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小數 教學設計
“有什么要補充的嗎?”
“老師,我認為還應該加上一句‘能化簡的要化簡’。”
“你說得真好,考慮得也很全面。”
這時又有一個學生舉手。“請你站起來說說,好嗎?
“在計算過程中,有簡便的要用簡便的方法”
“老師,還要補上:先按整數乘法算出結果是多少。”
“你們真不簡單!”
(設計意圖:這是本節課的重點。教學中我先設法調動學生的感官,讓學生觀察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的關系,初步感知確定小數點的方法。在教學時,設置疑問引發學生思考,課堂上形成了兩種不同的觀點,討論、探究到了高潮,矛盾的焦點十分集中。我運用課件適時地引導學生進一步觀察、比較,找出解決的方法,從而抽象出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教學中引導學生觀察、討論、探究,充分發揮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合作、交流,激發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抽象思維的能力,調動了學生的情感,激發了求知欲。這樣,既讓學生掌握了知識又訓練了學生的觀察和計算的能力。)
三、鞏固練習:
1、課件出示課本“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觀察,指名說說如何確定積的小數點。
指名回答。然后,再在書上完成。
2、課件出示“練習十五”第2題(當醫生,找病根)
①“怎樣進行改錯,你有什么好的辦法和建議?”
②先找出問題,指名改錯。
③“有什么要補充的嗎?”(能化簡的要化簡。)
3、“練一練”第2題。
分小組,比賽完成。
請學生自評,然后互評。
(設計意圖:通過點積的小數點、小組比賽、反饋練習等形式,讓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尤其是積中的小數點的定位問題。這樣既訓練了學生的觀察能力,比較的能力,又能訓練學生主動發現問題,并設法解決相關問題的能力。)
四、拓展練習。
1、 課件出示練習:
用一根鐵絲恰好能圍成一個長方形。已知這個長方形的寬是1.8分米,長是寬的2.5倍,這根鐵絲長多少分米?
2、讀題后,讓學生簡要分析計算的方法。
(設計意圖:通過出示拓展題,進一步鞏固所學的知識,同時開闊了學生的視野,調動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六、課堂作業:
練習十五第1、3題。
五、小結:
1、本節課學會了什么?
2、你還有什么問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