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實驗版五年級上冊數學第四單元簡易方程第3節教學設計及反思
第二課時 稍復雜的方程(二)
教學內容:教材第69頁例2。練習十三的第1題。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情景使學生會列方程并解較復雜的方程。
2.使學生體會列方程解應用題的好處。
3.讓學生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算法。
教學重點:掌握解形如a(x+b)=c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正確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
解方程:3x-10.2=1.8 5x+63=93 6x+15x7=141
二、新授
1.教學例2:
(1)出示復習題:媽媽買了2kg蘋果和3kg梨,已知每千克梨2.8元,蘋果每千克2.4元,媽媽一共要付多少錢?
① 獨立列式計算:2.4x2+2.8x3=13.2(元)
② 說出等量關系:蘋果的總價+梨的總價=總錢數
(2)改題目為:媽媽買了2kg蘋果和3kg梨,共付13.2元,已知梨每千克2.8元,蘋果每千克多少錢?
① 獨立列方程解答。解:設蘋果每千克x元。
2x+2.8x3=13.2
② 說出利用了什么等量關系?
(3)繼續改題目為:把梨的數量由3kg改成2kg
① 審題后提問:可以怎么用方程解?
② 除了2x+2.8x2=13.2外,還可以怎樣列方程?利用了什么等量關系?
由:(蘋果的單價+梨的單價)x2=總錢數
(2.8+x)x2=13.2
③ 討論:這樣的方程可以怎么解?利用原來學習的知識可以把題中的哪一部分看成一個整體先算?
④ 學生獨立在書上完成。
三、鞏固練習
解下列方程:2(x-2.6)=8 8(x-6.2)=41.6 5(x+1.5)=17.5 (x-3)÷2=7.5
課后小記:利用這樣的層層遞進的方式,把例題中的難點逐個減弱,在教學例題的解法時,很多的孩子把例題的方程轉化成了第一種方程(即根據乘法分配律)這也不是不可行的辦法,再表揚這些孩子的同時,我提出如果根據現在的方程,不變化有沒有辦法可以解決呢?只有一位學生聲音小小的說道:“那可以把其中的一部分看成整體!”馬上就突破了這道題的難點地方,從作業的總體情況看來,還比較不錯,但是對計算完的結果的檢驗有些學生還是仍舊沒有養成良好的習慣,還需多加督促。
第三課時 稍復雜的方程(三)
教學內容:教材第70頁例3。練習十三的第6、7題。
教學目標:
1.理解實際問題中有關和、差、倍的數量關系。
2.初步學會設一個未知數,列方程解答含兩個未知數的實際問題。
3.培養學生的比較、分析能力和類比學習能力,會根據題意選擇算法。
教學重點:掌握解形如ax+bx=c方程的解法。
教學難點:正確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系,列出方程。
教學過程:
一、復習準備
1.填空
(1)學校科技組的男同學人數是女同學的3倍。設女同學有x人,男同學有( )人,男女生共有( )人,男生比女生多( )人
追問:如果這里設男生為x人,女生有多少人,該如何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對比兩種不同的設法,你覺得設哪個量為x,另一個量比較容易表示?
(2)媽媽的年齡是孩子年齡的2.5倍,設孩子年齡為x歲,媽媽年齡為( )歲,媽媽和孩子一共( )歲,媽媽比孩子大( )歲
(3)2.5x+x=( )x 2.5x-x=( )x 運用了什么運算定律?
2.口答:根據下面的兩個條件,你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
地球上的陸地面積約為1.5億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為陸地面積的2.4倍。
預設:(1)海洋面積是多少億平方千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