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統計表》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數理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復式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分析問題。
教學準備:多媒體、實物投影儀、計算器,課前調查好家庭中的電話數量。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學校開設了好幾個興趣小組,我們班有很多同學都參加了自己喜歡的興趣班,使自己的學習生活變得更加多姿多彩。今天老師帶你們去參觀一下青云小學,看看青云小學五年級同學參加興趣小組的情況,好不好?
(課件顯示教科書第105頁例1的場景圖)
2、提問:這是青云小學五年級四個興趣小組的活動情況,從圖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讓學生分別說出是什么興趣小組,各有幾名男生,幾名女生。)
3、教師邊出示4張統計表,邊提出要求:你能把四個興趣小組的人數填在統計表里嗎?學生在教科書上各自填寫,提醒學生注意核對數據。
4、請同學們比一比:這四張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處。
相同點:結構中都有性別和人數兩欄;不同點:每張統計表都只反映了某一個興趣小組的男女人數情況。
5、搶答題:從這4張表上,我們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現在老師有幾個問題你能回答嗎?(限時3秒)
(1)哪一組的男生人數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個小組一共有多少人?
學生回答后,師:剛才第一個問題在規定時間內能找到答案,怎么第三個(或第二個)問題在規定時間內不能找到答案呢?什么原因?
(生:第一個問題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結合四張表格進行計算才能得到,比較麻煩。)
師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個問題的答案,誰能出個好主意,可以對這四張表格進行怎樣處理?(合并)
二、認識復式統計表
1、在合并過程中初步感受。
(1)師:那怎么合并呢?(學生可能回答,把四張表豎著接在一起,教師出示表,課件演示1,四張單式統計表豎著接拼在一起)
(2)組織學生討論:對合并后的統計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議?課件出示2(把性別、合計一欄重復的部分刪去)
(3)提問:你覺得這張統計表明確嗎?哪里不明確?出示表3(把性別、組別、人數放在表頭里)
(4)引出表頭,學生設計表頭。
選擇幾名學生的設計作品集體評講,重點說明表頭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義。(板書:表頭、橫欄、縱欄、數據)
(5)師問:同學們,現在你能從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個興趣小組一共有多少人嗎?(還是不能,再添一欄)
(6)添總計一欄。出示表5(屏幕顯示有總計一欄的統計表)
師強調:為了醒目給人一眼看出合計數和總計數,一般總計這一欄放在最上方。(同時課件顯示)
(7)完整統計表。(課件顯示標題、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