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沒有規則(通用16篇)
誰說沒有規則 篇1
在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些圖片,(出示)你能告訴我圖片里畫了什么事嗎?
那么這幾幅圖實際是描繪了我們生活中的----規則
規則這個詞用得很好,到底什么是規則?規則:規定出來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和章程。
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篇有關規則的小詩«誰說沒有規則»板書,齊讀課題。
這是個什么句子?你能把它變成陳述句嗎?當你的一次看到課題,你的感受是什么?反問句當課題有什么好處?引起讀者注意和好奇。
究竟有沒有規則呢,讓我們一起讀讀課文,在讀時找到生詞,注意讀課文時的語氣,想想應該怎樣讀?生讀課文。我知道大家在課下都做了預習,讓我來考考你。出示生詞,讓學生讀時說出應注意哪些問題。講解喂字寫法和明明白白的意思。
大家掌握得不錯,這篇文章寫了幾件事?4件。哪四件?用幾個詞概括。
誰能把你喜歡的段落給大家讀讀?生讀。有規則嗎?是什么規則?再讀,其他同學覺得他讀得怎樣?你覺得應該怎樣讀你來讀讀!生讀互評。如果我們想把課文讀好應該怎么辦?找出重點詞句還要體會人物的心理。好,你來找一找。生找。如果你是他,你在做這些事時是怎么想的?生談感受。在讀課文。
下次我們千萬別忘了抓住重點詞語體會人物心理讀文章,讓我們來回憶一下我們是如何學習這段話的?1. 初度段落。找規則2.抓重點詞句體會人物心理3.帶著想法讀課文。出示幻燈。既然你學會了這個方法,現在就請你用這種方法小組自學剩下的幾段。我要求根據黑板上的方式匯報,你可以小組分工。讀黑板上的內容:1.讀課文,這段的規則是2.我抓住這幾個詞讀課文的,我通過這個詞認為他是個的人,如果我是他,我是想的。有感情的再讀課文。根據幻燈的順序匯報。
課文生動的運用詩歌的形式為我們再現了生活中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你在生活中還見過這樣的事嗎?生說。為什么會有這么多的人在明明白白的規則面前還這樣做?生說。你來想想那些人的后果!生說。是的后果是不堪設想的,出示圖片。教訓是慘痛的,為了避免悲劇再次發生,你也來仿照課文寫寫身邊的事,你想怎樣寫呢?格式是什么?前兩句相同。第三句寫出是什么規則,可他是怎樣做的。問他為什么?他是怎樣說的,被忘了加上神態。寫完讀。同學們寫得很好,通過這堂課的學習你懂得了什么呀?生說。為什么制定規則?
總結:規則是我們大家制定出來共同遵守的,它是為了我們的健康與安全、和諧而產生的,我們不能為了一點小方便打破他,也不能為了別人的夸獎虛假的模仿他,而應該發自內心維護它。就讓我們從學校的各項規則比一比,看誰是遵守規則的好學生。
誰說沒有規則 篇2
四一班 孔維旭 指導老師(高碩)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準亂伐樹木”,
可他卻砍了一棵。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你管那么多!”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要浪費要節約”,
可他亂倒飯菜。
問他為什么?
他漫不經心:“你別管我!”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許闖紅燈”,
可他偏要闖。
問他為什么?
他理直氣壯:“用不著你管我!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準打架”,
可他大打出手。
問他為什么?
他強詞奪理:“哼,是他先打我!”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不在圖書館吃東西”,
可他還在圖書館吃餅干。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我吃東西,跟你沒關系!”
誰說沒有規則 篇3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認識生活中的規則,發現存在的較普遍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這些現象源自只顧自我的利益,明白要樹立公德意識,自覺遵守規則;
2、結合生活實際,仿照課文續寫詩歌。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會讀會寫課后6個生字
教學重點:
1、抓住重點詞句,弄清違反規則的原因;
2、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教學準備:課件、搜集有關規則方面的資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上課前,我們先來看一段視頻。誰來說說發生了什么事?為什么會這樣?
2、看來,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非常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受到無法想象的災難。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一首關于規則的詩歌《誰說沒有規則》。
生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把課文自由讀兩遍,讀不好的地方多讀幾遍。
2、指名分節讀。
師評價:初讀課文時能讀到正確、流利就已經很好了。如果再能讀出感情我們就應該給他鼓掌了。
三、發現規則
1、這首詩跟規則有關,那課文給我們講了哪幾條規則呢?同學們快速默讀課文,用——線畫出來。
2、你找到了哪條規則? 生交流
3、出示課件(四條規則):這些規則大家都能看得見嗎?都能看得懂嗎?所以課文說它們是怎樣寫著——生接明明白白。
4、我們一齊明明白白地把這些句子讀出來。
5、指導發現:這些句子后都是什么號?這些句子我們怎么讀才能把它讀好呢?
生練讀、指名讀、齊讀。
6、我們已經發現了這4個規則,在生活、學習中你還發現了哪些規則呢?生交流。
6、在你們學校附近我也發現了一些規則,一起來看看吧(播放課件)展現6個生活中的規則。
師小結: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學習中、工作中處處都有規則,只有大家都遵守了規則,我們的生活才會變得更加美好。
四、探討為何不遵守規則
1、這些規則“明明白白”,可文中的小朋友為什么不遵守呢?你們選擇自己喜歡的一節,用心地讀一讀,體會一下:他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樣做?
2、具體學習第一節
a、(播放課件)這個小朋友是怎么做的?
b、他為什么這樣做?
c、他說這句時還帶著自己的表情,是哪個詞?
d、你能帶著表情來讀這句話嗎?指名讀。
e、你們能帶語氣、帶著表情來齊讀這一整節嗎?
師評價:讀得很好,你們讀出了那種不準做的語氣,還帶上了自己的表情,這就是有感情的朗讀。
3、方法遷移學習第二節
導語:我們找到了他不遵守規則的第一理由是什么——生接。那第二個理由是什么呢?生交流
a、這次他又帶著什么表情說的?
b、“滿不在乎”是什么表情?你能帶著的表情來讀好這句話嗎?指名讀。
c、指名讀第二節,提醒:爭取做到有感情的朗讀。
4、學習第三節、四節方法同上。
師:大家設想一下:他不遵守這些規則會產生怎樣的后果呢?生交流
5 、(播放課件)補充材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05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魚類無法生存……
6、上了這節課,你們打算怎么去做呢?相機板書:自覺遵守規則
師小結:是啊,我們要樹立社會公德,自覺遵守規則,我們要拒絕不遵守規則的各種理由。請大家再來齊聲有感情的朗讀這首詩。
四、發現規律,續寫詩歌。
1、這首詩有四節,我們先分組來讀第一節。
指導發現:第一行、第二行……寫了什么?相機出示課件。
2、指名說出二、三、四節的內容。
3、今天我們也當回小詩人仿照課文這樣來續寫一節,把你平時觀察到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寫下來。
生寫詩。
4、展示交流:哪位小詩人愿意把自己的佳作有感情的讀給大家聽一聽。師生評價。
師小結:同學們寫得都很棒,由于時間關系不能一一展示。下課后我把大家寫的詩歌收集起來,帶回新洲,讓新洲的學生們欣賞欣賞,你們說好不好?
五、總結延伸
1、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有哪些收獲?(生說)
2、課后延伸。
希望同學們真的能說到做到,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行動中。
板書:誰說沒有規則
自覺遵守規則
誰說沒有規則 篇4
【學情分析】
學生對課文中列出的4種不良現象非常熟悉,有一些學生本身就存在這些不良行為,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調動。對于小學四年級的孩子來說,他們思想上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應該自覺維護和遵守社會規則。但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中,往往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認為偶爾犯一次錯誤不要緊,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孩子們這一特點,強化規則的意義,以及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2、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仿寫練習,續寫詩歌。
3、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4、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2、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小學生的感情,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位動物朋友,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ㄕn件出示:垂死的鴕鳥圖)關于這只可憐的鴕鳥,老師想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1998年的一天,在昆明市動物園里,一位游客因不遵守動物園的游園規則用塑料袋包了個小石子喂給鴕鳥,可憐的駝鳥立刻把它當做“美食”咽下。只兩三分鐘時間,不等飼養員進到籠里,那只可憐的駝鳥垂下了它的長頸,趴在了地上。獸醫趕到時,駝鳥已經沒了氣息。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造成了這要的悲劇? (啟發學生自由談,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規則的重要性。)
2、是啊,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后果。今天就讓我們共同來學習一首詩歌《誰說沒有規則》。(板書課題)
3、齊讀課題。
這句話是什么句?(反問句,強調有規則。)板書:有規則
二、聽課文錄音,初步感知
1、你們認為“規則”是什么?請同學們聽課文錄音,邊聽邊思考。
2、全班交流:規則是什么?
師:(小結交流情況)同學們都有自己各自的“規則觀”,其實事事都有規則,正是有了這些規則,才保證了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
師:可是我們和諧的生活中總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則。
3、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思考:這首詩寫了哪幾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隨便投喂動物食品、翻越欄桿橫穿馬路、隨便亂扔垃圾、插隊搶座)
三、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1、這四種行為在文中正好是四小節。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小節,根據大屏幕提示,合作學習。
2、全班匯報,教師相機指導。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有些人只圖一時的好玩高興喂動物食品。不但害了動物還影響了游人觀賞;有些人只圖一時的方便快捷,不遵守交通規則,甚至付出了生命的代價;還有一些人只圖自己方便,隨手亂扔垃圾,將我們美好的環境破壞;更有一些人只顧個人利益插隊搶座,破壞公平。更為惡劣的是他們還用各種各樣的借口、理由為這種行為辯解。
3、這些都為我們文明和諧的生活帶來了不和諧。他們的行為會產生什么樣的后果?請同學們選擇一幅圖聯系生活實際和查找到的資料說一說。(課件出示:課文四幅插圖)
師:這一個個鮮活的事例和一串串的數字讓我們認識到不遵守規則會帶來這么可怕的后果。
四、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1、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五、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在我們的生活中有這么多人明明知道規則可是他們還在破壞規則,問題出在哪里呢?(自由匯報。板書:自覺遵守,從小做起)
師:看來要解決不守規則的現象不在于立規則,也不在于宣傳規則,而是要提高大家的道德水平,樹立功德意識,關鍵靠自覺遵守。
2、同學們,自覺遵守你們能做到嗎?讓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小游戲吧。ㄕn件出示:《看看你做得怎么樣》小游戲)
師:大家做的都很好。看出來啦,同學們能很自覺地遵守規則。
3、你們知道嗎?隨著社會的文明進步,為了我們美好和諧的文明生活,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自覺遵守規則的行列中來了。讓我們一起去看一組圖片。(課件出示組圖:自覺遵守規則的行為)
師:同學們,讓我們攜起手來,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
4、今天就讓我們用我國古代偉大思想家孟子的一句名言來結束我們今天的這節課吧。ㄕn件出示:不以規矩,不成方圓!献樱
【作業】
國有國法,家有家規。請你考察我們的校園,還有那些地方需要建立規則,與同學討論并制定規則。
【板書設計】
誰說沒有規則
有規則
自覺遵守 從小做起
【教學反思】
這節課后,我比較深刻地反思了自己的教學。我想不論是什么課型,課文難易如何,也不論教師對這篇課文是否感興趣,我們都要深鉆教材,做到了解全體學生。課堂上既要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還要適時地站出來加以引導。盡量做到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最有效學習方法的指導。對于這種淺顯易懂的文章,我們完全可以重點拿出一段,引導學生掌握學習的方法,然后再放手讓學生自己或組內自學,這樣對學生才真的是授之以漁,而不只是授之以魚。
誰說沒有規則 篇5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片斷
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師: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生1:動物無辜死亡
生2:發生車禍造成傷亡
生3:破壞環境造成環境污染
生4: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公德
師: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生: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必須自覺遵守呢?
生1:在公共場所不準吸煙。
生2: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生3;為要青蛙捕捉青蛙。
生4:不要拐賣婦女兒童。
……
六、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師:同學 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許多條規則, 可是有些人卻不能自覺遵守,你觀察到了嗎?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師:是啊,遵守規則是一種美德!不遵守規則將給個人、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不和諧。這,多不應該!現在,你想對這些不自覺遵守規則的人們說些什么?
大屏出示: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
問他為什么?
。
師:你觀察發現每節詩的結構特點了嗎?
生1:是由兩組設問句組成。
生2:第一個設問句說明規則的內容,
生3:第二是寫人物的言行。
師:我們學著作者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想不想試一試?每人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仿寫一節詩。寫好后再分組討論、修改、補充,把幾位同學的仿寫,合起來就成為一首詩。
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附學生的作品)
生1: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可他卻在樓梯上串下跳。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地說:“我愿意你管得著嗎!”
生2: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要保護青蛙!
可他家的餐桌上卻有紅燒蛙肉。
問他為什么?
他大言不慚地說:“這難得的美味不吃白不吃!
生3: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要愛護公物。”
可大街上的下水道井蓋卻賣到了廢品站。
問他為什么?
他得意洋洋地說:“這無本萬利不賺白不賺!”
師:真不錯同學們的詩歌寫得很棒,課后我們把些詩歌收集起來,在我們的的園地辦一個小小詩歌展。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生1:我懂得了要自覺規則,不遵守規則既害人又害己。
生2:這節課我認識了連綿詞。
生3:我學會了如何判斷不同形式的問句。
生4:這節課我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們班從今天開始開展“爭當行為規范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自覺遵守行為規范的好學生,每周末評出班中“行為規范的小標兵”。
【教學反思】: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它安排在四年級語文上期。本單元以“規則”為主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從而提高每個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則的場景:
“往狗熊嘴里扔餅干、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作。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局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則的目的,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其重要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我在讓學生學習詩歌,明白遵守規則的意義,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后,開展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鋪開對生活中相關規則的搜集活動。經過一周的實踐,學生們感慨萬分:生活中規則數不勝數,違反規則的人屢見不鮮。就龍泉這一個郊區城鎮來看,每個角落,各個部門都有規則,但這些規則只是作為招牌掛著,真正嚴格遵守的人寥寥無幾。如:“醫院禁止大聲喧嘩”,卻有人在醫院內吵架;“請愛護家鄉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嚴禁在公路上擺攤”,卻有人在公路上賣水果、賣蔬菜、賣衣服等,給過往行人帶來不便;“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違反規則的例子太多太多。
調查這些違反規則的人,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每個人振振有詞:”“公共場所,人人有權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錯打電話,鬧著玩”;“不扔垃圾,環保工人沒事干”;“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這些違反規則的人,不是兒童,正是成年人,聽到學生們交流的內容,我們師生又氣憤又著急,規則的價值在哪里?意義何在?
人們的素質從何談起?真是無奈又無奈。作為教師的我,深知學習本課的目的在于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可是,社會上的成年人卻在違反規則!于是,我安排學生創作詩歌,制作小牌,到各個部門、各個角落去掛牌,提醒人們的遵守規則。如: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買賣要公平”,/ 可他卻要缺斤少兩。/ 問他為什么?/ 他卻理直氣壯:否則,我吃什么?
學生經過實踐活動,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則的事憤憤不平。通過掛牌活動,激發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從我做起,才有資格去勸說別人。創寫規則詩歌,起源于人們的生活,掛牌時,又回歸到大家的生活中,這不就是學習創作的意義之所在嗎?
誰說沒有規則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仿寫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認識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明白了無論遇到再大的*,也應該遵守規則?墒窃谏钪袇s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規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規則”這個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這句是個什么?再讀課題,這句什么意思?帶著理解再讀。這些人在規則面前怎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先看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
二、檢測。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生詞:
喂養 翻越 界欄 橫穿 快捷 擱下 順序 搶座
滿不在乎 瞪起眼睛
(強調喂、橫、序、擱、搶 的寫法,聽寫生字)
3、指名讀文。
。ㄋ拿瑢W,每人一節,其他學生注意聽,他們有什么優點值得學習,有什么建議需要給他們提出來。)
三、交流釋疑
課文大家讀的準確、流利了,相信課文的內容大家一定會理解的更好。
自學提示
1、自己默讀詩歌,用“~~~~”畫出課文中都講了那些規則?用“——”畫出文中的孩子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那樣做?想想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
2、組內交流,準備在班級展示。
小組在班級交流,教師板書。
3、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把課文讀一遍, 想一想規則寫得“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ㄔ谝巹t面前只為自己著想,不自覺,缺乏公德意識。)
4、想想你從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和同桌說一說。
6、補充資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投放有毒污水,致使部分魚類無法生存… …
看完這些資料,你最想說什么,(遵守規則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
四、快樂習作,
結合生活,仿寫詩歌: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問他為什么?
----------------------------。
全班交流,評議作品。
五、積累規則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園。 —— (孟子)
2、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 于動物。
——(*)列夫.托爾斯泰
同學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學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六、老師寄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制定規則是為大家,
遵守規則才是美德。
我們人人遵守規則,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七、閱讀
《讓規則看世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業:
必做:積累課文中重點詞語和語句,寫摘錄筆記上。
選做:閱讀課外拓展書上《讓規則看守世界》。
板書
不準喂動物食品
請走天橋和地下通道 遵守規則,
不準亂扔垃圾 共建美好生活
請按順序排隊
誰說沒有規則 篇7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
為了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由于學生課前用心去收集,于是學生有話可說,想說,愛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接下來的初讀課文,我就采用以指名讀、四人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整體上體現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讀中,引入評價機制,以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促進學生感情朗讀詩歌。學生讀得相當投入,讀得非常有水平。
為了讓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詩歌,我采用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圍繞“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為什么不遵守規則?”進行討論。很快地小組長在匯報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見解。以此為契機,并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我們該如何遵守它?并以此鼓勵全班同學仿照詩歌進行創作。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的學寫詩歌能力還是較強的。
但是這節課也出現了幾個失誤,預設與生成還是沒處理好。雖然課的第二個環節自己能無痕地轉變教學思路。但是當有學生談到的違反規則不是詩歌那四個小節談到的內容時,老師不能大膽放開,而是“牽著學生走”。本節課雖然非常重視感情朗讀的教學,但是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老師還是繞不開。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能更成熟些,讓課堂的生成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精彩!
誰說沒有規則 篇8
教材分析:本課是北師大版第八冊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規則”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為了遵守規則而個人做出某些犧牲的必要性,從而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墩l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的歌,本課列舉了學生很熟悉,但平時不注意的四件小事,通過這些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是有規則的。本課一共有四個小節,分別寫了亂給小動物喂食物、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隨地亂扔垃圾和不按順序排隊四種現象。這些事例貼近學生的生活,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給學生進行續寫練習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小詩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發人深思。可以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出發,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去。
學生情況分析:學生對課文中列出的4種不良現象非常熟悉,有一些學生本身就存在這些不良行為,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調動。對于這些11、12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思想上已經有了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應該自覺維護和遵守社會規則。但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中,往往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認為偶爾犯一次錯誤不要緊,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孩子們這一特點,強化規則的意義,以及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2、根據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仿寫練習,續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 1、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2、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1、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2、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2、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小學生的感情,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設計意圖: 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應重視體驗,有較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qing導練”為主要教法,其目的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采用“讀―議―創―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無效成分,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從而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2002年2月23日,在北京動物園里,發生一件慘不忍睹的悲慘事件。一個名叫劉海洋的清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惡作劇地把硫酸當作飲料喂給了黑熊,一瞬間,可憐的黑熊倒在地上,一邊翻滾著,一邊發出悲慘的叫聲。等公園的管理人員趕到時,已經有五只黑熊被硫酸燒得面目全非,其中一只雙目失明、危在旦夕……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悲?
2、是啊,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電視節目和一些數據,想知道是什么嗎?那就仔細的看看吧。(出示多媒體課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05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魚類無法生存……
師:聽到這些情況,你們有什么感想。(學生談各自的感想。)
二、借助課題 初讀課文
師:(小結學生的感想后提問)你們認為“規則”是什么?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并做好標注。(生自讀課文。)
全班交流:規則是什么?
師:(小結交流情況)同學們都有自己各自的“規則觀”,其實事事都有規則,大家遵守了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美好。
三、再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大屏幕出示生詞:投喂、狗熊、餅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滿不在乎、
(1)請小老師到前面領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義)
(2) 提問:誰知道“垃圾”這個詞語有什么特點?
師:字形、字音相近,一個詞的兩部分一般不能分開解釋,這樣的詞語我們稱為連綿詞。
。3)你能不能試著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
(4)讓學生觀察“明明白白”一詞說說它的構詞方式。(aabb)
。5)師:請同學們照樣子寫詞語,看誰寫得又多又好。(學生寫在積累本上)
。6)全班匯報交流。( 穩穩當當、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
四、書寫生字。
。1)思考這些生字可以分成幾類來書寫?(指名讓學生回答。)
。2)寫這幾類生字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3)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重點指導“喂”的寫法。
。4)學生獨立觀察、練寫其他的生字,老師巡視指導。
。5)集體交流訂正后,學生再練寫,同桌檢查、互評。
五、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ㄒ唬、讓我們看一看這首詩具體通過哪幾個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
1、指名讀第一小節。
2、提問:
(1)這一小節的開頭是一個什么句式?(設問)
、僭O問的句子有什么特點?(自問自答)
、谖覀円郧斑學習過哪幾種形式的問句?有什么特點?
③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
大屏幕出示:
我們是小學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學生守則》呢?( )
你為什么沒有提前告訴我原定的計劃改變了?( )
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
。2)讀了這小節誰來說說:規則是什么?哪些違規的行為? 違規者是怎么想的?(教師相機板書)
3、“明明白白”“回頭一笑”說明了什么?
4、指導誦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兩個詞語。
(二)、用學習第一小節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二、三、四小節。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大屏出示閱讀提示:
a、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b、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c、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六、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1、師: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許多條規則,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們一定會遵守這些規則的。
2、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3、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大屏出示: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
問他為什么 ?
。
4、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七、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同學們很棒,課后我們把些詩歌收集起來,在我們的的園地辦一個小小詩歌展。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生說)
2、布置活動,課后延伸。
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如果大家為了貪圖方便和一時痛快而不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將一片混亂,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建議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開展“做守規則的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遵守規則的好學生,學期結束評出班中“最守規則的小學生”。
板書設計:
誰說沒有規則
(問句)誰說沒有規則?
。ㄔO問)
。ù鹁洌┟髅靼装讓懼骸 ” (規則)
。▌幼鳎 (違反規則的現象)
(神態、語言) (違反規則的心理)
誰說沒有規則 篇9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認識生活中存在著較普遍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明白要樹立公德意識,自覺遵守規則。
2、認字1個,寫字6個。
3、結合生活實際,依照課文續寫詩歌。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續寫一節。
3、教育學生樹立公德意識,自覺遵守規則。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字詞教學。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小黑板,讀字詞;
喂食 界欄 橫穿 擱放 順序 搶座
提示學生注意:“喂,序”的寫法;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誰說沒有規則》這首詩。(板書課題)所謂“規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規矩”,我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使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秩序井然,每個人就必須自覺遵守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你知道哪些?
二、新課教學:
1、學生自讀詩歌,再指名分節朗讀;
2、這首詩共有幾節,分別寫了幾種規則?
3、學習第一節
(1) 這節寫了一條什么規則?人們為什么制訂這樣的規則?
(2) 可是“他”為什么不遵守呢?指名讀“回頭一笑……”
(3) 你覺得他的做法對嗎?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讀一讀第二節,寫了什么規則?他遵守了嗎?指名讀“他滿不在乎……”
5、指名讀第三節
這節寫了“不準亂扔垃圾”,可是這位同學就是不遵守,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指名讀“他不好意思……”,假如你就在他身邊,你想他怎么說呢?
6、以同樣的方式理解第4節
7、小結:這四個孩子不遵守規則,他們都不是好孩子,我們都想成為一個守紀律的少先隊員,平時應該怎么去做呢?
8、練習仿寫:
(1) 你們發現了這四節詩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這處嗎?
。2) 出示黑板,學生復述四節詩的內容;
。3) 練習仿寫;
。4) 自讀仿寫內容。
三、總結: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吟誦的《弟子規》里就有很多規范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做人的規則。 集體誦讀《弟子規》。
四、作業:
1、留意觀察,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則;
2、對照《小學生守則》,自我評價。
誰說沒有規則 篇10
一、導入
1、 誰能說說什么是規則?
2、 出示規則的三個句子選擇解釋。
3、 生活中除了交通規則外還有哪些規則?你能舉例子說說么?
4、 老師再補充一些圖片。
師:生活中的規則真是無處不在,可總有個別人對規則視若無睹,今天我們共同學習一首詩歌《誰說沒有規則》。板書課題。
二、新課學習
1、 指名讀課題
2、 指出是反問句。表達的語氣比較強烈。誰能給它換個說法?
3、 男生讀反問句,女生讀肯定句,比較語氣有什么不同。
4、 師:是呀,以反問句為題目,作者強調的正是處處有規則,那么課文中又講了什么呢?打開書,自由讀,注意讀準字音。
5、 指名讀詞,(一人領全班讀)。強調輕聲,平翹舌,指導“喂”的書寫,講解連綿詞。
6、 把書翻到語文天地讀一讀泡泡里的話:你還想到哪些連綿詞呢?
7、 選兩個連綿詞抄在摘錄筆記上。
8、 能用“狗熊”說句話么?你在動物園里喂過動物食品么?在動物園到底應不應該喂動物食品呢?
9、 結合第一小節,看看在動物園喂狗熊食品到底對不對。
10、指名讀文。出示句子:不準喂動物食品!
11、指名讀,你發現這句有什么特點?能讀出什么感受呢?象這樣的句子知道是什么句么?
12、板書祈使句講解:像這樣要求或者希望別人做什么事或不做什么事時用的句子叫做祈使句。誰再來讀?讀出命令的語氣。
老師:這么強烈的語氣,這么明白的規則,可他卻回頭……
13、板書回頭一笑,這是對這個人的什么描寫?板書神態描寫。
14、師:從這神態描寫你能看出他心理怎么想的?這是什么心理呢?
15、誰再來讀第一小節?你讀懂了什么?有什么體會?那么我們能不能象他那么做?
16、過度:后面3小節有寫了他在哪些地方不遵守規則呢?請你大聲讀一讀,一會請你選自己最喜歡的一節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17、師:每一節都讀過了,都讀懂了什么?你有什么體會?
18、師:大家發現了么,作者寫的這首詩在表達上很有特點。你們都來讀讀每一節的第一句話,發現什么?就這樣找,你還發現什么?
19、發現反問句開頭,感情強烈;發現祈使句……
20、那就把著4個祈使句都讀給大家聽。作者每節都用祈使句,想表達什么?
21、最后一句都是寫的每個人的表現誰能把這4句讀出來?
22、師小節:這4節詩結構相似,都是通過語言神態的描寫刻畫了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人,那么咱們也來仿寫仿寫吧.學生動筆寫.
23、指名讀寫的片段,簡單評價一下.
三、拓展
1、其實,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只是個別的少數人更多的人還是自覺的遵守著規則,大家看。出示視頻和排隊的圖片。
2、咱們也用詩的形式來贊一贊遵守規則的人.
3、出示寫好的一段話,再出示提示,學生說。
四、全文小節
是呀,只有人人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并且互相監督,長期堅持下去,才能創造我們美好和諧的文明生活。正象孟子說的那樣:不以規矩,不成方圓。出示名言。
五、下課。
誰說沒有規則 篇11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2、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題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標點符號?讀一讀是個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說說你知道哪些規則?
師: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事事都有規則,正是有了這些規則,才保證了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可是和諧之中,總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初讀詩歌,解決疑問:
1、自由朗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寫了哪幾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隨便投喂動物食品、翻越欄桿橫穿馬路、隨便亂扔垃圾、插隊搶座)
2、小組合作解決讀書中遇到的疑問。
3、集體解決:界欄、滿不在乎、快捷。
4、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聽寫詞語,互相評改。
三、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1、師:孟子曾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許多規則“明明白白”寫著,可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兩人結成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個小節讀讀,再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為什么不遵守規則,心里是怎么想的?
3、匯報交流:
①隨便投喂動物食品:怎么想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說說你了解到的關于隨意喂養動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紹自己朗讀的經驗,讀讀這個小節。
、诜綑跅U橫穿馬路:后果如何?
、垭S便亂扔垃圾:破環環境,不利于資源回收。
、懿尻爴屪褐活欁约旱睦,不顧他人的感受。
4、師: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那么,對照文中的規則,坦誠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確,哪些還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寫詩歌,檢測學習結果:
1、師:正如《釣魚的啟示》中曾講: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生活中,還有許多發生在你自己或你身邊人身上的不守規則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作品展示)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必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遵守規則的國家必定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我們從遵守身邊的一個個小規則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將會前進一大步。
課后反思: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設計了讓孩子小組合作解決難詞,聽寫詞語這一環節。課文的教學主要采用讓孩子逐節分析人物內心來進行教學,最后,在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現象的基礎上來仿寫續編。
這節課為學習高效課堂以來的一節自我過關課,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改變,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體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語言引導十分精煉,也富有啟迪。
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的設計教學環節,整個課堂不流暢,孩子的思維不是連貫的,因此課堂的氣氛并不熱烈。
2、教師的引沒有把握恰當,點撥不適時,總想代替孩子來思考、總結。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過多,課前合作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匯報能力需要加強培養。
誰說沒有規則 篇12
教學目標:
1,學習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3,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仿寫詩歌.
4,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
抓住重點詞句,理解詩歌內容.
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仿寫詩歌.
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起學生做遵守規則的感情,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過程:
游戲導入,激發興趣.
教師說明游戲規則,學生開始玩游戲.
教師導入課題,并板書課題,學生讀題.
自由讀詩,朗讀感知.
學生自由朗讀詩歌,思考詩歌分為幾小節
指名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全班齊讀.
學習生字.
出示生字,指名個別學生讀,教師糾正字音.
全班齊讀.
生默生字,師巡視.
理解感知,填寫表格
教師范讀第一小節.生找出第一節中的"規則","行為","原因".
指名學生回答.
四人小組合作討論學習第二,第三,第四小節的詩歌.
教師巡視,進行指導.
小組代表發言,填寫表格.
齊讀詩歌.
仿寫詩歌.
同桌互相討論,仿寫一節詩歌.
指名學生回答,教師評價.
出示教師仿寫的一節詩歌.
教師小結.
課后作業.
完成課后練習第2題,仿照課文,續寫一節.
誰說沒有規則 篇13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學會其中的4個,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 ,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3、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4、讓學生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讓學生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規則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其實,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并且無處不在。讓我們來看看詩中是怎樣說的。
二、讀詩歌,理解意思。
(一)進入角色,以讀悟情
1、自由閱讀課文,解決課前預設的問題:規則在哪里?
默讀課文,看看生活中這些規則有什么用處?
3、指名四位同學扮演大地朗讀課文的前四節用心聽,能否聽懂大地想對你說些什么?
理解“回頭一笑”“不以為然”“不好意思”“瞪起眼睛”。
從主人公的言行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5、集體理解“別人也這樣”“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我”“用不著你管我”這四種典型心理狀態是否正確。說說為什么?
。ǘ┙柚谋荆瑩Q位抒情
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你有什么想對文中的主人公說?你能說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聽嗎?
這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延續上一個環節,在與同位互相扮演文中角色朗讀,話”時,對方能夠認真聽,此時才能夠讓學生在換位思維后,感受到什么說說。
(三)激發情感,以寫續情
讀了這篇課文,相信你也按耐不止自己的話語,想來說說嗎?對你想說的人、物敞開心扉,大膽的說出來吧。
也嘗試著用課文中出現的反問句、詞語,仿照課文的前四段,來抒發你自己的感情吧。
三、課后作業
仿照課文的前四段,將自己想說的話,也來寫一片簡短的小詩歌。
誰說沒有規則 篇14
這一課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抓住現實生活中司空見慣的現象,訴說生活中有規則,但有的人不能自覺遵守。詩歌通俗易懂,因此,教學的重點不要放在理解這個層面上。應放手讓學生自學,可采用“讀――議――創――評”的思路,引導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白x”要讓學生注意文中違規人的態度,了解這些人的心態!白h”要讓學生懂得規則的制訂是為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的共同利益,為人們的生命安全制訂的。因此,每一個人都應該自覺遵守,而且要互相監督。這樣在我們生活的社會才能建立起良好的秩序!皠摗本褪钦{動學生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評”就是引導學生圍繞“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這一主題,結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和自己知道的社會有關規則,對自己,對同學,對社會現象進行監督評價,使學生自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教學過程設想:
本文授課時間可安排兩課時。
第一課時重在“讀”與“議”。由學生自讀課文,自己解決識字問題,再指導學生反復朗讀詩歌,讀出感情,讀出韻味,在讀中想像出文中描寫的場景。教師要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文中的插圖,或自制的課件,幫助學生理解文中的內容。然后分組討論:①文中主人公的言行會帶來什么后果?②你還發現社會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不良現象?③聯系《釣魚的啟示》,我們應該怎樣養成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通過討論,使學生懂得:①規則體現人們的共同利益是為人們的生活,為人們的安全而制訂的,因而大家都應該共同遵守。②遵守規則,從自己做起,主動抵制違反規則的不良行為,才能形成個人的良好品行。③遵守規則是人之美德,不能因環境改變而喪失美德。④只有人人遵守、互相監督,才能形成良好的社會秩序。
第二課時重在“創”與“評”。先引導學生觀察發現每節詩的結構:是由兩組設問句組成。第一個設問句說明規則的內容,第二是寫人物的言行。然后利用文中列舉的現象,引發學生的聯想,以調動學生的生活閱歷和情感體驗。先分組說一說社會上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再各組匯報,打開學生思維,然后各自進行仿寫。每人仿寫一節詩。
寫好后再分組討論、修改、補充,把幾位同學的仿寫,合起來就成為一首詩。最后在仿寫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圍繞:“怎樣做守規則的小學生”這一主題,結合執行“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進行評議。促使學生自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雒紅英(設計) 李桂枝(評析)] 教材分析:《釣魚的啟示》作者用抒情的筆觸,講述了一個釣魚的故事,用烘托的手法,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形象,使學生懂得,自覺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素養。作者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寫得特別細膩,教學中應著重感受他愉悅――矛盾――悲哀――自豪的思想感情,從而體會到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們學校地處農村,學生缺乏閱讀材料,對于一些規則尤其是生態保護方面的規則了解甚少。因此,課前需要搜集有關資料,豐富學生的認識,同時引導學生觀察生活,從生活中發現一些真實的反面資料。通過將近四年的培養,學生已經具備了自能讀書、擅長批注、樂于交流的能力。
教學目標:
1、認識課文中出現的生字,聯系上下文理解出現的生詞;
2、通過各種形式的讀,充分感知、體驗和表達,感受詹姆斯在服從中透出的悲哀,反思他的行為,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
3、引導學生設身處地體會感悟的同時將學文與導行相結合,使學生懂得如何結合實際,遵守規則。
教學重點、難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聯系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資料,導入新課
師:同學們課前搜集了哪些有關規則的資料?下面請同學們在小組內交流。
(生交流搜集的資料。師補充有關名言和美國的一些生態規則。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
[“閱讀,歸根結底是閱讀自我!痹O身處地的閱讀文章,會更多地涉及讀者個人的生活體驗。生活體驗越豐富,理解就越豐富、越深刻。搜集、交流材料豐富了學生的已知經驗,為閱讀文本作好了鋪墊。同時強化了學生搜集資料的意識。]
二、自讀課文 掃除障礙
師: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認識文中生字詞,逐步把課文讀正確、流利。
。▽W生讀課文后指名課文,檢查自讀情況。)
三、回顧學習方法 學生自學交流。
1、師:上單元我們又學習了兩種自學方法:第一種是解答自己提出問題的方法。
生:•看問題的上文; •看問題的下文; •從全文整體內容理解。
師:第二種是做批注筆記,能使我們更深入的學習課文。如何做批注筆記呢?
生:畫出自己喜歡的重點詞句,記下不懂的問題,做簡單的歸納概括,在課文旁邊或者頁下寫一兩句自己的想法。
2、老師提出自學要求:
。1)再讀課文,在文中空白處做批注筆記。
(2)小組內交流體會。對于仍有困惑的問題小組代表記錄到黑板上。
3、學生自學課文,老師巡視,指導學生實踐自學方法。
4、小組內交流讀書體會,組代表將困惑記錄到黑板上。
[自學、做批注和小組內交流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朗讀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四、交流體會,形成對話。
1、各小組代表交流組內體會,其他成員可以補充。
2、教師根據學生交流情況,創設對話情景,抓住課文重點引導學生深入體會。
。1)師:請同學們讀37頁金鑰匙的內容。怎樣能使自己深入課文,對課文產生深刻的體會?(學生自讀)
生:把課文中的人物想象成自己;把自己當成課文中的人物。
師:請同學們把文中的詹姆斯換成“我”,然后深入讀課文2~12自然段。
(學生練讀課文2~12自然段。)
(2)指名學生讀課文。
。3)師:請同學們進行細致評價,如果覺得讀得好,說說好在什么地方,如果有不足之處說說應該怎樣讀,為什么?(學生進行細致評價)
。4)再指名讀課文,讓學生在評價中設身處地體會,讀出作者的情感。
[在學生匯報的基礎上,進行指導,體現了“以生為本”的教學思想;第一人稱的閱讀方法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產生深切的體會。評價促讀使學生的理解與讀書渾然一體,鍛煉了學生的閱讀欣賞能力。]
3、展開辯論 深化思想
。1)魚到底該不該放呢?請同學們敞開心扉,實話實說。
。▽W生表達自己的觀點:該放或不該放。)
。2)根據學生觀點,將全班學生(或按座次)分為正反兩方。
正方:必須放魚 反方:不必放魚
(3)展開辯論。辯論過程中,老師作好方向引導,如,激發學生從自己的已知經驗――河水的干涸,生物的滅跡等方面來體會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全班參與辯論,發揮了集體智慧,給更多學生表現的機會,體現關注全體學生發展的新理念。“話不說不清,理不辯不明!痹谵q論中學生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也增強了明辨是非的能力,使自己的認識上升到另一個層次。]
(4)總結辯論,升華思想。
師:“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弊袷匾巹t應成為每個人內心的一種意識,不受環境和人為因素的影響,只有這樣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你從這篇課文中受到什么啟示?根據感受寫出自己喜愛的規則名言。
。▽W生書寫名言并交流。根據交流情況,張貼學生寫的名言。)
[“語文課不僅僅局限于教給學生某種語文知識,更重要的是通過凝聚作者靈感、激qing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情感、思考及表達方式,并最終積淀成為他們的精神世界中最深層、最基本的東西――價值觀和人生觀。”]
五、積累拓展
1、小組內合作鞏固生字生詞。 2、做摘錄筆記。
總評:“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苯虒W中注重學習策略的學習和實踐,注重學生自學能力的培養。在交流學習中也以學生為主體,給學生提供充分的自學交流空間,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材特點進行有重點的引導,使得學習過程有層次,有深度。
誰說沒有規則 篇15
一、 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誰說沒有規則》
二、教學目標
1、 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本課生字詞。
2、 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并評議對于違反道德規范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輕描淡寫的態度,激發學生爭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的情感態度。
3、 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教育學生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丑,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學寫詩歌的能力。
三、 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自主意識已經非常強了,他們在平時的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非常關注自己的感受。比如:課下做游戲時的輸贏或喜或悲,撿起不是自己掉落的雜物時的不情愿,課堂上不舉手隨意說話時的洋洋得意… …等現象隨處可見。可以說他們在有意無意的抵觸各種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而且他們在表現出以上行為時很少去關注別人的感受和造成的影響。
為了快速而有效的改變學生們存在的上述問題,我決定利用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和事。學會按規則做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丑,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 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作到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歌的內容。在有朗讀、有議論、有交流、有自我反思的學習活動中,把本課的教學重點 “如何自覺的遵守規則”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和心理感受,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 教學資源
1、 乒乓球比賽規則。
2、 籃球比賽規則。
3、以上規則以幻燈片形式出現。
六、 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規則的重要性。
本課內容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意義,運用得當,將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學時,我從課題入手,在談話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內容。
環節二:自學感知,品讀升華
要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心理健康對應點,并內化于心,教師必須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集中的地方。恰當的點撥給學生,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受到感染,內心引起波動,達到高層次領會。
在自學初讀的前提下,我提出了思考題:“詩歌從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的?” 讓學生在邊讀邊悟的過程中,從人物的行為表現中找對應點,把握住人物的自私自利,為所欲為,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表現,通過讀、想、議、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領悟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的做人準則,使學生懂得規則是自覺維護和遵守的,要主動抵制不良習慣,不應被不良行為同化。
環節三:課后擴展
在充分掌握學習內容的前提下,通過仿寫、討論制定針對個人的規則、以及相應的家庭作業,來達到鞏固和強化的目的。
七、 預期效果
用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和事。學會按規則做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丑,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八、 自我點評
本課教學,有以下心得:什么叫規則?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矩者規則也。“規則”一詞看似簡單,其實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規則的約束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加方便和快樂。每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本篇課文為我們創設了四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誰說沒有規則 篇16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四年級語文下冊——第五單元《誰說沒有規則》
二、教學目標
1、通過引導學生品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本課生字詞。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并評議對于違反道德規范的人所表現出來的輕描淡寫的態度,激發學生爭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的情感態度。
3、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教育學生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丑,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4、仿照課文續寫詩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學寫詩歌的能力。
三、學情分析
四年級的學生自主意識已經非常強了,他們在平時的學校的各項活動中非常關注自己的感受。比如:課下做游戲時的輸贏或喜或悲,撿起不是自己掉落的雜物時的不情愿,課堂上不舉手隨意說話時的洋洋得意……等現象隨處可見?梢哉f他們在有意無意的抵觸各種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而且他們在表現出以上行為時很少去關注別人的感受和造成的影響。
為了快速而有效的改變學生們存在的上述問題,我決定利用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和事。學會按規則做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丑,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四、教學策略
在教學中,作到重點引導學生通過有感情朗讀,在理解重點詞句的基礎上領悟詩歌的內容。在有朗讀、有議論、有交流、有自我反思的學習活動中,把本課的教學重點“如何自覺的遵守規則”融入到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中,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和心理感受,以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
五、教學資源
1、乒乓球比賽規則。
2、籃球比賽規則。
3、以上規則以幻燈片形式出現。
六、教學過程
環節一: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規則的重要性。
本課內容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意義,運用得當,將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因此教學時,我從課題入手,在談話的過程中使學生了解本課的教學重點和內容。
環節二:自學感知,品讀升華
要使學生理解課文中的心理健康對應點,并內化于心,教師必須把握作者思想感情集中的地方。恰當的點撥給學生,達到心理教育的目的,使學生受到感染,內心引起波動,達到高層次領會。
在自學初讀的前提下,我提出了思考題:“詩歌從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的?”讓學生在邊讀邊悟的過程中,從人物的行為表現中找對應點,把握住人物的自私自利,為所欲為,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表現,通過讀、想、議、交流等活動讓學生領悟“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钡淖鋈藴蕜t,使學生懂得規則是自覺維護和遵守的,要主動抵制不良習慣,不應被不良行為同化。
環節三:課后擴展
在充分掌握學習內容的前提下,通過仿寫、討論制定針對個人的規則、以及相應的家庭作業,來達到鞏固和強化的目的。
七、預期效果
用本課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使學生明白自己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其他的人和事。學會按規則做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美與丑,培養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
八、自我點評
本課教學,有以下心得:什么叫規則?答:“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币幘卣咭巹t也。“規則”一詞看似簡單,其實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規則的約束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加方便和快樂。每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本篇課文為我們創設了四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