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ㄍㄓ12篇)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1
(了解霧凇形成的過程。)
師:霧凇這潔白晶瑩、銀光閃爍的衣服是怎樣穿上去的呢?
師:與你們平時穿衣服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不一樣在哪?
生:比較慢、比較輕。
師:你是從哪感受到的?
生:“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
師:誰能通過朗讀,讀出霧凇穿衣服的過程?
師:要慢到多長時間才能穿上這一件衣服?
生:一個晚上。
師:為了讓人們欣賞到這么美麗的衣服,她艱難地穿了一夜,穿得這么慢。下面我們來一起來讀一讀,她是怎樣穿上這件衣服的。
。ㄒx霧凇形成的過程。“每當夜幕降臨,……都是銀松雪柳了。”重點指導讀好“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
師:誰能說說“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這幾個疊詞在句中的作用?
生:“漸漸地”是寫霧氣越來越大。
生:“慢慢地”是寫霧氣凝結的速度慢,告訴我們是一個緩慢的過程。
生:“輕輕地”這個詞告訴我們,霧氣凝結的時候人一種很慢、很輕柔的感覺。
師:“一層又一層地”這個詞又是寫什么呢?
生:這是寫霧氣不斷凝結,霧凇不斷加厚的過程。
師:“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幾個詞能否去掉或者互換呢?
生:不能去掉也不能互換。因為這幾個詞寫出了霧凇形成的過程是緩慢的、持續不斷的。
師:誰能用上“首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關聯詞,說一說霧凇形成的過程?
生:用“首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關聯詞,說霧凇形成的過程。
反思:
霧凇形成的過程是本課的重點,文中主要是圍繞這個問題,讓學生體悟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教師通過引讀,引導學生與文本溝通交流,揣摩語言、體悟語言內涵。學生從“漸漸地”、“慢慢地”咀嚼到霧凇是逐步形成的;從“輕輕地”感受到大自然的靈性和優雅;通過引導學生用上“首先……接著……然后……最后……”這些關聯詞,說一說霧凇形成的過程。用換詞法理解詞語的意思,“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幾個詞能否去掉或者互換呢?著重引導學生品讀、比較文本的語言,體會作者的情感,感受霧凇奇景之神妙,領略作者遣詞造句、謀篇布局之精當。在品詞析句中學習作者仔細、有序、有重點的觀察方法。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2
《霧凇》是蘇教版第七冊的第22課。下面我就本課的教學分析、教學目標、教學重難點、教學過程、教學反思逐一做簡要說明。
說教材:本文是一篇優美的寫景散文。課文形象、生動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瑰麗而奇特的景象,并說明了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字里行間,作者對松花江畔的霧凇這一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奇觀,以飽蘸贊之情之妙筆為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千樹萬樹梨花開”的美景。如詩如幻的語言,如銀似雪的圖景,把孩子們帶進了一個童話般的仙境。字里行間無不流露出作者對祖國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說學情:我的教學對象是一群四年級的孩子,他們從未親眼見過霧凇,雖然通過文本能夠得到一定了解,但仍缺乏感性認識,更無法理解吉林霧凇形成的特殊原因,給教學帶來了困難。
針對教材特點和中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認知水平,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要求,我決定把信息技術與語文相整合,制定了以下目標:
一、知識與能力的目標:①能有感情地讀出霧凇的美。②引導學生自主學
習理解重點詞語“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進而去體會霧凇的形成是一個逐漸的過程,并學會運用詞語。③會用“吉林霧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真是……”來說話寫話。
二、過程與方法目標:①“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教學與學習方法。②直觀演示的教學與學習方法。③“比較”的教學及學習方法。
。ń虒W是雙邊的活動,教師教的過程其實也是學生學的過程,是相互融合
在一起的,只有合理的教學方法,教師與學生才能在交流中生成教學目標,在對話中實現共同發展。)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①通過課件展示霧凇的千姿百態,讓學生感受到霧凇的美麗動人。②激發學生探索大自然奧秘的興趣。(這么美的景是怎樣形成的呢?)③引伸到景美與人美的交融境界,滲透思想教育,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霧凇這美麗的奇觀,對于南方人來說很陌生,不要說學生,我自己也沒見過,所以霧凇是怎樣形成的 是教學的一個重點也是難點所在,而要感受到霧凇的美,就要通過觀賞圖片與有感情地朗讀相結合去體會,因此,我把“邊賞邊讀邊感受” 作為本節的第二個教學重點;我們學語文,最終的目的不是學而是運用它。在理解掌握知識的基礎上,學會運用知識,把知識轉化為能力 是我設定的第三個教學重點。
上課伊始,我出示霧凇的課件,引導學生欣賞霧凇的美麗景象。在欣賞完圖片后,讓學生說說自己的感受:學生肯定會覺得霧凇很美,讓學生自己讀課文第一段再次欣賞霧凇的美麗景象。接著通過指讀或范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哪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豐富的畫面有著一般言語描述所無法比擬的作用。此處教學資源的整合,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又能以此處無聲勝有聲的方式凸現本課的教學內容。
本篇課文的美在于文中語言文字所帶給我們的暢快淋漓,而這種感覺又只有在了解了相關的背景和一定情感體驗下才能感受得到的。因此在課堂教學中, 我以讀為主線,將讀貫穿在整個教學活動中,通過看一看、讀一讀、想一想、議一議等活動環節,結合多媒體所創設的情景, 學生經歷了“讀通課文—讀懂課文—會讀課文”的語言實踐過程,培養了良好的語感。
在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自然段時,我先播放了一組課件,引人入勝的畫面、繪聲繪色的朗讀,將學生們帶到了這神奇而美麗的風景之中。此時,孩子們迫不及待地想通過朗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讀懂、讀好課文,我又相繼出示了以下一組圖。通過欣賞畫面、品位詞語,學生們抓住了重點詞十里江堤、綴滿等進一步感受到了松花江畔的霧凇之多、霧凇之美。在美的熏陶和體驗中,在教師激情澎湃的預言描述中,學生們在朗讀的空間里盡情地感悟著霧凇的奇特壯美。
新課程提倡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教授霧凇形成的過程這一重難點時,我讓學生帶著問題兩次自學課文。除了找到霧凇的形成條件,還要探究霧凇形成的過程。
在小組自學時,我用“霧凇很美,但他到底有多美呢?想不想一睹她的容顏呢?”來激發學生急切想欣賞到霧凇美麗的情感。通過觀看課件,給學生留下了較深的印象,并放開手讓學生用自己想用的詞語來贊美霧凇之美。這不僅讓學生把對霧凇的感受說出來,同時也考察了學生對詞語的積累運用能力。
在觀看圖片讓學生對霧凇的美留下了整體感知后,我用“那你能從課文中找出描寫霧凇奇美的段落嗎?”從而引入到細節了解霧凇之美的過程中,(1)指導學習第三自然段,體會清晨霧凇景觀給人們帶來的感受,并結合畫面,從“千姿百態”一詞感受霧凇姿態得多與美。我指導學生用“吉林霧凇有的像……有的像……有點像……真是……”看圖說話,這不僅讓學生對霧凇形態有了更深的認識,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發散性思維。(2)指導探究。在學生和老師領略了霧凇的奇特美麗后,我引導學生提出了“這奇特美麗的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呢?”再次引發了學生探究學習的興趣。先讓學生讀通過同桌討論交流,找出霧凇形成的原因必須具備的兩個條件: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后,在具體找出哪些句子里可以看出吉林的松花江上具備了這兩個條,并與其同時解決了吉林霧凇是如何形成的問題。為了讓學生知道霧凇不僅色美形美,而且連它形成的過程也給我們帶來一種動態的美,所以,我用比較朗讀的方法,從“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等詞體會霧凇的形成是一個無聲無息、逐漸形成的過程。并讓學生自由選詞說話,此時老師配合他們做動作,這一則還給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權;另一則拉近了師生之間的感情距離。而后出示“最初像銀線,逐漸變成銀條,最后勢力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再次體會霧凇形成的變化過程,以此感受動態美。
多媒體技術的有效運用,在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同時,也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認識霧凇、了解霧凇,僅靠課堂上的學習探究還是遠遠不夠的。而多媒體的網絡平臺則為我們的學生提供了更加廣闊的學習空間。課下,我請同學們登錄學校的網站,在語文教學這一頁面中,我為同學們準備了豐富的學習內容,既有對霧凇科學的概述又有精彩的霧凇導游詞,同時還配有一幅幅美輪美奐的霧凇圖片。學生們可以通過網上暢游,自主地獲得更多的霧凇知識。
縱觀課堂說反思
本節課,我以情為基礎,重視感的過程,利用多媒體為輔助教學手段,將傳統教學中無法展現的內容栩栩如生地呈現在了課堂之上,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到了
霧凇之美。同時利用多媒體教學創設出的問題情境,不僅突出了本節課的教學重難點,而且也提高了學生自主參與學習的積極性。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3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
3、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難點:了解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
教學準備:有關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談話導入
通過昨天的學習,我們知道了,在嚴寒的季節里,走進吉林,會看到一道神奇而美麗的風景,那就是霧凇。(出示課件1;齊讀課題:22 霧。╈F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同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出示課件2)
今天,就讓老師來當導游,帶領大家一起走進吉林,去感受這美麗奇特的霧凇。請同學們坐上火車,閉上眼睛,我們出發了。
好了,吉林到了,請同學們睜開眼睛,一起來欣賞霧凇奇觀。
二、學習第一、三自然段,精讀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
1、欣賞霧凇奇觀。(課件3出示霧凇圖片,學生欣賞)
師:老師有個要求,大家邊看邊想,這些圖片讓你想到了哪些詞語或句子?
以開火車的方式交流:千姿百態、美麗動人、晶瑩奪目、銀光閃爍、冰天雪地、心曠神怡、美不勝收、潔白無瑕、人間仙境、粉裝玉砌、瓊枝玉樹……
2、是啊,多美的霧凇啊!那么課文中是怎樣來描寫霧凇的美的?自由地讀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有關句子。(課件4出示第一段內容)
。1)誰來讀讀,課文中是怎樣描寫霧凇的?(學生讀句子)
(2)課件5出示“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a、請一位同學來讀讀這句話,其他同學思考,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霧凇的美了?
b、 指名說,老師在課件5上把“潔白晶瑩、銀光閃爍” 點擊成藍色。
c、 要想把這些詞語讀好, 就要一邊想剛才的畫面一邊讀,讀出詞語的感情色彩。誰來讀這兩個詞語?(指名個別讀。)
d、你讀得真美!回到句子中,你們能把霧凇的美麗讀出來嗎?自己先練練。
e、這么美麗的霧凇你想讀好它嗎?誰來試試?指名讀。(老師聽出來了,你讀得真好!)(誰也能像他讀得這么美?2—3人朗讀,評讀,賽讀。)
(3) 霧凇不但潔白晶瑩、銀光閃爍,而且是綿延了十里江堤,難怪作者要說“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板書:奇觀)誰知道“奇觀”的意思?(奇觀:指雄偉美麗而又罕見的景象或出奇少見的事情。)“奇觀”在本課中是說——(霧凇是雄偉美麗而有罕見的景象。)誰來把句子讀一讀?讀出你的理解。
(4) 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第一小節,邊讀邊想像,再次感受它的美。(齊讀)
3、課文除了從色彩、光澤這兩方面寫出了霧凇的美麗動人之外,最后一段還用一個詞寫了它的姿態呢。
(1)快速讀一讀,找出是哪個詞?
課件6出示:千姿百態(齊讀)
“千姿百態”是什么意思?(形容姿態多種多樣,各不相同。)你能給它找個近義詞嗎?(形態各異 婀娜多姿 姿態萬千)
讓我們一起來欣賞這眾多的姿態,邊看邊想像,看完后說一說它們像什么。(課件7顯示幾組霧凇姿態的畫面)
交流:你看到了哪些姿態?它們像什么?(交流。)
這里老師只是出示了幾幅圖片,其實霧凇還有很多很多的姿態,請你再想像一下,霧凇還會像什么?(再交流。)
請你用這樣的句式把剛才同學講的連起來說。(課件8出示):
吉林霧凇有的像( ),有的像( ),還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態!
(2)吉林霧凇真是千姿百態。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便會情不自禁地贊嘆——
指名說,課件9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①“情不自禁”是什么意思?(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
、谀銈円娺^梨花嗎?什么顏色?(潔白、雪白)
聯系課文想想:這里的“梨花”比喻什么呢?(比喻霧。
、鄞藭r此刻,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樹在一夜之間,披上了潔白晶瑩的霜花,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麗。難怪人們會情不自禁地贊嘆——“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讓我們飽含贊美之情,齊讀最后一段。(課件10出示第三段內容)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過渡:想不想知道這千姿百態的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呢?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第二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話概括地寫霧凇是怎么形成的?
交流,課件11出示: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
、購倪@句話中,我們知道,霧凇的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嚴寒季節、飽和水汽、遇冷凝結)
板書: 凝結
。▏篮竟潱╈F氣 ———— 霧凇
。柡停 遇冷
2、齊讀這句話。
讀了這句話,你想知道什么?(學生質疑)
3、霧凇形成是有先后順序的,根據你們提出的問題,按照霧凇形成的先后順序,我們把主要問題歸納如下(課件12出示):
、凫F凇是在什么季節形成的?
、谒苫ń蠟槭裁从徐F氣?
③當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這霧氣有什么變化?
④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
4、帶著上述問題,按照下面的要求來學習。
在課件12的基礎上完善課件出示:
小組合作學習要求:
。1)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思考下面的問題:
①霧凇是在什么季節形成的?
、谒苫ń蠟槭裁从徐F氣?
③當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這霧氣有什么變化?
④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
。2)劃出有關句子。
(3)然后小組交流討論。
5、交流匯報,指導朗讀,體會霧凇的形成。
(1)霧氣是在什么季節形成的?
“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或“嚴寒季節”。
(2)松花江上為什么有霧氣?
“從當年12月至第二年2月間,松花江上游豐滿水庫里的水從發電站排出時,水溫在4攝氏度左右。這樣,松花江流經市區的時候,非但不結冰,而且江面上總是彌漫著陣陣霧氣。”齊讀。
。3)當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這霧氣有什么變化?
課件13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這霧氣便隨風飄蕩,涌向兩岸,籠罩著十里長堤。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地,燈光、樹影模糊了。
自由朗讀這句話,你覺得這霧氣怎么樣?(濃)
是的,霧氣非常濃,達到了飽和的狀態,從哪些詞中可以看出。(涌向、籠罩、淹沒、模糊)
再齊讀這句話,體會霧氣的濃!
。4)霧氣是怎么凝結成霧凇的呢?
。ㄕn件14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齊讀。小結:這個過程就叫“凝結”。
再讀這句話,想一想霧氣是怎樣鍍在松針、柳枝上的?圈出有關的詞語。
(根據回答,在課件14的句子上給“慢慢地”、 “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詞語下加圓點)
“慢慢地”——寫出了什么?(凝結的速度慢)指名讀句。
“輕輕地”——寫出了什么?(樣子輕,悄無聲息)女生讀句。
“一層又一層地”——說明什么?(霧氣不斷,逐步結成)男生讀句。
。5)請你選擇用“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來寫一句話。
。ǔ鍪菊n件15 練習:請選擇用“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來寫一句話。)
誰來把你寫的句子讀一讀?
(6)假如把這三層意思用三句話來寫:(課件16出示)
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這蒸騰的霧氣,輕輕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齊讀。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了霧凇慢慢地、逐步形成的情形。)課文中作者只用一句話,把霧氣凝結時的情形寫得既具體生動,又十分精煉。
。ㄕn件17出示: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
請你慢點、再慢點,輕點、再輕點,細細地多讀幾遍這句話,用心體會霧凇的形成。(個別讀,評讀。)讓我們再來體會一下。齊讀!
。7)這些詞和句子告訴了我們霧凇是那樣悄無聲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結而成的,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課文中有一句話更進一步說明了這一點——
引讀:最初______,逐漸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課件18逐步出示)像銀線、銀條兒、銀松雪柳的圖片。
再引讀:最初______,逐漸______,最后___________。
讓我們一起來感受霧凇的樣子。齊讀。
6、作者觀察得多細致、多耐心!正是由于作者經過了長時間的耐心、細致地觀察,才發現了這個奧秘。當他發現了松花江畔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時,他心情怎樣?(驚奇、興奮)讓我們帶著喜悅之情齊讀第二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過渡:三九寒天,霧凇就這樣慢慢地,悄悄地形成了。觀賞霧凇,講究的是“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讓我們再次漫步長堤,感受那奇觀。
課件19出示:霧凇的全景,人們伴著音樂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圖片、音樂)
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此時此刻——
。ㄕn件20出示):
假如我是小導游,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畫家,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小詩人,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歌唱家,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
假如我是______,我會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但欣賞了霧凇奇特的景象,而且了解了霧凇形成的過程,吉林霧凇真不愧是聞名全國的自然奇觀!
六、布置作業。
。ㄕn件21出示)以下兩題任選一題:
1、結合課文,給吉林霧凇寫一份導游詞。
2、仿照本課霧凇形成過程的寫法,按照下面的提示寫一段話。
現在,已進入冬天,多數的早晨都有濃霧。請你認真觀察清晨的景色,寫一寫濃霧給樹木、花草、建筑物穿上外衣的景象。
八、板書設計:
22 霧凇
凝結
。▏篮竟潱╈F氣—————霧。ㄆ嬗^)
(飽和) 遇冷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4
設計說明:
這篇課文重點介紹了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霧凇的形成過程,突出了霧凇的千姿百態,潔白晶瑩的奇特瑰麗,給人一種強烈的美感。所以,確定本文教學目標,教學步驟時考慮到了這一點,引導學生欣賞霧凇靜態之美與動態之美。
本文教學應該強調“讀”,再讀中感悟霧凇景觀之美,感知霧凇形成過程。
一、讀中感悟霧凇景觀之美。
我先讓學生觀賞霧凇,談感受,再讓學生自讀課文找出描寫霧凇之美的詞句,最后讓學生理解詞意再讀,邊讀邊評,感受語言之美,感悟霧凇景觀之美。
二、讀中感知霧凇形成過程
文章第二部分是教學的重點、難點。作者從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時間段描寫里霧凇形成的過程,所以知識點多而碎,針對這種情況,我設計了兩個能囊括整段內容的問題:1、飽和的水汽哪里來?2、遇冷后怎樣凝結成霧凇的?讓學生合作學習,要求他們合作時先讀,再自己找出答案,最后組內交流。這樣每個孩子都能自主學習,也激發他們探究,感悟的興趣和欲望。孩子都讀了,想了,說了,所以每個知識都了解到了,并且把中文的語言無形中轉化成自己的話,內化了語言,加深了理解。
重點抓住了“樹木被霧氣淹沒了,漸漸......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了.”這一段話,引導學生朗讀,感知。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
3、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景,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河的思想感情。
重,難點:是目標中的第三點。
第 二 課
一、復習導入:
上節課我們初讀了課文,學習了生字,詞。蘇老師想考考大家,這幾個難度意錯的字,你還記得嗎?
1、“堤”讓學生組詞,造句。
2、“凝”讓學生讀,組詞,造句,并區分“疑”與“凝”。
過度:那就讓我們走進吉林,漫步松花江畔,去真切的感受一下美麗,神奇的霧凇吧!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出示課件“霧凇”flash,邊看邊想:這美麗的景物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指導從不同角度說:1、顏色 2、姿態
3、自由朗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霧凇的相關句子。
4、從句子中找出描寫霧凇的詞語,相機理解,并朗讀課文中這句話。
5、齊讀第一自然段,整體感知霧凇美麗的樣子,
過度:吉林霧凇獨具魅力的風姿,在神州大地上可是景色一絕呀!但令人們感到驚訝,奇怪的是這美麗,神奇的霧凇是怎么形成的呢?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默讀第二自然段,邊讀邊想。
2、指名回答,并相機追問:從這句話中能看出霧凇形成需要哪些條件嗎?
3、合作學習:1、飽和的水汽哪里來?
2、遇冷后怎樣凝結成霧? 4、匯報學習情況:
1、找出答案,內化語言,加深理解。
2、朗讀(自由)。
5、重點理解,指導霧凇形成的過程。
1、出示課件;欣賞霧凇形成的過程。
2、從文中的那些詞句感受到它的形成緩慢。
3、理解“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最初”,“逐漸”,“最后”疊詞和表示不同時間段的詞語。
4、選三個疊詞中的一個造句。
5、指導朗讀。
6、拓展延伸:
清早,寒風吹拂,霧氣繚繞,假如此時此刻的你,正站在松花江畔,將怎樣來贊嘆這美麗,奇特的霧凇呢?
過度:生活在松花江畔的人們又是怎樣贊美的呢?齊讀最后一段。
四、學習第三自然段:
1、齊讀
2、指名匯報,并朗讀。
五、指導背誦:
潔白晶瑩的霧凇多美麗,遇冷凝結的過程多神奇呀!想把它留在腦海里嗎?選你喜歡的部分有感情的讀一讀,背一背。
六、總結:
我國優美的風景數不勝數,例如前面學過的《九寨溝》還有和霧凇并稱中國四大自然奇觀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等。蘇老師希望課后同學也來讀一讀,看一看其它的自然奇觀,我們來交流,討論。
七、布置作業:
今天放學回家后,給爸爸、媽媽介紹霧凇的形成。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5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老師要帶領大家去觀賞一種獨特的自然景觀——霧凇,(師板書,并強調“凇”的寫法。(我們要注意,淞是兩點水旁,不要寫錯了。)大家想看嗎?
2.整體感知 看了之后覺得霧凇怎么樣?
師:“這么美的霧凇讓同學們贊嘆不已,此時,你們一定有很多的詞要送給霧凇,誰來?
3. 學習生字詞
課文也有很多好詞呢!讓我們一塊來讀讀這些詞吧。(屏示生詞)
二.精讀感悟
1.同學們說的都很好,看來大家對霧凇都很喜愛,你知道這個奇觀是什么地方的嗎?(出示課件)誰能告訴我“奇觀”是什么意思?
那么我們課文中又是怎樣描寫霧凇的呢? 請看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你覺得吉林霧凇有什么特點?
(大屏幕出示第一自然段)
多 美
讀了這段話,你從哪些詞中感受到霧凇景象之奇特的?
剛才同學們說到霧凇多而美的特點,那你能夠通過朗讀表現這種多而美的特點嗎?
⑴指名讀 ⑵齊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感受到霧凇的特點了嗎?你從哪里感受到的?(他抓之了重點詞語,并讀得很有感情)
2.你們說的這些老師也感受到了。多么美麗的霧凇!這種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現在請大家看大屏幕。 (大屏幕出示學習要求)
指名讀要求:①霧凇的形成需要哪兩個條件?
、跒槭裁丛诩帜苄纬稍趺磯延^的霧凇呢?
③吉林霧凇形成的過程是怎樣的?)
自讀第二自然段,思考大屏幕上的問題,然后同桌交流答案,看你們的答案是一致的嗎?誰的答案更好?
3.提問:霧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你們找到了嗎?誰來說說?(出示)
從這句話中你能發現霧凇形成的條件嗎? (什么是飽和的水汽? 凝結是什么意思?)
4.為什么在吉林能形成這么壯觀的霧凇呢?
。1)學生回答(出示課件)這一部分符合哪個條件呢?哪個詞具體體現出了水汽的飽和?(彌漫)
。2)出示課件 這幾句話又符合了哪個條件呢?
師補充:從豐滿水庫排出的水,水溫大約在4攝氏度左右,江水乘載著巨大的熱能緩緩流經市區,大約在夜里十點鐘左右,松花江上開始有霧氣,繼而越來越大,越來越濃,大團大團的白霧從江面上滾滾而起,不停的涌向兩岸。
。3)這時霧凇開始形成了。 那么霧凇的形成是一個怎樣的過程?
。ǔ鍪荆红F凇的形成是個_______的過程。)
5.你從哪里體會出它是一個漸變的過程的呢?
慢慢地:寫出了什么?(說明霧凇形成的速度慢。霧凇大約要經過八到十個小時才能形)
這個詞語應該怎么讀?(語速要慢)
、 輕輕地:寫出了什么?說明霧凇形成時輕柔無聲。霧凇形成時人們正在熟睡,是察覺不到的,等到早上推開門一看,才發現一夜之間世界已是一片銀裝素裹。
這個詞語應該怎么讀?(語氣要輕)
、 一層又一層:第一層的時候,好象在黑黑的樹枝上撒了一層鹽,繼而鹽一層層的撒得更多,到最后樹木完全變得潔白通透了。
誰能讀好這一部分?看誰能讀出感覺(要抓住重點詞語來讀)
這些詞和句子告訴我們霧凇是無聲無息的,慢慢地凝結成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課文中的那句話更形象地說明了這一點?
引讀:最初------,逐漸-------,最后------------。
、茔y線——銀條——銀松雪柳:一夜之間松針柳枝有了變化,棵棵楊柳宛如玉枝垂掛,簇簇松針恰似銀菊怒放,晶瑩多姿。這種漸變的過程也是一個美的過程。
這些詞和句告訴我們霧凇是無聲無息地、慢慢地凝結而成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課文中的哪句話更形象的說明了這一點?(引讀:最初————,逐漸————,最后————。)
能把這些詞讀好嗎?誰來試試?指名讀。
聽了他的朗讀你體會到霧凇的美了嗎?你們都體會帶了,那你們能讓我也體會到嗎?
生齊讀
5讀得多好!聽了大家的朗讀,我仿佛已經置身于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看到霧凇在我的面前形成,欣賞著這霧凇奇觀,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
6.大家說的都太棒了,引得老師也想贊嘆一番了,你想知道老師是怎樣贊嘆的嗎?
霧凇,你讓我感受到“冬天里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
老師為什么說“冬天里的春天”呢?你從課文中可以找到答案嗎?
。ㄕn件出示)
什么是千樹萬樹梨花開?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
這一句話寫出了霧凇的什么特點?
在課文的第五小節里還有一些詞也寫出了霧凇的這些特點,你能找到這些詞嗎?
理解“寒風吹拂”:天氣這么冷,人們不呆在家里,躲在被窩里,卻一大早就在松花江邊漫步,也間接說明了霧凇的美。
正因為霧凇是如此的美,才引得人們情不自禁地贊嘆(引讀)“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7.令人神往的地方!我們不能親眼見到它,就讓我們借助語言文字來感受它,讓我們一起來讀好課文最后一自然段。
生齊讀
我越來越覺得聽大家讀書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了。
這么美麗的霧凇,卻還有人不了解它,現在老師想聘請大家做一回廣告策劃,為吉林霧凇設計一條廣告語,看誰設計的最好。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6
教學目標:帶領學生一起領悟課文的語言文字,通過網絡一起去領略霧凇的美。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吉林霧凇以其"冬天里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與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跟著作者來到吉林欣賞這美麗的霧凇。
讀課題(霧凇)
二、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1 隆冬時節,當北國大地萬木蕭條的時候,走進東北的吉林市,你卻會看到一道神氣而美麗的風景。沿著松花江的堤岸望去,松柳凝霜掛雪,戴玉披銀,如朵朵白銀,排排雪浪,十分壯觀。
2 看霧凇錄象,說說你看到了什么?
3 如此美麗的霧凇,你想讀好它嗎?出示第二句話(自讀、指名讀)
4 過渡:霧凇那如雪般潔白,似銀樣閃爍的容顏,晶瑩的霜花“綴滿”枝頭,奇妙的美景綿延千里,難怪作者要說它是……
師板書:奇觀
5 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讀出霧凇的美麗,奇特,讀出我們的自豪心情。(配樂)
三、精讀第二自然段
讀到這里,老師想起了上節課同學們提的問題,這么美麗、奇特的霧凇為什么會形成?是怎么形成的?為什么其他地方出現得很少呢?就讓我們帶著這個問題仔細地讀讀第二自然段,拿出筆劃劃你找到的詞語和句子,
自學、同桌交流、指名說
1、霧凇,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的。(霧凇形成的兩個前提條件)
師相機板書:水汽——遇冷——凝結
2、出示“從當年12月至……陣陣霧氣。”(這符合一個條件“過于飽和的水汽”)
3、出示“每當夜幕降臨,氣溫下降到零下30攝氏度左右時……”(符合條件“遇冷”)
4、那你認為是怎么形成的?你從哪些詞、句中可以看出來呢?(根據回答,在“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下加著重號。)
5從這些詞語中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這些詞和句告訴我們霧凇是無聲無息地、慢慢地逐步凝結而成的,需要一個很長的過程。課文中的哪句話更進一步地說明了這一點?(引讀:最初_____,逐漸______,最后_______。)
◆作者觀察多細致、多耐心!正是由于作者經過了長時間耐心細致的觀察,才發現了這個奧秘,當他發現松花江畔十里長堤上全都是銀松雪柳時,他會怎樣呢?那么,你能把這段話讀好嗎?(指名讀、齊讀)
◆指導朗讀。(邊讀邊想,在腦海中浮現出銀線--銀條--銀松雪柳的一幅幅畫面來)有感情的朗讀。
◆每當夜幕降臨,氣溫,這霧氣便,(
。,籠罩著。樹木。,燈光,樹影。這蒸騰的霧氣,,,(
)、。最初像,逐漸變成,最后。
◆自由背,指名背,齊背。
6、學了課文,我們知道了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你還想了解更多的知識嗎?點擊“形成原因”及“形成過程”,看看網站上是怎樣介紹的。
四、講讀第三自然段
1 過渡:美麗的霧凇掛在道路的兩旁,又是怎樣的一幅景象呢?自由瀏覽點擊,欣賞霧凇圖片
2 多美的霧凇呀!同學們,你想象一下,霧凇還有哪些姿態呢?
3 說得真不錯,那你能用書上一個詞來概括嗎?(板書:千姿百態)你還能用哪些詞概括?
4 同學們,再次欣賞了美麗的霧凇,你現在最想說什么呢?松花江畔的人們會說些什么呢?
過渡:十里江堤黑森森的樹木,一夜之間變成一片晶瑩潔白,江岸霧氣繚繞,人在其中,猶入仙境,讓我們一起來贊美一下吧!生:“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指導朗讀)
五、指導賞背
課文雖然很短,但卻把霧凇的美麗寫得如此淋漓盡致。大家想不想把它印在腦子里?(那就請大家自練,然后選你最喜歡的一句或一段,背給大家聽。
1、自由準備
2、自我推薦
六、評“最佳小導游”
同學們,吉林霧凇的奇特景觀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誰愿意當個小導游,帶著游客們邊游覽,邊介紹呢?(評一個“最佳導游”,獎勵)
七、.總結全文,布置作業
霧凇的美,美在壯觀,美在奇絕。觀賞霧凇,講究的是"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大家以后如果有機會,可以去親身體會一下。
我們祖國風景優美,資源豐富,名山勝水數不勝數,像我們學過的《九寨溝》,老師剛講的桂林山水、云南石林、長江三峽等,老師布置大家回去閱讀一些介紹祖國名勝的文章,下周班隊課我們舉行"游大山名川,頌美麗祖國"朗誦會。
板書設計:
29、霧凇
奇觀水汽——遇冷——凝結
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課后小計:
在教學第二部分,沒有孤立地講解霧凇形成地原因,要與語言文字訓練結合起來。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詞語“淹沒、模糊、漸漸地、慢慢地、一層又一層地、最初、逐漸、最后”引導學生感悟、朗讀、體會,在感悟、朗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感知霧凇的形成過程。同時播放霧凇的錄象,讓學生有一種身臨其境的真切感覺。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7
《霧凇》教學反思
1、讀中入境,讀中悟境。
這是一篇文筆優美的文章。因此我重點是讓學生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讀得比較充分、悟得深刻。
2、巧設情境,激發靈感。
由于學生沒有見過霧凇,甚至有的同學根本不知霧凇是什么,因此,在學習中,學生無法找到建構的舊知,給教學帶來了困難。為此,我搜集了大量資料,反復篩選,選取有用的,對學習課文有輔助作用的材料,精心設計了教學語言,再加上豐富真實的情感和制作精美的多媒體課件,構建了一個廣闊的心理場作用于學生心理,從而促使他們主動積極地投入到整個學習活動中,產生細致的情感體驗。
3、畫龍點睛突破難點。
利用霧凇的課件突出教學難點,體會霧凇的美麗奇特。教學中,教師適時地放霧凇課件。畫面上霧凇那如雪般潔白,似銀光閃爍晶瑩的霜花綴滿枝頭,奇妙的美景綿延十里,可謂壯觀。學生在學習感悟、想象語言文字的基礎上,看到這樣富有震撼力的畫面,直觀地驗證了霧凇的特點,所配優美的音樂使學生進入了一種美的情境之中,接著教師再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就自然而然入情入境了。
4.拓展思維鼓勵創新
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可以給學生以思維上的啟迪,觸發學生思維的靈感,為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創造了條件,同時還會營造出一種愉悅、和諧、民主、平等競爭的學習氣氛。學習第三自然段時,放課件:人們伴著音樂漫步在松花江邊,觀賞著這千姿百態的霧凇奇景,都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由衷的贊嘆。圖像與音樂的和諧組合,觸及了孩子的心靈,學生看著生動的動態畫面,自然會有“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的體會。在優美悅耳的音樂聲中,學生們仿佛置身于銀裝粉砌的世界之中,他們隨著鏡頭欣賞了瑰麗無比的霧凇,進入到多媒體課件所帶入的情境中。他們興趣濃厚,思維活躍,主動探求,為下一步的學習營造了良好的氛圍。在學生看過課件體會到霧凇的瓊枝玉樹、霧凇的千姿百態以后。讓學生看著畫面練習說話,培養他們的發散性思維:霧凇有的像……有的像……有的像……
5、找準切入點,品讀感悟。
我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奇觀”做文章,讓學生在理解“奇觀”這個詞語的意思后,讓學生從文中找重點句,抓重點詞,從而體會霧凇“奇”在美麗,“奇”在形成的過程的獨特,在指導朗讀中讓學生讀出感受。并從中提煉出品讀的學習方法:從段中找重點句子,從句子中找關鍵詞,讀出感受。
霧凇的教學反思
《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
對于這篇課文我是這樣教學的:首先,打破文章結構,學習第一、第三自然段,體會霧凇的美。一、三自然段分別寫了陽光照耀下和清晨的霧凇的美景。在教學時,我先讓學生快速默讀找出表現霧凇美的句子。接著通過范讀或指讀的方式說說應該抓哪些關鍵詞讀好這句話。然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最后啟發學生:為什么會有霧凇這個奇觀的?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接著,我讓學生質疑,自主學習第二自然段。 提出疑問:1、嚴寒季節具體指什么時候?2、霧氣是從哪里來的?3、霧氣遇冷以后會有什么變化?4、霧氣怎樣凝結成霧?5、飽和的霧氣指的是什么?然后組織學生根據興趣選擇問題并組成學習小組討論解答。最后在交流過程中讓學生再次走進文本感悟語言。
這樣的教學收效不錯,但同時也產生了一些困惑:
一、對學生沒有進行充分的預設
我們都知道,充分的預設是課堂成功的保證。我們不但要對每一個大環節進行預設,更要對每一個細小的環節進行預設,這里面當然包括對學生的預設。一個問題拋出去了,學生會怎樣回答;學生的回答與你預想的不一致時,你又該怎樣引導…… 我在課前對學生的預設不夠充分、全面,因而當學生一時找不到霧凇形成的兩個原因時,我就顯得有些急躁,一時又不知如何引導,因而在這一個環節上來來回回用了許多時間,學生也被我搞得興致全無,同時造成了課堂上前緊后松的局面。
二、對文本的解讀還不到位
首先,長期在南方生活的孩子們,包括我們老師都沒能親眼目睹“白雪皚皚”、“千樹萬樹梨花開”的壯觀美景,僅從語言文字上感悟,缺少了形象的真實感。如何能讓學生們真切地感到北國的風光,這是我教學中的困惑。其次,霧凇形成原因的教學,我感到學生理解得有些困難,對于“零度結冰”、“水汽遇冷凝結”等物理知識學生們理解起來一知半解,如何能淺顯明白的講解呢?這也是讓我困惑的問題。
我們常說: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或許也正是因為這些遺憾,才能成就更多的完美。以上是我此次上課后的反思,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取他人之所長,補已之短,更上一層樓。
《霧凇》的教學反思
課文《霧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清新明快的語言,描繪了吉林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對祖國河山的歌頌之情。全文層次清晰,景物特點鮮明,給人們以身臨其境之感。語言清新優美,情景交融,為豐富學生的語言積淀與情感體驗提供了很好的憑借。本節課重點突出,霧凇形成的原因和霧凇的形成過程是本課的重點,體會文本是怎樣具體描繪“水汽”到“霧凇”的變化過程是難點。
《霧凇》一課語言美、意境美。通篇都展現著“奇美”的景象:霧凇的“奇幻”、形成條件的“奇特”、形成過程的“奇妙”。這節課,我關注了語文的人文性,以情為基礎,重視感的過程,追求內化的終極目標,引領孩子欣賞優美文字中所蘊含的美妙絕倫的畫面,讓美充溢著課堂。
“奇”既是吉林霧凇的重要特征,也是體會美的重要抓手,因為“奇”,吉林霧凇的美才與眾不同,因為“奇”,我找到了貫穿文章的主線。知道了這篇課文要讓孩子體會美,要讓孩子感受體味到教材中美的一切。但由于學生沒有見過霧凇,對霧凇沒有感性的認識。上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觀看霧凇的圖片,感受霧凇景觀的奇特靜態美。讓學生默讀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寫霧凇的美的句子。通過品讀“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十里長堤”、“綴滿”等詞語,體會霧凇的美。
然后啟發學生:這聞名全國的自然奇觀是怎樣形成的呢?從而過渡到下文的教學。學習第二自然段時,讓學生分小組討論:(1)吉林的霧凇形成的原因是什么?(2)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圍繞這兩個問題,引導學生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感受霧凇的奇異景象。首先,弄清霧凇的形成要具備的兩個條件,聯系上下文理解“飽和”的意思,播放視頻幫助學生理解松花江上為什么會有“飽和的水汽”。然后了解霧凇形成的過程,出示句子:燈光、樹影模糊了,這蒸騰的霧氣,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與原句比較,知道霧凇形成需要一個緩慢的過程,抓住“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這3個詞指導朗讀,并任選一個造句;抓住“最初……逐漸……最后……”指導,出示由銀線→銀條→銀松雪柳的畫面。導入第三小節,利用多媒體課件展示吉林霧凇的美麗風光,接著,問學生你會發出什么感嘆,由己及人,引到詩句,由“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中,進一步體驗吉林霧凇的奇特壯美。總結全文時,讓學生學習作者的寫作方法。最后,讓學生說說還知道我國有哪些奇觀,拓展學生的思維,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并進行思想教育。
教學永遠是一門遺憾的藝術。這是一篇優美的課文,縱觀整節課,我存在很多不足。(1)課一開始,我就讓學生欣賞圖片,然后說感受時,孩子們說得非常單一。(2)品詞、品句、品章法不夠到位。第一自然段描寫了霧凇的美,我沒有讓學生進行品讀,沒能在讀中感悟霧凇的美。教學第二自然段時,沒能很好地利用視頻理解“飽和”的意思,沒能通過品讀重點詞句,感受霧凇形成的緩慢和霧凇的奇異景象。(3)組織語言能力和教學機智有待提高。我設計的問題比較零碎,學生難以回答和理解;在教學中應變能力不強,沒能以不變應萬變,F在,我才真正理解了:“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細流,無以成江河。”有了豐富的積累,才會有更好的悟性。
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將繼續發揚優點,并對不足之處加以改進。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8
教學分析:
本文是一篇寫景的文章。作者以準確、科學的語言闡述霧凇奇觀形成的主要原因,用細致入微的筆墨描述了吉林霧凇形成的奇妙過程,描繪了霧凇千姿百態、奇特壯美的景象,字里行間流露出作者對這一“奇觀”的贊嘆之情,對祖國河山的熱愛之心。
教學目標:
1.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感受霧凇形成的過程,欣賞霧凇的奇異景象,使學生受到美的陶冶。
2.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文章的用詞精妙,培養學生語言感悟與表達能力;通過學生自己操作電腦、瀏覽網頁,鍛煉學生自主閱讀、獨立思考的素養,提高信息技術的運用能力。
教學重點:欣賞霧凇的奇異景象,感受霧凇形成過程的奇特。
教學難點:了解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
課前準備:制作學生網頁與教師網頁
教學過程設計:
一、溫故知新復習導入
1.今天我們來到網絡教室里上課,除了評委老師和我,還有一位老師在你面前,她知識廣博、信息量大,他瞬息萬變,形式多樣,你知道是誰嗎?對,她就是網絡,是我們的良師益友!待會啊,就請你獨立訪問網站,在網絡老師的提示語下進行有選擇、有個性的閱讀活動,好嗎?但要注意:1.屏幕上的語言文字就是網絡老師對你說的話,你也要仔細閱讀;2.當鼠標移動到膠囊狀的按鈕上或者其他字詞上時,箭頭變成了手形,那就說明可以點擊進入下一個頁面。
2.準備好了嗎?上課!
3.現在讓我們乘上光纖快車,前往遠在北方的吉林松花江畔,進一步了解被譽為“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首的——霧。▽W生齊讀課題)。
4.首先,請你點擊“溫故知新”進入新頁面。小火車~開起來![頁面出示:蒸騰、繚繞、彌漫、模糊、籠罩、淹沒、凝結、綴滿、潔白晶瑩、瓊枝玉樹]請你品味一下,第一、二行都是描繪什么的詞語?(霧)你能通過朗讀表現出這些詞語的不同含義嗎?指讀,齊讀。第三、四行呢?(這兩行都是描繪霧凇的詞語。)誰來讀?指讀,齊讀。
5.回顧一下,課文中是哪一自然段總體介紹霧凇的?指名回答。請大家點擊“下一站”這個按鈕進入“第二站”。[頁面出示課文第一自然段]女生讀。你注意到了沒有,吉林霧凇被稱為什么?(奇觀)男生讀。
6.網絡快車到站了!讓我們返回主頁面,點擊“自主閱讀”。誰來讀讀第一段歡迎語:“歡迎你到吉林來做客!我們的霧凇是‘中國四大自然奇觀’之一。想知道究竟是怎樣的景象才被稱為是“奇觀”的嗎?請你自己來尋求答案吧!”這段話中有一個很關鍵的問題,誰找到了再來讀一讀?【板書:奇觀】
7.我建議大家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第一個方面就是邊讀邊思考霧凇形成的原因,從中研究它的“奇”;第二個方面就是邊讀邊想象霧凇形成的過程,從中品味它的“奇”。選擇你感興趣的內容點擊進入“研讀成因組”或“感受過程組”,我們自學過后再來交流匯報,資源共享。(7分)
二、探求新知分層教學
1.考慮好自己研讀哪一方面了嗎?在大家進入新網頁之前,再次提醒:1.不管是網絡老師的提示語,還是課文內容,都認真閱讀,深入思考;2.當鼠標箭頭符號變成手的形狀,就可以點擊進入新頁面或者旁邊出現提示。
2.學生瀏覽網頁,自主學習,教師巡視,相機指導。
l“研讀成因組”進入網頁瀏覽,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第一句話。
(1)讀一讀,想一想,找出下面這段話中能夠準確、完整地告訴大家霧凇形成原因的一句話,然后移動鼠標點擊句子!
(2)恭喜你!句子找對啦!“霧淞,俗稱樹掛,是在嚴寒季節里,空氣中過于飽和的水汽遇冷凝結而成。”繼續品讀詞語。
。3)你認為哪些詞語很關鍵,點擊它,讀一讀。【“嚴寒季節、過于飽和的水汽、凝結”的圖文釋義】
(4)再讀句子,重點體會關鍵詞語。
l“感受過程組”進入網頁瀏覽,自學課文第二自然段中第二至八句話。
。1)霧凇之美,美在壯觀,美在奇絕。觀賞霧凇,講究的是在“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賞落花”。
。2)“夜看霧”:把這段話認真讀兩遍,你能通過關鍵詞語讀出霧濃嗎?【出示第二段中3~6句,鼠標移至“彌漫、涌向、籠罩、淹沒、模糊”上時出現釋義】
。3)“晨看掛”:認真讀這段話,嘗試體會霧凇形成過程的美妙。【出示第二段中7、8句,鼠標移至“蒸騰、鍍”上時出現釋義】
。4)“晨看掛”:認真觀看霧凇的形成過程,用“最初……逐漸……最后……”說一句話。
(5)“晨看掛”:認真讀兩遍,你會覺得自己仿佛身臨其境的喲!【出示第三段,鼠標移至“繚繞、瓊”上時出現釋義】
(6)“待到近午看落花”:讀讀補充資料,盡情想象落花時的美景!境鍪“待到近午賞落花”,是說樹掛脫落時的情景。一般在上午10時左右,樹掛開始一片一片脫落,接著是成串成串地往下滑落,微風吹起脫落的銀片在空中飛舞,明麗的陽光輝映到上面,空中形成了五顏六色的雪簾。】
3.如果你已經練讀好自己選擇的那一部分內容,就請你點擊“細品課文”,讀讀課文,我們待會就進行交流共享。(17分)
三、匯報交流,資源共享
1.首先,請研讀成因組匯報,感受過程組吸取經驗。
2.通過朗讀課文與瀏覽網頁,你了解霧凇的形成原因了嗎?請你用課文中的一句話向大家介紹一下。【出示相關句子】再指名朗讀。欣賞一段介紹資料!静シ配浵瘛
3.真的了解霧凇形成的原因了嗎?那就試試這道填空題吧?【出示填空】首先,是什么變成霧?然后它是在什么條件下變成霧?
霧凇
4.看來成因組的同學果然愛動腦筋,很聰明!過程組的同學理解霧凇的成因了嗎?也來讀讀句子吧?指名朗讀。
5.吉林是我國的北方城市,夜晚的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左右,這時的松枝柳條可想是非常的冰冷。但這過于飽和的水汽,就像是我們少開水時出項的霧氣又是從哪里來的呢?再讀課文,聯系上下文來理解,或許這個問題過程組的同學能回答哦!【出示第二段2、3句】指名朗讀。
6.吉林霧凇可謂天時地利,讓我們來親眼看看這北國的霧氣!静シ配浵瘛恐该首x。
7.在這樣零下30攝氏度的地方,江水竟然不結冰,卻還蒸騰著霧氣,這種景觀多見嗎?【板書:罕見】從成因上看,同時具備了充分的水汽和足夠的低溫,這兩個既必要又矛盾的自然條件,這一“奇觀”的“奇”可以怎樣形容?【板書:奇特】吉林霧凇真是~“奇觀”!
8.而更能體現“奇觀”的另一個方面,我們請過程組的同學來匯報一下吧?【出示:通過朗讀課文與瀏覽網頁,你感受到霧凇形成時的奇了嗎?不需要介紹,但請你把感受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9.指名朗讀。指名評議:你從他的朗讀中感受到了什么?你覺得應該怎樣讀?再指名朗讀。
。1)品讀“夜看霧”的語句。
。2)品讀“晨看掛”的語句。
哪個詞寫出了“凝結”的意思?指名朗讀。
動畫展示“銀線、銀條、銀松雪柳”的變化過程,你能運用表示時間先后的詞語來介紹一下嗎?這霧凇形成過程之“奇”可以怎樣形容?【板書:奇妙】
經過一夜輕柔細致、悄無聲息、持續不斷的凝結,此時的美景想不想去看看?【播放組圖】此時,你最想說什么?
齊讀第三自然段!緣衙馈
。3)指讀“待到近午賞落花”的補充資料。
10.研究了成因,欣賞了過程,最后請兩大組合作,思考填空:“吉林霧凇不僅,而且,因此堪稱‘奇觀’!”指名回答。
四、課外拓展布置作業
1.通過課前的網絡搜索,我還發現,吉林霧凇不僅罕見、奇異、壯美,還有得天獨厚的十大特點,請你點擊“課外拓展”來更進一步地了解。
2.這里還有“霧凇別名、霧凇佳句、霧凇家族、霧凇功效”等資源,如果你愿意,還可以繼續瀏覽網站,了解更多有關霧凇的介紹。
3.擁有網絡,真是方便呀,讓我們身臨其境般地領略了吉林霧凇的風姿,我看有些同學都有些留戀忘返了吧!今天我與大家也相處得非?鞓罚皇墙窈箅y得再見面,歡迎課后登陸我的教育博客來說一說你的學習收獲,好嗎?【展示博客】謝謝大家!
板書設計:
22.霧凇
奇特罕見
奇觀
奇妙壯美
教學媒體運用的說明:
一、學生網頁:
1.在主頁面上點擊進入“溫故知新”,出現“第一站:正確讀詞”,點擊“下一站”進入“流利讀句”,點擊“返回”返回到主頁面。
2.在主頁面上點擊進入“自主閱讀”,出現歡迎語,可點擊“進入成因組”或“進入過程組”。
(1)點擊“進入成因組”出現課文第二自然段,選中說明成因的句子,將出現“恭喜!句子找對了!”,點擊“品讀詞語”出現相關詞句,點擊關鍵詞語將出現新頁面進行圖文釋意。未選中說明成因的句子,將出現“錯了!再讀一遍,仔細想想吧?”以及返回按鈕。
(2)點擊“進入過程組”出現“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看落花”三個按鈕,可分別進入新頁面,其中以“下一步”、“返回”等按鈕連接。
3.在主頁面上點擊進入“細品課文”,出現全文,也可點擊音頻播放鍵收聽課文朗讀。
4.在主頁面上點擊進入“課外拓展”,出現“霧凇別名”、“佳句誦讀”、“霧凇詩詞”、“霧凇功效”、“霧凇家族”、“霧凇奇觀”、“教師的博客”等按鍵,可分別進入新頁面。
二、教師網頁:
1.在主頁面上點擊“研讀成因”,出現“課文”、“視頻”、“練習”三個按鈕。
(1)點擊“課文”出現說明成因的關鍵句子,點擊“過于飽和的水汽”可出現課文中介紹水汽的相關句子及視頻資料。
(2)點擊“視頻”,可觀看介紹霧凇成因的影音資料。
(3)點擊“練習”出現填空,點擊括號與箭頭可出現答案。
2.在主頁面上點擊“感受過程”出現“夜看霧”、“晨看掛”、“待到近午看落花”三個按鈕,可分別進入新頁面,其中“圖片欣賞”、“視頻欣賞”可分別進入領略霧凇形成的過程。
3.點擊進入“領悟‘奇觀’”出現填空題,總結全文。
4.在主頁面上點擊進入“課外交流”,出現“霧凇別名”、“佳句誦讀”、“霧凇詩詞”、“霧凇功效”、“霧凇家族”、“霧凇奇觀”、“教師的博客”等按鍵,可分別進入新頁面。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9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0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只識不寫,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語。
3、感受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思想感情。
教學重點:
1、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朗讀感悟,了解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感悟吉林霧凇形成的原因及過程,感悟吉林霧凇的奇特美麗。
2、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1、感悟吉林霧凇的奇妙。
2、選用詞語,描寫一處霧景或雪景。
教學時間:3課時
課時安排:第一課時 學習生字詞,初讀課文,了解大意。
第二課時 重點1、2,指導說話
第三課時 背誦、交流寫話、作業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課前交流:
聽了剛才的音樂,同學們有什么感覺?(冷、美)吉林那兒的最低氣溫可達零下——30攝氏度,冷不冷?(冷)怕不怕?想不想去?為什么想去?
一、導入新授。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第22課,一齊讀——(生)齊讀課題
這篇課文主要寫了什么內容?相機板書:美 形成
二、學生讀課文師:請同學們自由讀讀課文,看課文什么地方寫出了霧凇的美?讀完了,把你的發現和同桌相互說一說。
三、交流
誰來說說你的發現?
相機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長堤上,潔白晶瑩的霜花綴滿了枝頭,在陽光照耀下,銀光閃爍,美麗動人。
你從這句的哪幾個詞中讀出了它的美?
潔白晶瑩是一種怎樣的美?閃爍是什么意思?有些像天空中眨眼的星星,又有些像我們一些調皮的小家伙歪著腦袋在瞧著大人時的眼神兒。在陽光的照耀下,霧凇顯得越發純凈,銀光閃閃,顯得格外的——靈動,充滿了——生機。綴滿你覺得可以換成什么詞?(堆滿、掛滿……)為什么這里用綴滿沒有用堆滿和掛滿呢?這幾個詞都有什么(圈滿)都寫出了什么?(同樣都是寫多,但堆太重,掛,雖然霧凇又叫樹掛,但又并不是完全垂掛下來的,而綴字則把吉林霧凇在枝頭美麗輕巧形象地刻畫出來了,作者用詞非常準確)
好,現在誰來美美地讀一讀這句?我好像看到了 -------------的霧凇了!你來讀讀。我好像看到了 -------------的霧凇了!大家一起讀讀這句!從大家的朗讀中我聽出來了,霧凇很美。這么美的霧凇大家想看看嗎?我們一起來欣賞。(出示課件里的圖片)
一夜之間,大自然給十里長堤上送來了這樣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你會發出怎樣的贊嘆!(大自然實在是太美了!大自然,你真是……)
漫步在松花江邊的人們又是怎樣說的呢?課文啥地方告訴我們了。捧起書,我們一起來讀讀。從這段話中你讀出了什么?(美)從哪里讀出來的?
瓊枝玉樹在這里怎樣理解?(結合看圖)從千姿百態你又讀出了什么?說得真好。請女生來把這段讀讀(聽出來了,這贊嘆是發自內心的),男生和女生比一比
閉上眼睛,我們一起去松花江邊看看一起來贊一贊這美麗壯觀神奇的霧凇吧!
師:清早,寒風吹拂。我們和游人一起漫步在松花江邊,風吹在臉上,真冷,腳底下踩著的沒有化的積雪還發出了咔嚓的聲音。你看到霧凇了嗎?告訴我你看到了什么樣的景象?白茫茫的一片,到處是……
看到這樣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大家會情不自禁地發——出示:這真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呀!
了解這句詩嗎?梨花是什么時候開?(春天)吉林霧凇就有“冬天里的春天”之稱。這句詩原本是唐代著名的邊塞詩人岑參描寫雪景的,作者引用在這里來寫什么?“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用在這里更表現出了霧凇的壯美和蓬勃的生機,非常貼切。我們在寫作文的時候也可以學著恰當地引用一些好的句子,一定會為你的文章增色不少。
四、形成
1、這么美的霧凇它是怎樣形成的呢?課文第幾段告訴我們了?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第二段,想一想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劃出有關詞句,在學習小組里交流交流。
2、交流
霧凇是怎樣形成呢?生說,師板書 :水汽 遇冷 凝結
吉林的霧凇又是怎樣形成的呢,書上是怎么說的?找到了嗎?你來讀讀。
。牫鰜砹,霧凇的形成是一個很慢的過程,也很輕,它們悄無聲息地來生怕打擾了人們熟睡的夢鄉。誰想來讀讀這句?它的樣子很美,開始像銀線,逐漸變成——最后十里長堤上全都是——)
要有充分的水汽,還得有足夠的低溫,具備了這兩個條件才能形成霧凇。而吉林獨特的地理位置正使它具備了這兩點。(松花江溫暖的江水帶來了足夠的水汽,夜晚零下30攝氏度又達到了足夠的低溫,于是在松花江沿岸的樹木上、草叢上凝結成了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而且吉林的霧凇與別處的霧凇還不同,它比別處的霧凇形態大得多,被稱作空氣凈化器,科學家還可以根據它出現的規律還預知來年的氣候情況。
它是大自然賜于我們人類的禮物,是當之無愧的——(奇觀)
五、背誦課文(5分鐘)
12、1 、2月份正是觀賞霧凇的好時節,有條件的同學可以讓爸爸媽媽 寒假里帶你去看看。想去的同學舉手!想去那可要做好準備了,先把課文背上,回去給爸媽介紹介紹,說得他們心動了,你們就有機會去了。現在就請你——待會我們請人來背,看誰的背誦最能打動我們。
六、作業
1、課文中不少詞語很美,你能選取其中的幾個描寫一段霧景或雪景嗎?
2、美美地背熟全文 ,結合你查找的資料給爸媽當一回“小導游”。
板書: 美
22、霧凇
奇觀
形成 水汽----遇冷------凝結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10
一、導入揭題
同學們都知道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時候呢?(三九時節),是啊,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我國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攝氏度左右,但那兒的霧凇卻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而聞名全國。今天就讓我們與導游一起走進吉林去欣賞霧凇。
二、課件出示霧凇圖,欣賞美景,說說你的感受。
三、研讀第一段:
1、課文中又是怎樣說的?自由讀,抓住文中的詞說說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ò鍟簼嵃拙К,綴滿,銀光閃爍)
3、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四、學習第二段:
1、導入:多么美麗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霧凇呢?
2、單擊:出示思考題:
1)、同學們,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霧凇嗎?
2)、你明白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嗎?
3、單擊1:先聽導游如何介紹的。然后讀讀課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會有霧?
4、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5、討論思考2:先讀讀課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說說霧凇的形成過程。
6、有感情地練讀、指名讀、評讀這一段。
五、導讀第三段:
1、(單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板書:千姿百態,瓊枝玉樹)
2、你們還想贊嘆它嗎?
六、實踐活動
1、“千崖冰玉里,萬峰水晶中”,吉林霧凇以其儀態萬千、獨具風韻的美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現在誰愿意做個小導游,介紹一下吉林的奇觀。
2、小組內先準備,然后選派代表來講,我們還要評出最佳期導游呢!(學生作小導游)
二、總結
三、作業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11
一、導入 揭題
同學們都知道冬天最冷是在什么時候呢?(三九時節),是啊,三九嚴寒,大地冰封,我國的吉林呀更是冷到了零下30攝氏度左右,但那兒的霧凇卻以“冬天里的春天”般詩情畫意的美而聞名全國。今天就讓我們與導游一起走進吉林去欣賞霧凇。
二、課件出示霧凇圖,欣賞美景,說說你的感受。
三、研讀第一段:
1、課文中又是怎樣說的?自由讀,抓住文中的詞說說自己的感悟。
2、全班交流
(板書:潔白晶瑩,綴滿,銀光閃爍)
3、指導朗讀(自由讀、指名讀、評讀、齊讀)
四、學習第二段:
1、導入 :多么美麗的、奇特的景象,可是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霧凇呢?
2、單擊:出示思考題:
1)、同學們,你知道為什么會有霧凇嗎?
2)、你明白霧凇是怎樣形成的嗎?
3、單擊1:先聽導游如何介紹的。然后讀讀課文,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說說為什么會有霧?
4、小組討論再全班交流
5、討論思考2:先讀讀課文,用“先……再……然后……”的句式說說霧凇的形成過程。
6、有感情地練讀、指名讀、評讀這一段。
五、導讀第三段:
1、(單擊: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板書:千姿百態,瓊枝玉樹)
2、你們還想贊嘆它嗎?
六、實踐活動
1、“千崖冰玉里,萬峰水晶中”,吉林霧凇以其儀態萬千、獨具風韻的美吸引了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現在誰愿意做個小導游,介紹一下吉林的奇觀。
2、小組內先準備,然后選派代表來講,我們還要評出最佳期導游呢!(學生作小導游)
二、總結
三、作業
蘇教版第七冊《霧凇》品詞析句中觀賞霧凇 篇12
之二
韓冰
教學要求: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2、學會本課17個生字,其中田字格前面的6個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選擇“漸漸地”“慢慢地”“輕輕地”中的一個造句。
3、了解吉林霧凇奇觀形成的原因以及霧凇的奇異景象。
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復習《九九歌》揭示課題。
1、復習《九九歌》
⑴同學們,以前學過的《九九歌》還記得嗎?誰來為大家背一背?
⑵指名背誦。
、悄阒雷罾涞臅r候嗎?
2、揭示課題。
⑴在這三九嚴寒,大地冰封之際,吉林的霧凇可是聞名全國的呀!它與長江三峽、云南石林,桂林山水合稱為中國四大奇觀。
、瞥鍪緬靾D,板書課題。
、僦笇А摆 弊肿中,左邊是“冫”,不能寫成“氵”。
②指導學生觀看掛圖,初步感知霧凇景觀。
霧凇是水汽遇冷在樹枝上結成的冰花,俗稱樹掛。這么奇特、美麗的霧凇景觀是怎么形成的呢?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新課文。
二、初讀課文。
1、范讀討論。
⑴范讀全文,體會霧凇的美麗、奇特,學生邊聽邊思考:你知道了什么?
、谱x后指名回答。
2、自讀課文。
⑴出示自讀要求:
、佥p讀課文,邊讀劃出生詞,對照生字表讀準字音。
、谧x順句子,長句間注意停頓。
、圩x通全文,標出自然段序號。
、茖W生按要求自讀課文。
、菣z查自讀情況。
①抽讀詞語卡片,注意糾正下列字的讀音:封、凝、零、凇、瓊等。
、谥缸x長句如:“這蒸騰的霧氣,慢慢地,輕輕地,一層又一層地給松針、柳枝鍍上了白銀!钡
、壑该肿匀欢巫x課文。
三、精讀課文第1段。
1、自由讀第一自然段,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2、交流。
3、提問:為什么吉林霧凇會成為聞名全國的奇觀呢?你從哪些詞句看出來?
4、自讀,分小組討論。
5、小組匯報,看圖理解“潔白晶瑩”、“綴滿”、“銀光閃爍”。
6、指導朗讀。(讀出霧凇的美麗、奇特,讀出自豪的語氣。)
7、練習背誦。
、僮杂删毐。
、诳磼靾D,板書試背。
、壑该痴b,評議
、茉副车凝R背。
第二課時
一、看圖,背誦第一節。
師述:(指圖)同學們,看!這就是聞名全國的吉林霧凇奇觀。作者用極為生動的語言對它進行了描繪。誰能看圖背誦第1自然段?
學生背誦第一自然段。
二、學習第二節。
師述:潔白晶瑩、銀光閃爍,多美的霧凇景象!它是怎么形成的呢?請大家自由讀讀第2節,邊讀邊思考,看看你明白了什么?
1、自由讀課文。
2、交流。
a、古人云:學貴自得。通過讀、想必同學們一定有不少收獲,說說你讀出了什么?(個別交流)
b、你還有什么不明白的?(集疑、解疑)
3、指導朗讀:
、龠x擇讀。
師述:讀第2節,你喜歡讀哪幾句就讀哪幾句,但要盡量把它讀好。
自由練讀。
、谥该x。
③突出重點讀。
。ǔ鍪局攸c)
a、你說說你們為什么喜歡這些句子嗎?
b、指名讀,評價。
c、練習背誦,看看誰記得快?記得牢?
d、指名背。
三、學習第三節。
師述:在這寒冷的夜里,霧凇悄悄地形成了。當第二天清早,人們漫步在松花江邊,看到這突如其來的美景,會怎么贊嘆呢?
、僦该x第3節。
、诎鍟
千姿百態寫出了什么?
瓊枝玉樹又寫出了什么?“瓊”是什么意思?
、劭吹竭@千姿百態的瓊枝玉樹,人們會怎么贊嘆呢?
指名后出示: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你懂這句話的意思嗎?
四、導游:
師述:吉林霧凇美不勝收,聞名全國,一定吸引了不少游人。我們很多人都沒去過吉林,都想一睹吉林霧凇的風景,如果你是吉林當地一個小朋友,大伙想請你做個導游,你想怎么介紹呢?下面分小組討論,過一會兒,我們比一比,看誰當得像?當得好?
a、小組討論。
b、指名當,評價。
五、游客:
如果我們換個角色,你此時是一個正漫步在松花江邊的一個游客,有生以來第一次看到這美麗的霧凇,你會怎么說?怎么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