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精選17篇)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
一、教學建議
1、教學內容分析:
《誰說沒有規則》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規則”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為了遵守規則而個人做出某些犧牲的必要性,從而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的詩歌,一共有4個小節,分別寫了亂給小動物喂食物、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隨地亂扔垃圾和不按順序排隊的四種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引導學生悟出生活處處有規則,違背規則的人是不道德的。小詩沒有華麗的詞藻,卻寓理于詩,意味深長,發人深思。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這是本課的重點。
2、遠程教育資源的種類、內容、形式:
(1)網絡資源的應用、共享。網絡資源具有特殊的聲、光、色、形,通過圖像的翻滾、閃爍、定格、色彩變化及聲響效果等給學生以新異的刺激感受。大量的不遵守小小規則而引發的大災難的慘不忍睹的悲慘畫面,讓學生不寒而栗,初步建構起違背規則會產生可怕后果的意識,激發學生從小要遵守社會規則良好欲望。
。2)多媒體資源的巧妙應用。本節課通過形式多樣、功能各異的感性材料,形象生動的畫面,標準逼真的情境朗讀,悅耳動聽的音樂背景,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色彩繽紛的教學情境之中,使學生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拓展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能有效地引領學生突破知識障礙。
3、重難點突破建議:
計算機多媒體融文字、圖片、圖像、聲音于一體,將學生帶進形象、生動的教學情境之中,采取 “扶—放—扶”的方法,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留給學生一個盡情拓展的空間,同時在交流中潤澤和點化生命,達到無聲潤物——從小做一個守規則、有道德的人,突出教學重點。而對難點的突破則是借助大量的多媒體資源,以問題為平臺,引領學生多元解讀、換位思考,變課堂閱讀為師生共同享有的鮮活的“道德體驗” 和“品格對話”,讓學生在探討、交流、對話中,樹立要遵守規則的良好意識,形成從小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同時受到潛移默化的道德教育,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價值觀(規則觀)。
二、教學案例(模式二:衛星接收室案例)
1、教學背景分析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的詩歌,分4個小節列舉了學生很熟悉,但平時不注意的四個不遵守社會規則的小事。詩歌在簡潔、平實、通俗易懂的的事件敘述中,批評了無視規則的四種不良行為。每一小節的用詞都很準確,句句到位。第一句以設問的形式,引起讀者的注意;“明明白白”一詞,不僅指書寫規則的字跡清楚,還包含人人心知肚明的道德規范。即使這樣,有些人還是違反了道德規范,甚至“回頭一笑”、 “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說出“別人也這樣做”、“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是我”、“用不著你管我”這樣典型的反映其心理狀態的話。文章源于生活,但同時又反映生活。這些事例發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學生早已司空見慣,便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加之4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更給學生進行續寫練習創造了很好的條件。小事雖小,卻反映了當今社會的大風氣。在課堂教學中僅僅依靠教師的泛泛講解和學生的閱讀理解是很難達到教學目標。因此在教學中例舉大量的不遵守小小規則而引發的大災難、大痛苦,讓學生耳聞目睹,從情感體驗出發,建構規則概念,樹立遵守規則意識,并踐行于日常生活之中,同時積極宣傳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利用“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諧社會。
2、整合思路:
在[直觀感受奠定情感]環節,通過一幅幅不遵守規則而發生的悲慘畫面,讓學生不寒而栗,初步建構起違背規則會產生可怕后果的意識,激發學生從小要遵守社會規則良好欲望;在[再讀詩歌 掃清障礙]環節,采用妙趣橫生的益智游戲,讓學生“跳一跳摘果子”,體驗學習的樂趣,品嘗成功的滋味;在[研讀文本體悟道德]通過大量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在觀察、交流、感悟等一系列活動中,超越文本,變課堂閱讀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鮮活的“道德體驗”,變成師生難忘的 “品格對話”,提升學生的精神境界,讓學生從小樹立“遵守規則光榮、違背規則可恥”的思想;在[聯系生活創編詩歌]環節中,把語文課生活化,豐富人文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讓課堂充滿鮮活與靈動,讓課堂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3、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2、學習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3、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
4、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續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
1、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2、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
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點】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從小做遵守規則的合格小公民的感情,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難點】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師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設備分析]
多媒體網絡資源融文字、圖片、圖像、聲音于一體,能模擬仿真,將抽象的課文形象化,使靜態的課文動態化,把平面的課文內容立體化,讓學生感官接受刺激,發展思維,拓展空間概念,加深對事物的理解,有效地引領學生突出重點,突破難點。
[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對課文中列出的4種不良現象非常熟悉,有一些學生本身就存在這些不良行為,所以在教學中學生的生活體驗很容易調動。對于這些9、10歲的孩子來說,他們思想上已經有了初步明辨是非的能力,知道應該自覺維護和遵守社會規則。但是在生活中,實際行動中,往往對自己要求不夠嚴格,認為偶爾犯一次錯誤不要緊,所以在教學中要抓住孩子們這一特點,強化規則的意義,以及每個人都應該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結合學生年齡小,但形象思維發達,想象力豐富等優勢,再借助網絡、多媒體資源生動形象、色彩鮮艷的圖片帶讓學生身臨其境、感同身受,加上教師的啟發、引導、點撥,及師與生、生與生、師生與文本的互動、交流、探討、體悟、感受,使學習變難為易、興趣盎然。
【教學過程、設計思路及媒體應用分析】
教師活動過程
學生活動過程
設計思路及媒體應用
分析
一、直觀感受,奠定情感
同學們,今天老師給大家帶
來一組圖片,這些圖片且都配有文字,請同學們認真觀看,談后談談自己的感受。
【單擊“封面”——雙擊“直觀感受 奠定情感”——單擊(間斷4次)——單擊“返回”——主頁】
1、出示圖片。
2、同學們,看了很不一般的圖片,大家肯定有很多話想說,請大家暢所欲言。
3、同學們,我們再來看看引發這些事故的原因。
4、造成這些事故的原因看起來多種多樣,其實可以歸結為一種,就是——不遵守規則。
二、初讀感知 建構規則
1、是啊,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其實,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大有人在,請同學們據己所知例舉一二。
2、著名作家 我們日常生活中所看到的一些不良現象,編成了一首通俗易懂的詩歌——《誰說沒有規則》。俗話說:“書讀百遍,其義自現!闭埻瑢W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 “規則是什么”。
3、通過朗讀課文,相信同學們對“規則”已有了初步認識,請大家交流交流。
4、師:小結交流情況。同學們都有自己各自的“規則觀”,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無處不在,大到剛才的圖片中暗含“法律法規”、“社會秩序”,小到校規校紀,只有大家遵守了規則,我們的生活才會更美好,我們的社會更和諧。
5、 請大家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6、大屏幕出示生詞:投喂、狗熊、餅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滿不在乎
【雙擊“初讀感知 建構規則”——單擊“返回”——主頁】
(1)請小老師到前面領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義。
(2) 提問:誰知道“垃圾”這個詞語有什么特點?
(3)師:字形、字音相近,一個詞的兩部分一般不能分開解釋,這樣的詞語我們稱為連綿詞。大家能不能試著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
(4)讓學生觀察“明明白白”一詞說說它的構詞方式。(aabb)
。5)請同學們照樣子寫詞語,看誰寫得又多又好。
。6)誰愿意把自己積累的詞語與大家分享一下?
三、研讀文本,明禮導行
。ㄒ唬┘氉x首節,感悟“道德”
讓我們看一看這首詩具體通過哪幾件事來寫生活中的不文明現象?
1、指名讀第一小節。
2、提問:
。1)這一小節的開頭是一個什么句式?
、僭O問的句子有什么特點?
、谖覀円郧斑學習過哪幾種形式的問句?有什么特點?
、叟袛嘞铝芯渥拥木涫?
【雙擊“研讀文本 明禮導行”——單擊】
大屏幕出示:
1、我們是小學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學生守則》呢?( )
2、你為什么沒有提前告訴我原定的計劃改變了?( )
3、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
。2)讀了這小節誰來說說:規則是什么?哪些是違規的行為? 違規者是怎么想的?(教師相機板書)
3、“明明白白”“回頭一笑”說明了什么?他們明知規則,卻漠視規則,有意違背規則,這說明了什么?
4、指導誦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兩個詞語。
。ǘ┯煞龅椒,樹立道德
1、 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二、三、四)讀一讀,讀后討論:
【單擊】
大屏出示閱讀提示:
a、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b、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c、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請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老師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詩歌。
(三)開啟思維,升華道德
1、請開啟思維,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發放一些不受規則造成不良后果的材料,引起學生共鳴)【單擊——單擊“返回”——主頁】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05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魚類無法生存……
(4)5歲女孩小小(化名)在包頭市昆區八一公園游玩時,私自進入圍欄給籠中猴子喂食,臉部被猴子多處抓傷。
。5)在一個小湖里,幾只黑天鵝自由自在地游來游去,綠色的湖面上卻漂著一些零碎垃圾,甚至還有食品袋,旁邊有個別游客往池子扔食。熊山上,黑熊躺在石頭上懶洋洋地曬太陽,旁邊的大幅宣傳畫上寫著觀賞注意事項:不要靠近,不要大聲吵鬧。有孩子卻在旁蹦蹦跳跳,并打擊欄桿,希望這些猛獸能精神抖擻地活動一下。在竹林內,記者更是看到觸目驚心的一幕,幾乎每根竹子的下半截都被刻滿了字:某某某到此一游。
2、在平常的生活中,假如你目睹了種種不道德的行為或現象,作為少先隊員的我們應該怎么辦?
3、生活規則千萬條,請大家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教師相機引導學生做一個守規則、有道德的人。
四、聯系生活,創編詩歌
1、守規則,就是建構和諧社會。我相信通過前面的學習,大家一定會遵守規則,做個合格的小公民的。
2、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社區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行為或現象?
3、(出示不守規則的幾組圖片)結合圖片,根據平時生活中觀察到的不良現象,試著創編一小節詩歌。
大屏出示: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
問他為什么?
“ ”。
【雙擊“聯系生活 創編詩歌”——單擊6次——單擊“返回”——主頁】
4、請大家踴躍交流自己創編的作品。
五、總結延伸,踐行升華
1、同學們很棒,課后我們把些詩歌收集起來,在我們的園地辦一個小小詩歌展。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2、布置活動,課后延伸。
【雙擊“總結延伸 踐行升華”——返回——主頁】
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建議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開展“做守規則的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遵守規則的好學生,學期結束評出班中“最守規則的小學生”。
3、“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與我們息息相關,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并養成良好的習慣,我相信我們的社會會更美好,國家會更和諧。
【單擊——封底】
1、學生認真觀看圖片。
2、學生談感受。
3、學生看圖片下面的文字找原因。
4、學生齊說——不遵守規則。
1、學生例舉生活中耳聞目睹的不良現象。
2、學生打開書讀課文,并思考問題。
3、全班交流:規則是什么?
4、學生傾聽,并批注。
5、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
6、學生觀看大屏幕。
。1)小老師領讀詞語。
。2)學生思考。
(3)學生連綿詞舉例。
(4)學生觀察,并說“明明白白”一詞的構詞方式。
。5)學生在積累本上寫aabb式詞語。
。6)全班匯報交流。( 穩穩當當、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
。ㄒ唬┘氉x首節,感悟“道德”
1、生讀第一小節。
2、學生思考、討論、交流。
(1)結果呈現性預設:設問。
①結果呈現性預設:自問自答。
、诮Y果呈現性預設:反問(問中有答)、疑問(有問無答)
③觀看大屏幕,并判斷。
結果呈現性預設:
1、反問
2、疑問
3、設問
(2)學生再讀第一小節,找答案。
3、學生思考、討論
、交流。
問題引導性預設:這些人素質低下,不道德。素質高或者說有道德的人不會無視規則的存在。
4、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感情誦讀課文。
1、小組選讀自己喜歡的小節,然后討論思考題。
2、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3、學生在老師指導下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1、學生根據自己日常所察,交流不遵守規則引發的后果。
2、問題引導性預設:制止、提出建議或批評、宣傳人人要遵守規則。
3、學生交流生活中的規則以及遵守規則的具體做法。
1、學生傾聽。
2、學生交流自己發現的不守規則的行為獲現象。
3、學生依據提示試著創編詩歌。
4、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1、學生暢談收獲。
2、學生觀看課件。
有位教育家說:“孩子在未成年以前,接受的是形象而不是理念。”借助這一幅幅慘不忍睹的悲慘的網絡資源畫面,形象直觀感染學生的情緒,為本文教學奠定情感指向。
用“規則是什么”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初讀時感知課文設置的情景。
分析句式,是為了挖掘文本資源,漠視或者說無視規則存在的人的低下的素質,為引導學生做一個守規則、有道德的人做鋪墊。
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不守規則者的心理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切身感受到了規則是要自覺遵守的。
教學的主要內容采取了“扶-放-扶”的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也鍛煉了學生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
引導學生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這些提示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人的心理狀態,促使學生進行自省,從而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自覺性。
以問題為平臺,巧妙將“畫外人”變為“畫中人”,變被動為主動,留給學生一個盡情拓展的空間,同時在交流中潤澤和點化生命,達到無聲潤物——從小做一個守規則、有道德的人。
“語文課程資源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因此應該重視語文的熏陶感染作用!痹诖谁h節通過引導學生在細讀文本的過程中發現文本所蘊含的人文思想,通過觀察、感悟、交流等活動,提升了學生的精神境界,變課堂閱讀為師生共同參與的鮮活的“道德體驗”,變成師生難忘的“品格對話”。
把語文課生活化,把課本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利用網絡資源讓學生開啟思維的窗口,引導學生學生在與文本、教師、同學的會話交流中,分享彼此的思考、知識、經驗,交流各自情感、體驗、觀念,豐富人文情感,與作者產生情感共鳴,拉近學生與文本的距離,課堂充滿了鮮活與靈動,透射出生命的活力。
通過靜靜的“吸收”,達成綿綿的“傾吐”,實現融融的建構。
板書設計:
誰說沒有規則
。▎柧洌 誰說沒有規則
。ù鹁洌 明明白白寫著: 漠視、無視規則
“ ” (規則)
。▌幼鳎 問他為什么?
。ㄟ`反規則的現象)
。ㄉ駪B、語言) “ ” (違反規則的心理) 不道德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2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片斷
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師: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生1:動物無辜死亡
生2:發生車禍造成傷亡
生3:破壞環境造成環境污染
生4: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公德
師: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生: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必須自覺遵守呢?
生1:在公共場所不準吸煙。
生2: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生3;為要青蛙捕捉青蛙。
生4:不要拐賣婦女兒童。
……
六、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師:同學 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許多條規則, 可是有些人卻不能自覺遵守,你觀察到了嗎?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師:是啊,遵守規則是一種美德!不遵守規則將給個人、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不和諧。這,多不應該!現在,你想對這些不自覺遵守規則的人們說些什么?
大屏出示: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
問他為什么?
。
師:你觀察發現每節詩的結構特點了嗎?
生1:是由兩組設問句組成。
生2:第一個設問句說明規則的內容,
生3:第二是寫人物的言行。
師:我們學著作者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想不想試一試?每人根據課前收集的資料仿寫一節詩。寫好后再分組討論、修改、補充,把幾位同學的仿寫,合起來就成為一首詩。
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ǜ綄W生的作品)
生1: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可他卻在樓梯上串下跳。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地說:“我愿意你管得著嗎!”
生2: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要保護青蛙。”
可他家的餐桌上卻有紅燒蛙肉。
問他為什么?
他大言不慚地說:“這難得的美味不吃白不吃。”
生3: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要愛護公物!
可大街上的下水道井蓋卻賣到了廢品站。
問他為什么?
他得意洋洋地說:“這無本萬利不賺白不賺!”
師:真不錯同學們的詩歌寫得很棒,課后我們把些詩歌收集起來,在我們的的園地辦一個小小詩歌展。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生1:我懂得了要自覺規則,不遵守規則既害人又害己。
生2:這節課我認識了連綿詞。
生3:我學會了如何判斷不同形式的問句。
生4:這節課我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們班從今天開始開展“爭當行為規范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自覺遵守行為規范的好學生,每周末評出班中“行為規范的小標兵”。
【教學反思】: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它安排在四年級語文上期。本單元以“規則”為主題,目的是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遵守規則的必要性,從而提高每個人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從詩歌的內容看,作者選材于生活中司空見慣的不守規則的場景:
“往狗熊嘴里扔餅干、糖果”;“翻越界欄橫穿過街”;“把果皮往長椅上一擱”;“硬擠亂插”……這些素材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很容易理解。因而也就從反面告訴人們遵守規則的必要性,進而認同: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人人樹立遵守社會公德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有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貼近學生生活,便于學生模仿創作。讓學生學習創作詩歌,理解現代詩不受字數和押韻的局限,而自由表達的特點。
從學習角度看,雖說詩歌的內容和結構通俗易懂,較好把握,但是由于學生生活閱歷少,如果在課堂上閉門造車,學生思路封閉,會造成內容單一,千篇一律。要想達到教育學生遵守生活中的規則的目的,必須拓展學生的學習空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在社會實踐中切身體會到規則與每個人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系及其重要意義。
綜合以上分析,我在讓學生學習詩歌,明白遵守規則的意義,掌握詩歌的結構特點后,開展觀察調查實踐活動,在學生中鋪開對生活中相關規則的搜集活動。經過一周的實踐,學生們感慨萬分:生活中規則數不勝數,違反規則的人屢見不鮮。就龍泉這一個郊區城鎮來看,每個角落,各個部門都有規則,但這些規則只是作為招牌掛著,真正嚴格遵守的人寥寥無幾。如:“醫院禁止大聲喧嘩”,卻有人在醫院內吵架;“請愛護家鄉河流”,卻有人往河內扔垃圾、排污水;“嚴禁在公路上擺攤”,卻有人在公路上賣水果、賣蔬菜、賣衣服等,給過往行人帶來不便;“不許缺斤少兩”,卻有人在秤上作手腳……違反規則的例子太多太多。
調查這些違反規則的人,問他們為什么這樣做?每個人振振有詞:”“公共場所,人人有權使用”;“公款不用白不用”;“錯打電話,鬧著玩”;“不扔垃圾,環保工人沒事干”;“有權不使,過期作廢”;“童叟要欺,人人平等”。
這些違反規則的人,不是兒童,正是成年人,聽到學生們交流的內容,我們師生又氣憤又著急,規則的價值在哪里?意義何在?
人們的素質從何談起?真是無奈又無奈。作為教師的我,深知學習本課的目的在于教育學生遵守規則,可是,社會上的成年人卻在違反規則!于是,我安排學生創作詩歌,制作小牌,到各個部門、各個角落去掛牌,提醒人們的遵守規則。如: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買賣要公平”,/ 可他卻要缺斤少兩。/ 問他為什么?/ 他卻理直氣壯:否則,我吃什么?
學生經過實踐活動,創作的詩歌,內容豐富,情感高昂,他們對違反規則的事憤憤不平。通過掛牌活動,激發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進一步認識到,只有從我做起,才有資格去勸說別人。創寫規則詩歌,起源于人們的生活,掛牌時,又回歸到大家的生活中,這不就是學習創作的意義之所在嗎?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3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過程:
一、提問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到生活中尋找規則,誰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規則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紛紛匯報收集到的規則。)原來規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生活有規則,學校生活有規則,家庭生活也有規則,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誰說沒有規則》。
二、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開火車”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3、抓住重點字詞(如“餅”“喂”“瞪”)理解字義,引導學生說說記字方法。
三、再讀詩歌,領悟詩意。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1)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2)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3)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四、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1、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大組活動:交流作品,推薦佳作。
4、作品展示。
五、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學生談學小詩后的感受。
2、布置活動,課后延伸。
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如果大家為了貪圖方便和一時痛快而不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將一片混亂,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建議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開展“做守規則的小學生”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守規則的小學生,學期結束評出班中“最守規則的小學生”。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4
教學目標:
1、自讀課文,認識生活中存在著較普遍的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明白要樹立公德意識,自覺遵守規則。
2、認字1個,寫字6個。
3、結合生活實際,依照課文續寫詩歌。
教學重難點: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續寫一節。
3、教育學生樹立公德意識,自覺遵守規則。
教具準備:小黑板,掛圖。
教時:兩課時。
第一課時 初讀課文,字詞教學。教學過程(略)
第二課時
一、復習導入:
1、出示小黑板,讀字詞;
喂食 界欄 橫穿 擱放 順序 搶座
提示學生注意:“喂,序”的寫法;
2、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誰說沒有規則》這首詩。(板書課題)所謂“規則”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規矩”,我們常說:無規矩不成方圓,要想使我們的學校、家庭、社會秩序井然,每個人就必須自覺遵守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規則,你知道哪些?
二、新課教學:
1、學生自讀詩歌,再指名分節朗讀;
2、這首詩共有幾節,分別寫了幾種規則?
3、學習第一節
(1) 這節寫了一條什么規則?人們為什么制訂這樣的規則?
。2) 可是“他”為什么不遵守呢?指名讀“回頭一笑……”
(3) 你覺得他的做法對嗎?你想對他說些什么?
4、讀一讀第二節,寫了什么規則?他遵守了嗎?指名讀“他滿不在乎……”
5、指名讀第三節
這節寫了“不準亂扔垃圾”,可是這位同學就是不遵守,他的理由是什么呢?
指名讀“他不好意思……”,假如你就在他身邊,你想他怎么說呢?
6、以同樣的方式理解第4節
7、小結:這四個孩子不遵守規則,他們都不是好孩子,我們都想成為一個守紀律的少先隊員,平時應該怎么去做呢?
8、練習仿寫:
。1) 你們發現了這四節詩在結構上有什么共同這處嗎?
(2) 出示黑板,學生復述四節詩的內容;
(3) 練習仿寫;
。4) 自讀仿寫內容。
三、總結:我們現在每天都在吟誦的《弟子規》里就有很多規范我們如何去學習,如何去做人的規則。 集體誦讀《弟子規》。
四、作業:
1、留意觀察,我們的身邊還有哪些規則;
2、對照《小學生守則》,自我評價。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5
一、說教材
《誰說沒有規則》是第五單元中的第二課。本單元以“規則”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為了遵守規則而作出個人犧牲的必要性,從而提高學生遵守規則的自覺性。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本課中列舉了幾個學生很熟悉,但平時不太注意的四件小事,通過這些富有生活氣息、對于學生來說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本課與本單元中的《釣魚的規則》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夺烎~的規則》刻畫了一個嚴格自覺遵守規則的好爸爸的形象,這一課,則列舉了四個反面的小例子,可以使本單元的主體進一步深化。
本課一共有4個小節,分別寫了亂給動物喂食物、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隨地亂扔垃圾和不按順序排隊的4種社會現象。文章源于生活,又將回歸到生活中去。這些事例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加之4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更給學生進行續寫練習創造了很好的條件。
詩歌的每一小節不僅是寫插圖中的人物,也會讓每一個讀者如坐針氈。這4件看似渺小的事情,真正將他們書面化,又像是在寫自己的事情。每一小節用詞都很準確,句句到位。第一句都已設問的形式,引起讀者的注意,“明明白白”一詞,不僅寫的是書寫規則的字跡清楚,還包含大家心知肚明的道德規范。即使這樣,有些人還是違反了道德規范,甚至“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說出“別人也這樣做”、“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是我”、“用不著你管我”這樣典型的心理狀態的話。文章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發人深思?梢宰寣W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出發,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去。
二、說目標
以上述教材編排特點為依據,我確定以下這樣的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等生字;三是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四是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續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道德規范大家表現出來的輕描淡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是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三、說學情和重難點
根據教材編排的特點,我確定本文教學的重點有兩個:一是抓“關鍵”等重點詞句,品味語言。這一重點的確立,我還想體現以下兩個目地:一是通過品味語言,可以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的感情;二是能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我們從語文教學心理學的角度看,這樣做能逐步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繼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同時也對課文語言進行了二度創造。
四、說教法
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qing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依據之一是我認為激qing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訓練中的無效成份,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依據之二是我覺得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五、說教學設計
本文教學分兩課時完成。
第一課時教學內容主要是借助課題理解全文,采用“讀—議—創—評”的方式,引導學生資助合作學習;第二教時教學內容主要是指導學生書寫本課的生字及完成《語文天地》中《諾言》的學習任務。在學生預習的基礎上,分以下環節進行教學。
。ㄒ唬┙翌}
教師可以先出示一則消息,北京動物園的小海豹“聰聰”因誤食而死亡,讓學生談談看法。這一設計主要是為了感染學生情緒,為本文教學確定情感指向。也可以給學生發一組事故照片,直接引起學生內心的震撼。進而揭示課題;蛘叱鍪疽巹t語,讓學生談談自己的看法。
。ǘ┙柚n題,初讀課文
“規則是什么?”用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初讀時感知課文預設的情景?梢酝ㄟ^指名讀或默讀的方式,讓學生邊讀邊思考,并在書上做好標注。
(三)精讀感悟
本課中的四個小節結構相同,可以采用扶放結合的方式,整體感之后,重點講第1小節,再讓學生小組討論學習2、3、4。
學習第1小節,抓住“明明白白”這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回頭一笑”、“別人也這樣做”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充分討論主人公的言行。再讓學生設想一下這樣做的后果,使學生認識到規則是自覺維護和遵守的,要主動抵制不良習慣,不應被同化。指導學生朗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
總結學習第1小節的方法,分小組討論學習2、3、4小節。引導學生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這些提示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通過理解“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是我”、“用不著你管我”這幾種心理狀態,讓學生進行自省,從而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四)調動情感,續寫詩歌
經過前幾環節的設定,學生遵守規則的意識有了初步的樹立,可以再以幾組圖片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進行續寫,寫完后,大家圍繞“如何遵守規則”展開評論,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第二課時,先讓學生結合前幾節課的學習情況,對《釣魚的規則》一文中的爸爸的做法進行評價,再結合本課的學習,圍繞“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這一主題,對自己、同學遵守社會規則、學校規則的情況盡心淦讀評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糾正,促使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閱讀《語文天地》中的《諾言》,讓學生自己發現“小哨兵”強烈的紀律感和他那遵守規則的意識。
本課需要寫的生字共6個,提醒學生注意“喂、熊”的寫法,其他生字可以讓學生自己觀察規律,自己書寫。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6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詩歌。并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點:
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課前準備:
多媒體電教
教學過程:
一課時
一、提問導入,引出課題。
同學們,昨天老師讓大家到生活中尋找規則,誰能把自己收集到的規則說出來和大家一起交流?(學生紛紛匯報收集到的規則。)原來規則就在我們的生活中,社會生活有規則,學校生活有規則,家庭生活也有規則,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小詩――《誰說沒有規則》。
二、初讀詩歌,學習生字。
1、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2、“開火車”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
3、抓住重點字詞(如“餅”“喂”“瞪”)理解字義,引導學生說說記字方法。
三、再讀詩歌,領悟詩意。
1、四人小組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1)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2)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3)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2、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3、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4、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5、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四、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1、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3、大組活動:交流作品,推薦佳作。
4、作品展示。
五、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1、學生談學小詩后的感受。2、布置活動,課后延伸。
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如果大家為了貪圖方便和一時痛快而不遵守規則,我們的生活將一片混亂,所以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建議同學們從今天開始開展“做守規則的小學生”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守規則的小學生,學期結束評出班中“最守規則的小學生”。
板書設計:
誰說沒有規則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遵守規則從小做起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7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2、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題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標點符號?讀一讀是個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說說你知道哪些規則?
師: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事事都有規則,正是有了這些規則,才保證了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墒呛椭C之中,總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初讀詩歌,解決疑問
1、自由朗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寫了哪幾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隨便投喂動物食品、翻越欄桿橫穿馬路、隨便亂扔垃圾、插隊搶座)
2、小組合作解決讀書中遇到的疑問。
3、集體解決:界欄、滿不在乎、快捷。
4、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聽寫詞語,互相評改。
三、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1、師:孟子曾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許多規則“明明白白”寫著,可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兩人結成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個小節讀讀,再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為什么不遵守規則,心里是怎么想的?
3、匯報交流
①隨便投喂動物食品:怎么想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說說你了解到的關于隨意喂養動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紹自己朗讀的經驗,讀讀這個小節。
②翻越欄桿橫穿馬路:后果如何?
③隨便亂扔垃圾:破環環境,不利于資源回收。
、懿尻爴屪褐活欁约旱睦,不顧他人的感受。
4、師: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那么,對照文中的規則,坦誠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確,哪些還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寫詩歌,檢測學習結
1、師:正如《釣魚的啟示》中曾講: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生活中,還有許多發生在你自己或你身邊人身上的不守規則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作品展示)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必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遵守規則的國家必定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我們從遵守身邊的一個個小規則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將會前進一大步。
課后反思: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設計了讓孩子小組合作解決難詞,聽寫詞語這一環節。課文的教學主要采用讓孩子逐節分析人物內心來進行教學,最后,在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現象的基礎上來仿寫續編。
這節課為學習高效課堂以來的一節自我過關課,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改變,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體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語言引導十分精煉,也富有啟迪。
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的設計教學環節,整個課堂不流暢,孩子的思維不是連貫的,因此課堂的氣氛并不熱烈。
2、教師的引沒有把握恰當,點撥不適時,總想代替孩子來思考、總結。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過多,課前合作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匯報能力需要加強培養。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8
《誰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詩歌,作者創設了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讀者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但有的人就是不能自覺遵守。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詩歌共四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每一小節的第三句都告訴讀者應遵守什么規則,最后一句講現實生活中為什么有人會不遵守。這樣的詩歌,貼近學生的生活,在結構、語言上很好把握,便于學生模仿和創作。
為了激發學生上課的積極性,我課前布置學生觀察生活中的現象,在生活中收集有關規則的資料,讓學生對身邊的規則有個大概的了解。由于學生課前用心去收集,于是學生有話可說,想說,愛說。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因此接下來的初讀課文,我就采用以指名讀、四人小組讀、齊讀等不同形式的讀,在整體上體現課文的情感,抓住重點語句進行品讀,理解課文內容。同時,在讀中,引入評價機制,以生生評價、師生評價促進學生感情朗讀詩歌。學生讀得相當投入,讀得非常有水平。
為了讓大膽放手讓學生學習詩歌,我采用以小組合作的方式讓學生圍繞“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為什么不遵守規則?”進行討論。很快地小組長在匯報的時候,都有自己的見解。以此為契機,并要求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說說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我們該如何遵守它?并以此鼓勵全班同學仿照詩歌進行創作。從學生的作品來看,學生的學寫詩歌能力還是較強的。
但是這節課也出現了幾個失誤,預設與生成還是沒處理好。雖然課的第二個環節自己能無痕地轉變教學思路。但是當有學生談到的違反規則不是詩歌那四個小節談到的內容時,老師不能大膽放開,而是“牽著學生走”。本節課雖然非常重視感情朗讀的教學,但是有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老師還是繞不開。所有的這些都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能更成熟些,讓課堂的生成真正成為課堂教學的精彩!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9
教材分析:
《誰說沒有規則》是第五單元的第二篇課文。本單元以“規則”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懂得為了遵守規則而個人做出某些犧牲的必要性,從而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墩l說沒有規則》是一首現代的歌,本課列舉了學生很熟悉,但平時不注意的四件小事,通過這些富有生活氣息、學生司空見慣的四個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是有規則的,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本課一共有4個小節,分別寫了亂給小動物喂食物、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隨地亂扔垃圾和不按順序排隊四種現象。文章源于生活反映生活。這些事例貼近學生的生活,便于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加之4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和內容通俗易懂,更給學生進行續寫練習創造了很好的條件。詩歌批評了無視規則的四種不良行為。每一小節的用詞都很準確,句句到位。第一句以設問的形式,引起讀者的注意;“明明白白”一詞,不僅指書寫規則的字跡清楚,還包含人人心知肚明的道德規范。即使這樣,有些人還是違反了道德規范,甚至“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說出“別人也這樣做”、“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是我”、“用不著你管我”這樣典型的反映其心理狀態的話。小詩沒有華麗的詞藻,卻能發人深思?梢宰寣W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出發,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去。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一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二是學習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三是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四是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續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一是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二是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三是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的感情,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思路: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qing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一是激qing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教學內容主要是借助課題理解全文,采用“讀―議―創―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無效成分,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二是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04年全國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達10萬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師:看了這些情況,你們有什么感想。(學生談各自的感想。)
[這一設計形象直觀,感染了學生的情緒,為本文教學確定了情感指向。]
二、借助課題 初讀課文
師:(小結學生的感想后提問)你們認為“規則”是什么?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并做好標注。(生自讀課文。)
全班交流:規則是什么?
[用“規則是什么”這個問題引發學生的思考,讓學生在初讀時感知課文設置的情景。]
三、精讀感悟
1、師:(小結交流情況)同學們都有自己各自的“規則觀”,其實事事都有規則,大家遵守了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美好。
2、學習第1小節。抓住“明明白白”這個詞讓學生進一步理解“回頭一笑”、“別人也這樣做”的心理狀態,讓學生充分討論這類的言行,再讓學生設想一下這樣做的后果,使學生認識到規則是需要自覺維護和遵守的,要主動抵制不良習慣,不要隨波逐流。指導學生朗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等。
[抓住重點詞語,深入理解不守規則者的心理活動,使每一位學生都切身感受到了規則是要自覺遵守的。]
3、總結學習第1小節的方法,分小組討論學習2、3、4小節。引導學生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這些提示語,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進一步深入理解某些人的心理狀態,促使學生進行自省,從而懂得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的主要內容采取了“扶-放-扶”的方法充分發揮了學生的自主性,讓學生有機會表達出自己的情感,這一設計也鍛煉了學生理解、分析課文的能力。]
四、調動情感,續寫詩歌。
1、師: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許多條規則,而且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們一定會遵守這些規則的。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規則,你們想一想,說一說,好嗎?(生說自己在生活中認識到的一些規則。)
師出示課件(幾組其它的社會規則)
2、師:請同學們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進行讀寫。(生續寫。)
3、全班交流自編的詩歌。圍繞“如何遵守規則”展開評論。
[把語文課生活化,把課本知識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教會學生做人做事的道理,這是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
4、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生說)
我們都應該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規則,祖國會更加美好!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
3、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4、能結合生活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點: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課前準備:多媒體課件。
一、創設情景,游戲導入:
同學們,大家喜歡玩游戲嗎?今天老師和大家玩一個ok7的游戲,先聽老師說規則:1、全班同學按順序數數1、2、3、4、遇到帶7或7的倍數就說ok,咱們比比誰最聰明,誰反映最敏捷。好嗎?
在我們的生活中,不但游戲有規則,而且在許多方面都有規則,大家都知道有哪些規則嗎?讓我們到書中一起尋找答案吧!今天我們來學習《誰說沒有規則》,生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初讀詩歌,文通字熟。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指名讀文。
3、檢查生詞:
。ㄕn件出示詞語:)喂食 狗熊 餅干 糖果 垃圾 滿不在乎 一擱)
開火車讀。齊讀。
三、細讀詩歌,感悟詩意
請同學們邊讀邊思考:這首小詩有幾小節?寫了哪些不守規則的行為?--------- ------------ ----------- -------------
學習第一小節,一邊讀一邊思考:
這一小節的開頭是一個什么句式?(反問)這句話說的意思是什么?
a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b他是怎么做的?怎么想的?
c 他這樣做的后果是什么?
d你想對他說什么?
指名感情朗讀,齊讀
第一小節同學們學得很不錯。下面我們按老師出示的學習方法,學習剩下的二、三、四小節。四個同學為一小組,在小組內學二小節,看哪個小組學的又快又認真。
指名讀、感情讀。
那么,在學校里,在社會的公共場所我們該怎樣遵守規則呢? 指名說。
四、結合生活,續寫詩歌。
遵守規則是一種美德。在我們的生活中還有許多規則,你能說出來嗎?剛才同學們說了許多規則,而且認識到了不守規則的危害,我相信在以后的日子里,你們一定會遵守規則的。
看老師也給大家帶來了一些規則,不過這些規則要我們大家來設計。(出示課件)
仿寫詩歌:
課件出示: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問他為什么?
----------------------------。
作品展示,全班交流,評議作品。
五、總結延伸。
這節課你們還有哪些收獲?生自由說。
師:同學們收獲真大呀,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小衛士。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1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一、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
二、能夠在重點的詞語下加點,在重點的句子下面畫波浪線。
三、能夠從現實生活出發,續寫詩歌。
過程與方法
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
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二、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教學思路:本文的教學我選擇了“激情導練”為主要教法,主要依據有兩條:一是激情導練法最能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完美統一,教學內容主要是借助課題理解全文,采用“讀―議―創―評”的方式,引導學生合作學習。這樣可以加強訓練的可操作性,減少無效成分,從而增加訓練的密度和效率,真正把語文課上成語文素質教育課。二是這種以導練為主體的訓練程序,最適于突破本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一、課前導入
師:同學們,昨天晚上,老師備課的時候有一組圖片引起了我的深思,讓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出示多媒體課件1——3)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死于交通事故的人數達10萬人,高居全球榜首,占世界的1/5。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
師:孩子們此時此刻你最想說什么?(學生談各自的感想。)師小結:是啊,這是一串令人寒心的數字啊,這是一組讓人心痛的照片。∵@是什么?這是無視規則的人犯下的罪行!規則應該在我們心中,所以讓我們大聲地對這些人說:“誰說沒有規則”,義正嚴辭地說;“誰說沒有規則”齊讀課題(板書)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生自讀課文師:孩子們,課前你們都有預習了,對吧?為了把課文讀得更有把握,給我們大家包括聽課的老師一個驚喜,我們還是自己練習再一遍吧!自己讀,開始。
2、檢查個別讀1——4小節
師:字正腔圓;讀得很有把握;從你朗讀的表情和聲音中我感受到你預習得很充分;讀得太好了,確實給了我驚喜。
三、再讀課文感悟學法
師:讀得真好,讓老師感受到了我們四年一班真棒!
不過,有一句話:“感之于外,受之于心!蔽覀冏x書不僅僅要讀得流利,還要能抓住文中的重點詞句來理解。接下來請同學們打開書再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并做好標注,做到不動筆墨不讀書。出示學習提示
交流第一小節(出示:第一小節)
師:誰先來試試?(生個別讀)
師:有人說,讀書給人以智慧,給人以靈氣,更給人以啟發。誰還想讀一讀?
師:其實事事都有規則,這里的規則是什么?他違反了什么?
板書:(不喂食動物)
師:可他的心理是怎樣想的?又是怎樣做的?板書:(回頭一笑)為什么這樣?(只是為了效仿別人)
師:能把一段話濃縮成一句話,把一句話濃縮成一個讀,這就是讀書的收獲。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但會讀書,而且會領悟方法,我相信你們也有一雙善于觀察的眼睛。(出示1、2小節)
誰再讀第1、2小節,你會發現什么?
師:結構相似,被你發現了,真了起!
句式一樣,你有一雙慧眼!
師:孩子們,你們真了不起,不但善于觀察,而且善于學習,同時在讀第一、二小節時能把一段話濃縮成一句話,把一句話濃縮成一個讀,這就是讀書的收獲。這里的規則是什么?板書:(翻越界欄)師:可他的心理是怎樣想的?板書:(滿不在乎)
師:第三、四小節的板書誰來完成?
師:孩子們,這些規則“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結合板書交流,讓學生暢所欲言)
師小結:因為人人心知肚明,正因為人們都不自覺效仿別人,圖方便,甚至于自以為是,用不著別人管,所以不遵守規則。
四、調動情感,續寫詩歌。
1、師:其實在我們生活中還有許多規則,你們想一想,說一說,好嗎?師:我們都有是生活中的有心人,老師也記錄下了這樣幾個畫面,你們瞧——師出示課件(幾組其它違*規則的現象)
師:你可以模仿課文中的句式說一說。
2、師:此時此刻,我相信讓同學們自己來創編生活中發現的違*規則的現象寫成詩歌,相信已是水到渠成了,F在就請你把它寫出來,待會兒我們來開個賽詩會。
3、全班交流自編的詩歌。
五、總結全文
師:同學們,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生說)林林總總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太多了,所以我建議:讓我們向全社會發起倡議:(板書:遵守社會公德,建設美好家園)生讀。讓我們向那些不遵守規則的人說,指板書;讓我們對自己說我要,指板書;讓我們帶領我們身邊的人,指板書。(突出中心)
師:我相信我們班的孩子都會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小公民,我相信,大家都遵守規則,祖國會更加美好!
師:孩子們今天的表現太棒了,所以老師最后送給孩子們一句話: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列夫托爾斯太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詩歌,仿寫詩歌。
2.理解詩歌內容,認識生活中不遵守規則的現象,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教學重點
通過討論,了解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教學難點
仿照課文,續寫詩歌。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一、導入:
前面我們已經學習了《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明白了無論遇到再大的*,也應該遵守規則?墒窃谏钪袇s有一些人不能遵守規則,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進“規則”這個單元的第二篇課文,大家齊讀課題,這句是個什么?再讀課題,這句什么意思?帶著理解再讀。這些人在規則面前怎么?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請大家先看學習目標。
出示目標
二、檢測。
1、請同學們打開語文書,自由朗讀詩歌,注意讀準字音。
2、檢查生詞:
喂養 翻越 界欄 橫穿 快捷 擱下 順序 搶座
滿不在乎 瞪起眼睛
(強調喂、橫、序、擱、搶 的寫法,聽寫生字)
3、指名讀文。
。ㄋ拿瑢W,每人一節,其他學生注意聽,他們有什么優點值得學習,有什么建議需要給他們提出來。)
三、交流釋疑
課文大家讀的準確、流利了,相信課文的內容大家一定會理解的更好。
自學提示
1、自己默讀詩歌,用“~~~~”畫出課文中都講了那些規則?用“——”畫出文中的孩子是怎樣做的,為什么那樣做?想想這樣做會有什么后果?
2、組內交流,準備在班級展示。
小組在班級交流,教師板書。
3、帶著自己的理解再把課文讀一遍, 想一想規則寫得“明明白白”,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ㄔ谝巹t面前只為自己著想,不自覺,缺乏公德意識。)
4、想想你從文中都明白了什么?
5、想想生活中還有哪些不遵守規則的現象,和同桌說一說。
6、補充資料,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xx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部分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投放有毒污水,致使部分魚類無法生存… …
看完這些資料,你最想說什么,(遵守規則很重要,我們一定要遵守規則。)
四、快樂習作,
結合生活,仿寫詩歌: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
問他為什么?
----------------------------。
全班交流,評議作品。
五、積累規則名言:
1、不以規矩,不成方園。 —— (孟子)
2、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 于動物。
——(*)列夫.托爾斯泰
同學們,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那就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好學生。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才會更加和諧,美好。
六、老師寄語。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制定規則是為大家,
遵守規則才是美德。
我們人人遵守規則,
共同建設美好家園。
七、閱讀
《讓規則看世界》給你留下印象最深的句子是什么?
八、作業:
必做:積累課文中重點詞語和語句,寫摘錄筆記上。
選做:閱讀課外拓展書上《讓規則看守世界》。
板書
不準喂動物食品
請走天橋和地下通道 遵守規則,
不準亂扔垃圾 共建美好生活
請按順序排隊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3
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2002年2月23日,在北京動物園里,發生一件慘不忍睹的悲慘事件。一個名叫劉海洋的清華大學四年級的學生,惡作劇地把硫酸當作飲料喂給了黑熊,一瞬間,可憐的黑熊倒在地上,一邊翻滾著,一邊發出悲慘的叫聲。等公園的管理人員趕到時,已經有五只黑熊被硫酸燒得面目全非,其中一只雙目失明、危在旦夕……聽完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
生1:聽完這個故事,我非常氣憤,那個大學生太可恨了。
生2:我覺得這個人真缺德,一點愛心也沒有。
生3:黑熊真無辜。
師:是什么原因造成這樣的悲劇?
生:那個大學生沒有遵守公園的規則。
師:是啊,規則在我們的生活中是何等的重要,如果不遵守規則就會帶來難以想象的災難。老師今天給大家帶來了一段電視節目和一些數據,想知道是什么嗎?那就仔細的看看吧。
。ǔ鍪径嗝襟w課件)
。1)由于不遵守交通規則2005年全國共發生道路交通事故450254起,造成98738人死亡、469911人受傷;
。2)由于游人不遵守動物園管理規則亂投喂食物,致使動物死亡;
(3)由于有些工廠不遵守環境保護規則隨意向江河排放有毒污水,致使部份魚類無法生存……
師:聽到這些情況,你們有什么感想。
生1:如果沒有規則社會就亂了。
生2:生活中有規則其實很重要。
生3:我們每個人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學生對規則的理解并不很深刻,如果僅從字面上理解,會僅僅流于形式,所以李老師這一環節的設計讓學生有所感悟,很自然地理解了課題。為難點的突破奠定了基礎。]
二、借助課題 初讀課文
師:是啊!如果我們不遵守規則,后果是的多么可怕。今天的課文給大家帶來了幾個生活當中常見的“規則”,請同學們打開書讀一讀課文,邊讀也思考,你們認為“規則”是什么?并做好標注。
生自讀課文。
全班交流:規則是什么?
生:規定、要求、大家必須做的。
師:剛才同學們都談了自己的想法,想不想知道課文里告訴我們的規則是什么?
[新課程標準下的語文課堂教學,應從培養學生的良好習慣入手。教學過程中,李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讓學生從讀中感悟,發現問題,這一點對高年級學生尤為重要。]
三、再讀詩歌,學習生字。
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詩歌,可以大聲朗讀、小聲地讀,也可以默讀,遇到生字多讀兩遍,用喜歡的方式學會它。
。▽W生自由讀課文,教師巡視指導)
師:同學們的學習勁頭很高,掌握的識字方法真不少,真令老師佩服。教師想檢查一下你們的學習效果好嗎?
大屏幕出示生詞:投喂、狗熊、餅干、糖果、快捷、
垃圾、明明白白、滿不在乎、瞪眼
師:哪位同學能勇敢地站到前面當小老師教大家認讀字詞?
(一名學生當小老師到前面領讀。教師隨機指導學生識記字音字形,理解字義)
師:老師這有這樣幾個字說說看你有什么好方法識記
大屏幕出示:“餅” “喂” “瞪”
生1:我用換偏旁的方法來記“餅”,把“拼”的提手旁換成食字旁。
生2:我是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來記“喂”,“畏”字加口字旁。
生3:“瞪”是形聲字,與眼睛有關“目”加“登”。
師:說得真好,你知道“垃圾”這個詞是什么詞嗎?
生:表示事物名稱的詞。
師:你知道嗎,它還有另外一個名字叫連綿詞,它們的字形、字音相近,一個詞的兩部分一般不能分開解釋。你能不能試著說出幾個這樣的詞語?
生1:鸚鵡
生2:叨嘮
生3:玻璃
師:還有一個詞它的構詞方式我們很常見。
讓學生觀察“明明白白”一詞說說它的構詞方式。(aabb)
師:請同學們照樣子寫詞語,看誰寫得又多又好。(學生寫在積累本上)
全班匯報交流。( 穩穩當當、服服帖帖、清清白白 ……)
[課堂教學中,應追求教學效果的真實、扎實。李老師注重了學生扎實基本功的訓練,尤其是連綿詞、疊詞的構詞方式,她把這一訓練點放在了具體語境中并舉一反三,加以積累處理得恰到好處。]
四、書寫生字。
師:學習了連綿詞和新的構詞方式我們知識以增長了許多,現在再分析課文中的生字,我們又會有新的發現。思考這些生字可以分成幾類來書寫?寫這幾類生字應注意哪些問題呢?
生:這幾個字都是左右結構的字,寫時注意左窄右寬。
老師根據學生回答的情況,重點指導“喂”的寫法。學生獨立觀察、練寫其他的生字,老師巡視指導。集體交流訂正后,學生再練寫,同桌檢查、互評。
[寫是說的最終目的,其中也包括寫字所以,教學中讓學生有層次,有重點地分析,并體現了扎實的基本功訓練。]
五、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師:生字詞我們都學會了再讀課文 我們沒問題了吧?分段讀課文邊讀邊思考:這首詩歌有幾小節?通過哪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
生1:這首詩歌有4個小節。
生2:亂給小動物喂食物。
生3: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而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
生4:隨地亂扔垃圾。
生5:不按順序排隊。
師:哪位同學來讀第一小節。思考:這一小節的開頭是一個什么句式?(生讀第一小節)
生:設問。
師:設問的句子有什么特點?
生: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答。引起讀者的注意。
師:我們以前還學習過哪幾種形式的問句?有什么特點?
生1:我們以前還學習過反問句子,反問句的特點是答案就在其中。
生2:我們以前還學習過疑問句
師:如果這些句子放在一起,你能準確地判斷出它是哪地種問句嗎?
大屏幕出示:判斷下列句子的句式?
1、我們是小學生怎么能不遵守《小學生守則》呢? ( )
2、你為什么沒有提前告訴我原定的計劃改變了? ( )
3、海底是否沒有一點兒聲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動物常常在竊竊私語。( )
師:同學們的反應真快,一下子就能判斷這么準確。我們掌握這幾種問句的特點,為我們今后準確地判斷不同的問句打下堅實的基礎。
師:讀了這小節誰來說說:規則是什么? 板書:規則
有哪些違規的行為? 板書:違反規則的現象
違規者是怎么想的? 板書:違反規則的心理
4、“明明白白”“回頭一笑”說明了什么?
5、指導誦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兩個詞語。
師:同學們真聰明,都能自己總結學習方法了。請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閱讀提示:
a、這節小詩寫了什么規則?
b、主人公為什么不遵守規則?
c、要讀好這小節該注意哪個詞語?用怎樣的語氣讀?
。ㄉR讀閱讀提示)
師:請四人學習小組,用學習第一小節的方法小組合作學習二、三、四小節。
。ㄋ娜诵〗M選擇喜歡的小節讀一讀,讀后討論)
小組發言人匯報本組學習情況。
。ń處熛鄼C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師生感情朗讀詩歌。
師:同桌結合插圖說一說,假如像詩中的主人公那樣不遵守規則會發生什么后果?
生1:動物無辜死亡
生2:發生車禍造成傷亡
生3:破壞環境造成環境污染
生4:不遵守公共秩序沒有公德
師: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生:自覺遵守規則,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養成良好的習慣。
師:生活中還有哪些規則必須自覺遵守呢?
生1:在公共場所不準吸煙。
生2: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生3;為要青蛙捕捉青蛙。
生4:不要拐賣婦女兒童。
……
[對一首極富于生活氣息的詩歌,讓學生在“精讀”上下功夫,體現了李老師對教材鉆研的極其透徹,如果面面俱到,學生會感到乏味,而對重點的話題做細致研討,恰恰是教學重點的體現。教學過程中,她又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了句式的訓練:設問句、反問句、疑問句,避免了就內容談內容,而是把講與練有機地結合在一起,既讓學生受益,又體現了課堂的真實。]
六、拓展學習,發散思維。
師:同學們經過自己的努力總結出了許多條規則, 可是有些人卻不能自覺遵守,你觀察到了嗎?四人小組說說: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四人小組討論交流。
師:是啊,遵守規則是一種美德!不遵守規則將給個人、他人和社會帶來不安全的因素,造成社會的不穩定和不和諧。這,多不應該!現在,你想對這些不自覺遵守規則的人們說些什么?
大屏出示: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問他為什么?
。
師:你觀察發現每節詩的結構特點了嗎?
生1:是由兩組設問句組成。
生2:第一個設問句說明規則的內容,
生3:第二是寫人物的言行。
師:我們學著作者用詩歌的形式來表達,想不想試一試?每人仿寫一節詩。寫好后再分組討論、修改、補充,把幾位同學的仿寫,合起來就成為一首詩。
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附學生的作品)
生1: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上下樓梯不要擁擠”
可他卻在樓梯上串下跳。
問他為什么?
他滿不在乎地說:“我愿意你管得著嗎!”
生2: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要保護青蛙。”
可他家的餐桌上卻有紅燒蛙肉。
問他為什么?
他大言不慚地說:“這難得的美味不吃白不吃。”
生3: 誰說沒有規則?
明明白白寫著:
“要愛護公物!
可大街上的下水道井蓋卻賣到了廢品站。
問他為什么?
他得意洋洋地說:“這無本萬利不賺白不賺!”
[這是課堂學習的升華,也是講練結合的具體體現,無論是從對學生的德育教育,還是對學生的語文能力培養,都體現了這節課的真正價值。]
七、總結延伸,培養興趣。
師:真不錯同學們的詩歌寫得很棒,課后我們把些詩歌收集起來,在我們的的園地辦一個小小詩歌展。誰來說一說,這節課你們又有哪些收獲?
生1:我懂得了要自覺規則,不遵守規則既害人又害己。
生2:這節課我認識了連綿詞。
生3:我學會了如何判斷不同形式的問句。
生4:這節課我認識到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師:同學們的收獲可真不少,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我們要自覺遵守規則,養成良好的習慣為了把遵守規則落實到實際中,我們班從今天開始開展“爭當行為規范小標兵”活動,人人充當監督員,爭做自覺遵守行為規范的好學生,每周末評出班中“行為規范的小標兵”。
[布置課后作業,使課堂所學的知識在課后得以延伸。在班中開展“爭當行為規范小標兵”活動,通過活動的開展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板書設計:
誰說沒有規則
。▎柧洌┱l說沒有規則?
。ㄔO問)
。ù鹁洌┟髅靼装讓懼骸 ” (規則)
。▌幼鳎 (違反規則的現象)
(神態、語言) (違反規則的心理)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4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學會其中的4個,正確讀寫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 ,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3、讓學生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著想,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4、讓學生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讓學生懂得如何遵守規則,并將自己的想法落實到實踐中。
教學過程:
一、新課導入
規則說大也大,說小也小。其實,它就在我們的身邊,并且無處不在。讓我們來看看詩中是怎樣說的。
二、讀詩歌,理解意思。
(一)進入角色,以讀悟情
1、自由閱讀課文,解決課前預設的問題:規則在哪里?
默讀課文,看看生活中這些規則有什么用處?
3、指名四位同學扮演大地朗讀課文的前四節用心聽,能否聽懂大地想對你說些什么?
理解“回頭一笑”“不以為然”“不好意思”“瞪起眼睛”。
從主人公的言行中,你了解到什么。
小組討論,交流。
5、集體理解“別人也這樣”“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我”“用不著你管我”這四種典型心理狀態是否正確。說說為什么?
。ǘ┙柚谋荆瑩Q位抒情
如果你也遇到這樣的情況怎么辦?,你有什么想對文中的主人公說?你能說給你的小組成員聽聽嗎?
這個看似十分簡單的問題,延續上一個環節,在與同位互相扮演文中角色朗讀,話”時,對方能夠認真聽,此時才能夠讓學生在換位思維后,感受到什么說說。
。ㄈ┘ぐl情感,以寫續情
讀了這篇課文,相信你也按耐不止自己的話語,想來說說嗎?對你想說的人、物敞開心扉,大膽的說出來吧。
也嘗試著用課文中出現的反問句、詞語,仿照課文的前四段,來抒發你自己的感情吧。
三、課后作業
仿照課文的前四段,將自己想說的話,也來寫一片簡短的小詩歌。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5
讓問題成為資源,讓學習成為習慣授課時間2008.4 教學內容分析1、 教學主要內容: 《誰說沒有規則》 2、 教材編寫特點與我的思考:規則存在于我們生活的每一個角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規則的約束是為了人們生活得更加方便和快樂。每一個文明的現代人都應當自覺地遵守規則。這首短小的現代詩歌為我們創設了四個富有生活氣息的場景。告訴學生生活中不是沒有規則,教育學生從現在做起,從遵守身邊的小規則做起,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在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領悟詩歌的內容,并充分調動學生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閱讀感受。 學生分析1、 學生已有經驗:(包括知識技能、方法,也包括生活經驗、知識經驗) 學生搜集一些關于不遵守規則而導致不良后果的材料。 2、 學生困難預設:如何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的感情,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是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垃、圾”等生字并能正確書寫; 2、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并評議對于違反道德規范大家表現出來的輕描淡寫的態度; 3、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重點難點教學重點:通過品味語言,促進學生對內容的理解,激發學生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的感情;仿照課文,續寫詩歌,培養學生運用語言、學寫詩歌的能力。教學難點:情感態度價值觀: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解決辦法:一是借助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二是畫出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 教具準備課件學具準備 預設流程自主思考切入舉偶 1、老師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1998年的一天,昆明動物園一位游客惡作劇地用塑料袋包了個小石子喂給鴕鳥,可憐的駝鳥立刻把它當做“美食”咽下。只兩三分鐘時間,不等飼養員進到籠里,那只可憐的駝鳥垂下了它的長頸,趴在了地上。獸醫趕到時,駝鳥已經沒了氣息。聽完了這個故事,你有什么感受?是什么造成了這要的悲劇? (啟發學生自由談,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規則的重要性。) 2、“請愛護花草,它們也有生命!”“不要隨在吐痰!薄按颂幗刮鼰煛!蓖瑢W們,你們能說說這些話代表的是什么嗎?對,是規則,是我們都必須遵守的生活規則,今天,我們就共同來學習一首詩歌,題目叫做《誰說沒有規則》。對話平臺自學 1、學生自主朗讀全詩,把自己在課文中遇到的難理解的地方作上記號。 2、同學之間互讀,檢查字句讀得是否正確。 3、小組互相檢查初讀情況。誦讀 1、指名讀,要求把詩歌讀通,讀流利。 2、學生誦讀,要求讀懂,同學之間互相評價。 3、再讀,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可以默讀或小聲讀。交流 學生邊讀邊感悟,這首詩歌從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的?讀后同學之間交流。(本課一共有4個小節,分別寫了亂給動物喂食物、不走天橋和地下通道翻越欄桿或橫穿馬路、隨地亂扔垃圾和不按順序排隊的4種社會現象。) 品讀 1、指名讀第一小節。開頭的句式特點是什么? (用設問的形式,引起讀者的注意。) 抓住“明明白白”一詞,說明了什么? (不僅寫的是書寫規則的字跡清楚,還包含大家心知肚明的道德規范。) 即使這樣,有些人還是違反了道德規范,甚至“回頭一笑:‘別人也這樣做!務勀銓@種行為的看法。同學之間交流,互相評議。 (在交流中使學生懂得規則是自覺維護和遵守的,要主動抵制不良習慣,不應被不良行為同化。) 指導學生朗讀,注意讀好“明明白白”、“回頭一笑”兩個詞語。 2、用學習第一小節的方法小組合作,討論交流第二、三、四小節,抓住“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這些提示語,理解詩歌內容;對“這樣方便快捷”、“沒人看見是我”、“用不著你管我”這幾種典型的心理狀態進行評議,說說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拓展 1、觀察生活中的現象,仿照課文續寫一段。 2、圍繞“如何遵守規則”展開評論,對自己、同學遵守社會規則、學校規則的情況進行評價,發現問題,及時反饋糾正,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反思與回顧: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6
教學目標:
1、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內容。
2、通過學習,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養成自覺遵守規則的良好習慣。
3、調動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進行仿寫練習。
教學重難點:
1、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
2、進一步訓練學生語感及其他語文能力。
3、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的小學生,而達到入情入境的境界。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出示課題,題目后面可以加什么標點符號?讀一讀是個什么句式?表示什么意思?
2、說說你知道哪些規則?
師:是啊,生活中處處都有規則,事事都有規則,正是有了這些規則,才保證了我們井然有序的生活?墒呛椭C之中,總有一些人不遵守規則。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二、初讀詩歌,解決疑問:
1、自由朗讀詩歌,思考:這首詩寫了哪幾種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隨便投喂動物食品、翻越欄桿橫穿馬路、隨便亂扔垃圾、插隊搶座)
2、小組合作解決讀書中遇到的疑問。
3、集體解決:界欄、滿不在乎、快捷。
4、檢測學生掌握生字詞的情況,聽寫詞語,互相評改。
三、精讀詩歌,領悟詩意。
1、師:孟子曾說:不以規矩,不成方圓。許多規則“明明白白”寫著,可為什么有人不遵守?
2、同桌兩人結成學習小組,選擇感興趣的幾個小節讀讀,再設身處地地想想,他們為什么不遵守規則,心里是怎么想的?
3、匯報交流:
①隨便投喂動物食品:怎么想的?從文中哪些地方可以體會到?說說你了解到的關于隨意喂養動物造成的可怕后果。介紹自己朗讀的經驗,讀讀這個小節。
、诜綑跅U橫穿馬路:后果如何?
③隨便亂扔垃圾:破環環境,不利于資源回收。
、懿尻爴屪褐活欁约旱睦,不顧他人的感受。
4、師: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說:只有按照正當的法規生活的人,才不同于動物。那么,對照文中的規則,坦誠地剖析剖析自己,哪些做得正確,哪些還需要改正? 生自由交流。
四、仿寫詩歌,檢測學習結果:
1、師:正如《釣魚的啟示》中曾講: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特別是當你面對著很大的誘惑的時候。生活中,還有許多發生在你自己或你身邊人身上的不守規則的現象,你發現了嗎?
2、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作品展示)
五、總結全文:
同學們,一個遵守規則的人必定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遵守規則的國家必定是一個文明的國家。讓我們從遵守身邊的一個個小規則做起,塑造自己完善的道德修養。只要我們每個人都邁出一小步,我們的社會將會前進一大步。
課后反思:
本課內容淺顯易懂,所以在課堂上安排了一課時來完成教學任務。因此,設計了讓孩子小組合作解決難詞,聽寫詞語這一環節。課文的教學主要采用讓孩子逐節分析人物內心來進行教學,最后,在說說日常生活中的不良現象的基礎上來仿寫續編。
這節課為學習高效課堂以來的一節自我過關課,可以看出教師的教學觀念在改變,放手讓孩子自己去讀、體會,自己解決問題,教師的語言引導十分精煉,也富有啟迪。
存在的問題:
1、沒有很好的設計教學環節,整個課堂不流暢,孩子的思維不是連貫的,因此課堂的氣氛并不熱烈。
2、教師的引沒有把握恰當,點撥不適時,總想代替孩子來思考、總結。
3、分析人物心理不宜過多,課前合作解決問題這個環節,沒有發揮出它的作用。
4、孩子的自主、交流、匯報能力需要加強培養。
《誰說沒有規則》教學案例 篇17
文本分析:《誰說沒有規則》是北師大版語文第七冊第八組的一篇課文。本組課文以“規則”為主題,引導學生認識規則的重要性,從而提高遵守規則的自覺性。這篇課文是一首現代詩歌,是前一篇課文《釣魚的啟示》的反證。文中全文一共有四個小節,分別列舉了四件富有生活氣息、司空見慣的事情,即隨便投喂動物食品、過馬路翻越界欄、亂扔果皮垃圾和排隊時插隊,反映出現實社會中不少人缺少公德,規則意識淡薄,破壞規則的行為相當普遍。更惡劣的是還有各種借口、理由,為這種行為辯解,使之名正言順地大行其道。四個小節結構相同,語言內容通俗易懂,有利于讓學生從已有的生活經驗和情感體驗出發,明白遵守規則的重要性,樹立從自己做起遵守規則做合格小公民的意識。
學情分析:四年級學生的自我意識已經越來越強,他們平時在校內外各項活動中關注更多的是自己的感受。在玩游戲中的輸贏引起的喜怒衰樂,看到別人出洋相時的幸災樂禍,課堂上不舉手隨意說話時的習以為常,手中的廢紙屑扔掉時的一臉坦然… …以上現象隨處可見,隨時可有。學生們總是在有意無意中抵觸著各種行為規范和行為準則,而且他們在做出這種表現時很少去關注別人的感受和自己這樣做造成的影響。
為了改變學生們存在的這種心態,我想利用《規則》這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使學生明白個人平時行為的好壞不僅會影響自己的形象,也會影響到別人。通過學習,使學生學會按規則為人做事,學會關注他人、關注社會,學會正確面對生活中的真與假,善與惡,美與丑,培養學生良好的行為習慣和正確的人生價值觀,進而樹立人人遵守社會規則、建設美好家園的良好意識。
設計理念:語文課程標準要求:“應重視體驗,有較豐富的知識,形成良好的語感”。在本課教學中,我選擇了“悟讀導行”為主要教法,其目的體現老師主導與學生主體的和諧統一,采用“讀、議、導”的方式,引導學生從有感情地讀到有感悟地讀,學會合作學習,真正把語文課上成扎實的語言文字素質訓練課。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引導學生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掌握生字新詞并能正確書寫。
過程與方法:能抓住關鍵詞,感情朗讀詩歌,在讀中理解詩歌。抓住重點詞語,體會對于違反規則的不良心態的準確描寫。進行仿寫練習,續寫詩歌。
情感態度價值觀:懂得自覺遵守規則的重要性、必要性,樹立人人遵守規則、建設和諧社會的良好意識。
教學重難點:抓住重點詞句,品味語言,強化學生語感訓練;喚起學生的情感體驗,激發做遵守規則小學生的情感。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布置學生課前去搜集一些有關規則的名人名言或規則內容。
教學流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師:同學們,在上課前老師想問大家幾個問題:如果我們玩一個捉迷藏的游戲,捉的人不閉上眼睛,大家會同意嗎?(不同意)
如果有人沒錢花,隨便到你口袋里自己拿,你愿意嗎?(不愿意)如果我們去買東西時不給錢,別人會賣給你嗎?(不會)如果上課時有些人隨便走來走去,大家覺得好不好?(不好)
為什么這幾個問題的答案都是否定的?那是因為它違反了規則。其實,在我們的生活中,許多方面都有規則,大家都知道有哪些規則嗎?
引導學生交流課前搜集到的規則:可以是游戲規則,可以是社會規則,可以是行為規范……
規則是多種多樣的,規則使我們的生活社會更有條理。今天我們來學習《誰說沒有規則》(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生活實際中感知規則的重要性。】
二、初讀詩歌,檢查預習。
1、聽錄音讀
2、學生試讀,引導評價
3、全班齊讀
【設計意圖:檢查學生課前預習情況,并針對結果及時做出環節調整】
三、品讀詩歌,理解內容。
出示問題:詩歌從幾個事例來寫生活中人們的不文明現象的?你有什么想法,你讀懂了什么?”讓學生思考,在書上批注體會。
【設計意圖: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在書上做批注,養成一種良好的讀書習慣!
四、精讀詩歌,內化升華。
全班交流?梢圆话凑n文順序。
(教師相機抓住“回頭一笑”、“滿不在乎”、“不好意思”、“瞪起眼睛”等關鍵詞語指導學生感情朗讀各小節詩歌,幫助學生理解詩歌內容。)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邊讀邊悟的過程中,從人物的行為表現中找對應點,把握住人物的自私自利,為所欲為,不遵守規則的行為表現,通過讀、想、交流,進一步認識遵守規則的重要性!
五、研讀詩歌,拓展延伸。
出示討論主題:你發現校園里、大街上有哪些不守規則的不良現象?
根據觀察到的不良現象,依照詩歌寫一段。
全班交流作品,評選佳作。
【設計意圖:一節扎實的語文課,應切實體現聽說讀寫的語言文字訓練,通過討論交流進行說的訓練,通過仿寫進行寫的訓練,進而促進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交際,學會鑒賞。】
六、總結談話,明理導行
結合生活實際說一說,我們該如何遵守規則?
在學生發言的基礎上,老師強調四點:一是不能看別人不遵守規則,自己也跟著去做。二是不能圖個人方便而不遵守規則。三是不能以為沒人知道就可以不遵守規則。四是要互相監督,及時指正不遵守規則的行為。
師:規則與我們密不可分,遵守規則是一種美德。讓我們從現在做起,從我做起,做一個遵守規則的小衛士。我相信,只要人人都遵守規則,我們的社會一定會更加和諧,更加美好。
【設計意圖:本課內容具有較強的思想性和教育意義,運用得當,將有利于培養學生良好、健康的心理品質。因此,我希望通過總結談話,引導學生在課外的正確行為!
七、布置作業,課后延伸。
1、背誦詩歌;
2、摘錄有關規則的名言警句;
【設計意圖:在充分掌握學習內容的前提下,通過相應的家庭作業,來達到鞏固和強化的目的!
八、板書設計:
誰說沒有規則
不隨便投喂動物食品 遵
過馬路不翻越界欄 守
不亂扔果皮垃圾 規
不排隊時插隊 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