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頃和平方千米》教學設計――蘇教版國標本五年級上冊(第一課時)
4.鞏固練習
(1)做第82頁“練一練”第1題。
先讓學生獨立計算,再討論這個足球場的面積是不是有1公頃。
(2)做“練一練”第2題。
教師對教室地面的長和寬進行步測后,師生共同計算出面積。再算一算多少個這樣的教室地面面積是1公頃。
三.課堂小結:
談話:今天我們學習了什么內容?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么收獲?還有什么問題?
四.聯系實際,解決問題
現在我們來看一看太湖水面積用“公頃”做單位大約是多少?
2250000000平方米=225000公頃
225000公頃比2250000000平方米方便的多了。
練習十四第1、2、3、4題。
教學后記:
在備課時,我考慮到公頃的認識也是來源于生活實際的一個數學知識。因此,公頃產生的需要應該成為教學內容之一。設計了課堂教學的第一個環節。我原來設計的: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780( )。結果在課堂上學生就單位填寫為平方厘米還是平方分米爭論起來。好處是學生對面積單位的大小和運用掌握的更好了。不好的是這種爭論影響了本節的新課進程。為此,我將題目改為計算機屏幕的面積大約8( )。如果課堂上時間允許,我還是認為此題不改的好。太湖水面積大約 ( )。這道題在課堂教學中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堂上學生有報出公頃的,也有報出平方千米的。我說我知道用平方米來做單位的面積大約是2250000000,一邊說一邊寫出來,讓學生讀。學生們在讀2250000000平方米時,感覺到數字太大了。一是不容易看大小出來,二是不好讀出來。自然理解了公頃產生的必要。
從已經學過的面積單位出發,介紹公頃面積的大小,不僅僅有幫助學生接受和理解的作用,還能引導學生認識面積單位之間相互的聯系,更有助于學生對所學面積單位的認識和理解。
先計算一下自己學校操場的面積,能很有效的引導學生想像1公頃的大小。
在課堂上,我出示:讓28個學生手拉手圍成一個正方形,這個正方形的面積大約是100平方米。多少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大約是1公頃?學生對問題的爭論,幫助我理解了教材出示這樣一個練習的意圖:學生對100和1000的感覺是需要創造環境和條件讓學生自己去找的。我們以為很是簡單容易的內容對學生來講卻不是的。課堂上就有一位學生用畫示意圖的方法來說服他的同座同學。需要有100個這樣的正方形。面積才大約是1公頃。這樣的學習才是真正有效的學習。
最后,當我讓學生們完成了太湖水面積大約2250000000平方米=225000公頃時。有學生提出:要是還有一個更大的面積單位,這個數字還能再小一些,還要好看,好讀。為我下一節課的學習做好的鋪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