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設計活動方案》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北師大版《數學》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可能性的大小,88頁。一、教學目標
1、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方式,能自主地設計一些活動方案。
2、探索運用可能性的知識,對實際生活中的事件與現象進行合理設計的方法,從而培養了學生分析、推理的思維能力,提高了解決問題的能力。
3、感受到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系,體驗獲得設計方案成功的愉悅,培養學習的興趣和自信心。
二、教材分析
“可能性的大小”這一內容屬于“統計與概率”的教學范疇,本單元學習的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和運用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知識,設計日常生活中的方案兩部分內容。《設計活動方案》這一專題內容主要有三個部分:一是提出設計方案的要求,在學生學習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基礎上,提出讓學生自主設計活動方案。其目的是:一方面進一步鞏固分數表示可能性大小的方式,另一方面能創造性的運用所學的知識,設計符合實際的活動方案,以增強學生學習的樂趣。在提出設計方案后,教材呈現了幾種提示性的設計情況,這反映了學生在設計中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做一做”是通過另一個實例進一步讓學生嘗試設計。而實踐活動的內容,則是結合生活中的具體事件,請學生根據相關的條件,運用可能性的知識,設計一個促進銷售的設計方案。針對教材的分析,創設教學設想如下:
(一)創設適當的教學情景。讓學生從游戲中激活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活動中,初步感知分數表示可能性的用途,為教學做好鋪墊,并激活嘗試用此方法設計方案的欲望。
(二)提供學生實踐操作的機會。實踐活動的過程就是學生運用數學思想方法創造性解決問題的過程。因此,要提供實踐操作的平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同時也能培養了學生的創新思維,充分發揮課堂的魅力,讓課堂“活”起來。
(三)體會數學的用處。教學中要讓學生深刻體會到數學“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領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感覺到數學的樂趣,學生的自信心就越來越強了。
(四)設計開放性的課堂。《設計活動方案》的內容為學生解決問題提供了素材,是學生活用知識的有效載體。在活動中學生要綜合運用各方面的知識,考慮多方面的需要,所以每個設計都要具有開放性。要學生根據自己的能力開展設計,為全員,全過程參與提供了機會。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最早參與課改的學校之一,幾年的課改實驗,使我們對課改的理念有了更深的領悟,再加上不輟的實踐與探索,所以在教學中偶有心得。學生在課改中,更是思維活躍,求知欲和好奇心強,喜歡通過動手實踐來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尤其是在愉悅的情境中學習更為投入,并且在知識系統上,已經學習了認識客觀事物可能性的大小,了解與相關條件的密切聯系,認識了等可能性和分數表示可能性等知識。因此,學生在已積累的可能性知識的基礎上,去探索新知識的愿望更強烈,并會從中感受到成功的喜悅。
四、教學設計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1、談話引入:同學們,你們喜歡做游戲嗎?有一些游戲既好玩,里面又有許多小秘密,今天,我們來玩一個“摸鯊魚牙”的游戲。
2、介紹“大鯊魚”的玩具,并說明游戲規則。
3、找兩名同學到前面來“摸鯊魚牙”,鯊魚有6顆牙齒,按到其中某一顆,鯊魚嘴會合上,咬住手指。同學、老師參與游戲,其它同學通過游戲想一想,發生鯊魚咬住手指的可能性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