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下數學第六單元教案 第二課時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教學目標:
1、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認識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
2、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
教學重難點:了解復式折線統計圖特點,能對數據進行簡單分析和推測。
教學過程:
一、依據提綱 自主預習
1、將126頁第9~14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
2、試著把兩個折線統計圖合成一個。
3、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
二、匯報交流 學習新知
1、出示例題2:第9~14屆亞運會中國和韓國獲金牌情況如下表:
師:看出兩個國家各屆金牌數的變化情況,我們可以用折線統計圖把數據表示出來。(師生共同完成兩個國家的金牌折線統計圖)
小組討論:這兩個折線統計圖,現在怎樣做才能更方便地比較兩國獲得金牌數量的變化情況呢?(引導學生說出可以把兩個單式折線統計圖合并成一個。)
(先獨立思考,然后共同完成復式折線統計圖。)
師:觀察、比較單式折線統計圖與復式折線統計圖的不同點。
(認識單式折線統計圖有局限性,體會到引入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可以比較方便地比較兩組數據的變化趨勢。)
總結:從兩條折線的變化趨勢,可以看出中國獲得金牌的數量呈上升趨勢,韓國則趨于平穩。
問題:根據畫好的復式折線統計圖,試著回答下面的問題:
(1)中國和韓國分別在哪一屆亞運會上獲得的金牌數量最多?
(2)哪一屆亞運會兩國金牌數量相差最少?
(3)根據統計圖,簡單分析兩國在歷屆亞運會上的表現。
(4)你還能提出什么問題?
學生思考并回答問題,體會引入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必要性。
三、練習鞏固 檢測反饋
出示“做一做”內容:李欣和劉云為了參加校運動會1分鐘跳繩比賽,提前10天進行訓練,每天測試成績如下(單位:次),根據表格中的數據畫出復式折線統計圖。
(1)李欣和劉云第一天的成績相差多少?第十天呢?
(2)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呈現什么變化趨勢?誰的進步幅度大?
(3)你能預測兩個人的比賽成績嗎?
(4)你還能發現什么?
學生根據要求畫出復式折線統計圖,教師引導學生分析統計圖,體會到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同時學習分析折線統計圖包含的信息。
總結:李欣和劉云跳繩的成績都呈逐步上升的趨勢,但上升的情況不同。李欣是穩步提高,劉云忽高忽低;李欣最后四天的成績呈上升趨勢并且比劉云好,而劉云最后四天的成績不如自己前幾天的最好成績。由此可以預測李欣的比賽成績可能會超過劉云。
四、總結評價
復式折線統計圖的優點是什么?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
五、檢測練習
宏宇電器2008年1-9月兩種品牌彩電月銷售量統計如下表:(表略)
1)、制作復式折線統計圖。
①、反饋學生畫的復式折線統計圖,同桌進行互評。
②、投影出示學生的作品。
2)、根據統計圖中得到的直觀信息回答問題
①、哪個月兩種品牌彩電銷量相差最小?
②、你還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③、如果你是商場經理,這個統計圖對你有什么幫助?為什么呢?
六、板書設計:
復式折線統計圖
數量增減變化 便于比較
教學反思:通過本節課的教學,學生感受到單式折線統計圖的局限性,認識了復式折線統計圖,了解了復式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學生能根據需要,選擇條形、折線統計圖直觀、有效地表示數據,并能對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和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