 教師檢查自學情況字音 寨 渣 (翹舌音)鹽 斤 (前鼻音)分 擔 (多音字) 詞義 水泄不通 囂張氣焰健步 咆哮 欺侮 長句 禮臺上,一側是身穿朝服的文武官員,另一側是應邀前來的外國商人。(長句子中間要停頓,不能讀破。)1、自讀第一段2、指名讀第一自然段3、說說第一自然段告訴我們什么。 什么樣子的日子“值得紀念”的日子?(板書:值得紀念) 4、讀了這一段,你想知道什么? 1、學生討論林則徐 2. 學生質疑思考 1. 自學要求:(1)輕聲讀生字,讀準字音。(2)畫出新詞,想想意思,不懂的查字典。(3)快速讀順句子,讀通課文。 學生自由讀課文,并討論問題 學生討論 讓學生初步了解林則徐。 激發興趣。 考查學生的自學情況。 培養學生概括段落大意的能力。 作業:一、組詞銷( )歷( )賽( )消( )厲( )寨( )侮( )徐( )壯( )悔( )除( )狀( )二、抄寫練習第3題的詞語兩遍。板書:虎門銷煙 偉大壯舉
虎門銷煙 篇7
之三
作者:語文教研組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用“先…...再……然后……”表示順序的詞語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
4、認識虎門硝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悔的精神。
5、增強診斷矯治意識,提高自我診斷矯治能力。
教學過程 :
一、整體初讀,基礎性診斷
1、揭題。
2、自由讀課文,初步感知。要求讀準字音,說說課文主要講了什么內容?
3、學生質疑。
(1)請學生提出讀書遇到的不懂的問題。(學生質疑,以學定教)
(2)梳理歸納學生提出的問題。
(3)交代學法:帶著這些問題,邊讀邊思考,深入學習課文。
二、精讀品位,引導探究,理解性診斷
1、學習第一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什么樣的日子才“值得紀念”?
(2)讀書匯報交流、小結。
2、細讀第六節。
(1)自由讀課文,思考:這段告訴我們什么?你還想知道什么?
(2)讀書匯報交流(注意理解“壯舉”“囂張”“氣焰”)
3、研讀第二節。
(1)自由讀課文。
(2)指名說說從哪看出虎門寨這一天不同尋常。(相機板書:水泄不通、彩旗林立)
(3)再讀課文,注意引導學生體會場面的壯觀。
思考:A、為什么來到海灘的人這么多?
B、文武官員到場說明什么?
C、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觀看?
(1)匯報交流,師生評價。
(2)小結方法:回顧我們這幾小節的學習,我們采用了“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下面我們還用這個方法學習下文。
三、自讀領悟,自主性診斷與矯治
1、品讀三至五節,感受硝煙的經過。
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要運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研讀硝煙過程。思考:分幾步硝煙的?硝煙過程中人們的心情怎樣?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
(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2、再讀第六節和第一節。
(1)引讀。
虎門硝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震驚中外,所以這件事被稱為——偉大的壯舉;它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這件事情意義重大,而它發生在1839年的6月3日,因此我們說這一天是——中國歷史上值得紀念的日子。
(2)齊讀第一、六節。
四、遷移內外,讀說結合
1、出示: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2、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課文用什么詞三件事連起來的?(板書:先……再……然后……)
3、小結:有時我們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4、指導說話,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
5、練習說話
虎門銷煙 篇8
教學目標 :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復述課文.
2,學會本課的生字,另有兩個多音字要掌握,理解并熟記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培養學生愛祖國,拒外侮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通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教具準備:《鴉片戰爭》錄像,《虎門銷煙》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提出問題.
1.虎門銷煙是個怎樣的事件 從課文中找一兩個詞語來說明.(引導學生讀讀文章的第一,第六自然段,首尾聯系,理解"值得紀念"是不同尋常的意思,"偉大壯舉"是指偉大的舉動)(板書:偉大壯舉)
過渡:課文中說虎門銷煙是"偉大壯舉",在"壯"下加"△","壯"在這個詞中是什么意思 (雄壯,氣勢盛大)讀讀全文,找一找哪些句子能表現"壯",將這些地方畫下來,讀一讀,是不是能感悟到"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
二,梳理問題.
(1)你能從哪些地方體會到這一事件的"壯"
(2)讀后交流.引導學生體會這一段以銷煙前場面的隆重,壯觀體現了事件之"壯".①前來觀看的人多而廣,"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寬闊的海灘擠得"水泄不通";除了百姓還有文武官員,外國商人.②隆重,虎門寨裝點得"分外壯麗",新搭起的禮臺上"彩旗林立";官員"身著朝服".(板書:場面:壯觀,隆重)
(3)指導朗讀.
這一段我們應該怎樣讀 先讓學生自讀感悟,然后試讀,教師根據學生讀的情況,組織評議,教師適時點撥,然后再讀,要求學生讀出場面的壯觀,隆重,特別提示要把描寫人多,場面隆重的詞語讀好.
(4)過渡:銷煙前的場面是這樣的壯觀,隆重,可見虎門銷煙是一次"偉大壯舉".接下來第三,四,五自然段寫了這個"偉大壯舉"的經過.默讀第三至五自然段,用自己的話概括地說一說這三個自然段主要講什么 (虎門銷煙的經過)(板書:經過)讓學生概括說說主要經過:下令,銷煙,結果.
三,討論,交流.
從"虎門銷煙"的經過中,哪里看出"壯"
①指名讀第三自然段中描寫下令銷煙情景的句子.讓學生說一說哪些詞句寫出了事件的"壯" 從中能體會到什么
交流:"群情沸騰","禮炮轟鳴"反映人民禁煙的強烈愿望,林則徐"一聲令下",說明了中國人民禁煙的堅強決心,這些詞語都寫出了事件之"壯".
指導誦讀:抓住上面這些詞語進行誦讀,讓學生讀出中國人民激昂奮發之情,讀出氣勢,顯示出"壯"來.先學生試讀,再指名讀,評價,指點,最后齊讀.②指名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邊聽邊想:是分幾步銷煙的
(第一步:撒鹽巴教師為主概括)(第二,第三步:拋鴉片,倒石灰讓學生自己概括)(板書:撒鹽巴拋鴉片倒石灰)
自由讀描寫銷煙方法的句子,看看課文用什么詞表示這三步的先后順序,并用"先……再……然后……"這幾個詞語復述工人是怎樣銷煙的.(板書:先再然后)
指導朗讀;這樣的銷煙方法真是簡易,獨特,而且有效.教師引讀.師:"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只見……,先向……,再把……,然后又把……頓時,……"然后,自由練讀,結合插圖在頭腦產生圖像,通過銷煙的過程感悟這是一次"偉大壯舉".然后,指名讀.最后齊讀第三自然段.
(3)老百姓的反映怎么樣呢 自讀第四自然段,讀時你想到什么 想想應該怎么讀
教師點撥:①從"跳哇,叫哇"想到銷煙大得人心,大快人心.②從"成千上萬","歡呼聲"想到銷煙的聲勢撼天動地,愛國拒侮的志氣,力量震驚中外.你能把這一段讀得更好嗎 把歡天喜地的"壯情"和撼人的力量讀出來.
(4)想不想來看看當時的情景 師播放虎門銷煙的課件,加深對課文的理解.
(5)結果如何 請自讀第五自然段,再通過朗讀告訴大家.引導學生抓住"整整","23天","二百多萬斤"朗讀體會"偉大壯舉"戰果之大.
四,點撥引導.
1,品讀三至五節,感受硝煙的經過.
這部分是課文的重點,要運用一邊讀一邊思考的方法,給學生充分的時間研讀硝煙過程.思考:分幾步硝煙的 硝煙過程中人們的心情怎樣 煙渣被卷進咆哮的大海暗示著什么
(在教學時,注意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語進行感情朗讀,做到讀中悟情,讀中悟理)
2,出示:只見一群群光著背梁……然后又把一擔擔生石灰倒下去.
3,討論:硝煙時,工人們做了幾件事 課文用什么詞三件事連起來的 (板書:先……再……然后……)
4,師:有時我們要完成一件事,要分幾步來做,為了表明這幾步的先后順序,我們可以用上"先,再,然后"來連接.
5,指導說話,引導回憶,生活中哪件事需要分三步以上來完成
五,拓展延伸.
(1)教師引導看圖:看看咆哮的大海,看看林則徐指揮銷煙的場景,再看看林則徐的塑像,你想說些什么 可以結合現實總結出:中國人民不可侮.(板書)
(2)閱讀《虎門銷煙》,你有什么感受 請寫一段評價林則徐的話.
虎門銷煙 篇9
師:禮臺下坐的都是哪些人呢?
生:一側坐的是文武官員,另一側是外國商人。
師:咦,學到這兒,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為什么邀請外國商人來觀看虎門銷煙呢?
師:這位同學提出的問題很值得我們去思考,你能不能結合銷毀鴉片的原因來談談自己的理解呢?
生1:邀請外國商人來觀看,是因為中國人想要告訴外國商人,我們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
生2:老師,我有不同的想法。
師:你大膽地說。
生2:我認為邀請外國商人是因為中國人想讓外國商人看到鴉片被銷毀了,以后外國商人就不敢出售鴉片了。
師:你是個很會思考問題的孩子。你有你自己的想法。這點很好。孩子們,你們覺得外國商人看到中國銷毀鴉片,以后真的不會出售鴉片了嗎?四人為一小組討論。(學生討論)
生1:我覺得外貨商人還會繼續出售鴉片,因為一旦吸上了癮,就會一直想要吸,就會去購買鴉片。
師:你對鴉片有了一定的了解。是啊!出示鴉片的知識。老師介紹(鴉片俗稱大煙,是一種強烈的麻醉劑,毒性很大,上癮后,很難戒除,能使人意志萎靡,甚至喪失性命。)
生2:我覺得外國人還會賣鴉片,因為外國人的目的就是要侵略中國,賣鴉片只是一種方式而已。
師:你看穿了外國商人的心思。如果沒有想要侵略中國的目的,就不會發生1840年的鴉片戰爭。
師:(小結)同學們,外國商人看不起中國人,想要侵略中國人,而我們中國人就應該用實際行動證明引讀——“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學生齊聲朗讀)
教學分析:
(一)引導學生質疑
課堂教學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只有發現問題才能促進教師教學理念的更新,促進教師教學方法的改進,只有發現問題才能使學生在不斷求索中得以發展。在教學《虎門銷煙》第二小節的時候,我引導學生圍繞“另一側坐的是外國商人”展開質疑。學生通過思考,自然而然會想到為什么請外國商人來觀看虎門銷煙。學生要在思考中發現問題,學生在發現問題的過程中激起探究問題的興趣。學生自己提出問題比老師拋出問題更能吸引學生探究問題的興趣。
(二)重視課堂教學預設性和生成性資源
在本節課中,圍繞“為什么要讓外國商人來觀看虎門銷煙”進行交流。在上課前我對其中的原因進行了預設:因為想證明中國人是不可欺侮的。可是在具體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卻有了新的想法。其中一個學生認為:邀請外國商人是因為中國人想讓外國商人看到鴉片被銷毀了,以后外國商人就不敢出售鴉片了。出現新的問題就要解決問題。原本單一的一問一答的課堂就變得豐滿了很多。問題中包含問題,課堂上學生智慧的火花將相互碰撞,這一理由的提出勢必會促進學生探究問題的原因。
(三)抓住時機,引導學生探究問題
以“外國商人看到中國銷毀鴉片,以后真的不會出售鴉片了嗎?”為切入口,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在語文教學中,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當一個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拋出后,學生勢必會展開討論。討論有益于問題的解決,討論是學生與學生之間思維的碰撞。討論是學生合作學習的一種表現。在思維碰撞的過程中,老師的恰如其分地總結和資料的補充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老師的評價要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老師的評價很重要,好的評價語可以幫助學生解決問題,更好地理解課文的內容。
當學生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請外國商人來看虎門銷煙”之后,我給學生的評價是能不能結合銷毀鴉片的原因來談談自己的理解。評價語中隱藏著對學生的問題的引導會更好地幫助學生解決問題。當一位學生說:“外國商人不會停止販賣鴉片,因為一旦吸上了癮就會繼續去買鴉片“時,我順勢介紹鴉片的知識,讓學生更深入地感受到鴉片的危害極大,林則徐虎門銷煙的重要意義。
虎門銷煙 篇10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51
林則徐五十三歲那年,道光皇帝派他到廣州擔任湖廣總督,負責查禁鴉片煙。一些外國人,總想找機會摸摸林則徐的底細。
一次,英國領事查理設宴,邀請林則徐參加。宴會快結束時,送上來的最后一道點心,是甜食冰淇淋。那時候,冰淇淋還罕見。林則徐見冰淇淋冒著氣,以為很燙,送到嘴邊,還用嘴吹了吹。這一來,在座的外國人便趁機哄笑起來。林則徐受到侮辱,心里非常生氣,但是他壓住怒火,似乎毫不在意地說:“這道點心,外面像在冒熱氣,其實是冷冰冰的。今天,我算是上了一次當。”
歡迎瀏覽“小學語文”
最新推出---小學語文博客
過些天,林則徐在總督府設宴請客,回敬上次參加宴會的那些外國人。宴席上,端上來的一道道中國名菜。那些外國人,一個個張大嘴巴狼吞虎咽。他們一邊吃喝,一邊贊不絕口。酒足飯飽之后,有個外國人說:“中國菜,好吃得沒話可說,只可惜少了一道甜食。”
“有!”林則徐便吩咐道:“上甜食!”話音剛落,一盆檳榔芋泥端上來了。外國人見是甜食,便舉起湯匙,興沖沖地舀著往嘴里倒。這一下,可夠那些外國人嘗的了。他們“啊——”,“啊——”,嚷成一片,喉嚨里比卡著魚骨還難受。他們有的揮起手,想伸進嘴巴里抓,有的按住嘴,淚水直淌。一個個洋相出盡,狼狽不堪。
林則徐不動聲色,若無其事地說:“這是我家鄉福建的名菜,叫檳榔芋泥。這甜食,看上去外面冰冷,內里卻滾燙非常,正好和似熱實冷的冰淇淋相反。吃的時候,性急不得,性急了就要燙了喉嚨!”
外國人瞪圓了藍眼睛,個個呆若木雞。
他們這才感到林則徐不是個好對付的中國官員。
(第一范文 www.第一范文.com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搜索關鍵字:虎門)
此問轉載
虎門銷煙 篇11
訓練點一:
認識場面描寫。課文的第二節是一個典型的場面描寫。有景物有人物,在學習這一節時,先讓學生了解什么叫“場面”,再通過朗讀感受場面描寫的特點。還可以讓學生模仿這一節寫一個場面,如勞動場面、聯歡場面等。
訓練點二:
學習第三節,讓學生懂得“言之有序”,恰當用好“先、再、然后、接著、又、最后”等詞。并提高要求,準確使用動詞。文中的動詞有“灌、撒、拋、倒”等。可以請學生說說,再舉例子,最后請學生自我選題練寫片斷。如:
開始做房子相框了,我先把模型上的各部件沿著黑邊剪下來,按照山線和谷線折好,這一部非常容易,我很快就做好了。我看到房頂上和房體上有兩條黑線,就拿起小刀細心地劃開,接著,我把房體上的白色部分涂上膠水,把煙囪從剛才用小刀劃開的口子處穿過來,再把它們粘起來,我使勁用手捏住,等它們粘在一起才把手松開。
訓練點三:
課后第4題目是“以‘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為題”寫一段話。目的是讓學生展開想象,進一步理解課文深意。可以這樣讓學生隨意寫,也可以讓學生先描寫動作、外貌,再用排比句來寫,最后贊美林則徐。如:
我站在林則徐的塑像前,只見林則徐巍然端坐,在火紅的晚霞映襯下顯得莊嚴肅穆。他身著朝服,頭戴官帽,一雙濃眉微微皺起,炯炯有神的眼睛望著遠方,他緊抿雙唇,手捋胡須,似乎陷入了沉思……我站在林則徐塑像前,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1839年6月3日這一天。我仿佛看到被老百姓擠得水泄不通的海灘;仿佛看到健步登上禮臺的林則徐;仿佛看到可惡的鴉片被投入到銷煙池內。我仿佛聽到震耳欲聾的轟鳴的禮炮,仿佛聽到鴉片被銷毀時的“咕嘟咕嘟“聲,仿佛聽到激動人心的歡呼聲……啊,林則徐,你是中華民族的英雄,你虎門銷煙的壯舉沉重地打擊了外國侵略者的囂張氣焰,向全世界證明,我們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你將永遠活在我們心中,你的名字將永遠銘刻在中國的歷史上!
虎門銷煙 篇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理解課文內容,認識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2、了解虎門銷煙那段歷史。
★情感態度價值觀
培養學生熱愛祖,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過程與方法
讓學生回顧歷史,了解舊中國的屈辱歷史,激發學生的愛國之心,讀中感悟,悟中動情,讓學生產生御外侮的精神和拒絕毒品的意識。
教學重難點:
通過閱讀末段,體會虎門銷煙的偉大意義。
教具準備:
《虎門銷煙》課件
教學課時: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了解歷史,引入新課
在一段悲壯的曲調中我們開始了今天的學習,那是因為今天我們要走進我國近代的一段悲壯歷史,請同學們看視頻。(播放視頻鴉片貿易的危害)
1、看了剛才的片段,你們有什么感受
學生可能會談起以下內容,洋人太壞了;鴉片危害嚴重;那些吸食鴉片的人太可氣了;我們應該禁止鴉片。
2、教師小結,鴉片的危害
從同學們的談話中我感受到了大家的愛國熱情,也體會到了大家對那段歷史的痛心疾首。鴉片是一種精神毒品,人吸食后易上癮,體質下降,甚至危及生命。19世紀初,外國侵略者向中國大量走私鴉片。因吸食鴉片無數人傾家蕩產,妻離子散,清政府國庫日漸空虛,甚至軍隊中官兵也有吸食者,大大削弱了軍隊的戰斗力。在這種情況下,林則徐等有識之士上書當時的道光皇帝,指出流毒于天下,則為害甚巨,法當從嚴,若由泄泄視之,則數十年之后中原幾無可以御敵之兵,且無可以充餉之銀。在這種內憂外患的形式下,道光皇帝派林則徐到廣州禁煙,這才有了虎門銷煙。播放視頻(故事簡介)
3、順勢引出新課,板書課題《虎門銷煙》齊讀課題。課題中的“銷”本意是溶化金屬的意思,所以是金字旁;“煙”是指什么?(大煙、鴉片)
4、課文題目是一篇文章的文眼,誰能采用給課題加上時間、地點、人物的方法,概括課文講了一件什么事?
(課文記敘了1839年6月3日林則徐在虎門海灘,將收繳的近兩萬箱鴉片當眾銷毀的壯觀場面,虎門銷煙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大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二、細讀品味、感悟歷史
(一)、默讀課文,整體感知
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去細細地感受一下那段歷史。
(二)、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心情
1、在1839年6月的一天,廣州城布告天下:欽差大臣林則徐,遵照皇上御旨,于6月3日在虎門灘將收繳的洋人鴉片當眾銷毀,沿海居民和在廣州的外國人,可前往觀瞻……,揭開了虎門銷煙的序幕。(板書:布告)
布告一出,廣州的民眾反應怎樣(板書:沸騰了),找一找描寫人群沸騰的句子。
(1)、理解人群沸騰了,這幾句描寫好嗎?好在那里?(這幾句描寫,用以點帶面的方法,選取了老人、青年、小孩子為代表表現人群的激動,描寫也很符合人物性格特征,表現了老人沉穩、青年激奮、孩童天真,這是很好的場面描寫方法)同學們,自己小聲的讀一讀,感受當時人們聽說要銷毀鴉片的的興奮勁兒。
(2)、是呀,鴉片你蠶食了多少人的生命啊!趕快消失吧;可惡的外國侵略者才是罪魁禍首,我們要把你們趕出中國去!我們再讀一讀這幾句話。
2、那么,課文的哪些自然段是在寫銷煙的過程呢(2、3、4、5自然段)(板書銷煙)
(1)、這些自然段中,哪一個自然段是在直接描寫怎樣銷煙的呢?(板書:過程)(5自然段),誰能將銷煙的過程準確地告訴我們。(很好,你用上了先……然后……又……再……這樣的表示先后順序的連詞,準確地表述出了銷煙的具體作法,條理清晰,表述準確易于理解。)板書:先……然后……又……再……
(2)、除此以外,第2、3、4自然段又是在寫什么呢?(理解場面描寫,側面烘托銷煙的壯大場面)這些自然段寫的是硝煙前的場面,表現的是什么呢?(前來觀看銷煙的民眾眾多,找兩個詞語來說明一下人多。板書:場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這種場面描寫從側面烘托出銷煙的壯觀。
(3)、請大家小聲朗讀課文中2、3、4自然,體會到當時人們的心情,并把你的體會表達出來。(大快人心、興奮、激動、歡呼雀躍、痛快淋漓)
讓我們再以這樣的心情來大聲朗讀課文。
(4)銷煙過程的壯觀。五自然段
①虎門銷煙是誰親自督戰的?(出示林則徐像)誰能來給我們介紹一下林則徐?(根據收集的資料或預習談)
② 讓我們親自去感受林則徐督戰的銷煙場面。請同學們看插圖,你看到了些什么?說說你眼中的銷煙場面。(注意引導學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如:人們光著膀子干得熱火朝天,有的正扛著裝鴉片的箱子走向池邊;有的正將箱子里的鴉片往池子里倒;有的手持長竿使勁將鴉片往下按……白色的煙霧四處彌漫,他們個個臉上都是笑意盈盈,銷毀了鴉片,他們心里多高興啊!)
你能用一個詞來概括這一場面嗎?
(熱火朝天、興高采烈、揮汗如雨、群情振奮、煙霧繚繞、驚心動魄等)
多么壯觀的硝煙場面呀! 銷煙池到底有多大?
兩個 十五仗見方 (一個池子就有學校半個操場那么大,兩個池子就有學校整個操場那么大)
多龐大的銷煙池啊,它的整體構造是什么樣的?
(前面…后面…周圍…)
導讀:在這兩個十五丈見方的銷煙池,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銷煙的 民夫先…然后…又…再..
③接下來的銷煙場面又是怎樣一番壯觀的情景?
翻來滾去 (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象開了果實的)
一團團 白色煙霧 蒸騰 (白色煙霧從十五丈見方的池子里向上騰空而起)
彌漫 (整個虎門灘上空都漂浮著白色的煙霧)
齊讀虎門灘煙霧彌漫的壯觀場面
④看到這一場面,圍觀的群眾?(歡呼雀躍), 從這個詞你體會到此時人們的心情怎樣?
導讀:此時的人們多么激動,多么喜悅.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
⑤ 孩子們,整個這樣的過程就是課題中的——銷煙。
播放銷煙視頻:讓我們再去看看那驚心動魄的場景吧!
過渡:這樣銷毀鴉片僅僅是一天嗎?(不是,銷毀了二十三天)二十三天銷毀了多少箱鴉片?(近兩萬箱)是啊,二十三天!這收繳來的近兩萬箱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那一團團白色的煙霧蒸騰、彌漫虎門灘整整二十三天!老百姓歡呼雀躍整整二十三天!近兩萬箱銷毀的鴉片全部被卷入咆哮的大海!
孩子們,這銷毀的僅僅是鴉片嗎?(不是)那是什么?(是外國侵略者的威風)你從哪里知道的?
(5)研讀第六自然段。
①請孩子們默讀第六自然段。
②孩子們,軟弱無能的清政府讓當時的中國淪為了半封建半殖民地,洋人在我們的國土上橫行霸道,為所欲為!我們看看他們的罪惡行徑吧!(補充資料:外國侵略者在中國橫行霸道的文字介紹。)
③我們再來看看插圖,今天他們又是怎樣的呢?(看圖)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林則徐在官兵的簇擁下揮著手,義正嚴詞地給洋鬼子訓話,幾個洋人給林則徐脫帽鞠躬,垂首恭聽,樣子狼狽不堪。)(板書硝煙影響 :中國人 外國人)
林則徐在說些什么呢?找到林則徐說的話多讀幾次。你體會到什么?(體會到中國人民不可欺,誰要是違反禁令,都將嚴懲不貸。中國人民有決心、有能力懲治外國侵略者!)
抽生讀(表現出威嚴,讓外國人感受到中國人禁煙的堅定決心。)
男生讀(讀出中國人神圣不可侵犯的氣勢)
④從文中找出描寫外國侵略者當時的表現的詞語。(恭恭敬敬、躬身彎腰、垂首恭聽、連聲稱是)你體會到什么?
⑤昔日趾高氣揚的外國侵略者現在可是俯首稱臣呀!往日的威風一掃而光。齊讀第六自然段。
(5)導讀最后一段。為什么說“長了中國人民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長志氣 滅威風)
①小組討論。
②匯報交流。(這次銷煙數量之多,近兩萬箱,規模之大,人山人海的圍觀群眾,以及官兵洋人,時間之長,經過23天才全部銷毀。老百姓更是歡呼雀躍,揚眉吐氣,像過節一樣。而外國侵略者往日不可一世的威風也一掃而光,被這驚心動魄的場面震懾,給林則徐鞠躬敬禮,既尊敬又畏懼,只有垂首恭聽,連聲稱是,狼狽不堪。)
③反復誦讀,提升感悟: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三)、升華情感,拓展延伸
虎門銷煙勝利了,但遺憾的是在虎門銷煙160多年后的今天,毒品依舊充刺著我們的世界,全世界人民的禁毒斗爭都還在繼續。
1、禁毒教育,引導學生認識毒的危害。同學們一定要倡導健康的、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播放視頻現代食毒品對人內的危害)
2、了解林則徐的生平及虎門銷煙后的鴉片戰爭。
林則徐領導的虎門銷煙結束了,但那只是中華民族反對外來侵略的開始,由于清政府的無能,在虎門銷煙后不久,林則徐就被發配新疆,鴉片戰爭爆發了,從此中華民族就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至到1949年解放。那是多么悲壯的一段歷史呀。讓我們全體起立,齊唱國歌,在國歌聲中感受中華民族在反抗外來侵略者的斗爭中那種不屈的精神和昂揚的斗志。
板書
布告:沸騰
場面:人山人海、水泄不通
虎門銷煙 銷煙
過程:先……然后……又……再……
外國人:滅威風
銷煙的影響
中國人:長志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