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頃和平方千米教學案例
1.合理地活化教材,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系。《課標》的基本理念告訴我們:“教材的最大作用是為教師指明教與學的方向,教師不應該只做教材忠實的實施者,而應該根據需要,對教材重新開發和創造。”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中應根據學生的生活實際“活化”教材,使教材貼近學生,成為學生感興趣的題材。所以,教學中根據學生所熟悉的生活環境,選取了“市府廣場”作為這節課學習活動的題材。這樣,就將生活中豐富的數學內容展現在學生面前,使學生真正理解、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使教材真正成為有利于學生自主探索、獨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教材”,從而達到依據新理念,活化舊教材的目的。
2.建立優化的學習方法,讓學生自己去構建知識。數學家弗賴登塔爾說過:“學習數學的唯一正確方向是實行‘再創造’,也就是由學生本人把要學的東西自己去發現或創造出來,教師的任務是引導或幫助學生進行這種再創造工作,而不是把現在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如,本案例圍繞“市府廣場的占地面積”的探究,學生經歷了從現實題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并從數學角度分析問題,再到運用數學方法解決問題的學習過程。這樣,學生通過自主探究,從中理解到了一個數學問題是來自生活中的實際,同時又將課本的例題巧妙融入到現實的數學問題之中,以及結論又是怎樣獲得的。學生從中獲得的就不僅僅是結論,更重要的是經歷了結論的形成過程,這對學生的發展是非常有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