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數的世界
2.能力與情感交融,創造"好吃"的數學.
如何將對學生可持續發展至為重要的數學知識烹調成學生喜歡的"好吃"的數學.這要求教師應當努力營造民主,寬松,愉悅的學習氛圍;要求教師應當更多地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要求教師應當真心實意地站在學生的角度,想他們所想,以兒童的視角重組知識,加工知識,改變數學知識冰冷理性的面孔.以數學的美去感染學生,培植學生對數學的積極情感.本節課教師通過創新形式,如在課前談話中以"腦筋急轉彎"的形式滲透生活中相互依存的關系,揭曉答案時出示《家有兒女》的照片,游戲中的音樂選用"小叮當的音樂",游戲"化身為數"讓學生重溫久違的角色游戲等等,都是站在學生的視角,以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將數學課堂打造成學生學習的樂園,讓學生學在其中,樂在其中,獲在其中.
3.傳統與創新結合,兼得有"營養"又"好吃"的數學.
本節課其實是原來大綱教材中"數的整除"的起始課,傳統的教材中嚴謹的概念,系統的結構都是教師應當汲取的極為可貴的營養.本課在設計上便注重傳統與創新的結合,如游戲環節中讓學生化身為自然數,在游戲中感受到一個數的倍數在整齊排列的數圖中是有規律地呈現的.讓學生感受到數的神奇奧秘,既有傳統的知識技能鞏固的作用,又有深化提升,此處傳統與創新有效地結合在一起,數學知識,數學思想方法,數學美交融在一起,極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有效性.本課像這樣的處理還有在數形結合建立倍數與因數的概念上.這樣的教學應該是有效的,合適的.
思想有多遠,行動就能走多遠.正是基于吳正憲老師思想的引領,本課有了這樣一系列獨特的設計.當然課無完課,再好的設計也有其不足.實現有"營養"的數學與"好吃"的數學兼而得之,需要我們不斷地努力與創新.追求有效,有趣,有價值的數學教學,我們永遠在路上!
執教者簡介
李培芳,男,泉州市骨干教師.1992年8月參加工作,先后在農村小學,惠安縣實驗小學,泉州市第二實驗小學任教.工作以來,勤于鉆研,銳意創新,多次承擔各級各類的公開教學活動,深受領導,老師的好評.曾兩次獲得惠安縣優質課評比一等獎.2008年4月參加泉州市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優活動獲一等獎,并獲得參加福建省第八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評優比賽的資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