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上第二單元小數除法
用計算器探索規律
結合小數除法的學習,教材安排了用計算器探索規律的內容,讓學生感受發現規律的樂趣,同時體會計算器的工具性作用。
例10
(1)包括“用計算器計算——觀察發現規律——用規律寫商”三部分。其中商的規律是:都是循環小數;循環節都是被除數的9倍,如
1÷11=0.0909…的循環節是09,
2÷11=0.1818…的循環節是18,
3÷11=0.2727…的循環節是27,
4÷11=0.3636…的循環節是36
根據這一規律就可以直接填出下面一組題的商。
(2)教學建議:① 讓學生經歷的發現規律的思維過程,即觀察、對比、分析的過程,要給留給學生足夠的獨立思考時間。② 可以采用先獨立發現,再小組交流的方式組織教學。③ 用發現的規律寫出商后,要問“你是根據什么來寫這些商”,讓學生說出自己應用規律的思維過程,加深對規律的理解。
解決問題
這里安排了有特殊數量關系的連除問題(例11)和根據實際情況用“進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值的問題(例12)。
例11及“做一做”
(1)需要連除解決的實際問題,特點是:總量與兩個變量有關系,并隨著兩個變量的變化而變化。
(2)題中“7天”這個條件通過“上周”這個詞隱藏了起來。
(3)通過兩個學生的對話呈現了兩種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體現了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
(4)兩個學生的思路、解題過程都沒有完全呈現,讓學生自己參與完成。
(5)“做一做”的題目,在解決問題中不但要用到小數除法,還要用到小數乘法,知識的綜合性更強。
(6)教學建議:① 在引導學生分析數量關系時,可以采用先獨立思考、再小組交流的方式進行。如果學生有困難,教師應給予必要的提示,比如問學生“能一步算出每頭奶牛每天的產奶量嗎”,“如果不能,那么應該先算什么,后算什么”……也可通過線段圖形象地表示數量關系。② 要鼓勵學生多向思維,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但不能要求每個同學都掌握多種解題方法。
例12及“做一做”
(1)安排了兩道小題,分別教學:在解決問題時,需要根據實際用“進一法”(第1小題)和“去尾法”(第2小題)取商的近似值。
(2)兩題算出的結果都是小數,由于要求的瓶子數和禮品盒數都必須是整數,因此都要取計算結果的近似值。在取近似值時,不能機械地使用“四舍五入法”,而是要根據具體情況確定是“舍”還是“入”。
(3)強調“在解決實際問題時,要根據實際情況取商的近似值”。
(4)教學中,不要求學生掌握“進一法”“去尾法”這些概念,只要學生能根據具體情況掌握這些求商的近似值的方法就行了。可讓學生說一說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進一法”或“去尾法”,感受這些方法的現實意義。
五、教學建議
1.抓住新舊知識的連接點,為小數除法的學習架設認知橋梁。
本單元內容與舊知識聯系十分緊密。小數除法的計算法則是以整數除法中被除數和除數同時乘上相同的數(0除外)商不變,以及小數點位置移動規律等知識為基礎來說明的。小數除法的試商方法、除的步驟和整數除法基本相同,不同的只是小數點的處理問題。因此,要注意復習和運用整數除法的有關知識,為新知識的學習奠定好基礎。
2.聯系數的含義進行算理指導,幫助學生掌握小數除法的計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