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門銷煙教學實錄(通用2篇)
虎門銷煙教學實錄 篇1
一、復習舊課,情感鋪墊
師: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27課《虎門銷煙》。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詞以及課文的第一部分,知道了這篇課文的主要內容,誰愿意再來說一說?
生:課文先講了1986年6月的一天,人們知道了林則徐在虎門灘將收繳的鴉片當眾銷毀,整個廣州城都沸騰起來了,再講銷毀鴉片時的情景,最后講銷毀鴉片的意義。
生:課文先講了1986年6月的一天,當人們知道了林則徐要在虎門灘將收繳的鴉片當眾銷毀,心情非常激動,再講銷毀鴉片時的情景,最后講銷毀鴉片的意義。
師:是啊,當人們聽說林則徐要在虎門灘當眾銷毀洋人的鴉片時,整個廣州城都沸騰起來了。真的到了銷煙這天,又會是一番怎樣的情景呢?今天,我們將重點學習課文的二、三部分。
二、精讀課文,入情入境
(一)出示導學提綱,學生自學、交流
師:我們先來看看導學提綱:
1、讀讀課文,畫一畫描寫虎門灘銷煙壯觀場面的句子,想一想,從這些句子中你體會到什么?寫一寫批注。
2、讀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
3、議一議:為什么說“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相信很多同學已經在課前根據導學提綱自行去學習了,接下來,給你們5分鐘的時間,再把課文讀一讀,小組交流導學提綱的第1、2點要求。學生自由朗讀課文,小組同學交流,教師巡視。
(二)全班交流導學提綱的第1、2點要求
師:接下來,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導學提綱的第1、2兩點。
生:我們小組找到了這一句話:“6月3日那天,成群結隊的百姓,穿著節日盛裝,敲鑼打鼓,起勁地耍著獅子舞著龍;孩子們用竹竿挑著一串串鞭炮,劈里啪啦,震耳欲聾。浩浩蕩蕩的人流,從四面八方向虎門灘涌去。虎門灘人山人海,水泄不通。”從這句話中我們體會到了老百姓們的心情很高興。
師:(出示這段話)對啊,老師也感覺到了,特別是從哪些詞更能看出百姓的心情高興?
生:從“敲鑼打鼓,耍著獅子舞著龍,鞭炮”可以看出當時的場面特別熱鬧,人們心情高興。
生:我從電視上看到過舞龍耍獅子,那情景特別熱鬧,而且他們只有過節的時候才會舞龍耍獅子,我覺得人們把銷煙的這一天當成是過節,心情特別開心。
師:說得多好啊,聯系生活確實是理解課文的好方法。對于這段話,還有不同的看法嗎?
生:我知道了當時來的人特別的多。我是從“人流”這個詞看出來的。
師:如果只去了幾個人能稱為“人流”嗎?
生:不行,人流應該是像河水一樣多。
生:還有“成群結隊、水泄不通、四面八方、人山人海、浩浩蕩蕩”,也可以看出當時來的人特別多,人們從廣州城的各個方向趕來了,把虎門灘擠得好像連水都沒辦法流出去。
生:還有“涌”字,那人就像是水一樣“涌”出來,也可以看出當時來的人特別的多。
師:同學們的回答真是太精彩了,確實讓老師不得不佩服。對啊,當時來的人特別多,他們的心情很興奮,假如你當時也在虎門灘,你能不能把當時的那種場面通過朗讀表現出來呢?
生:讀課文
師:老師能感覺到你很高興,但感覺來的人不是很多。誰想再來試一試呢?
另一生讀
師:讀的真不錯,老師仿佛身臨其境了,現在,讓我們全班一起來讀一遍,讓老師飛越時空,回到6月3日的虎門灘,好好感受一當時的壯觀場面。好嗎?
全班齊讀
師;同學們太厲害了,真把老師帶進了當時的那個情景。現在我們再回到課堂,誰再來說一說,你還找到了哪幾句話?
生:我還找到了這一句:“虎門灘高處,挖了兩個十五丈見方的銷煙池。”從這句話,我猜想那個銷煙池可能很大,但我不知道十五丈見方到底是多大。
師:(出示這句話)他有疑問了,誰能幫助他呢?
生:我查了資料,十五丈大約是五十米,跟我們學校的操場差不多大。
師:查找資料是一種很好的學習方法。
生:銷煙池很大,而且還有兩個,說明銷煙的量特別的多。
師:對啊,用這樣的兩個大池,每天就可銷毀特別多的鴉片。
生:我還找到了這一句“銷煙民夫先把池子灌上水,然后把一袋袋海鹽倒入池內,又把每包煙土切成四半,扔進水里,等煙土泡透后,再把一擔擔生石灰倒進池子里。不一會兒,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的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從這句也可以看出當時銷毀的鴉片量很大,場面很壯觀。
師:能具體說說你是從哪些詞體會到的嗎?
生:“一擔,一袋”數量少,“一擔擔、一袋袋”,表示數量多,說明了只有很多的鴉片才需要這么多的海鹽和生石灰。
生:“池子像開了鍋似的,黑色的鴉片在池子里翻來滾去,一團團白色的煙霧從池子里往上蒸騰,彌漫了整個虎門灘”,說明當時煙霧特別大,到處都是。如果鴉片數量不大就不會產生那么大的煙霧了。
生:當時的洋人確實太可恨了,帶了很多的鴉片到我們中國來。
師:老師也這樣覺得,所以當人們看到銷毀鴉片的這一壯觀場面時,心情如何呢?
生:圍觀的群眾歡呼雀躍,在雷鳴般的歡呼聲中,通向大海的涵洞被打開了,銷毀的鴉片被咆哮的海水卷走了。
師:(出示這句話)從這句話中,你體會到什么?
生:從這句話,我知道了人們的心情特別激動,我是從“歡呼雀躍”這個詞感受到的。
師:說得真完整。還有嗎?
生:當時的洋人把鴉片帶到中國來,害得許多中國人家破人亡,人們都非常痛恨鴉片,現在看到這么多的鴉片被當眾銷毀的,心情特別舒暢。
生:從“雷鳴般”的掌聲中,我可以體會到當時在場的每一個中國人都特別興奮,所以那個掌聲才會像雷聲一樣大。
生:我還覺得不僅是中國人痛恨鴉片,連海水也痛恨,所以那海水也在咆哮。看到鴉片被銷毀,海水也很興奮。
師:說得多好啊,連海水也痛恨鴉片!只要我們用心去讀,就會有不同的體會。
師:同學們通過自學,小組交流,采用抓重點詞句,談體會的學習方法,很好的完成了導學提綱的1、2兩點,充分到感受到了虎門銷煙的壯觀場面。(板書:壯觀)
(三)全班交流導學提綱的第3點要求
師:接下來,給你們3分鐘的時間,小組里的同學議一議:為什么說“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生小組交流討論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交流一下看法。
生:因為鴉片毒害中國人,現在林則徐把近兩萬箱的鴉片當眾銷毀了,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生:我從課文的第六個自然段“恭恭敬敬、躬身彎腰、垂手敬聽、連聲稱是”這些詞可以看出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因為外國人從來沒有對中國人連聲稱是,所以說滅了他們的威風。
師:你是聯系課文來理解的,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六個自然段,你們邊看插圖,邊聽老師讀一讀,看一看這些洋人此時在干什么。
師范讀
生:洋人們摘下了帽子,站在林則徐的面前躬身彎腰,什么話也不敢說了,一點兒也不威風了。
生:我看過課外書,知道了鴉片害得我國白銀大量流失,很多家庭家破人亡,人們都痛恨鴉片,林則徐把兩萬多箱的鴉片當眾銷毀的,外國人就很害怕,林則徐為我們中國人出了一口氣,讓中國人揚眉吐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師:看到這一場面,你的心情如何?
生:我覺得很痛快。
生:爽快
生:大快人心
師:結合課文插圖,會讓我們有更深的體會。
師小結:林則徐虎門銷煙這一壯舉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板書:長志氣,來威風)告訴了所有的人:中國人是不可欺負的。
三、總結課文,升華情感
1、句子訓練
師:老師相信虎門銷煙這一壯觀場面已深深地印在了每個同學的腦海中,接下來,我們來個填詞比賽。
出示句型:虎門銷煙,中國人,外國人。
生:虎門銷煙,中國人揚眉吐氣,外國人垂頭喪氣。
生:虎門銷煙,中國人興高采烈,外國人愁眉苦臉。
生:虎門銷煙,中國人歡呼雀躍,外國人垂手敬聽。
……..
師:同學們積累的詞匯可真豐富,對課文也充分理解了,老師可真替你們感到高興。
2、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虎門銷煙這一課,讓我們記住這么一個愛國之人:(林則徐);讓我們記住虎門銷煙這一壯舉,因為它:(大長了中國人的志氣,滅了外國侵略者的威風)。
四、布置作業,拓展延伸
1、出示下一課的導學提綱,學生課后按導學提綱自學下一課。
2、學習文章中場面描寫的方法,描寫學校少先隊大隊活動時的場面。
五、板書設計:
人多
池大
虎門銷煙煙霧大壯觀(長志氣滅威風)
銷煙多
虎門銷煙教學實錄 篇2
江蘇名師 陳建先/執教 特級教師沈大安/評點
第一節
師:同學們,看過電影《戰爭》嗎?
生:看過。
師:談談你的印象好嗎?
生:洋人太壞了,把那些運到中國,不但殘害中國人,而且賺取我們的錢財。
師:你的感受很深刻,太好了。不過要讓現在的洋人聽了不產生誤會,好像再加上一個詞更好些。
生:噢!應該是當時的一些洋人。
師:對了,這就準確了。
師:還有誰愿意談談?
生:我覺得林則徐真了不起,如果他是皇帝就好了。
生:我覺得那些抽大煙的人太可憐,太可氣了。
【評:從學生感興趣或較熟悉的生活場景入手,課堂導入不露痕跡;引導學生暢談感受,又為后面的課文閱讀埋下伏筆;抓住學生表述中的“小問題”,啟發學生自我規范語言,語感培養細致入微。】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段歷史有一些了解,今天咱們要學習的課文《虎門銷煙》,講的就是戰爭的事。
(板書課題:虎門銷煙)
師:(邊寫邊說)“銷”是個生字,同學們可跟老師一起寫。(學生寫完后,齊讀課題。)
師:知道這里的“煙”是指什么嗎?
生:指大煙。
生:指,又叫毒品,它對人非常有害,吸“煙”嚴重,會導致死亡。
師:請同學們讀讀課文,看看虎門銷煙究竟是怎么回事。可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讀,怎么讀都行。
【評: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閱讀是一種個性化行為,應該把選擇的權利還給學生。】
師:讀了課文,你想說點什么呢?
【評:大巧若拙!看似平白的一問,實則生發了一個浩大的問題空間,比起“這篇課文主要告訴我們什么?”、“你讀懂了什么?”更具活力,更加開放,更利于學生的自主探究。】
生:害人,早就應該銷毀,虎門銷煙為中國人爭了光。
生:我想,當時成千上萬的老百姓,看到這一情景,該是多么激動啊!
生:我覺得咱們中國人應該團結起來,讓進不了中國。
生:林則徐是個功臣,要不是他,恐怕還不一定能被銷毀。
師:說得好!林則徐功不可沒,如果他還健在,一定會倍感欣慰的。
師:不知同學們注意到沒有,文中并沒有對林則徐展開描寫,只是一句帶過,為什么?(學生面面相覷,一時語塞。)
師:這個問題我們先放一放,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看看哪段話給你的印象最深,為什么?
【評:以疑促讀,巧妙過渡。】
生:第三節給我的印象最深,因為
師:(笑笑)能請求暫停嗎?
生:可以。
師:同學們看過“雙簧”表演嗎?
生:看過。
師:我們現在也來段“雙簧”表演,(生笑)一個同學讀你印象最深的段落,另一個同學馬上說出印象深的原因,看誰讀得聲情并茂,看誰說得情真意切。
【評:以趣引讀,讀說并重。】
師:(指站起來的學生)你愿意先讀嗎?(該生讀第三節)
師:快!誰來配音?
生:這一節是講林則徐帶領工人怎樣銷毀,所以給我的印象最深。
師:能再具體些嗎?
生:這一節作者用了“先……再……然后”這些詞語,把銷煙的經過寫得非常具體,給人的印象特別深刻。
生:還有“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非常形象,就像在我們的眼前一樣。
師:說得多好啊!經你們這么一說,沒有印象的恐怕也有很深的印象了吧。來,咱們一起讀一讀,看看頭腦里有沒有清晰形象的“銷煙”圖。
(生齊讀第三節,讀得聲情并茂。)
【評:一個“說具體”,把學生引向縱深。】
師:誰能不看書,說說你頭腦里的“銷煙”圖是怎樣的?
生:隨著林則徐一聲令下,震驚中外的虎門銷煙開始了。工人們先向銷煙池里灑了許多鹽,再把那些罪惡的拋入池內,然后又把生石灰倒下去。于是池子里像開了鍋一樣,咕嘟咕嘟直冒泡,散發出股股臭味。
師:呀,你說的不比書上寫的差!你也用了“先……再……然后”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真不簡單!誰能再用“先……再……然后”說一說?
(又有兩生以“先……再……然后”的句式復述第三節。)
【評:找出規律,巧妙復述。】
師:第三節是一段動作描寫,用上了“先……再……然后”就使文章更加的具體,更加的有條理,假如咱們也寫一段表示動作的話,你能用上這些表示順序的詞語嗎?
生:能!
師:好,閉起眼睛想一想要寫的動作,看誰寫得具體、形象,又有條理。
(生練寫,師巡視。)
【評:學以致用,及時遷移,在運用中理解語言,鞏固語言,發展思維。】
師:大部分同學都寫好了,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
(投影學生動作描寫片段,評議,略。)
第二節
師:上節課,我們重點閱讀了工人們怎樣銷煙的,下面請同學們再瀏覽一下課文,看看還有哪些地方是寫銷煙過程的?
生:課文的第二節也是寫銷煙過程的。
生:還有第四節。
生:第五節也是寫銷煙經過的。
師:誰能用一句話概括一下?
生:課文的第二、四、五節也是寫虎門銷煙的經過的。
師:請同學們讀一讀,比較一下,這三節在寫法上和第三節有什么不同?
生:第三節是直接寫怎樣銷煙的,二、四、五三節主要是寫看銷煙的男女老少的心情的。
師:說得好,第三節是直接寫的,那么二、四、五三節呢?
生:這三節是從側面寫的。
師:同意嗎?
生:同意。
師:好,請你讀一下第五節。(一生讀第五節)
師:這一節是從側面寫的,那么它是從哪個方面來寫的呢?
(學生一時被問住了。稍后,一生回答。)
生:這一節寫的是銷煙的結果,不能說是從側面寫的。
師:同意他的說法嗎?
生:同意。
師:現在總算搞清楚了,誰能對二→五節的寫法做個小結?
生:課文的二→五節寫了銷煙的整個過程,其中三、五兩節是直接寫的,二、四兩節是從側面寫的。
【評:面對學生的認知沖突,師故意不動聲色,然后再“請君入甕”,巧丟“包袱”,使學生“跌倒了”自己“爬起來”。這種注重過程的做法,值得提倡學習。】
師:概括得很正確!二、四兩節描寫了當時人們的心情,他們的心情怎么樣?你是從哪里看出來的?
生:當時,人們真是太激動了,太高興了。我從“激動地跳哇、叫哇,歡呼聲響徹虎門上空”看出來的。
生:人們很關心銷煙這件事,巴不得一下子就把它銷毀掉,因為他們一大早就從各地趕來,把海灘都擠得水泄不通了。
師:咱們一起讀一讀,體會一下人們的激動之情。
(生讀2、4兩節)
【評:此處一讀帶過,略得好!】
師:課文還剩下首尾兩節,誰愿意讀給大家聽?(一生讀)
師:讀了這兩節,你想說點什么呢?
【評:再次以“說點什么”發問,給學生回憶和思考的空間,讓學生說真話,抒真情,人文情懷得以釋放,自我個性得以張揚。】
生:我想說,虎門銷煙像一面鏡子,照出了外國侵略者的丑惡嘴臉,他們真是太可惡了!
生:我要說,我們中華民族是不可辱的。
生;我要感謝虎門銷煙,我要感謝林則徐,是他讓人們擦亮了眼睛。
師:是啊!虎門銷煙這一偉大壯舉,粉碎了外國侵略者的美夢,喚醒了沉睡中的人們,也給了那些醉生夢死、意志薄弱的吸“煙”鬼一記響亮的耳光,罪惡實在是太大了!回憶過去,看看今天,你還想說點什么?
生:我們要牢記這個教訓,不能再讓這樣的悲劇發生。
生:現在,仍有人在吸“煙”,多么不應該啊!
師:對!一百六十多年過去了,現在仍有人在造毒、販毒、吸毒,請看圖片。
(師逐一映示禁毒宣傳圖片,給學生以教育。)
師:看了圖片,你還想說點什么呢?
【評:由課文聯系到現實生活,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水到渠成。】
生:為了你和家人的幸福,請遠離毒品吧!
生:造毒者害人也害已,請不要再制造悲劇了!
生:一份毒品該是多少座墳墓啊!(還有幾人發言,略。)
師:同學們說得真好,毒品就像洪水猛獸,摧殘著人的身體,腐蝕著人的精神,全世界都應該聯合起來,鏟除毒品,還世界一份幸福和安寧!
我建議同學們課后到戒毒所做個調查,再從網上或其它地方搜集一些資料,搞一次禁毒宣傳中隊主題會,屆時,我愿意做你們的特邀嘉賓!歡迎嗎?
生:歡迎!
(下課)
【總評:“自主、合作、探究,”它到底是什么?我認為,自讀,自悟,說真話,抒真情,選擇自己喜愛的方式學習,這就是自主;各抒已見,解人以困,虛心請教,平等對話,這就是合作;聲情并茂地讀,情真意切地說,設身處地地想,身體力行地做,這就是探究。《虎門銷煙》的思想內涵較為深刻,離學生生活也較遙遠,要想引導學生讀懂課文,感悟到其中的道理,確非易事。教學中,陳老師立足于“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這一“戰略”高度,整個教學以“你想說點什么?”這一平白的問語串聯起來,為學生生發了浩大的思維空間,學生才得以說真話,抒真情。使學生自主經歷了一個“生活→讀文→感受→實踐”的過程,教師的舉手投足之間,無不流露出科學的教學理念、高超的語言素養,課堂始終充溢著濃濃的人文馨香。】
片斷賞析
林則徐沒有環保意識嗎?
我正在教學《虎門銷煙》一課的第5自然段:銷煙整整持續了23天,二百多萬斤化為煙渣,隨著潮水卷進了咆哮的大海之中。 師:請同學們默讀這段文字,讀后說說你知道了什么?
(一個學生高高地舉起了手)
生1(迫不及待地):老師,這不造成環境污染了嗎?
生2(也快速地站起來):是啊,幾百萬斤煙渣都被沖入大海,會對海水造成多嚴重的污染呀!
生3:老師,看來林則徐根本沒有環保意識。……
師(攔住了學生的話):我想,是從罌粟這種植物的果實中提取出來的,它的殘渣或許不會造成環境污染!總而言之,林則徐主持的虎門銷煙是一個偉大的壯舉,它向全世界表明:中國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問題:這位教師的做法有什么不妥,如果你是這位教師,應該如何處理。
[參考答案]
鼓勵學生在課余時間研究林則徐的這種銷煙方法是否真的會造成環境污染?大家可以查閱資料、調查詢問,也可以通過做試驗研究(如在魚缸中放入少量石灰和鹽,觀察對小魚有什么影響)……最后分析得出銷煙的過程是否造成了環境污染。接著大家研究討論一下,作為一名高級官員,林則徐為什么會沒有環保意識呢?(引導學生查閱資料,了解保護人類生存環境的倡導是什么時候提出的?一百多年前的自然環境怎樣?當時的人們是否有保護環境的意識?)然后小組合作進行研究,看是否能設計出一種更合理的銷煙方法。要求是:設計的方案不光要克服環境污染問題,還應考慮到銷煙的徹底性和使用的合理性。
只有這樣,才是尊重學生在閱讀中的思考和發現,并給他們創造機會與條件去研究和探討。無論學生研究的結果如何,哪怕有悖于教材和老師的意圖,但它畢竟是學生閱讀和研究的經歷,對于他們形成樂于發現、勤于探索的學習品質都會起到莫大的激勵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