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小數”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教材第82~83頁例1、“試一試”以及相應的練習。[教學目標]1、使學生通過自主探索,理解并掌握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相應的式題。2、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參加教學活動,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培養他們初步的推理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并能用數學語言表達自己的想法并進行交流。3、使學生進一步體會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感受數學探究活動本身的樂趣,增強學好數學的信心。[教學重點]確定積的小數點的位置。[教學難點]理解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后,得到的積回歸小數乘法積的推理過程。[教材簡析]本課學習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其教學的生長點是整數乘法。然而, “按整數乘法相乘后怎樣得到原來的積”,則需要經歷一個嚴密的推理過程,教材安排兩次探究活動: 第一次在例1,思考虛線框里三個箭頭以及上面的“10”“÷100”的意思,扶著學生經歷推理過程;第二次在“試一試”,讓學生在三個箭頭上面的括號里填數,并寫出左邊豎式的積,獨立進行推理。在兩次探究以后,比較各題中兩個因數與積的小數位數,發現“兩個因數一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這一規律,在理解算理的基礎上得出在積里點小數點的操作方法。同時通過歸納推理的方式總結出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教學過程]一、在“情境”中引發問題1、復習舊知:小明搬了新家,這是他家的建筑平面圖。你能計算每個房間的占地面積嗎?說說你是怎樣算的?書房的面積:33=9平方米廚房的面積:2.72=5.4平方米,先按照整數乘法進行計算,因為2.7中有一位小數,所以積中也有一位小數。客廳的面積:3.215=16.05平方米 先按照整數乘法進行計算,因為3.21中有兩位小數,所以積中也有兩位小數。2、提出問題:有沒有同學能計算臥室的面積?列出算式:3.62.8 (學生苦于無法計算,面露難色)指導觀察:“3.62.8”和剛才的乘法算式有什么不同?揭示課題: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探討“小數乘小數 ”的計算方法。(設計意圖:從計算“房間的面積”這個生活原型引入,突出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在計算房間面積過程中,既復習了已有知識,激活了新知的生長點,又引出了“小數乘小數”的新的數學問題,給計算教學增添了濃郁的現實意義。) 二、在推理中實現轉化(一)嘗試計算,引導推理1、估一估,確定積的范圍先估計一下,“3.62.8”的積大約是多少? 估算方法一:43=12平方米,把3.6和2.8分別看成最為接近的整數,把兩個數都看大了,準確得數比估計的數小,所以積小于12平方米。方法二:33=9平方米,把3.6和2.8分別看成比較接近的整數,把3.6看小,2.8看大,所以積在9平方米左右。確定范圍:通過剛才的估計,我們知道“3.62.8”的積應該小于12平方米或是9平方米左右,那么準確得數究竟是多少呢?我們可以用豎式來計算。(設計意圖:在豎式計算之前先估一估,一方面使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與靈活性,在不要求精確結果的情況下可以使用估算方法很快解決實際問題。同時不同估算方法得到的結果也能為探索筆算方法提供正確結果的大致范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