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石》教學案例(精選17篇)
《搭石》教學案例 篇1
一、教材分析
《搭石》是人教課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上冊第六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通過對擺搭石、走搭石等畫面的描寫,表現(xiàn)了鄉(xiāng)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zhì)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表達了作者對家鄉(xiāng)人、家鄉(xiāng)事的懷念贊美之情。
本文作者劉章是以詩歌著稱于文壇的,他的詩質(zhì)樸純真而又簡約大氣,具有濃郁的鄉(xiāng)土氣息。課文選的是他的一篇散文,具有同他的詩歌相同的特點。全文語言質(zhì)樸,意境秀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本文描寫了農(nóng)村生活中非常不起眼的事物搭石及農(nóng)村生活中的平凡鏡頭,通過細節(jié)描寫讓讀者感受到了平凡中透出的深意,樸素中閃爍著的美好思想。
本課內(nèi)容的編者設計精心,文中配有插圖,安排了泡泡語,文后安排了要求認識和要求書寫的漢字及思考練習的四個題目。這些內(nèi)容,提示了學習的重點、學習的方式,為教師教學進行了有益的提示。
作為學習該教學內(nèi)容的四年級學生來講,已經(jīng)有三年的小學語文學習經(jīng)歷,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能聯(lián)系上下文對有關詞句談出自己的感受,具備了一定的理解能力。本課教學將通過細節(jié)描寫感悟人物的內(nèi)心世界,體會作者所描寫的平凡事物中所蘊含的美,這對于四年級學生來說既有學習的基礎,也有一定的難度。這就要求教師,精心設計,積極引導,創(chuàng)設學生熟知的情境進行體驗,引導學生對重點詞句反復品讀,從而實現(xiàn)教學目標。
二、教學目標
1. 認識本課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lián)結(jié)”等詞語。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風景、協(xié)調(diào)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
2.培養(yǎng)學生能對課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問的能力。
3.指導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引導學生學習通過抓重點詞句,聯(lián)系上下文探究體驗方法,體會鄉(xiāng)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zhì)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
4.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細節(jié)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三、教學準備
1.學生準備:工具書(字典)、文具(鋼筆、鉛筆)、生字本、練習簿等。
2.教學環(huán)境的設計與布置:常規(guī)課堂布置。
3.教具的設計和準備:多媒體課件、生字詞卡片、實物投影儀等。
四、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ㄒ唬┙沂菊n題,導入新課
⒈師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
、采鷵(jù)題質(zhì)疑。
【設計意圖:思維從疑問始,讀題質(zhì)疑,以疑促思!
。ǘ┳詫W課文,整體感知
⒈討論商定自學方法。
2、學生自學。
3、全班交流自學情況。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學,在閱讀實踐中提高學習能力,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三)深入局部,探究體驗
該環(huán)節(jié)是本課時的中心環(huán)節(jié),教師將根據(jù)學生的學習需要安排教學,有效引導,實現(xiàn)與文本的對話。本環(huán)節(jié)將采用朗讀、默讀、圈劃、思考、交流、討論等多種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研讀內(nèi)容預設為以下幾個方面,教學順序?qū)⒏鶕?jù)學生課堂學習情況安排。具體教學內(nèi)容視學情和課堂生成情況靈活處理。
【設計意圖: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定教,順學而導。】
研讀重點一: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朗讀、默讀、交流感受,引導學會抓住“無論”、“只要”、“一定”、“直到”等關聯(lián)詞語感悟家鄉(xiāng)老人可親可敬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品德。學會朗讀的輕重音變化,讀出感情。
2.生感情朗讀。
【設計意圖:讓學生體會細節(jié)描寫和用詞的精妙,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
研讀重點二: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學生朗讀本段,找出最能體現(xiàn)畫面美的詞語。
2.指導學生發(fā)現(xiàn)“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等詞語,引導體會畫面的美。
3.指導學生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的意思,體會和諧相處,互相照顧的純樸鄉(xiāng)情。
4.生朗讀體會。
【設計意圖:通過朗讀、理解詞語等方式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從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
研讀重點三: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引導探究,怎樣才能讀好本段?
2.生通過默讀思考,同伴交流所得,學會抓住“總會、總要”、“理所當然”等詞語想象畫面,體會互相禮讓,敬重老人的傳統(tǒng)美德。
3.生朗讀體會。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反復品讀中感受“搭石”,從而走進淳樸的民情,感受美好的民風!
。ㄋ模┛偨Y(jié)升華,提高認識
1.師指導聯(lián)系課題,研讀課文最后一段所表達的情感。提升對“搭石”的更深層次理解。
2.朗讀升華。
【設計意圖:深入體會,升華情感,感悟普通“搭石”中所蘊含著的崇高的人性美,感悟文本的表達方法!
。ㄎ澹┎贾米鳂I(yè),練習鞏固
1.視學生學習情況合理安排課內(nèi)或課外完成
2.抄寫生字、詞語。摘抄自己喜歡的句子。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恰當?shù)木毩暎e累語言文字,提高運用語言文字的能力。】
反思:《搭石》描寫的是一幅幅生動的畫面:秋涼在即,人們精心挑選平整方正的石頭擺放在小溪中;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及時調(diào)整,滿意才肯離去;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xié)調(diào)有序……課文語言質(zhì)樸,景中有人、景中有情。為了讓學生更好地與文本對話,使得學生的情感在對話中流動,我在教學時緊緊抓住“風景”這個詞,深入學習課文。
第二課時的教學,我緊緊圍繞“尋找文章的美”、“文中哪些詞句能讓你感受到美”這樣的問題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學生充分感知的情況下,我本著采用自讀想象畫面,自悟體會情感、把教學重點放在體味“美”當中,有情景的“美”,有心靈的“美”,有能想象的到的實際的“美”,有需要我們自己去感悟的“美”,我回味自己的教學,我基本上完成了教學目標。
雖然在教學設計時自己盡量考慮周全,但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語言不夠自然流暢,學生談體會時引導不夠到位,還應該讓學生把自己生活中的美多多交流,這樣才能培養(yǎng)他們發(fā)現(xiàn)美的能力。
另外,還犯了一個教學生涯一來最低級的一個錯誤,就是把“一行人”的“行”讀錯音,這充分說明了自己知識面的狹窄,視野也不夠開闊,外出聽課的學習機會太少,今后應多向他人學習,補己之短,把教學工作做得更好。
《搭石》教學案例 篇2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老師想請大家和我一起隨著音樂走進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S著音樂感情導入)
那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流淌的小溪,四季風景如畫,美不勝收。劉章爺爺曾經(jīng)為家鄉(xiāng)寫過一首小詩:(師配樂讀)“故鄉(xiāng)啊……”
師:同學們,你能告訴我嗎,透過字里行間,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思鄉(xiāng)、念鄉(xiāng)、喜愛家鄉(xiāng)。
師:當劉爺爺離開家鄉(xiāng)多年之后,他思念的僅僅是家鄉(xiāng)的風景嗎?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他那濃濃的思鄉(xiāng)情。板書(搭石)。
二、學生質(zhì)疑 自讀感悟
師:同學們“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看著“搭石”這個詞,你有什么疑問嗎?
生:①什么是搭石?②搭石有什么作用?③為什么要寫搭石?
師:請各位同學讀讀課文,自己試著解決解決。
師:你先說能解決哪個問題?
生:我能解決什么叫“搭石”。“進入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根據(jù)水的……搭石”。
師:出示課件(搭石圖片+文字),師介紹搭石,如果沒有搭石人們會怎么做?
生:脫鞋挽褲……
師:由這兒可看出——極不方便,麻煩……(生答)
師:出示課件介紹劉章爺爺家鄉(xiāng)地理特點。
(可見這小小的搭石已成為村子里重要的交通工具,它已深深融入鄉(xiāng)民們的生活)
師:讓我們帶著這種認識再讀這段。
三、精讀課文
師:我們剛才已解決了前兩個問題,現(xiàn)在這最關鍵的問題該怎么解決呢?老師送大家一句話“讀書之法,熟讀而精思,循序而漸進”。請大家再默讀一遍課文(自讀自畫),看“圍繞搭石”作者寫了哪幾道風景?
師:從剛才同學們靜靜的讀書中,老師感受到了你們確實是在用心去感受。
師:誰能用“我仿佛看到了……”的句式來說一說,老師看誰有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能看到文字后面的風景。板書:(畫面和風景)
生1:我仿佛看到了一位老人彎腰擺放搭石的畫面……
師:擺搭石(板書)
生2:我仿佛看到了一行人走在搭石上協(xié)調(diào)有序的畫面……
師:走搭石(板書)
生3:我仿佛看到了兩人相對而行互相謙讓對方先行……
師:讓搭石(板書)
師:劉章爺爺圍繞搭石寫出了“擺搭石、走搭石、讓搭石”的三幅畫面,讓我們趕快走進第一幅畫面吧!看看哪些鏡頭令你感動?
。ㄒ唬
生1:秋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好!令人感動。
師:小伙子還不到天冷的時候呢,你為啥早早地就擺好搭石?(師走近該生詢問)
生:隔壁李大爺有老寒腿的毛病,如果不趕快搭好,他老人家的腿受涼了可不好!
師:大哥您呢?(詢問另一學生)
生:村里的娃馬上要開學了,不趕緊搭好,娃們上下學可不方便。
師:說的多好哇,鄉(xiāng)親們一心想著別人令人感動!
生2:如果別處有搭石,唯獨……譴責……這句令人感動。
師:又不是村里指派的任務,完成了是情理,不完成也不失本分,何必譴責呢?
生:①在村里,鄉(xiāng)親們都認為應該這樣做,理所當然;
②人們很勤勞;
、蹫閯e人著想已成為一種風氣。
師:鄉(xiāng)親們勤勞淳樸的民風令人感動。
生3:“上了點年歲的人……”(這句令人感動)
師:出示課件對比兩文:上(原)文/下(改)文,少了什么?
生:少了無論,直到,合適,踏幾個來回。
師:我們讀書應該抓關鍵詞,同學們你們能不能抓住這些關鍵詞來談談你看到了一位什么樣的老人?
生:細心、善良;仔細認真的老人。
生:①在岸邊低頭彎腰仔細翻找,尋找四方平整合適的石頭;
、诳吹搅艘晃蛔髶Q一塊塊石頭右換一塊塊石頭在溪邊來來回回的老人;
③看到了一位踩在石頭上左踏踏,用跺跺,用為把石頭踏穩(wěn)的老人。
師:這位老人一邊做一邊會想些什么呢?
生:①村里老王頭賣豆腐……
②這要是抱著年幼的孩子站不穩(wěn)摔一下小孩子可受不起!
師:好一位善良無私的老人!令人感動
師:這一幕幕令人感動的鏡頭,家鄉(xiāng)那善良淳樸的民風不正是一道感人的風景嗎?板(民風淳樸)
。ǘ
師引讀:家鄉(xiāng)有句俗話……;走搭石既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不然就會掉進水里。在家鄉(xiāng)一行人走搭石別有一翻韻律。
師:出示句子,學生先讀讀這兩句
師:在坐在每位同學在上學、下學或父母上班、下班都經(jīng)歷過這樣的場景:課件出示,說感受(混亂無序、擁擠、自私)
師:再讀一讀這兩句話,相比之下,你發(fā)現(xiàn)什么?
生:鄉(xiāng)村的人們走搭石協(xié)調(diào)有序,走搭石的場面很美。
師:什么是“協(xié)條有序”?生活中你見過協(xié)條有序的例子嗎?
生:(動作配合的好,有順序) 例:(國慶閱兵的隊伍、花樣游泳、藝術體操)
師:哪個組的同學愿意和老師配合著走一趟搭石?
生:①指這組問:我們現(xiàn)在走在哪兒?(搭石上)
②這小小的搭石可不好走啊,走得不好是要掉進水里的,有信心走好嗎?(有)
、蹘熞x: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師讀)前面的——,(生讀)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 (速度由慢漸快到越來越快)
④讓我們繼續(xù)走進搭石上,女生走在前男生跟在后 師引讀……
、菸覀?nèi)匀?hellip;… 男生…… 師引讀……
師: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聲音越來越急促)……踏踏的聲音,像……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在指揮吧。]有),一切是那么有順序,配合默契,這就叫“協(xié)條有序”。
師:走搭石場面美,美在哪兒?
生: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師:出示課件:“綽”字①---------②----------③----------在這個詞中應選哪個意思?
師:再讀這句你眼前仿佛出現(xiàn)了怎樣的畫面?
生:……
師:說得真好,你在用想像來豐富,用心在體會,讀一讀。
生:讀!
師:你把我們帶到了畫前,誰能把我們帶到畫里?大家推薦一下!
生:——
師:全班一起讀——“清波……”。孩子們水波是在輕輕地蕩漾。∽x——
師:出示幻燈,是。∵@既像一幅美麗的畫,又像一首清麗的小詩(師配樂有感情地范讀——)
師:每當晨光微露,夕陽西下時,讀——(省生配樂朗讀)
每當蒙蒙薄霧,彩霞滿天時,讀——(省生配樂朗讀)
師:這一行人走出了畫面美,音樂美,這確實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板書(和諧有序)。
(三)
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不但景美還處處透著一股淳樸善良的民風,鄉(xiāng)里鄉(xiāng)親間透著濃濃的人情味。
師:自讀,從哪感受到了這份濃濃的人情味?
生:①我從讓對方先行-----看出鄉(xiāng)親們互相謙讓;
、趶牡缼拙浼页T,才相背而行------鄉(xiāng)里鄉(xiāng)親們之間的感情很好;
、鄯律碜颖忱先诉^河-----尊敬老人;
、芾硭斎-----大家相處得感情好,對待別人就跟對待家里人一樣好理所應當!
師:鄉(xiāng)里鄉(xiāng)親之間濃濃的人情味難道不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板書(濃濃人情味)
四、總結(jié)升華
師:(配樂深情感悟)一排排搭石,默默地任人踩,任人踏,它們連接著------也聯(lián)接著-----,這份美好的情感是家鄉(xiāng)人擺搭石的善良美,是一行人走搭石的和諧美,是兩人相對的謙讓美,是一老一少走搭石的尊老美。也許有一天,這里會架上橋,修上路;也許有一天搭石在家鄉(xiāng)會永遠消失了;但家鄉(xiāng)人們走搭石的美卻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搭石》教學案例 篇3
師:同學們,知道我們今天要學習哪一課嗎?
生:(齊答)《搭石》
師:請大家跟老師一起寫課題,(師板書,生書空)讀讀,想想,你看了課題想說些什么?
生:我知道搭石就是把石頭擺好。
生:為什么要擺石頭呢?
生:誰會擺石頭呢?
[簡短的課題,一個個小小的問題從學生腦袋里冒出來,而隨著這些問題的提出,學生恨不的馬上找出答案。]
師:大家真了不起。圍繞課題提出了這些問題,這些答案呀,都藏在課文里呢!請同學們認真的讀課文,看看聰明的你知道了什么?
[生迫不急待的翻開書,有的小聲讀,有的大聲讀,有的邊批畫呢!]
當教室安靜下來,幾乎所有的學生舉起手來,一張張小臉洋溢著成功的喜悅
生:我知道家鄉(xiāng)有一條無名小溪,無六個小村莊分布在小溪兩岸,每年汛期小溪兩岸的人必須脫鞋綰褲,在冰涼的水中穿行。
生:我知道搭石就是家鄉(xiāng)人從河的兩岸找來平整方正的石頭,按二尺左右的間隔,在小溪里橫著擺上一排,讓人們從上面踏過。
生:我知道秋涼以后,人們早早地將搭石擺放好,有了搭石家鄉(xiāng)人過小溪不用脫鞋綰褲了。
生:我知道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生:我知道家鄉(xiāng)老人心很善良,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才肯離去。
[隨著孩子們一個個問題解決,大家臉上充滿著喜悅,讓我受到感染]
師:同學們找的太好了,知道了家鄉(xiāng)有了搭石風景變美了,知道了家鄉(xiāng)老人心靈很美。課文哪幾個自然段寫了家鄉(xiāng)人心靈美呢?
[學生興致盎然的找起來]
生:從2﹑3﹑4自然段中我知道了家鄉(xiāng)人心靈很美。
師:可見2﹑3﹑4自然段很重要,我們挑出來細細的讀一讀,好好體會體會。
[生挑選自己喜歡的自然段,邊讀邊畫]
師:讀好了嗎?讓老師分享你們的喜悅吧!
生:我喜歡第4自然段,我想讀一讀讓同學們欣賞一下。
生:你讀的真好!你為什么喜歡讀這一段?
生:因為我從這段知道了家鄉(xiāng)人若有兩人同時過搭石,總會互相謙讓,年輕人遇到老人過搭石,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我很佩服家鄉(xiāng)年輕人,他們有愛心,懂的互相謙讓,尊敬老人。
生:老師 我喜歡第二自然段,特別是3﹑4句話,聽我讀一讀,好嗎?
師:你讀的太好了,從這一段中你看到了什么?感受到什么?假如你是老人,您會怎么做,怎么想,怎么說,表情是什么樣子?
生:我看見老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見到不平穩(wěn)石塊,一定會放下東西,擺好石塊,才肯離去。我從老人身上感受到他們一心想著別人,老師我真想模仿老人擺搭石的樣子給大家看看!
師:太好了!
[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該生模仿老人的樣子擺搭石,語言樸實,動作形象,真實再現(xiàn)了一位好心老人搭石過程]
師:他表演的怎樣?
生:太精彩了,他真有愛心,心里想的全是別人,我要向他學習。
隨著角色體驗,教學活動進入高潮,這個學生說要表演走搭石的工人,那個說我要演背老人過搭石的年輕人,另一個說我要演兩人同時過搭石的那個人,課堂閃爍著智慧的光芒,創(chuàng)新的火花,從他們動作﹑語言﹑表情中,我感受到他們內(nèi)心充滿著對他人的關愛,愛的種子就在此刻悄悄的播種了,我欣慰的笑了。
一曲《愛的奉獻》結(jié)尾,唱出了孩子的心聲: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將變成美好的人間……
《搭石》教學案例 篇4
這篇課文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體會平凡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的美,同時,能運用想象的方法,豐富文章的內(nèi)容,體會思想感情。在培養(yǎng)能力方面,提高聯(lián)系上下文理解詞的能力,并且能抓住重點的句子,詞語,理解文章的能力。
『案例描述』:
師:這節(jié)課我們來繼續(xù)學習搭石一課.
板書
師:對于搭石的作用,你們都知道了,現(xiàn)在,你能把課文再認認真真的讀一遍嗎,看看,你從哪體會到了搭石的美。
生:讀,學生匯報。
師:你們說的很好,現(xiàn)在你們再讀一讀,并動筆畫一畫,畫出描寫搭石的句子。
生:討論
師:你們討論的可真熱鬧,誰愿意給大家說一說。
生:我剛才讀的是第三段,感到人走搭石特別美。
。ò鍟鹤 搭石)
師:你能把這一部分讀給大家嗎
師:他讀的真流利,誰能像他這樣,再投入些感情,再讀一遍。
生:讀
師:你的感情很充沛,誰能像他這樣把這一部分的美讀出來。
生:讀
師:他讀的太美了,咱們就像他這樣把這一部分齊讀一遍。
生:齊讀
師:多么美麗的一段文字呀 ,你愿意把它們背下來嗎
生:指名背
師:因此,緊走搭石慢走橋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所以,文中最后說
生: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師:你還從哪部分體會到了搭石所體現(xiàn)的美
生:我從這一部分體會到了
生:讀
師:你體會到了什么
生:老人一心為別人著想
師:你還從這段的哪句話體會到了老人什么品質(zhì)
生:勤勞
師:老人的這種美好的情感就在我們身邊,你發(fā)現(xiàn)了嗎
師:你們說的真好,讓我們再次感受老人的優(yōu)秀的品質(zhì)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老人不就象這一排排的搭石嗎,象這種所體現(xiàn)著的美還有嗎
生:讀4自然段,我體會到人相互謙讓,理所當然的事。
師:你從哪感受到了互相謙讓,互相尊重的美。
師:現(xiàn)在假如你就來到了搭石旁,對面過來一位也想過搭石的人,你會說些什么,你又會做些什么呢
師:從你們身上我也看到了家鄉(xiāng)的人們,他們就像這一排排搭石,
生:齊讀最后一段
師:現(xiàn)在請你拿出積累本,把你喜歡的或讓你感動的一句,兩句話抄寫下來。
師:孩子們,搭石不僅僅連接著鄉(xiāng)村的小路,連接著鄉(xiāng)村美好的情感,也連接著你和我的心,這種感覺需要我們用新去體會。
『案例分析』:
一、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讓他們可以大膽的表達自己的見解。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孩子們怎么想的,只有通過他們的言語得以表現(xiàn)。為此在教學的過程中,我注意給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良好的心理環(huán)境,讓他們的思考和情感得到完全的放松和充分的尊重,這樣他們的想法和意見才得已盡情的流露和表述,不同的看法和結(jié)論才可以在一步步的表達中得已完善,每個孩子的思維和情感也得到了發(fā)展。而這一點也是新課程所倡導的。
二、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
這節(jié)課在學生熟知的生活經(jīng)驗和知識的基礎上展開新知的學習和探討。知識的獲取不是老師硬塞給孩子們,而是孩子們在具體的情景中積極的思考,不斷的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得出。課堂上我在擔當孩子們學習知識的引導者的同時,更注意去做好他們表達看法的傾聽者,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生生、師生的交流和諧而又自然的融為一體,思維的碰撞不斷燃起知識的火花,孩子們的學習欲望自然高漲,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也得以充分的發(fā)揮。學習知識的主動性也得到了最好的體現(xiàn)。
《搭石》教學案例 篇5
教師在教學中作為孩子“學習的引領者”,引導孩子去“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感受美!币虼,在閱讀教學中,我們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松、自主,富有想象力的學習舞臺,讓孩子用他的眼睛看世界,讓孩子按他的理解來感知課文,用他的方式來展示學習收獲,本案例中通過情景創(chuàng)設和教師的語言渲染,讓孩子在感受“搭石”這一生活中的尋常事物所蘊含的不尋常的美的同時,受到心靈的啟迪和情感的熏陶,并能在生活中的平凡事物上發(fā)現(xiàn)美。
片段一:
師:劉章爺爺說“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闭f明搭石和與搭石有關的事情讓作者覺得很美,你從哪里感受到美呢?
生:我從這里感受到美"家鄉(xiāng)老人心很善良,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才肯離去。"
師:你感受到什么?
生:我看見老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見到不平穩(wěn)石塊,一定會放下東西,擺好石塊,才肯離去。我從老人身上感受到他們一心想著別人。
師:我們來模仿老人找搭石吧!老人遇到什么急事?
生:小孫子得病了,需要找醫(yī)生。
生:老伴得病了,需要找醫(yī)生。
生:乘車去給兒子做事情,晚了就坐不上車了。
師:可是看到搭石不穩(wěn)會怎么想,怎么做,怎么說,表情是什么樣子?誰來表演一下?
生模仿老人的樣子擺搭石,語言樸實,動作形象,真實再現(xiàn)了一位好心老人搭石過程。教室里響起了熱烈的掌聲。
片段二
師:誰來讀讀你發(fā)現(xiàn)的美。
生:我發(fā)現(xiàn)的美是: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如此的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你確實發(fā)現(xiàn)了美。我們先來看看幾個美的詞語,出示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誰想讀讀這幾個詞語。
生讀。
師:誰來說說你對這兩個詞語的理解。
生:“清波漾漾”讓我看見了清清的水面上微波在蕩漾著。(師做動作便于學生理解。)
生:我知道“人影綽綽”就是人的影子在水里一晃一晃的。
師:那么這幅畫里除了綠綠的水和水里晃晃悠悠的人影,還有什么?
生:有青青的山,。
生:有高大的樹。
生:有野花和綠地。
生:還有小鳥。
師:確實是很美的風景。這幅畫里還有聲音呢?什么聲音?
生:踏踏的聲音。
生:像輕音樂。
師:讓我們一起來讀出美。
生讀得有感情。
師:就是這樣一群素不相識的人,在過搭石的時候,動作是如此的協(xié)調(diào)有序!你從中感受到什么?
生:我感受到家鄉(xiāng)的人很謙讓。
生:我感受到家鄉(xiāng)的人很有紀律。
生:我感受到家鄉(xiāng)的人很有禮貌。
生:我感受到家鄉(xiāng)的人很和諧。
師:是啊。過搭石的人們不僅讓我們感受到風景美,還讓我們感受到一種和諧的人性美。
師:你已經(jīng)走到美的邊沿了。如果把“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四字詞語讀出詩的韻味就更美了。再讀出輕音樂的美,我就像在音樂禮堂一般。
生讀得很有感情。
師:你們把我?guī)У搅嗣赖木辰缋铩Vx謝你。
反思:
1、讀中悟,悟后讀。抓住重點詞句品味其意境是學生學習語文的一個難點。在課堂上,教師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對重點詞語進行品讀、體會,并創(chuàng)設各種情景讓學生感受到走搭石的美。讓每個學生都能在讀、品的過程中感受美,在感受美的活動中提高審美能力。努力體現(xiàn)語文課程標準提出的 “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tǒng)一,追求三維目標的達成。在對學生進行語文基本功訓練的同時,注重了對學生關愛他人美好情感的熏陶和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的引領。
2、在讀書方面,本著“以讀促解,以解助讀,創(chuàng)設情境,體驗角色”的思路展開教學。如在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這幾個詞時,不是簡單的理解就算了,而是通過反復的讀來讓學生理解,體會詞語的內(nèi)涵,感受句中蘊涵的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而兩人面對面過搭石的情境創(chuàng)設更能調(diào)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通過親自演練來感悟故鄉(xiāng)的景美,人更美。
《搭石》教學案例 篇6
披文入情 語言美情感美同構(gòu)共生——人教課標版第七冊《搭石》教學案例
江西省南昌市教研室 王玲湘
本課教學設計力求以“全國第五次閱讀教學研討會”的精神為指導,意在體現(xiàn)語文課堂如何引導學生“在理解、品味語言中,受到人文關照;在學習、運用語言中,得到人文精神的滋養(yǎng)”,實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摒棄把課文“上腫了”的做法,依據(jù)課堂教學目標,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全面整合,有目的地取舍,優(yōu)化了課堂教學的結(jié)構(gòu)。
(一) 體現(xiàn)簡簡單單教語文的意識。
1.一個巧妙的切入點。在深入解讀文本后,把作者描寫的畫面分成“調(diào)整搭石”和“走搭石”兩類。本節(jié)課以“走搭石”為切入點,不僅是因為“走搭石”中含著“看得見的美”和“看不見的美”,更重要的是符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期待的心理需求,把教路和學路有效地融合在相得益彰的點上。
2.一條清晰的主線。先了解什么是搭石,再抓住2-4自然段的中心句“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圍繞“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年輕人背老人走搭石”的畫面,回旋復沓、層層深入地去叩擊文本,深化對“一道風景”的理解。從看得見的景美,到看不見的情美、人美,到抒寫心中的美,整堂課教學的主線就是“發(fā)現(xiàn)美”“尋找美”“感受美”“抒寫美”。
3.一種立體學習的板塊。每一板塊的學習,“簡單”但學習的目的并不“單一”,學習的收獲并不“單薄”。在學習中,將讀準字音、讀懂詞句、體驗語言的畫面、體驗美好的情感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讓學生經(jīng)歷體驗、感悟的過程,讀出了美的畫面,美的語言,美的心靈,較好地實現(xiàn)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有機統(tǒng)一。
。ǘw現(xiàn)扎扎實實的訓練意識
1.情境解詞,體會語言魅力。對詞語的教學,不做理性、抽象的分析,盡可能地滲透在讀課文的過程中,聯(lián)系語境創(chuàng)設體驗情境,感性地學習。如“協(xié)調(diào)有序”的學習,通過創(chuàng)設走搭石的情境,學生與走搭石形成通感,身臨其境地體會“抬起腳來,緊跟上去”的和諧,體現(xiàn)了對語言的深入品味和揣摩。
2.化“話”為“畫”,感受美好情感。“邊讀邊想像,把描述的內(nèi)容在頭腦中形成畫面”是一種重要的閱讀能力,這個“讀進去,想出來”的過程沒有走馬觀花,把教師引導與學生自主體驗、想像相結(jié)合,學生有了這樣的歷練,自然地感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二、教學實錄及評析
。ㄇ榫硨,揭示課題后)
(一)認識搭石尋找美
師:請同學們翻開書103頁,自由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想一想什么是搭石?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生自由讀課文3分多鐘)
師:剛才同學們讀課文很認真,你知道了什么是搭石嗎?誰用課文的句子來說說。
師:如果沒有搭石,家鄉(xiāng)的人們怎么過小溪呢?誰也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一說。
生:山洪過后,人們出工、收工、趕集、訪友,來來去去,必須脫鞋綰褲。
師:“綰”是個生字,什么意思呢?(卷起來)
師:那就是說,如果小溪里沒有搭石,人們出工就必須——(生1:脫鞋綰褲
。┦展ぞ捅仨——(生2:脫鞋綰褲)趕集就必須——(生3:脫鞋綰褲)訪友就必須——(生4:脫鞋綰褲)一句話,人們來來往往都必須——(生齊:脫鞋綰褲)
師:一次又一次的脫鞋綰褲啊,你體會到了什么?
師:不便、麻煩甚至是辛苦,那還大多是在夏天啊,到了秋天,天氣變涼,家鄉(xiāng)的人們就必須靠搭石過小溪了。了解了這些,我們再來讀讀什么是搭石。
師:讀了課文,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師:你們說得都不錯,和作家劉章爺爺?shù)男氖窍嗤ǖ模n文的第二自然段有一句寫搭石很美的句子,找一找。(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師:就讓我們跟隨著劉章爺爺,跟隨著家鄉(xiāng)的人們一塊去走走搭石吧。請大家靜靜地默讀2-4自然段,用波浪線劃出家鄉(xiāng)的人們走搭石的相關語句,再想一想那是一幅怎樣的畫面。(生靜靜地默讀、圈劃,2分多鐘)
。ǘ┲攸c精讀品味美
師:咱們依順序來交流、交流。
生:我找的是“每當上工、下工,……給人畫一般的美感。”(師點擊課件出示“每當……的美感”這段話)
師:你找的是這幅畫面.(“行”變紅)這是一個多音字,讀什么?
師:體育課上,體育老師常叫我們排成很整齊的一隊,叫作排成一——(生: hánɡ)這些在搭石上行走著的人叫——(生:行xínɡ人)(齊讀兩遍)
師:這兒還有幾個詞語,誰再讀一遍?(“協(xié)調(diào)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變紅)男生來讀讀。(男生讀、女生讀)
師:你們從哪兒體會到這幅畫面的美呢?
生:我從“協(xié)調(diào)有序”體會到美。
師:這叫抓重點詞語體會。怎樣的動作才是協(xié)調(diào)有序的呢?
生1:就是很有順序,配合得很好。
師:這是從字面上理解。
生2:就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
師:你聯(lián)系下文理解了。讓我們加入到走搭石的人群中,(指一組學生:前面的……后面的……前面的……后面的……)咱們合作著讀一讀。
師引讀: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生1:抬起腳來)后面的——(生2:緊跟上去)(速度漸快,生3、生4、生5、生6與老師合作輪讀)
師: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抬起腳來——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生齊:輕快的音樂)
師:讓我們繼續(xù)走在搭石上,這邊兩組走前面,這邊兩組走后面。
師:前面的——(生組1:抬起腳來)后面的——(生組2:緊跟上去)
。ㄋ俣葷u快,引讀三遍)
師:沒有人踩腳,沒有人跌入水中,該是有人指揮吧,(生搖頭)對,其實又沒有人指揮,那么默契,那么有序,這樣的動作就叫做——(生:協(xié)調(diào)有序)
師:用抓重點詞語的方法,你們還從哪兒體會到畫面的美呢?
生: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
師:“綽”是生字,課前大家查了字典嗎?(生:查了)(出示“綽”在字典中的三種意思) “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
師:那么“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
師:聽你這么一描述,我感受到水光、人影兩相和的美!像畫一樣——請讀讀這兩個詞語。
師:你的朗讀把我?guī)У搅水嬊埃l能把大家?guī)нM畫里呢?其他同學閉上眼睛,想像畫面。
師:還有想讀的同學,全班一齊讀。(全班讀,比較快,韻味不夠)
師:水波在輕輕地蕩漾呀,再讀。(全班再讀)
師:真美!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你看——(課件中的語段變成詩的排列)誰來讀出詩一般的韻律美?配樂指名讀。
師:(情境引讀)同學們,劉章爺爺在大山里工作了13年,每年都有200多天走在搭石上,他常?吹竭@樣的情景,讀——(生齊讀)
師:(情境引讀)劉章爺爺在搭石上一遍遍走,一遍遍數(shù),一天走上62道,一共踏過了166400多道搭石啊,他怎能忘記這樣的情景,讀——(生再次融情朗讀)
師: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xiāng)的(指板書)——(生:一道風景)
。ㄈ┛墼~激情升華美
師:那么“青年人”和“老人”來走搭石,又是怎樣的情景呢?
(生讀句子:如果碰上……)
師:你會帶著問題讀書,這有個生字,齊讀三遍。(生:fú、fú、fú)
師:這個句子讀一遍是不夠的。你們再讀讀,讀著讀著,有的詞語會讓你的心頭輕輕一顫,你就抓住它,多讀幾遍。(生自由地讀幾遍)
師:哪個詞語打動了你?
師:是的,每個同學都有自己不同的讀書體驗。我們先來看看“伏”,“伏”是什么意思?什么結(jié)構(gòu)?(生:左右結(jié)構(gòu))
師:(出示字理圖)左邊——(生:一個人)右邊——(生:一條犬)
在甲骨文時代,“犬”是人類崇拜的一種象征,彎得是那樣恭敬,是那樣心甘情愿啊,(展示“伏”字從甲骨文到篆書到楷書的字理變化過程)我們的祖先就這樣造了“伏”字。
師:現(xiàn)在我是那位老人,誰來做年輕人?請個小伙子。(一男生上臺深深地彎下身子)
師:(扶起年輕人)到了對岸,你需要老人向你道謝嗎?(生:不需要)為什么?
生:因為我們家鄉(xiāng)的人都習以為常了,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多好的年輕人,(問另一位同學)老人沒有向年輕人千恩萬謝,年輕人會生氣嗎?(生:不會)為什么?(生:因為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聽了同學們的回答,我在想,當這位老人年輕的時候,他一定也曾經(jīng)——(生齊:伏下身子背其他的老人)因為——(生: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當這位年輕人老了的時候,也一定會有——(生:其他的年輕人伏下身子背他)因為——(生:人們把這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透過這個“伏”字,你看出了什么?
師:你們的這份美好情感也是——(生: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師:透過這一代又一代人的“理所當然”,你又看出了什么?
師:景美情更美,這更是家鄉(xiāng)的——(生:一道風景)
師:讓我們捧起書,讀課文的3、4自然段,再次去感受走搭石的美。(生讀課文的3、4自然段。)
師:展開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懷抱著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假如——
生1:假如膽小的孩子來走搭石……
師:假如……假如……誰總會怎么做,人們也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呢?發(fā)揮你的想象,先想一想,再說說你心中的假如吧。咱們來交流交流。
師:還有很多的假如……假如……,搭石,家鄉(xiāng)的這道風景,會永遠地留在我們每一個人的——(生齊說:心頭)
評課:
崔巒:(全國小語會理事長)努力體現(xiàn)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tǒng)一
做到憑借語言文字理解內(nèi)容,體會感情,注重體會重點語句的作用和表達效果,在此過程中學習了語言,同時進行了人文熏陶!洞钍,抓住一行人走搭石,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背老人走搭石的三部分文字,讀出了美的畫面,美的情境,必然體會到景的美,人的美,人與自然和諧的美,體味到語言的美。這樣,語言、情境、人文內(nèi)涵全都有了。無需貼標簽,道德的力量積蓄在學生心中,語言的魅力縈繞在學生腦際。
李再:(省特級教師)建構(gòu)“最短程”,語言情感共生
作者之所以對家鄉(xiāng)的搭石情有獨鐘,是因為家鄉(xiāng)的人們在搭石上走出了“情”,走出了“愛”,走出了山民們的美德,走出了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文中“走搭石”的情景,自然是“重中之重”,故王老師沒有拘泥于課文的原有順序,揭題不久就引領學生直奔課文的3、4自然段,這樣就與學生建構(gòu)了一條優(yōu)化認識課文的“最短程”。別具匠心的設計,使整個教學高潮迭起,精彩不斷。
如何使工具性和人文性得以和諧統(tǒng)一,王老師的這堂原汁原味的語文課在操作層面上為我們提供了一個良好的范例。學生通過深情誦讀、品讀感悟、多維互動,不僅感受到了語言文字的魅力,同時也受到了情感的熏陶。
王瑞源:(省小語專家)關注言語現(xiàn)象,引導感悟運用
1字理識字,滲透母語文化。文中“伏”字的處理,是把“伏”字放在句段中,待學生讀準字音,有了初步的體會后,運用字理,既掌握“音、形、義”,更體會“情、道、境、彩”,學生由此深化了對“伏”的感悟,也深化了對祖國母語文字表意特點的了解。
2想像寫話,實踐語言運用。從學習語言的心理看,理解和運用是兩個不同層次的學習水平級。課堂的想像練筆,把它放在學生已經(jīng)對文本有了深入的體會后,水到渠成地達到語言與情感的共振。
嶺東人:(網(wǎng)友)經(jīng)典,不拒絕精彩
母語學習得益于語言環(huán)境。我們必須堅持“在具體的語言環(huán)境中理解詞語”這一詞語教學原則。
敢說玲湘老師一定很熟悉“勞動號子”的,于是她才會這么成功地把它移植到這里的閱讀教學中來——她在無形地指揮著學生,像按著“號子”般的節(jié)奏,踏石過溪。
是啊,學語文為什么就不能這么的有趣呢?在這里,
——孩子們的心里充滿著愉悅!在這里,
——“生命教育”的色彩,一片燦爛!
我不由想起已故特級教師斯霞(南京)的“祖國”釋詞教學片斷,那可是我國小語界公認的經(jīng)典片斷。
經(jīng)典,可以是嚴肅的,卻不拒絕精彩——王玲湘此例,是也!
群山:(網(wǎng)友)畫一般的語文教學
教師在課堂上構(gòu)建了一個強大的語文文化的場,這個場有著巨大的磁力,是學生的一切學習的原動力,在這個場中,語言文字變成了一幅幅生動的畫面。學生在這些畫面中真正體會到了什么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游戲語文:(網(wǎng)友)里程碑式的指導
如果小學語文有一個類似nba名人堂的名課堂的話,這堂課應該添列其中。它對一線教師的指導意義是里程碑式的。對文本的解讀、對語言現(xiàn)象的關注和取舍、對資源的合理運用、對母語文化的滲透、對第一課時的定位、對語言潛信息的把握、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這堂課都為我們樹立了標桿。
當然還為全國的教研員樹立了榜樣。
《搭石》教學案例 篇7
尊敬的評委們、老師們: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搭石》。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學生情況,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等七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 “充滿人間真情和愛意,撥動學生愛的心弦”的好課文。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重點】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三、說學生情況
中年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zhì)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jù)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1、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去想象畫面,體會搭石上蘊含的人性美。
2、從重點段入手,聯(lián)系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3、以“讀”為主線,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揭示課題
1、我從精美圖片“小山村”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2、隨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學貴有疑:什么是搭石?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讓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2、交流學習“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ㄈ﹪@風景,自主尋美
1、根據(jù)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讓學生默讀2~4自然段,自主尋找美麗的風景。
2、交流所尋風景, 有看得見的景美和感受到的心靈美。
(四)深入體會,品味搭石(依據(jù)學情,讓學生讀中感悟。)
1、一行人“走”搭石圖。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讀通句子,正音。
。2)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lián)系語境、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3)學生運用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搭石圖”的美。
。4)反復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如讓學生欣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情境圖片,模擬體驗走搭石的感覺,深入體會畫面的美。相機指導朗讀。
(5)欣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美景,體會畫一般的美感,為學生走搭石創(chuàng)造情境。
(6)解疑,回扣“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2、背老人“過”石圖。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指名讀:正音:伏。
。2)自主練讀,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
(3)指導朗讀,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币x。
(五)扶后放,訓練表達
1、設計先扶后放的說話練習:
a、假如遇到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要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b、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2、指名學生說話,并交流。
3、升華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4、第五自然段是點睛之筆,借石喻人,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頌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充分發(fā)表和交流自己得感受,讓他們在交流中升華對文章的理解 。
。┛偨Y(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我引用法國雕塑家羅丹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弊鞒薪樱偨Y(jié)全文,概括中心。
2、布置小練筆,既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讓學生動筆前欣賞一首小詩,起到幫扶學生小練筆的作用。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nèi)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我在黑板上畫了四塊搭石。上面板書這四種美。
《搭石》教學案例 篇8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記得)這一塊塊搭石,它們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們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使作者劉章鐘情于它,為它癡迷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第二十一課《搭石》(多媒體出示課題),再一次走進劉章的家鄉(xiāng),去感受那里淳樸的民風,體驗那里美好的民情。(板書課題)
教師用準確、凝練、簡潔的語言,引起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從而也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研讀交流
師:(簡筆畫)在家鄉(xiāng)這條無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處?人又美在哪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在課文中找一找吧。同學們可以把找到的相關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再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學探究,教師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
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山村的情景圖,這里不僅展示的是教師的基本功,而且是透過簡單的畫面喚起學生表象。這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師喚起學生的表象的同時,設置疑問“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這是順情而導,由情而發(fā),自然銜接。在這里教師還注重學習方式的提示,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師: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不但能自己認真讀課文,畫句子,而且能夠主動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成員交流。現(xiàn)在,誰想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學生對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們自己體驗出來的,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告訴和瑣碎的追問。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簡單,只是用引領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整合性問題“誰想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這和傳統(tǒng)的做法不一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總是老師提出幾個具體的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教師解讀替代了學生的解讀,學生是教師的附庸,那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潛能,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學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進文本。問題應該讓學生自己讀出來。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這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老人。
師:從哪可以看出來呢?
生:因為句子中說“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就是說老人無論自己有什么著急的事,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就一定會把搭石擺好。所以我說這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老人。
師:有理有據(jù),說的不錯。從這個場景中,你還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覺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師:理由呢?
生:因為這位老人寧可自己先不趕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擺好。從這我能看出這位老人非常善良。
閱讀是對話的過程,當學生要把自己的體驗交流出來的時候,教師要認真的傾聽,并且從傾聽中捕捉信息,恰當?shù)卦u論、點撥,引發(fā)學生深度地思考。
師:那請同學們看這兩句話。(多媒體出示)
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2.上了點年歲的人,怎樣急著趕路,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師:誰能讀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
師:能說一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嗎?哪句話描寫老人擺搭石的場面更適合?
生:第一句話更合適。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一句話中,有無論,只要,一定,這些關聯(lián)詞語,而且后面還說“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
師:“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這是因為老人怕搭石不穩(wěn),從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為別人著想。
師:從你的發(fā)言中老師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讀書認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誰能再讀一讀描寫老人認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一般。我覺得在讀的時候,應該把那幾個關聯(lián)詞語讀得重一些。
師:哦?那你能為大家讀一讀嗎?(生讀)
師:讀得確實不錯。
師:透過句子,我仿佛看見了在瑟瑟的秋風中,一位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親的老人。∽屛覀円积R來感受一下吧!師引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生齊讀。
教師出示兩個不同的句段,讓學生對比分析,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體驗描寫的具體和用詞的精妙,這是在訓練學生理解語言的基本能力,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體會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無私美,這樣孩子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升華。然后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jié)合。
師: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發(fā)現(xiàn)了美。家鄉(xiāng)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這句話中的“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說明人們走搭石時都想著后面的人,我覺得這也是家鄉(xiāng)人的一種美。
師:對,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種美。誰還愿意說一說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懊慨斏瞎ぃ鹿,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美?
生: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一種協(xié)調(diào)有序的美。因為這是一行人一起過搭石,所以他們在走的時候必須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就是說誰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錯,這樣才能配合默契。
師:對,這是一種和諧的美。(板書:和諧)從這句話中,你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
生: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聲音美。
師:聲音美?聲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
師:你能模仿一下過搭石的聲音嗎?(學生模仿)
師:好象不夠輕快,聽著有點沉重的感覺呢。試著輕快一些。
。▽W生再次模仿)
師:踏踏的聲音,真象一個個快樂的音符,譜出了家鄉(xiāng)一首首動聽的歌謠。
師:你還能感受到這句話中蘊涵的其他美嗎?
生:還有畫面美!扒宀ㄑ擞熬b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úシ乓魳罚瑤熥x句子)
師:誰愿意把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生: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搭石上協(xié)調(diào)有序的依次而過的情景。他們走得很整齊。
生:我的腦海中想象的是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微波蕩漾,人影綽綽的那副很美的畫面。
師:誰愿意把大家?guī)У侥敲篮玫漠嬅嬷?(指名讀)
師:你讀得太美了。誰還愿意試一試?
師:同學們仿佛已經(jīng)陶醉其中了。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發(fā)現(xiàn)了美。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這句話是說兩人同時過橋的時候,誰也不會搶著過,而是讓對方先走。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美。
師:對,美還體現(xiàn)在互相謙讓中。(板書“謙讓”)
生:“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從這句話中我感到家鄉(xiāng)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這個環(huán)節(jié)仍然是研讀交流階段,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間,走進文本,讀出文本,這才是閱讀教學的境界。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fā)言都洋溢著自己的個性。比如學生發(fā)現(xiàn)了畫面美、聲音美、協(xié)調(diào)美、謙讓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著不同的解讀,而這些是從文本中讀出來的,不是靠教師講解和瑣碎的追問才發(fā)現(xiàn)的。在師生的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點撥性和激勵性的語言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的引讀時機恰到好處,中間又穿插了教師有情有色的配樂范讀,把文字之美躍然與耳,情文并茂。
師:有道理。或許,鄉(xiāng)親們的友情就在這彼此相遇時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誰還找到了課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成語,誰找到了?
生:理所當然
師:理所當然?說一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當然就是天經(jīng)地義,理應如此的意思。
師: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這句話中的“這”指什么呢?
生:指年輕人背老人過河。
師:那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的家鄉(xiāng)只要年輕人遇見老人過搭石,就一定會背老人過去,人人都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師:在一個村莊,如果人們把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的話,那你認為,在這個村子里還有哪些事會是理所當然的呢?
生:剛才說的那幾件事,老人擺搭石,人們過搭石時互相謙讓,這些在家鄉(xiāng)可能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課文中沒有寫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剛上學的小孩過搭石肯定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誰家遇到什么困難了,大家一起幫助她,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即使倆個人之間發(fā)生了一些矛盾,也絕不會大聲吵架,我想這可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理所當然”是文章的關鍵語句,這個詞語也是最能體現(xiàn)人性美的點睛之筆,只有教師很好的解讀了教材,才能駕馭教材,才能抓住關鍵所在.讀課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僅要理解字面的含義,還要透過字面理解引申義,以及把這個詞放在整體的語境中,聯(lián)系上下文去體驗,并且還要注意用好這個詞。理解、積累、體驗、運用是語文詞語教學的基本要義。此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沒有停留在詞語教學的表面,而是還做到了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驗到人性的善美,把詞語教學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切,有助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師:對,正是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在搭石這道風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體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協(xié)調(diào)有序過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輕人伏身背老人過搭石
生:我看到了兩人相遇過搭石時互相禮讓
師:所以說,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師引讀,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轉(zhuǎn)換成豐富的表象,達到知情義的統(tǒng)一,這是閱讀教學追求的境界。如果學生既能讀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這是教學成效的所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jié)合,很好的體現(xiàn)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三、拓展延伸
師:這一樁樁,一幕幕,事雖小,情卻濃。搭石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按钍療o語心有情”,搭石對老人說:“老爺爺,謝謝您在溪水中為我們擺搭石,可是秋天水涼,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ǘ嗝襟w出示)
搭石對老人說 (老爺爺,謝謝您在溪水中為我們擺搭石,可是秋天水涼,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 )
搭石對年輕人說( )
搭石對大家說( )
生:搭石對年輕人說,你們背老人過搭石,謝謝你們!
生:搭石對大家說,你們這些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這是利用變換角色和轉(zhuǎn)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本價值。搭石原本是無生命的,如果給予它的生命,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去表達。把搭石賦予人的思維,這個搭石也就成了學生代言者,學生可以借助搭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的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是啊,就是因為家鄉(xiāng)人具有了(指板書)善良,無私,尊老,謙讓等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才會有家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美好的民情。我想,這種美,不僅感動著搭石,也感動著你,感動著我。在作者劉章的家鄉(xiāng),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塊塊排列整齊的搭石,美就是鄉(xiāng)親們從搭石上協(xié)調(diào)有序的依次而過,美就是年輕人伏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的那一瞬間。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媽媽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車時人們按順序排隊上車
生:美是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
生:美是在汽車上給老人讓座
生:美是獻給老師的一杯熱茶
生:美是和同學鬧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視一笑的那一瞬間
生:美是老師的微笑
師:(笑)那你覺得老師現(xiàn)在美嗎?
生:美。
師:是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象作者劉章一樣,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這篇課文洋溢著人性美,通過前面的研讀與交流,學生對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驗。而文本的價值關鍵要喚起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學語文很重要的一個理念也要學做人。我們反對把語文上成情感教育課,但語文確實不能脫離情感教育,否則語文教學真是一潭死水了。語文教學要做到認知和體驗融為一體,這和思品教學有嚴格的區(qū)別。語文教學在打牢語言基礎的前提同時,還要關注情感的升華,加強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聯(lián)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牽強,也不能沒有限度,見好就收才能不失語文教學之本。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既不附贅,也不僵化。可以說自然得體。
師:短暫的四十分鐘就要結(jié)束了。最后,請同學們踏著搭石,離開教室。再一次回味劉章家鄉(xiāng)那淳樸的民風和美好的民情吧!
同學們踏著搭石離開教室。(配樂《愛》)
全課結(jié)束。
最后處理也很獨特。搭石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人們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個學生。最后讓學生踏著“搭石”,離開教室,用自己的行動去體驗、去表現(xiàn)那種人性美,可謂是獨具匠心的設計。
綜述:這是一篇以愛為主題的文章,教育學生從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個小山村的搭石為背景,描寫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性的語言富有詩意,評價性的語言富有激勵,提問不瑣碎,追問不盲目,歸納不牽強。教師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升華,張馳有度,節(jié)奏明快,進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語言美、想象美,音樂美,朗讀美……構(gòu)成可整個課堂教學的和諧美。
《搭石》教學案例 篇9
我最近的講課在“讀”和“聽”的方面有了一些新的嘗試。
《搭石》這片課文的語言樸素而秀美,內(nèi)容非常貼近實際生活,所以在上課時兩個班的課堂氣氛都比較活躍。但兩個班的特點不一樣,一班的同學管不住自己,熱愛表現(xiàn),朗讀方面要加強練習;二班的同學沉不住氣,不夠自覺,無論在讀和聽方面都的加強練習。
讀的方式有多種的,先是默讀找出生字詞,解決生字詞的讀音后,自讀課文,為督促會偷懶得學生一定得親自巡視。然后自讀讀通順,再齊讀,分小組賽讀,抓錯字的字音。選擇喜歡的句子反復讀一讀,每次的要求都不同。而我在一旁調(diào)動氣氛,一節(jié)課下來,大家都頗有興致的。
而且,我最大的收獲是學會捕捉即使生成的教學機遇,抓住生成的教育資源,點燃學生的表現(xiàn)熱情,使課堂真正成為我和學生共同創(chuàng)作的舞臺。在課堂上,我即興讓學生把幾個走搭石的場景都演了一遍,加深了印象,感受也深刻多了,有時想想:備課太詳細了,反而局限了自己,有時拋開教案的束縛,自由的發(fā)揮還會有一想不到的收獲。
《搭石》教學案例 篇10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lián)結(ji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課時】
兩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我們班有很多同學是外地的,老師問一問,你們的家鄉(xiāng)在哪,是什么樣的?
2、老師的家鄉(xiāng)在農(nóng)村,那里是平原地區(qū),有一眼望不到邊的稻田。每到秋天,那無邊無際的稻田就成了金色的海洋。微風吹來,一浪接一浪,此起彼伏,美極樂!一行行出工、收工的人們走在縱橫交錯的田埂上,精神抖擻的、快活的唱著歌,有的拿者鐮刀,有的拿者籮筐。原來他們在互相幫助,,一起收割稻谷。收割完這一家的,又去收割另一家的。這樣一家一戶的互相收割,多么和諧、多么互助呀!鄉(xiāng)親們的這一幕幕深深的印在我的腦海里,讓我至今難以忘懷。
3、今天,老師帶大家一起去劉章的家鄉(xiāng),去看看給作家劉章留下深刻印象的《搭石》。板書課題。
二、質(zhì)疑,初讀課文
1、請同學們讀一讀課題,你有什么問題想問嗎?生紛紛提問。
2、請同學們帶著這些問題打開書103頁,自由的讀一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并且在自己讀明白的地方畫上☆,表揚表揚自己,讀不懂的地方做上?。生開始自由讀課文。
3、生讀完后,自由匯報:
、拧‘攲W生說什么是搭石時,老師相機鼓勵:你能一邊讀書一邊思考,學習習慣真好,希望大家都向你學習。學生一起齊讀什么是搭石。誰能用簡筆畫把搭石畫出來?學生上臺畫搭石。
、啤‘攲W生說不理解的詞語時,老師相機引導并鼓勵學生用查字典、聯(lián)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詞語。說到詞語,老師正好這兒有些詞語,我們一起去打打招呼吧。
4、出示詞語,指名讀,齊讀:
汛期 間隔 聯(lián)結(jié) 譴責 俗語 懶惰
理所當然 人影綽綽 清波漾漾 脫鞋綰褲
協(xié)調(diào)有序 溪水猛漲 山洪暴發(fā)
第二課時
一、精讀課文,自主感悟
搭石,這就是家鄉(xiāng)的人們過小溪時要踩踏的。就是這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卻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讓我們睜大眼睛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
1、請三名同學分段讀2、3、4自然段。大家邊聽邊想象,你見到了哪些美麗的畫面,用筆劃記出來。
2、家鄉(xiāng)美,家鄉(xiāng)的人們美,你們讀得也很美。來,四個學習小伙伴一起來說說發(fā)現(xiàn)的美吧。
3、美麗的事物讓大家一起來分享,誰來踴躍的告訴大家你發(fā)現(xiàn)的美:
、拧‘斏x“無論怎樣……才肯離去”時,問:從這你體會到什么美?學生答:老人認真細致的動作,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精神真的很美,這是一種心靈美。老人的這份美德,老師也想和大家一起讀一讀。老師引讀這一段。“無論怎樣、只要、一定、直到、才”。(課件出示)想象:人踩老到了不穩(wěn)的搭石,心里會怎樣想,表情、動作又會怎樣?在挑選合適的石頭時,會怎樣想、怎樣做?滿意離去時,會是怎樣的心理、動作、表情呢?老人的心靈的美你們也看見了,真的不簡單,我們再來讀讀吧。
、啤‘攲W生讀到具體的美“每當……美感”時,我們分男女生讀讀這美麗的畫面:
誰來演一演走搭石的情景?讓五個同學走搭石。現(xiàn)場采第一位、二位同學:“你為什么走得這么快?”生答:我不走快,后面的人無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老師評價:你真是為他人著想的好同志。怪不得有句俗語叫“緊走搭石慢過橋。問同學:他們走得怎樣?
指導朗讀,讓我們輕盈的、有節(jié)奏的讀一讀這部分。
⑶ 你們還發(fā)現(xiàn)了什么美?
根據(jù)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互相禮讓、尊老愛老。
齊讀、男女生讀。
4、作者看到人們走搭石的情景,看到人們的心靈這樣美,發(fā)出這樣的感嘆,齊讀5自然段。
二、拓展延伸
我們閉上眼睛,變成了一只快活的小鳥,飛呀飛,飛過高山,飛過大海,來到你的家鄉(xiāng),你會看到什么美呢?
回到現(xiàn)實當中,像放電影一樣回憶一下,我們的周圍有那些美麗的事物?同桌說一說,匯報。
老師總結(jié):我們不但要用心發(fā)現(xiàn),我們更加要創(chuàng)造美,這樣世界才會更加美好。
三、布置作業(yè)
妙筆生花:只要有心,能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我們要來寫一寫。
《搭石》教學案例 篇11
教學實錄:何楠
教學評析:趙彥
一、激情導入
師: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記得)這一塊塊搭石,它們是那么普通、那么平凡,它們到底具有怎樣的魔力使作者劉章鐘情于它,為它癡迷呢?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第二十一課《搭石》(多媒體出示課題),再一次走進劉章的家鄉(xiāng),去感受那里淳樸的民風,體驗那里美好的民情。(板書課題)
教師用準確、凝練、簡潔的語言,引起學生對文本的好奇,從而也激發(fā)學生閱讀的欲望。
二、研讀交流
師:(簡筆畫)在家鄉(xiāng)這條無名的小溪上,一排排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一道道美麗的風景。那里的景美,人更美。景美在何處?人又美在哪呢?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在課文中找一找吧。同學們可以把找到的相關句子畫出來,讀一讀,再和小組的同學說一說自己的體會。(學生自學探究,教師深入到學生中了解學生對課文理解的情況)
簡單的幾筆勾勒出一個小山村的情景圖,這里不僅展示的是教師的基本功,而且是透過簡單的畫面喚起學生表象。這篇課文,主要反映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之美,更重要的是人性之美。教師喚起學生的表象的同時,設置疑問“景美在哪里?人美在哪里?”讓學生進入文本,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這是順情而導,由情而發(fā),自然銜接。在這里教師還注重學習方式的提示,強調(diào)“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體現(xiàn)新課程標準的理念。
師:在剛才的學習過程中,老師發(fā)現(xiàn)大家不但能自己認真讀課文,畫句子,而且能夠主動地把自己的想法和小組成員交流,F(xiàn)在,誰想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
閱讀是個性化的過程,學生對文本是怎么理解的,是他們自己體驗出來的,而不是靠教師的講解、告訴和瑣碎的追問。因此,教師提出的問題簡單,只是用引領的方式提出了一個整合性問題“誰想說一說你的發(fā)現(xiàn)和感受?”,這和傳統(tǒng)的做法不一樣,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總是老師提出幾個具體的關鍵性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尋找答案,教師解讀替代了學生的解讀,學生是教師的附庸,那樣的教學忽視了學生的潛能,不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個性,學生也不可能真正的走進文本。問題應該讓學生自己讀出來。
生:我找到的美是在課文的第二自然段。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師:從這句話中你能感受到什么?
生:我能感受到這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老人。
師:從哪可以看出來呢?
生:因為句子中說“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就是說老人無論自己有什么著急的事,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就一定會把搭石擺好。所以我說這是一位很為別人著想的老人。
師:有理有據(jù),說的不錯。從這個場景中,你還看出了什么?
生:我感覺這是一位很善良的老人。
師:理由呢?
生:因為這位老人寧可自己先不趕路,也一定要把搭石擺好。從這我能看出這位老人非常善良。
閱讀是對話的過程,當學生要把自己的體驗交流出來的時候,教師要認真的傾聽,并且從傾聽中捕捉信息,恰當?shù)卦u論、點撥,引發(fā)學生深度地思考。
師:那請同學們看這兩句話。(多媒體出示)
1. 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2. 上了點年歲的人,怎樣急著趕路,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
師:誰能讀一讀這兩句話?(指名讀)
師:能說一說這兩句話有什么不同嗎?哪句話描寫老人擺搭石的場面更適合?
生:第一句話更合適。
師:為什么?
生:因為第一句話中,有無論,只要,一定,這些關聯(lián)詞語,而且后面還說“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
師:“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你知道這是為什么嗎?
生:這是因為老人怕搭石不穩(wěn),從這也可以看出老人很為別人著想。
師:從你的發(fā)言中老師也可以看出你是一位讀書認真,并且善于思考的孩子。誰能再讀一讀描寫老人認真搭石的句子?(指名讀)
師:你覺得他讀得怎么樣?
生:我覺得他讀得一般。我覺得在讀的時候,應該把那幾個關聯(lián)詞語讀得重一些。
師:哦?那你能為大家讀一讀嗎?(生讀)
師:讀得確實不錯。
師:透過句子,我仿佛看見了在瑟瑟的秋風中,一位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放下包裹,俯身搭石的情景。多么善良,多么可親的老人啊!讓我們一齊來感受一下吧!師引讀:上了點年歲的人,生齊讀。
教師出示兩個不同的句段,讓學生對比分析,設計意圖是讓學生體驗描寫的具體和用詞的精妙,這是在訓練學生理解語言的基本能力,同時讓學生抓住關鍵的語句,體會老人的人性美、人格美、無私美,這樣孩子的感情世界就會得到升華。然后引導學生讀出這樣的感受,這里充分體現(xiàn)了語文“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完美結(jié)合。
師: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并感受到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發(fā)現(xiàn)了美。家鄉(xiāng)有一句“緊走搭石慢過橋”的俗語。搭石,原本就是天然石塊,踩上去難免會活動,走得快才容易保持平衡。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如果前面的人突然停住,后面的人沒處落腳,就會掉進水里。這句話中的“人們走搭石不能搶路,也不能突然止步”說明人們走搭石時都想著后面的人,我覺得這也是家鄉(xiāng)人的一種美。
師:對,心中有他人也是一種美。誰還愿意說一說你找到的美?
生:我找到的美也在課文的第三自然段!懊慨斏瞎ぃ鹿,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從這句話中,你感受到了怎樣的美?
生:我從這句話中感受到了一種協(xié)調(diào)有序的美。因為這是一行人一起過搭石,所以他們在走的時候必須是“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就是說誰的步子也不能出差錯,這樣才能配合默契。
師:對,這是一種和諧的美。(板書:和諧)從這句話中,你還有別的發(fā)現(xiàn)嗎?
生:從這句話中,我感受到了聲音美。
師:聲音美?聲音美在哪?
生:踏踏的聲音,象輕快的音樂。
師:你能模仿一下過搭石的聲音嗎?(學生模仿)
師:好象不夠輕快,聽著有點沉重的感覺呢。試著輕快一些。
。▽W生再次模仿)
師:踏踏的聲音,真象一個個快樂的音符,譜出了家鄉(xiāng)一首首動聽的歌謠。
師:你還能感受到這句話中蘊涵的其他美嗎?
生:還有畫面美!扒宀ㄑ,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師:清波漾漾,人影綽綽,請同學們閉上眼睛想一想。
。úシ乓魳罚瑤熥x句子)
師:誰愿意把你腦海中浮現(xiàn)的畫面說給大家聽?
生:我的腦海中浮現(xiàn)出一個美麗的小山村,上工,下工的人們排著整齊的隊伍,從搭石上協(xié)調(diào)有序的依次而過的情景。他們走得很整齊。
生:我的腦海中想象的是一陣微風吹來,水面上微波蕩漾,人影綽綽的那副很美的畫面。
師:誰愿意把大家?guī)У侥敲篮玫漠嬅嬷?(指名讀)
師:你讀得太美了。誰還愿意試一試?
師:同學們仿佛已經(jīng)陶醉其中了。你還在課文中的哪些地方發(fā)現(xiàn)了美?
生:我在課文的第四自然段發(fā)現(xiàn)了美。經(jīng)常到山里的人,大概都見過這樣的情景: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這句話是說兩人同時過橋的時候,誰也不會搶著過,而是讓對方先走。我覺得這也是一種美。
師:對,美還體現(xiàn)在互相謙讓中。(板書“謙讓”)
生:“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從這句話中我感到家鄉(xiāng)的人彼此都非常友善。
這個環(huán)節(jié)仍然是研讀交流階段,還是讓學生自己來尋找美、發(fā)現(xiàn)美、體驗美。美就在文本之中,就在字里行間,走進文本,讀出文本,這才是閱讀教學的境界。學生用自己的眼睛來發(fā)現(xiàn),用自己的心去體驗,每個學生的發(fā)言都洋溢著自己的個性。比如學生發(fā)現(xiàn)了畫面美、聲音美、協(xié)調(diào)美、謙讓美、友善美。美在不同的孩子的眼里有著不同的解讀,而這些是從文本中讀出來的,不是靠教師講解和瑣碎的追問才發(fā)現(xiàn)的。在師生的對話的過程中,教師點撥性和激勵性的語言也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例如教師的引讀時機恰到好處,中間又穿插了教師有情有色的配樂范讀,把文字之美躍然與耳,情文并茂。
師:有道理。或許,鄉(xiāng)親們的友情就在這彼此相遇時的拉家常中形成了。誰還找到了課文中的美?
生:“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師:這句話中有一個成語,誰找到了?
生:理所當然
師:理所當然?說一說這個詞是什么意思?
生:理所當然就是天經(jīng)地義,理應如此的意思。
師: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這句話中的“這”指什么呢?
生:指年輕人背老人過河。
師:那你怎么理解這句話?
生:這句話的意思是在我的家鄉(xiāng)只要年輕人遇見老人過搭石,就一定會背老人過去,人人都這么做,是一件很平常的事。
師:在一個村莊,如果人們把年輕人背老人過搭石看成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情的話,那你認為,在這個村子里還有哪些事會是理所當然的呢?
生:剛才說的那幾件事,老人擺搭石,人們過搭石時互相謙讓,這些在家鄉(xiāng)可能都是理所當然的事。
師:課文中沒有寫到的事情呢?想象一下。
生:高年級的大哥哥大姐姐背剛上學的小孩過搭石肯定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誰家遇到什么困難了,大家一起幫助她,也應該是理所當然的事。
生:即使倆個人之間發(fā)生了一些矛盾,也絕不會大聲吵架,我想這可能也是理所當然的事。
“理所當然”是文章的關鍵語句,這個詞語也是最能體現(xiàn)人性美的點睛之筆,只有教師很好的解讀了教材,才能駕馭教材,才能抓住關鍵所在.讀課文就是要做到“咬文嚼字”,不僅要理解字面的含義,還要透過字面理解引申義,以及把這個詞放在整體的語境中,聯(lián)系上下文去體驗,并且還要注意用好這個詞。理解、積累、體驗、運用是語文詞語教學的基本要義。此環(huán)節(jié)的處理沒有停留在詞語教學的表面,而是還做到了通過抓住關鍵詞,讓學生體驗到人性的善美,把詞語教學和生活感受密切的聯(lián)系在一切,有助對文本的整體把握,使學生的情感再次得到升華。
師:對,正是這些理所當然的事,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在搭石這道風景中,我看到了老人躬身搭石,你看到了什么呢?(多媒體出示)
生:我看到了一行人協(xié)調(diào)有序過搭石
生:我看到了年輕人伏身背老人過搭石
生:我看到了兩人相遇過搭石時互相禮讓
師:所以說,一排排搭石,——任人走,任人踏,它們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師引讀,生齊讀第五自然段)
要把直白的文字轉(zhuǎn)換成豐富的表象,達到知情義的統(tǒng)一,這是閱讀教學追求的境界。如果學生既能讀懂文字,又能建立表象,這是教學成效的所在。在這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了多媒體演示了人們過搭石的情景,然后讓學生去發(fā)現(xiàn)美,訴說美。思維想像和文字表達密切結(jié)合,很好的體現(xiàn)這樣的閱讀教學的價值觀。
三、拓展延伸
師:這一樁樁,一幕幕,事雖小,情卻濃。搭石看在眼里,記在心上!按钍療o語心有情”,搭石對老人說:“老爺爺,謝謝您在溪水中為我們擺搭石,可是秋天水涼,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ǘ嗝襟w出示)
搭石對老人說 (老爺爺,謝謝您在溪水中為我們擺搭石,可是秋天水涼,您也要注意自己的身體啊! )
搭石對年輕人說( )
搭石對大家說( )
生:搭石對年輕人說,你們背老人過搭石,謝謝你們!
生:搭石對大家說,你們這些人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真值得我學習!
這是利用變換角色和轉(zhuǎn)換思維角度的方法來體驗文本價值。搭石原本是無生命的,如果給予它的生命,更能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也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理解、去發(fā)現(xiàn)、去表達。把搭石賦予人的思維,這個搭石也就成了學生代言者,學生可以借助搭石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學生的體驗得到充分地釋放。
師:同學們說的真好。是啊,就是因為家鄉(xiāng)人具有了(指板書)善良,無私,尊老,謙讓等這些美好的品質(zhì),才會有家鄉(xiāng)淳樸的民風,和美好的民情。我想,這種美,不僅感動著搭石,也感動著你,感動著我。在作者劉章的家鄉(xiāng),美就是秋天里溪水中那一塊塊排列整齊的搭石,美就是鄉(xiāng)親們從搭石上協(xié)調(diào)有序的依次而過,美就是年輕人伏下身子背老人過搭石的那一瞬間。其實,生活中到處充滿了美。同學們,在我們的身邊,你還發(fā)現(xiàn)了哪些美呢?
生:美是媽媽的微笑
生:美是乘公交車時人們按順序排隊上車
生:美是遵守學校的各項紀律
生:美是在汽車上給老人讓座
生:美是獻給老師的一杯熱茶
生:美是和同學鬧矛盾后彼此握手相視一笑的那一瞬間
生:美是老師的微笑
師:(笑)那你覺得老師現(xiàn)在美嗎?
生:美。
師:是的,美無處不在。只要我們用心去感受生活,就會發(fā)現(xiàn)美其實就蘊藏在我們身邊每一件平凡的事物中。讓我們象作者劉章一樣,拿起手中的筆,記錄下我們身邊的美吧!
這篇課文洋溢著人性美,通過前面的研讀與交流,學生對美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體驗。而文本的價值關鍵要喚起學生對人生的認識,學語文很重要的一個理念也要學做人。我們反對把語文上成情感教育課,但語文確實不能脫離情感教育,否則語文教學真是一潭死水了。語文教學要做到認知和體驗融為一體,這和思品教學有嚴格的區(qū)別。語文教學在打牢語言基礎的前提同時,還要關注情感的升華,加強理解文字和生活的聯(lián)系。但是生活的拓展不能牽強,也不能沒有限度,見好就收才能不失語文教學之本。此環(huán)節(jié)設計既不附贅,也不僵化?梢哉f自然得體。
師:短暫的四十分鐘就要結(jié)束了。最后,請同學們踏著搭石,離開教室。再一次回味劉章家鄉(xiāng)那淳樸的民風和美好的民情吧!
同學們踏著搭石離開教室。(配樂《愛》)
全課結(jié)束。
最后處理也很獨特。搭石在學生心中留下了美好的記憶。人們的善美深深的感染了每個學生。最后讓學生踏著“搭石”,離開教室,用自己的行動去體驗、去表現(xiàn)那種人性美,可謂是獨具匠心的設計。
綜述:這是一篇以愛為主題的文章,教育學生從平凡的小事中去感受美。文章以一個小山村的搭石為背景,描寫了村民的人性美。教者從課文的整體入手,按著“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體驗美——表達美”的閱讀思路,層層遞進地展開教學。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放手讓學生自己研讀課文,通過對話交流方式深度解讀文本,體驗文本的價值,在教學中教師的引導性的語言富有詩意,評價性的語言富有激勵,提問不瑣碎,追問不盲目,歸納不牽強。教師很好的把握了語文教學的要義,重視語言的理解、積累和體驗,同時加強文本與生活的聯(lián)系,既重語言的訓練,又重情感的升華,張馳有度,節(jié)奏明快,進展有序。情境美,文字美,語言美、想象美,音樂美,朗讀美……構(gòu)成可整個課堂教學的和諧美。
。╠iyifanwen.com 友情提醒:查找本課更多資料,請在站內(nèi)搜索課文題目)原文地址
《搭石》教學案例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理解“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協(xié)調(diào)有序、理所當然”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4、啟發(fā)學生在平時生活中留心觀察,用心感受。
教學重點:
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難點:
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入——感知美
1、教師激情導入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這一塊塊、一排排搭石嗎?這節(jié)課,讓我們再一次走進第二十一課《搭石》(多媒體出示課題),再一次走進劉章的家鄉(xiāng),大家看!這里有連綿起伏的山巒,有郁郁蔥蔥的樹木,還有一條清澈見底,潺潺而流的小溪。但作者每每憶起家鄉(xiāng),覺得最美的還是家鄉(xiāng)的搭石。
2、通過上節(jié)課的學習,我們對搭石有所了解了,誰能說說什么是搭石?(簡筆畫)
3、那么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呢?
過渡:搭石看似平常,卻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板書: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節(jié)課,就讓我們一起走近它,睜大雙眼,用心去發(fā)現(xiàn)美,欣賞美。
二、朗讀課文——體會美
下面請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第2至4自然段,用波浪線畫出人們走搭石的句子,再想想那是一幅怎樣美的畫面。(生讀文,找句子)
三、品讀體味——欣賞美
句1:上了點年歲的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1)這句話描寫了什么人來走搭石?
(2)當他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時,心里會想些什么呢?此時他的心情怎樣?(著急)當搭石擺好了,此時老人又會想些什么呢?此時他的心情又是怎樣的?(高興)搭石已經(jīng)擺好了,她為什么還要在上面踏上幾個來回?(進一步引導學生體會老人的行為美。)
。3)指名讀,再請喜歡這句話的同學站起來一起讀
。4)從朗讀中你體會到了什么?(板書:奉獻美)
年老的人調(diào)整好搭石,接下來就是走搭石了。同學們,你們知道怎么走搭石嗎?能不能像我們上下樓梯、過橋那樣悠閑、慢慢地呢?
句2: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1)剛才是上了點年歲的人來走搭石,現(xiàn)在是誰來走搭石了?(一行人來走搭石)一行人走搭石有人搶路嗎?(沒有)動作是怎樣的?(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
。2)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
①怎樣的動作才是協(xié)調(diào)有序的呢?
、趲熒献髯x一讀。
小結(jié)得出:。這協(xié)調(diào)有序的動作美我們可以稱為和諧美(板書:和諧美)
(3)你們還從哪些詞語體會到畫面的美呢?(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①“綽”是生字,它在字典中有三種意思,出示
綽: A寬;不狹窄
B寬裕;富裕
C形容姿態(tài)柔美
“人影綽綽”的“綽”是什么意思?
、谀敲础扒宀ㄑ 人影綽綽”在文中描繪的是怎樣的畫面?想一想。
③感情讀這兩個詞語。
、苷婷!這既像是一幅美麗的畫,又像是一首清麗的小詩,(變成詩的語段)
⑤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中悟美。
小結(jié):是呀,這一行人在搭石上走出了音樂美、畫面美,這的確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句3: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
。1)兩個人面對面走搭石有搶著過嗎?那他們是怎么做的?(招手示意,讓對方先過)(2)師:從中你發(fā)現(xiàn)了什么呢?生自由發(fā)言。
師概括為:謙讓美(板書:謙讓美)
。3)讀句子。
句4: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1)理解“伏”。
透過這個“伏”字,你體會到什么呢?引導學生體會敬老美。
。2)理解“理所當然”。
、汆l(xiāng)親們把什么看成是“理所當然”的事?
、谡归_你們的想象,每天有多少人走搭石呀,假如還有哪些人來走搭石呢?(懷抱著寶寶的媽媽來走搭石、膽小的孩子、拿著行李的外鄉(xiāng)人第一次走搭石……)
創(chuàng)設情境,說話訓練。
假如遇上懷抱寶寶的媽媽走搭石,年輕人總要________。
假如遇上拿著行李的外鄉(xiāng)人來走搭石,________會________。
假如遇到____,_______會________。
假如遇到____,_______會________。
、鄹星槔首x這句話,讀中體會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
、苓@份美好的情感也是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小結(jié):其實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還有很多(板書:……)
四、總結(jié)升華——感受美
面對這樣的一排排搭石,如果你是作者,你會說些什么?(引導學生讀出最后一自然段)美好的情感指的是什么?(互幫互助)今天我們走進了劉章爺爺?shù)募亦l(xiāng),和他一起欣賞了搭石構(gòu)成的美麗風景。你覺得作者僅僅是在贊美搭石嗎?(不是)那他在贊美誰?(借搭石贊美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板書)再朗讀最后一個自然段,讀中加深對文章中心的理解。
五、走向生活——發(fā)現(xiàn)美
同學們,搭石的美,我們看在眼里,搭石人的美,我們記在心里,其實,這樣的美也在你我身邊,就蘊含在那一件件微乎其微的小事中。你現(xiàn)在認為什么是美?在我們身邊哪里可以找到美?
課堂總結(jié):同學們,課文中所體現(xiàn)出來的奉獻美、和諧美、謙讓美和敬老美,還有我們所說的美,其實都是愛的體現(xiàn)。讓我們以愛對待生活,對待他人,世界將變得更美好!
作業(yè)設計:
1、課文中,你最喜歡哪些句子?請自己再讀一讀,然后抄下來。
2、小練筆:美,就在我們身邊。同學之間、鄰居之間、人與人之間,有多少互相關心的事!這些小事,并不起眼,但讓人感動。你能選一件寫一寫嗎?
《搭石》教學案例 篇13
【教材分析】
《搭石》是一篇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的文章。課文通過質(zhì)樸感性的筆觸把我們帶入了鄉(xiāng)間人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如畫的風景圖,體現(xiàn)了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本課所在單元主題是“人間真情”,旨在讓學生感受人與人之間純真的感情,體會互相關愛帶來的快樂和幸福。選編本課的意圖,一是讓學生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到其中的人性美,培養(yǎng)學生謙讓、友善、助人為樂的道德品質(zhì);二是學習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教育學生做一個心靈美的孩子。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應該引導學生鉆研文本,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备鶕(jù)這一理念,我嘗試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在閱讀中把抽象的文字還原為生動的畫面,試圖通過所想象的畫面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在品讀課文的過程中,讓學生從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感受到人性的美,體會到人間的真情,從平凡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從鄉(xiāng)親們擺搭石、走搭石的一幕幕情景中,體會其中的人性美。
2.理解課文內(nèi)容,體會鄉(xiāng)親們純樸、勤懇、老幼相敬的可貴品質(zhì)和一心為他人著想的美好感情。
【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美的。
【課前準備】
多媒體課件
【課時】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略)
第二課時
一、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同學們,人間真情是永恒的主題。愛是明媚的陽光,給人以溫暖;愛是盛開的鮮花,給人以芳香;愛是潺潺的溪流,滋潤萬物成長……這節(jié)課我們繼續(xù)學習21課《搭石》,看看作者是怎樣來表達這一主題的。(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檢查字詞
(出示詞語)請一個小組的同學開火車輪讀,評議正音,齊讀。
2、自讀課文,初步感知。
自由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邊讀邊思考:什么是搭石?然后說說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3、自由交流,初識搭石
誰能用課文中的句子來說說什么是搭石?
搭石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指名回答)
三、合作探究,品讀課文
1、自讀自悟
默讀2-4自然段,找一找,課文哪些地方讓我們感受到“美”?劃出相關的句子,并在旁邊寫寫自己的感受和體會,不懂的地方標注問號。
2、小組交流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自己的閱讀感受,可以讀讀感受最深的句子,談談自己的體會,不懂的地方提出來在小組內(nèi)討論。
3、全班匯報
各小組選一位同學交流:你從文章哪些地方感受到了美?這是一種怎樣的美?交流的時候,小組成員可以相互補充,其他小組的同學也可以補充或提出不同的意見。
學生自由交流,教師相機點撥。交流要點:
⑴上了點年歲的老人整搭石
出示句子:上了點年歲的老人,無論怎樣急著趕路,只要發(fā)現(xiàn)哪塊搭石不平穩(wěn),一定會放下帶的東西,找來合適的石頭搭上,再在上邊踏上幾個來回,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你發(fā)現(xiàn)了這是一位什么樣的老人?
從“無論”、“幾個來回”“一定”“直到”“才”等詞語體會老人樸實善良,為他人著想,無私奉獻的精神。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心系他人的風景。(板書:心系他人)
⑵一行人走搭石
出示句子:每當上工、下工,一行人走搭石的時候,動作是那么協(xié)調(diào)有序!前面的抬起腳來,后面的緊跟上去,踏踏的聲音,像輕快的音樂;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給人畫一般的美感。
你從哪些詞語中感受到了美?
指導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 “清波漾漾” “人影綽綽”,從中感受畫一般的美景和鄉(xiāng)親們勤勞質(zhì)樸、和諧美好的生活。
指名讀,相互評議,指導朗讀。全班配樂朗讀。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和諧互助的風景。(板書:和諧互助)
、敲鎸γ孢^搭石、背老人過搭石
出示句子:如果有兩個人面對面同時走到溪邊,總會在第一塊搭石前止步,招手示意,讓對方先走,等對方過了河,倆人再說上幾句家常話,才相背而行。假如遇上老人來走搭石,年輕人總要伏下身子背老人過去,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這真是一幅幅溫馨的畫面,能談談你的感受嗎?
理解“理所當然”,從“伏”這一動詞體會山里人尊老敬老的美德。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這是一道謙和禮讓、尊老敬老的風景。(板書:謙和禮讓尊老敬老)
齊讀2-4自然段,感悟字里行間蘊含的美。
小結(jié):正是這一幕幕熟悉而感人的畫面,讓我們看到這個小山村不僅景美,這里的人更美。(板書:景美人美)
讓我們一起來贊美這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搭石吧。齊讀最后一個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升華情感
課文有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看得見的具體的“美”,也有看不見的心靈的“美”。在生活中有像文中這樣普通的物、平凡的人,也讓你感受到美嗎?請你說一說。
(出示句式:美就在身邊,美就是媽媽千萬次的嘮叨。美就在身邊,美就是。)
(學生自由發(fā)言,教師點評。
五、課堂小結(jié)
1、談談這節(jié)課的收獲。(學生自由交流)
2、作業(yè):作者從不起眼的事物中發(fā)現(xiàn)了美,對我們很有啟發(fā),我們也來寫一寫平凡事物中的美。
《搭石》教學案例 篇14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
今天我說課的內(nèi)容是人教版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的《搭石》。我將從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策略、教學程序、板書及教學評價四個方面來進行今天的說課。
首先,我來說說第一板塊:對教材的理解
《搭石》是一篇膾炙人口的散文。文章描寫了作者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搭石”。課文從建搭石、走搭石讓人們逐漸體會到了平凡中的美。“搭石”不僅是自然景觀,更是人文景觀,從它身上我們看到了鄉(xiāng)村人民善良、勤勞、和諧、謙讓等品德,它展現(xiàn)在人們面前的是自然美、心靈美。讀了這篇課文,我感受到了:在平凡的事物中也有許多美,只是忙碌中的我們無暇停下心來去發(fā)現(xiàn),去感受這種靜美,而文章作者卻用這種質(zhì)樸、清新的語言向人們傳遞了山村的寧靜、恬美,這不正是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體驗到了嗎?因此,這節(jié)課中,我引導學生去感受,去體會這種寧靜、和諧的美。
基于以上理解,根據(jù)教材特點及學生實際情況,我將安排兩個課時進行教學。第一課時: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課文1~3自然段;第二課時:學習課文4、5自然段,進行口語訓練。
下面,我就以第一課時為重點進行闡述。
根據(jù)新課標提出的教學目標要求,同時考慮課文特點,我將第一課時的目標確定為:
1 認識“譴、惰、俗”等7個生字,會寫“洪、暴、猛”等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等詞語。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
3 體會“搭石”的沒,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
根據(jù)所設定的教學目標,我認為本課時的重難點為: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無私奉獻的精神,體會“搭石”之美。
下面,我來說說第二版塊:教學策略
新課程反對以教法為中心的教學設計,一切教學應以學定教;谝陨显瓌t,為順利達成教學目標,我結(jié)合教材特點及四年級學生思維活躍、樂于表達的特點,本節(jié)課我主要采用以下幾種方法:
1 朗讀感悟法:結(jié)合本課特點,以讀代講,以讀促學,通過自讀自悟、邊讀邊想象、層層引讀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在讀中思考,在讀中想象,在讀中體會“搭石”的美。
2 多媒體輔助法:我通過多媒體幫助學生了解“搭石”。通過輕音樂的播放,讓學生更好地朗讀,體會平凡之美。
除了以上方法,在本堂課中,我還穿插了情境創(chuàng)設發(fā)、啟發(fā)式教學法,我力求學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語言的實踐中學習語言,在語言品味中積累語言,在內(nèi)容體會中掌握方法。
接下來,我來說說第三版塊:教學程序,我將分5個環(huán)節(jié)來說明。
第一環(huán)節(jié):創(chuàng)設情境,導入新課
我利用多媒體播放優(yōu)美的山村風光,并巧妙地將課文內(nèi)容以圖片的形式出示,傳遞著快樂學語文的信息,學生立刻投入到興趣盎然的讀書中去了。
第二環(huán)節(jié):初讀課文,識生字詞
第一步:學生自感,帶著要求
我讓學生讀讀課文,劃出喜歡的句子,并多讀幾遍
【意圖:通過學生自主讀文識字,自主感知,即尊重了學生的學習差異,又培養(yǎng)了學生不動筆墨不讀書的良好學習習慣。】
第二步:檢查反饋
我利用多媒體出示詞語,學生自由讀、齊讀鞏固新知,并讓學生讀讀自己喜歡的句子。
【意圖:發(fā)揮學生的自主,讓學生選擇喜歡的來讀,體現(xiàn)了一種人性化的教學,學生喜歡的也可能是讀的好的,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給其他學生一個范例。】
第三環(huán)節(jié):圖文結(jié)合,賞“搭石”
在我們的周圍,幾乎看不到“搭石”,我出示“搭石”圖片,配以課文文字,在讀與賞中,讓學生明白什么是“搭石”。
第二步:朗讀體會,欣賞美
課文許多地方都使我們感受到美,有風景美,也有心靈美,我讓學生把它找出來,用心讀一讀,學生也許會找到以下幾處美的畫面:
如:1 秋涼在即,人們早早地將精心挑選的搭石擺放好,幾番精心踩踏。
2 急著趕路的老人,發(fā)現(xiàn)搭石不穩(wěn),及時調(diào)整,滿意才肯離去。
3 一行人走搭石,動作協(xié)調(diào)有序,聲音踏踏,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我播放背景音樂,讓學生朗讀,并與親身經(jīng)歷結(jié)合,聯(lián)系生活實際,講講自己的感受!疽鈭D:借助平時的生活經(jīng)驗,聯(lián)系文本表達,達成生活與文本的溝通。以個人感受為基礎,達成文本的個性理解,有自己的獨特體驗!
第三步:暢談交流,體會美
在充分的讀與感悟中,學生在一定程度上已體會到了“搭石”的美,我讓學生與同桌直接進行交流,說說自己眼中的“搭石”是一種怎樣的美?同時讓學生換位思考,想象自己來到作者的家鄉(xiāng),想想心中的感受。
【意圖:這里讓學生進入角色,想象自己在鄉(xiāng)村,即理解了文本,又加深了學生經(jīng)驗世界的聯(lián)系,拓展了文本空間。】
并且在討論、交流、想象的基礎上,隨即進行朗讀指導。
【意圖:因?qū)W生在角色換位的同時,已與文本產(chǎn)生共鳴,這時的朗讀更是對學生由語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內(nèi)在情感的真切流露!
第四環(huán)節(jié):拓展延伸,情感升華
生活中有許多平凡的美,在我們的身邊,哪里也可以找到美呢?有哪些美呢?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我結(jié)合課文,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寫出生活中的美。
【意圖:這樣的安排,即培養(yǎng)了學生的書面表表達能力,也是感情的升華。引導學生通過該與文本對話,實現(xiàn)文本的熏陶感染的作用,實現(xiàn)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維度目標!
第五環(huán)節(jié):小姐誒課堂,布置作業(yè)
我對本課進行小結(jié),并設計這樣的作業(yè)
1 找出課文中喜歡的句子,并抄下來
2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 找一找其他平凡中見真美的故事
最后,我來說說第四版塊:板書及教學評價
板書: 21搭石
擺搭石 鄉(xiāng)村秋景 美的畫面
走搭石 協(xié)調(diào)有序 美的心靈
板書是課堂的濃縮,它較好地展現(xiàn)了課堂的精華。
本節(jié)課,我以學生為主,通過朗讀體會、情感交流,讓學生深入文本,體驗搭石的美,并安排小練筆,讓學生回憶平凡中的美。
設想總是偏向完美,而課堂是瞬息萬變的。教學的效果又是動態(tài)生成的,但目標永遠的課堂的指針。在我們的內(nèi)心深處,只有具備了強烈的目標意識,才能把課堂中的活動都落實為有效的教學手段。
此外,我希望在我的課堂中能看到預設與生成的動態(tài)過程,并能隨時調(diào)整課堂,努力使每個學生都有所得,有所提高。
說課完畢,謝謝大家!
《搭石》教學案例 篇15
《課程標準》提出:語文課程應該是開放而富有創(chuàng)新活力的,應植根于現(xiàn)實,面向世界,面向未來。因此要讓學生開闊視野,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初步獲得現(xiàn)代社會所需要的語文實踐能力。語文教學要注重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促進學生持續(xù)發(fā)展。在拓展這一環(huán)節(jié),我先讓學生欣賞一組美的小詩,然后讓學生說說我們身邊的美。孩子們爭先恐后地簡述了身邊美的.小事,并暢談自己的感受。學生更廣、更深地體會身邊的美事,感受人間的真情。
教學,永遠是一項充滿遺憾的藝術。雖然在預設時考慮周全,但在實施過程中未必能達到預期效果。一堂課下來,靜心思索,感覺課堂教學中存在以下不足:
1、在課堂上,個別地方有點走過場,如:對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協(xié)調(diào)有序”等詞語的理解引導不到位。學生體會不到“和諧美”而體會出“謙讓美”。
2、在課堂中,雖然有意識得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感悟中讀,但沒有做適當?shù)闹笇。學文的重點應放在讀中,但是教學中朗讀的時間還是有點少,形式還是不夠靈活。本課語言質(zhì)樸,意境優(yōu)美,字里行間洋溢著濃郁的生活氣息。若能通過多層次、多角度地讀,學生能更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閱讀中感悟美、欣賞美,更好地解決教學重點和難點。
3、本節(jié)課雖然設計較為合理,但時間上把握不到位。導致前緊后松。本人教學語言也不夠簡練,各方面能力還有待加強。其實,教學中暴露出得問題還有很多很多。這些都充分說明自己的教學能力、教學技巧、教學機智、把握教材、處理教材、組織教學等方面的能力十分欠缺。在今后教學中,我要更加努力學習,總結(jié)與反思,使自己取得更大的進步。
《搭石》教學案例 篇16
大家早上好!我今天說課的內(nèi)容是小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二十一課《搭石》。我主要從說教材,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說學生情況,說教法,說學法,說教學過程和說板書設計等七方面來進行說課。
一、說教材
《搭石》是《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四年級上冊》第六單元,第二篇精讀課文。這是一篇 “充滿人間真情和愛意,撥動學生愛的心弦”的好課文。
二、說教學目標及重難點
1、知識與技能:
(1)以隨文識字為主要方式認識本課生字,積累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過程與方法:
。1)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協(xié)調(diào)有序”等重點詞句,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
(2)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3、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感受鄉(xiāng)親們的美好情感,并從中受到感染和熏陶。
【教學重點】運用邊讀邊想象畫面、聯(lián)系上下文、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生活體驗等方法,理解課文,體會搭石上蘊含的美。
【教學難點】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三、說學生情況
中年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閱讀能力,能對所讀的課文質(zhì)疑,能借助工具書理解詞句,并能聯(lián)系上下文對相關詞句談談自己的感受,具備一定的理解、分析能力,有利于教學的開展。
四、說教法
在閱讀教學中,方法的設計是十分重要的。根據(jù)新課程基本理念,針對自己對教材的理解,在本文中采用了“創(chuàng)設情境”“讀中感悟”“想象理解”“自主、合作、探究”等教學方法。
五、說學法
1、從人物的表情、動作、心理活動等方面去想象畫面,體會搭石上蘊含的人性美。
2、從重點段入手,聯(lián)系上下文,加強字詞句的理解。
3、以“讀”為主線,讓學生讀有所思,讀有所悟。
六、說教學過程
。ㄒ唬┣榫硨耄沂菊n題
1、我從精美圖片“小山村”創(chuàng)設情境入手,引出課題。
2、隨機板書課題,學生齊讀課題。
(二)整體感知,初識搭石
1、學貴有疑:什么是搭石?它給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讓學生有目的地朗讀課文。
2、交流學習“什么是搭石”和搭石的作用,把主動權交給學生。
。ㄈ﹪@風景,自主尋美
1、根據(jù)學生對搭石的初步印象,讓學生默讀2~4自然段,自主尋找美麗的風景。
2、交流所尋風景, 有看得見的景美和感受到的心靈美。
。ㄋ模┥钊塍w會,品味搭石(依據(jù)學情,讓學生讀中感悟。)
1、一行人“走”搭石圖。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讀通句子,正音。
。2)引導學生用查字典、聯(lián)系語境、想象畫面等方法理解重點詞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
(3)學生運用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的方法,嘗試學習,體會“走搭石圖”的美。
。4)反復創(chuàng)設真實情境,如讓學生欣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情境圖片,模擬體驗走搭石的感覺,深入體會畫面的美。相機指導朗讀。
(5)欣賞清波漾漾、人影綽綽的美景,體會畫一般的美感,為學生走搭石創(chuàng)造情境。
。6)解疑,回扣“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2、背老人“過”石圖。
主要的學習方法與步驟:
(1)指名讀:正音:伏。
。2)自主練讀,抓住重點詞語想像畫面。
。3)指導朗讀,運用創(chuàng)設情境、聯(lián)系上下文、想象畫面等方法相機理解重點詞語,體會畫面的美。
。4)再次回扣“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币x。
(五)扶后放,訓練表達
1、設計先扶后放的說話練習:
a、假如遇到孩子來走搭石,大人總要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b、如果遇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要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們把這看成理所當然的事。
2、指名學生說話,并交流。
3、升華情感,又一次回扣“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
4、第五自然段是點睛之筆,借石喻人,進一步體會作者借搭石所要頌揚的無私奉獻、一心為他人著想的人性美。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這一環(huán)節(jié)來充分發(fā)表和交流自己得感受,讓他們在交流中升華對文章的理解 。
(六)總結(jié)全文,布置作業(yè)
1、我引用法國雕塑家羅丹的話:“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發(fā)現(xiàn)美的眼睛!弊鞒薪,總結(jié)全文,概括中心。
2、布置小練筆,既引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又有意識地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3、讓學生動筆前欣賞一首小詩,起到幫扶學生小練筆的作用。
七、說板書設計
為了讓學生把握好文章的內(nèi)涵,以及吸引他們的視線,我在黑板上畫了四塊搭石。上面板書這四種美。
《搭石》教學案例 篇17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1個生字。正確讀寫“山洪暴發(fā)、間隔、懶惰、俗語、平衡、清波漾漾、理所當然、聯(lián)結(jié)”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受鄉(xiāng)親們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并從中受到感染、熏陶。
3、學習作者仔細觀察、生動描寫的方法,培養(yǎng)留心觀察、用心感受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體會作者是怎樣通過平凡的事物讓我們感受到美的。
【教學時數(shù)】
二課時。
第一教時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理解"俗語、人影綽綽、理所當然、間隔”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初步感受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的精神。
〖教學過程〗
一、揭題
1、師配樂朗誦:
甜的是一樹雪梨,辣的是紫皮大蒜,苦的是一畦萵苣,一架葡萄釀著酸……人生滋味萬千般,農(nóng)家品嘗個最全。
2、自讀小詩,猜一猜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3、簡介作者,揭示課題。
4、看課題質(zhì)疑:
什么是搭石?為什么要搭石?怎樣搭?
二、整體感知全文
1、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遇到不懂的詞語作上記號,聯(lián)系上下文或查字典解決。
2、學生接讀課文。
3、默讀課文,想想作者的家鄉(xiāng)留給你怎樣的印象,用一句話概括地形容一下。
三、個性朗讀
1、再讀課文,哪些句段帶給你這樣的印象?把它劃出來反復地讀一讀,讀出你的喜愛。
2、反饋交流:
、拧∶慨斏瞎、下工……畫一般的美感:
隨機理解:人影綽綽。
照樣子說幾個描寫景色的詞語。
俗語:
① 找出文中的一句俗語。
、凇≌f說這句俗語的意思。
③ 你還知道哪些俗語?
、堋熜〗Y(jié):
這些由大多數(shù)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反映他們生活經(jīng)驗和愿望的定型的語句,就叫俗語,也叫俗話。
⑵ 搭石,構(gòu)成了家鄉(xiāng)的一道風景……直到滿意了才肯離去:
隨機理解:譴責。
、恰∫慌排糯钍篮玫那楦。
⑷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條小溪……這就是搭石:
隨機理解:汛期、綰褲。
、佟〕鍪揪渥樱哼M入秋天……這就是搭石。
② 反復讀,直到你的腦海出現(xiàn)搭石為止。
③ 指名讀,從朗讀中聽出搭石的特點了嗎?
、堋↓R讀。
隨機解決課始問題。
四、小結(jié)
同學們,在我們眼里這是一塊塊普普通通的石頭,可劉章爺爺認為這一排排搭石聯(lián)結(jié)著故鄉(xiāng)的小路,也聯(lián)結(jié)著──鄉(xiāng)親們美好的情感。下節(jié)課細細品味。
五、作業(yè)
抄寫你認為難寫的生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