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級上冊第六單元《設計活動方案》教學設計、反思及點評
(四)聯系生活,鞏固延伸。
1、同學們,大隊部傳來一個好消息,要為每班開展一日觀光活動,有三種觀光入場券,紅色—博物館,綠色—植物園,粉色—動物園,要想從中為每班抽到去博物館的人數占2/5,應怎樣設計抽券箱。
2、學生根據自己的經驗進行合理設計,對設計結果開展交流。
[及時必要的鞏固練習,有利于學生及時地內化知識。題目具有一定的開放性,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五)小結提升,課外實踐。
1、本節課你有什么發現、收獲?
2、出示課后實踐題,建議以小組為單位,課后活動。
[鞏固深化本節課的知識,使學生體驗到學習收獲的快樂和成功,并創設課外實踐,激發了學生課外活動的興趣,提高了應用意識。]
五、課后反思
(一)注重創設情境,讓學生從現實生活中學數學。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標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教學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理解、認識數學。”
教學中讓學生在“摸鯊魚牙”活動中,體會到學習內容與現實生活那么接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會越高。這一情境的設計,不僅讓學生對可能性知識進行了回顧,而且使學生產生了自己想探索的需求,情緒高昂地積極投入到活動中來。
(二)重視操作實踐,讓學生在活動中學習數學。
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因此,在數學過程中,十分重視學生的實踐活動和直接經驗。讓學生充分動手、動口、動腦,在活動中自己探索數學知識與數學思想方法,在活動中體驗成功。
數學課標指出:“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為了要保證學生的主體地位,我尊重學生的選擇,允許學生根據自身的需要選擇教學內容,為學生創設自由、民主的合作氛圍。讓不同的學生根據相同的興趣走到一起,共同品嘗成功的快樂。
(三)加強合作交流,引導學生自主探索學習。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課堂上,我比較注重學生的合作學習。學生積極參與教學活動,在學習中十分重要。不僅可以培養合作學習的精神,而且還可以達到互相學習、互相補充的目的。因此,我在教學中,注重交流的時效性,保證讓學生全員參與,給予充分的時間,使學生實現表現自我的欲望,課堂頓時成立學生展現自我個性的舞臺。
(四)注重挖掘開放性因素,培養學生思維的創造性。
課程標準中倡導: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因此,我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數學方法。由于學生能夠自主、積極地參與活動,活動中又為學生留出了自主探索的空間與時間,這樣就為學生創造思維的培養提供了前提條件。在此基礎上,我努力挖掘活動內容中開放性因素,給學生創造自主發揮和創造的機會,讓學生在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中發現、分析、歸納出數學知識,這無疑是對學生創造性思維能力的鍛煉。
(五)關注學生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獲得成功的體驗,樹立學習自信心。
“情態與態度”之所以作為課標中四大具體目標之一,是因為把數學課堂看成是素質教育的課堂。數學教學不僅傳授知識,培養能力,更重要的是使學生積極參與數學活動中來,對數學充滿好奇心與求知欲,并獲得成功的體驗和克服困難的信心。在教學中,學生回答問題后,使用不同的表揚激勵手段,讓學生享受成功的喜悅;當學生回答不出來時,不馬上告知答案,而是一起研究探索答案,讓學生知道克服困難,從而形成良好的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