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教版(五下)"球的反彈高度"教學設計
課題 球的反彈高度 課時 8 設計者 宣洪波 時間 2007.3教學目標
1、在用分數表示球的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關系的過程中加深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興趣,培養問題意識,進一步發展猜想、分析、概括、比較以及與人合作的能力; 3、感受數學的嚴謹性和結論的確定性,培養實事求是的學習態度。 重點、難點 加深對分數意義和作用的理解 課程資源 充足氣的籃球、排球、網球等若干個,米尺 設計理念 為了使活動得到準確的結果,實現有效的課堂教學效果,教師在課的一開始進行了示范和提醒,接著讓四人合作示范,讓學生準確掌握活動的要求和方法,避免讓學生進行無效活動,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實踐活動的興趣。接著通過兩次的活動,讓學生體會同一種球的彈性是一樣的,不同樣的球的彈性有差異。在這過程中,讓學生動手操作,并發展他們的猜想、分析、比較的能力,并在教師的引導下體會合作的重要性,提高他們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師生活動 反思與重建 一、創設情境 談話激趣:你玩過什么球?感覺怎么樣? 學生自由說說。然后師出示事先準備的各類球說:這幾種球有沒有玩過?想不想玩一玩? 請三名學生分別來拍球,輪流把三種球都拍一拍,然后讓他們說說拍各種球的感受。 小結:各種球從高處落下都會反彈,那么這幾種球反彈的情況一樣嗎?在什么情況下球會反彈的高,什么情況下反彈的低呢?接下來我們一起通過實驗來研究。 板書課題:“球的反彈高度” 二、實驗探究 1、教師示范要求 師:我們首先來來明確一下活動的要求和測量的方法。 師示范:把一種球在事先量好高度(100厘米、150厘米、180厘米)的墻邊垂直下落(球的上沿對齊墻上的刻度線),球反彈后在墻上標出反彈高度(也是球的上沿),然后測量記錄結果。 請4名學生重復剛才的過程,教師給這4名學生分工:一人讓球自由落下,一人觀察球的反彈情況并在球反彈高度的地方做記號,一人測量球的反彈高度,一人做記錄。 學生操作時師提醒:把球的上沿對齊墻上的刻度線,要看清球的反彈高度并迅速作好標記,測量要準確,記錄的結果取整厘米數就行了。 學生點評:他們四人組合作的怎么樣?好在什么地方?還有什么地方要改進?還有什么地方不明白? 2、學生實驗 全體學生分成四人小組,每個小組的人員明確分工。 第一次活動:每組拿一個排球,選擇不同的高度做三次實驗,記錄下數據,并計算出每次的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球的彈性)。 完成后讓學生代表交流自己組活動的過程和計算的結果。師追問:你發現了什么?(雖然每次下落高度和反彈的高度都不同,但反彈高度是下落高度的幾分之幾是很接近的。) 反饋各組的情況,對不太準確的集體分析原因,提出改進措施。 第二次活動: 師設疑:不同的球彈性會一樣嗎?猜猜看,為什么? 生驗證:每組用另外的兩種球在三個不同的高度進行實驗。完成后展示學生的實驗結果,提問:用不同的球做實驗,你發現了什么?和你剛才的猜想一致嗎? 全班交流歸納:不同的球從同一高度下落,反彈的高度不同,所以表示“反彈高度與下落高度的關系”的分數也是不同的,表明不同球的彈性不一樣。 三、全課總結 提問:這節課,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 讓學生自由說說,師引導學生從認知和情感兩方面來交流。 四、閱讀拓展 1、學生閱讀課本73頁的“你知道嗎?”,讀完后說說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2、師提問:有兩個同樣的籃球,一個球的氣足,另一個的氣不足,它們的彈性會一樣嗎?為什么? 妙題集錦 提高題 補差題 錯題集錦 錯因分析 板書設計蘇教版(五下)"球的反彈高度"教學設計來自第一范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