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數乘小數”教學的前思后想
2、精心設計探究活動,有效引導學生合理建構。
根據學生的數學實際,學生由于以往學習乘法的經驗,對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有一種直覺:按照整數乘法計算,對于積的小數位數的確定方面部分學生會有一定的困難。因此,我在算法的教學方面,讓學生放手去探索,通過對比兩種學生中典型的計算,及時引導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在彼此交流的過程中,學生意識到正確的算法;這時學生處于一種欲言又止、欲休還語的情形,自然生發出對于積為什么是兩位小數的算理闡述需求,在通過學生之間再次交流,分享思考的成果,同時照顧的學習水平不同層次的學生的實際,安排了根據各自需要進行算理闡釋:獨立想、與同學討論、自學課本……等不同的學習活動,在互動中理解了算理。
學生經歷了一次完整的探究活動,所得到的數學經驗還停留在淺層次上,需要進一步進行驗證,于是又安排第二次探究活動:獨立計算陽臺的面積,先想一想怎樣才能得到原來的積?并試著解釋積為什么是幾位小數?
有了前兩次的探究活動積累的經驗,學生對小數乘小數積有幾位小數,已經有了較為深刻的感性經驗,但僅憑著兩道算式的結果來發現積的小數位數與兩個因數的小數位數之間的關系,在歸納時,素材上不免偏少,不能令人信服,于是又安排了點小數點的練習,要求學生運用剛才的經驗確定積的小數點。學生反饋較好,自覺運用剛才學到的方法進行推理,正確確定積有幾位小數。
正是由于對兩次探究活動的精心設計,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合理的構建,使得接下來對于小數乘小數的計算方法的總結便水到渠成。
3、恰當關注“轉化”思想,有效反思學習過程
“小數乘小數”的教學讓學生掌握計算方法、明白算理、并形成計算技能不是教學的最終目標,其實與知識技能同樣重要的是滲透在其中的“轉化”這一數學思想,作為教師應當給予一定的關注:應該滲透的教學的主要環節中,讓學生在反思整個學習的過程進行體會與必要的提升。
總之,在這節課上,教師對于一些細節的處理上顯得粗糙,不夠細致;在課堂氣氛的調節上,不夠靈活多變等等,需要我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