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統計表 教案(精選4篇)
復式統計表 教案 篇1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理解復式統計表,并能正確填寫復式統計表的數據,分析數據所包含的信息。
2、讓學生經歷復式統計表的形成過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學生從數據中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培養學生的統計意識。
3、通過展示豐富生動的生活資源,激發學生對數學的美好情感。
教學重點:能根據相關數據填寫、分析統計表。
教學難點: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每人一張四個興趣小組活動的單式統計表,每組一張空白方格表,分小組統計家庭電話擁有情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提出問題
1.談話引入。
師:為了豐富課余生活,我們學校開設了很多興趣小組活動,比如五年級就開設了號鼓隊、書法組、繪畫組和美工組。請看這是我班同學參加各個興趣小組的人數情況。
(電腦出示四個興趣小組活動的圖片及我班同學參加各個興趣小組的人數信息。)
2.提問。
師:課前,大隊部的許老師請我們把這些信息進行統計,你準備把這些信息以什么樣的統計形式反映給許老師呢?
3.填表。
師:你會把這四幅圖反映的人數信息填入相應的統計表嗎?
(電腦出示四個興趣小組活動情況的統計表)
學生填表。
師:都填好了嗎?看一看,你填的和我的一致嗎?
學生校對。
4.比較。
師:仔細觀察這四張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呢?
師: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呢?
師:很好,這里的每一張表只反映一個興趣小組的男女生人數情況。比一比,哪個組的男生人數最多?哪個組的女生人數最少?
5.提問。
師:是不是參加書法組的男生人數最多呢?我們就要依次查看這里的幾張表?從左往右或從上往下比較各組男生的人數。同樣要知道是不是號鼓隊的女生人數最少,我們還得再次查看這四張表,每一次都要查看這四張表都要從左往右或從上往下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感覺?
啟發:連我們都覺得這樣比很麻煩,同樣也不利于許老師進行比較。你有什么想法嗎?
生:把這些表合并成一張表。
師:合并成一張表這個創意好,值得表揚!(板書:合并成一張表)
二、合作探究 共同經歷復式統計表的形成過程
1.思考。
師:把四張表合并成一張表,合并成的這張表里要反映哪些內容呢?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四個興趣小組的名稱及組別。并指出不同的興趣小組我們把它稱之為組別。性別(合計 男 女)及人數。
師:誰能完整地說出這張空白表上要反映哪些內容?
2.小組合作,共同設計表格。
師:性別、人數和組別這三部分內容怎樣在這張表里反映出來呢?請動腦筋想一想,然后六人一組,組長拿出空白表一起交流,并把你們組的想法在這張表中設計出來。看一看哪一組設計的比較合理?
小組共同討論,設計表格。
3.全班交流。
① 評議。
展示其中幾個小組設計的表格,共同評議完成情況。
先展示形式不同的兩份表格。
交流:請看這兩組設計的表格。它們有什么不同呢?
師:這兩份表格只是性別和組別的位置對調了一下,都是可以的。
再展示兩份表格。(一組缺少了“性別”,另一組既有性別也有組別。
師:這兩組有沒有把我們剛才所說的三部分內容都反映進去呢?性別都反映了嗎?組別呢?
② 思考。
師:性別應寫在哪兒呢?可不可以與組別集中到同一格?
師:這一格既要反映性別又反映組別,怎么辦?
師根據回答把這一格一分為二。寫上性別及組別。
師:性別和組別都有了,那人數寫在哪里呢?
師:表示人數的數據填在中間的空白區域,“人數”這個詞該填在哪里呢?你們想不想知道?
指出:人們經過研究,覺得把人數這個詞也和組別性別一樣都集中到這一格。請看。
媒體動態演示把人數插入表頭的過程。
師:這就是統計表的表頭,誰能說說這個表頭的意思?
指2名學生回答。
師:在生活中,人們為了統計出總人數會增加總計這一欄,總計與合計可以放在表格的前面也可以放在表格的后面。
4.填表。
師:聯系剛才的四張表,你能有序地填出這里的數據嗎?
組長發給每人一份表格,學生獨立填寫。
5.交流:
師:你是怎樣填的?先填的是哪些數據?然后呢?
根據學生的回答,媒體依次閃爍所填的數據。
師:這里的42是怎樣算出來的?怎樣檢查算的對不對呢?
師:如果我要知道這個班一共有多少人?只要看哪一格?
指出:算準總計格中的數據后一定要認真檢查,確保準確無誤。
填上日期。
5.說一說。
師:從這份表格中,你能獲得哪些信息?
生自由說說自己所獲得的信息。感受復式統計表所反映的信息容量大。
6.比一比。
師:把這份表格和剛才的四張小表比,有什么不同?
師根據學生的回答相機板書:便于比較。
師:如果把這四張小表叫做單式統計表,那么象這樣的統計表就稱之為復式統計表。
板書:復式統計表。
師:試想如果把這樣的一份復式統計表交給許老師,許老師會怎樣?
三、分層練習 加深理解
1.完成“練一練“。
師:今天是2007年12月18日,不久將會迎來令人激動令人興奮的2008年,在神州大地上將會舉辦我們期待已久的第幾屆奧運會?你們知道第25屆到第28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一共取得了多少枚獎牌嗎?
媒體出示第25屆到第28屆奧運會上我國運動健兒取得的獎牌信息。
師:你會把這些信息填入這張統計表嗎?
媒體出示一張空白的復式統計表。
師:要填寫這張統計表,首先要設計好表中的欄目,這里的表頭怎樣設計呢?在小組里相互討論討論。
小組討論后共同形成表頭。
師:你能把這里數據有序地填出來嗎?
學生獨立填表。
集體交流后,說一說怎樣檢查這里226算的對不對?從這張表里你知道些什么?你還能想到些什么?
2.練習二十第1題。
① 出示完整的表格。(包括數據)
師:奧運會能在我國舉辦,說明我國國力強大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請看這是國家電信部門統計的我國2004年第一季度每月電話新增情況。你能看懂這幅統計表嗎?
媒體出示完整的統計表。
師:要看懂這份統計表,首先要看懂表中的欄目。
② 回答教材提出的兩個問題。
師:你能回答出下面兩個問題嗎?
媒體出示問題。
生回答并說出是怎樣比較的?這些數據說明了什么?
3.完成本班學生家庭電話擁有情況統計表。
師:課前,請各小組統計你們組家庭電話擁有的數量,都統計了嗎?我們班的情況又是怎樣的呢?請各組依次匯報,共同填寫我們班的電話擁有數量。
匯報后分組計算固定電話、移動電話和全班擁有電話的數量,并檢查。
四、課內總結 課外延伸
師:今天你學會了什么?都有哪些收獲?
師:我們知道統計表可以整理分析數據,同樣統計圖也具有這樣的功能,也可以整理分析數據。今天我們又學習了把幾張有聯系的單式統計表合并成一張復式統計表,受此啟發,你還能聯想到什么問題呢?
生:幾張有聯系的單式統計圖是不是也可以合并成一張復式統計圖呢?
師:這個問題提得好!有興趣的同學課后可以去多觀察多思考,下一節課我們再共同來研究。
復式統計表 教案 篇2
教學內容:復式統計表
教科書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題第1、2題。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讓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一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讓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數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
還有幾分鐘就要上課了,老師想和大家聊一聊,聊什么呢,就聊一下大家的興趣愛好吧。你有什么興趣愛好呢,說說吧。
1、今天,張老師帶來了青云小學五年級四個興趣小組活動的圖片。一起來看一下。從這些圖片中你獲得了哪些信息呢?還有嗎?(,有四個組,航模組男生8人,女生6人……)
2、為了能更清楚看出各組的情況,通常我們把這些數據填入統計表中。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統計表。(板書:統計表)
3、老師這里就有四張統計表。你能把四個組的信息填入相應的統計表中嗎?
把書打開,填在書上。(學生獨立填寫)。
好了嗎,請仔細核對數據。填對了嗎?仔細觀察這四張統計表,他們有什么共同點?(都有性別,都有合計)。
合計數你是怎么求的?同意嗎?課件逐步展示。
4、請大家仔細觀察這四張統計表,回答老師的問題:航模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術組有女生多少人?美術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反應真快!為什們回答的這么快?
5、那下面這幾個問題你能很快回答出來嗎?請聽題,哪個組男生最多?哪個組女生最少?四個組里面男生一共有多少人?這四個組一共有多少人?你能很快說出來嗎?(有困難。表格里沒有,要在四張表中找一找,再通過計算才能得到。)
6、是呀,這四張統計表都是單一的反映了一個組的情況,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一些情況進行對比或者了解四個組總的情況,這4張統計表就顯得不太方便了,那有什么好辦法讓我們一下子既能看出每個組的情況又能看出四個組總的情況呢,有沒有辦法?(可以把四張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張新的統計表)
嗯,辦法不錯。把這四個小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張統計表上!
7、那你覺得這樣的一張新的統計表應該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這樣的一張統計表里應該設置哪些項目呢?)小組之間討論一下!
指名回答。
8、對!把同學們所說的這些項目排列起來,首先要有性別,可以分為男、女兩欄,還要把每個組都列出來,最好要有總的情況,所以可以加上合計、總計,然后加上表格線、表頭,我們再給它添上一個名稱,最后加上日期,就可以制作成這樣一張統計表(課件逐一展示)。出示統計表。我們把這樣的統計表叫做復式統計表。板書:復式
二、新授。
1、首先我們一起來認識這一格(師指)一般統計表的左上角一格稱為統計表的“表頭”。(板書“表頭”)
首先我們來認識一下表頭,表頭用斜線分成三個部分:右上部分說明橫欄的類別;左下部分說明豎欄的類別;中間部分說明右下方的空格是留著填寫數據的。所以一個表頭可分為三部分,橫欄類別、豎欄類別、表中數據。課件展示并板書:橫欄類別、豎欄類別、表中數據
在這張統計表表中,“性別”是對橫欄內容的概括,它包括男、女這兩個欄目,
“組別”是對豎欄內容的概括,它包括四個興趣小組。
那么“人數”指的就是表格中填的數據,清楚了嗎?
2、好,表格制作好了,你會把相關的數據填進去嗎?
請同學們完成教科書上空白表格的填寫。
學生填寫。
3、請同學們看統計表,在填數據的過程中,你先填了哪些數據。是這一塊嗎?
你們也是先填了這些數據嗎?為什么?
接下來,你填了哪些數據呢?合計和總計,好,我們把合計和總計數填上去,
這里的總計數18和21是怎么算出來的?(把每個小組男、女人數分別相加起來)分別表示什么意思?
下面幾個合計數呢?又是怎么算的?表示什么意思?
4、那這里的“總計和合計交*的這一格39”你又是怎樣算出來的呢?
可能(1)把豎列四個小組的合計人數加起來的。
表示什么意思?四個小組的總人數。
還可以怎樣算呢?
(2)把橫欄里男生、女生的總計加起來。
表示什么意思?男女生總人數,也就是四個組的總人數。
像這樣橫著算出總人數數再豎著算出總人數,雖然方法不一樣,但計算結果一樣,平時用這兩種方法算一算,可以起到檢驗的作用。那如果兩次計算得到的結果不同,說明什么?
以后在填這類統計表的時候,可以用這種方法來檢驗一下。
最后填上日期。這張統計表就填寫完整了。(課件逐一展示)
5、現在,看著這張復式統計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師剛才提出的問題了呢?我們來試一試,哪個組男生最多?哪個組女生最少?這四個組男生一共多少人?四個組一共有多少人?答案都可以從表中直接找到,方便嗎?
6、嗯,的確很方便。那么你覺得這張復式統計表和前面四張統計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課件)
學生回答。
7、說得很好!這張統計表能容納的數據信息比前面四張統計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五年級四個興趣小組的人數情況,而且便于組與組之間進行比較。(信息全面,便于比較)板書
8、正因為如此,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常要用到“復式統計表”。
比如:
(1)開學時,張老師要統計我們學校每個年級的人數以及整個學校的總人數,就要用到復式統計表。
(2)學校對面的如海超市統計飲料銷售情況也要用到復式統計表……
三、教學“試一試”
1、復式統計表在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其實在競技體育中也往往會用到復式統計表。還記得剛剛結束的在我國舉行的體育盛會——第二十九屆奧運會嗎在這一屆奧運會上,我國體育健兒奮勇拼搏,獲得51枚金牌,位居金牌榜第一,取得優異的成績。請看一組信息。(出示課件)看完了嗎?
2、你能根據這些信息,獨立完成這張統計表嗎?拿出作業紙,完成這一題。
校對,你填對了嗎?你先填的是什么信息?
誰來說說這里的“總計326”你是怎樣算出來的?
學生回答。
還可以怎么算?都填對了嗎?
3、那么,從這張統計表中,你又能了解到哪些信息呢?
學生回答。
你能預測一下,2012年的倫敦奧運會中國隊能奪得多少枚金牌。
好!那就讓我們期待中國隊在倫敦奧運會上的精彩表現吧!
四、教學練習二十
1、我國的體育事業發展迅速,最近幾年民航機場的發展也很快,請看這一組信息。出示練習二十第二題。你會填嗎?填在書上。
數字比較大,可以用計算器來幫忙。
校對,填對了嗎?比較一下,這張復式統計表與前面的兩張有什么不同?為什么不把總計合計放進去?(也許設計表格的人覺得放進去沒意義)。
小結:復式統計表的具體形式是可以變化的。欄目設置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合理安排。
2、接下來我們來完成練習二十的第三小題。
1、請各小組長下去統計一下各小組擁有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情況。小組長匯報后,教師填在表格中,請同學們拿出作業紙二,完成這張復式統計表。一起校對,教師填進去。
2、看著這張復式統計表,你又獲得了哪些信息?
五、全課總結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復式統計表”,說說看,你有什么收獲?你覺得填寫復式統計表要注意些什么?
六、作業
完成練習二十、1剩下的題目
復式統計表 教案 篇3
蘇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第十單元教科書第105~106頁例1、“練一練”,練習二十第1、2題。
教材分析:
例1教學復式統計表,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出發,讓學生把四張單式統計表里的數據匯集在一張統計表里,認識復式統計表的構造,體會復式統計表的優點。教學過程分三段進行:第一段呈現了五年級4個興趣小組活動的情景及每個興趣小組男女生的人數,根據四幅圖里的信息和數據分別填寫四張單式統計表,讓學生在填表時感受組別、性別以及數量的內在聯系,為下面教學復式統計表搭建平臺。第二段向學生提出挑戰性的要求:把4個小組的人數合并填在一張統計表里。讓學生在填表時體會,表里的每一格都有相應的組別、性別;每個數據填入表格,都要根據它的組別、性別,找到相應的位置。這一段是例題的教學重點,教材給學生提供了結構完整的復式統計表,合理地降低了學生學習的難度,應先讓學生獨立填寫,再組織交流。第三段說說從統計表里知道些什么,進一步體會復式統計表的特點:它容納的數據信息比單式統計表多得多,全面地反映了青云小學五年級4個興趣小組的活動人數,便于組與組之間的比較。
設計思路:
1、數學新課程標準要求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學從學生感興趣的興趣小組活動入手導入新課,填好四張單式統計表后,明確每張統計表都只能反映某一興趣小組的男女生情況,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男女生人數進行比較就顯得不太方便,引出復式統計表。為了給學生留有一個思考的空間,設計了一個交流環節:我先把4張表進行簡單的疊加,引導學生發現有重復的地方,然后進行改進。學生又發現每一欄都是人數,指代不明。最后做出完整的復式統計表。這樣有助于學生理解復式統計表的結構。在學生對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有了清晰認識的基礎上,讓學生完整填寫表格,進一步體驗復式統計表的結構及特點。
2、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獲得真實的數據,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一方面既培養學生的統計能力,另一方面又凸現統計數據源于實際,必須真實可靠,強調了重要的統計態度。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具體的統計活動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根據收集、整理的數據填寫統計表,并能根據統計表中的數據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認識、填寫、分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中,進一步理解統計方法,發展統計觀念。
3、使學生通過學習進一步體會統計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系,感受學習教學的樂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在單式統計表的基礎上,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會填寫復式統計表,并能對統計表作簡單的分析。
教學難點:
認識復式統計表的結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 直接引入
師生談話:同學們,今天這節課老師和大家一起學習統計的知識。
(課件出示教科書105頁例一的場景圖)
師:這是青云小學五年級四個興趣小組的活動情況,從圖中能知道些什么?
師:你能根據上面的信息填寫下面的統計表嗎?(見書上105頁)
學生獨立填寫,師生核對,說說怎樣才能不填寫錯誤。
這個合計數你是怎么求的?
提問:同學們仔細觀察一下,哪個組的男生最多?哪個組的女生最少?
你能從表里面直接看出來嗎?
那男生一共有多少人?女生一共有多少人?這你能從表中直接看出來嗎?
是呀,要想知道這些數據這4張統計表就顯得不太方便了,這四張統計表都是單一的反映了一個組的情況,如果要對不同小組的一些情況進行對比就比較麻煩,你能想到什么好的辦法嗎?
二. 探究新知,經歷復式統計表的形成過程
1、合并統計表(展示課件)
2、問:就這樣行嗎?你有什么看法?
3、簡化合并的表格
4、問:對這一表格你有什么看法?
5、課件演示,這四欄都是人數,我們能分的清是哪個小組嗎?
6、通常還要加上總計一欄
7、你現在能一眼看出五年級一共有多少學生了嗎?
8、現在你覺得這個表格完整了嗎?(加上標題和制作日期)
9、總計一定要寫在最后一欄嗎?
10、出示總計數在第一行的表格
11、互換橫欄和縱橫內容讓學生說說統計表應該怎么填?
三、運用知識,鞏固對復式統計表的應用
1.指導完成“練一練”。
先讓學生說說題目提供的是什么數據,在指名介紹一些與這些數據有關的事。然后讓學生把上面的數據填寫在統計表里。
學生完成后,提問:你能分別說說金牌合計數、銀牌合計數、銅牌合計數以及總計數嗎?“總計數”是怎樣算出來的?還有不同算法嗎?從上面的統計表中你還能了解些什么?
2.指導完成練習二十第1題。
(1)簡單介紹“農村固定電話”“城市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的含義。
(2)提出填表的要求,并提醒學生用計算器計算“合計數”和“總計數”。
(3)討論教材提出的兩個問題,引導學生分別解答。
(4)指導學生分小組調查小組里同學家中擁有的電話數量。
(5)組織交流,指導學生記錄各小組收集的數據,并完成統計表。
3.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二十第2題。先讓學生獨立完成,再適當組織交流。
四、全課小結
這節課你學到了什么?你知道復式統計表有哪些特點?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獲?
五、課后拓展
選擇你比較感興趣的一個生活問題進行調查并制成一張統計表,要求讓同學看懂,并
能根據統計的數據提出一些自己的建議。
復式統計表 教案 篇4
第八單元《復式統計表》
教材與學情分析:本課的內容是義務教育新課程標準實驗教材第四冊p106~p108《復式統計表》。簡單的復式統計表的知識是在學生學過的一些簡單的統計圖表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統計源于人們的日常生活、生產實踐和科學研究中,統計知識的應用也日趨廣泛,統計的知識內容是數學教學過程中的一個重要部分。新課程標準把統計知識作為小學數學教學基礎知識來抓,學生從一年級開始就接觸認識了簡單的統計知識,并強調讓學生具體的情境中去體會統計的過程、對統計結果的簡單分析,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應用所學知識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從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系,又能逐步培養處理信息的能力。新課程標準中還明確指出要讓學生充分經歷一些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過程,掌握處理數據的技能等等的要求。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包含三個知識部分。一是調查獲取數據;二將收集到數據情況填寫統計表;三整理、分析表內信息,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我在教學中我們班部分小朋友一二年級體重調查情況出發,通過引導,讓學生由已學過的單式統計表引出簡單的復式統計表,體會他們的不同。通過“做一做”,對簡單的復式統計表加以鞏固,并在練習環節又設計了天氣情況調查和同學們喜歡吃的蔬菜情況調查,對新授知識加以提升。對教材情境內容進行了略微的調整,這樣既能與學生實際生活緊密地聯系在一起,又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體驗數據的收集、整理過程,掌握收集的方法,能根據統計表中的信息進行簡單的分析。
2、使學生在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復式統計表,能正確地填寫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3、通過學習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分析能力、合作能力以及參與意識。
教學重點是:體驗收集、整理數據的過程,兩張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
教學難點是:兩張單式統計表合并成復式統計表的過程,能對數據進行合理具體的分析。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課件、我們班部分小朋友二年級時的體重記錄表、作業紙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1、 同學們,為了我們的健康,每年我們都要進行一次體檢。這不,幾個星期前我們剛剛體檢過一次是吧?其中一項就是稱體重。今天,老師帶來了我們班部分小朋友一年級時的體重記錄表和統計表,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課件出示我們班小朋友一年級時的體記錄表和統計表。單位:千克)
楊銀春 21 王雨妃 28 毛瓊瑩 17 周江莉 19 胡靖浩 21
袁子栩 26 胡婕 22 鄔濤 18 許宏業 24 李旋 19
陳斌 輝 26 王駿輝 24 陳嬋榕 20 許瑩霜 32 毛黎寧 26
項世杰 14 任陶紅 31 呂慧凱 33 魏蘇琪 22 袁曉騰 29
胡杰 23 馬盈盈 20 竺蔚東 20 胡昊哲 21 陳濤 30
姜艷 20 吳雨欣 19 汪旭芳 30 張浩 22 汪奕 14
體重(千克)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數(人) 2 10 8 7 3
2、 仔細觀察,你能馬上說出這些小朋友中體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朋友有幾個么?
3、 你怎么看出來的?(我是從下面這張統計表中看出來的。)
4、 恩,你真會觀察,為什么不在上面這張記錄表中找呢?
5、 下面的統計表中的數據就是根據上面的記錄表中的數據統計出來的。統計出來后,我們就能更清楚地看出這些小朋友一年級時總體的體重情況。
6、 仔細觀察第二張統計表,你能來說說它的組成么?
7、 師小結:引導大家再說一遍:第一橫欄是體重的各擋分類,第二橫欄是各擋體重的人數。
二、 合作學習,解決問題。
1、 學生分組完成單式統計表。
師:現在我們都二年級了,我們的體重會有什么變化呢?老師還帶來了這些小朋友現在的體重記錄表,(出示同學們現在的具體體重記錄表)
楊銀春 25 王雨妃 32 毛瓊瑩 22 周江莉 23 胡靖浩 25
袁子栩 29 胡婕 29 鄔濤 21 許宏業 27 李旋 21
陳斌 輝 27 王駿輝 24 陳嬋榕 22 許瑩霜 35 毛黎寧 28
項世杰 17 任陶紅 35 呂慧凱 36 魏蘇琪 24 袁曉騰 34
胡杰 27 馬盈盈 24 竺蔚東 23 胡昊哲 25 陳濤 33
姜艷 24 吳雨欣 23 汪旭芳 33 張浩 26 汪奕 20
師:二年級了,大家都長了一歲,我們都比一年級時重了,如果也讓大家馬上說出體重在16到20千克的小朋友有幾個,我們可以怎么辦呢?
對了,讓我們利用統計的知識來統計一下吧。(出示單式統計表)
體重(克)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數(人)
要求:1、小組合作,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統計。(大家回憶一下,我們 以前學過的統計方法有哪些呀?恩,統計一個劃去一個或是做上記號,可以幫助我們在統計的過程中做到比重復不遺漏。)
2、統計完后,小組內指派一人記錄統計結果。
3、填完后,再仔細地檢查一遍。(有什么好的檢查方法么?)
你還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
(學生分組填寫統計表,師巡視一遍后參與較弱的一組學生的活動中。)
匯報交流,反饋自己統計的方法,比較得出既簡單又不容易錯的方法(滲透符號的思想),校對。
哪一組愿意來匯報一下自己的統計結果?
2、 師生研討完成一份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看著我們完成的統計表,現在你能清楚地說出這些同學們二年級總體的體重情況么?請說說。(學生回答后師小結)
師:比較一年級時的體重情況和二年級的體重情況有什么變化?(出示兩張單式統計表)
體重
(千克)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數 2 10 11 8 6
體重
(千克)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人數 0 1 14 7 8
師:這兩張統計表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和不同的地方么?
(第一橫欄都是表示體重,分成的每一檔體重也是一樣的。第二欄都是表示人數,但是各檔體重的人數是不同的。)
能把它們合并成一張統計表么?
(能,把兩張統計表相同的這一欄重合在一起(課件演示),把第二張的剩下的人數這一欄放在第一張人數一欄的下面。)
師小結:我們把這樣的表稱為“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板書簡單的復式統計表)
復式統計表能把兩個(或多個)統計內容的數據合并在一張表上,可以更加清晰、明了地反映數據的情況。而之前的兩張統計表就是單式統計表,只對統計內容的一組數據進行統計。
師:(1)比起單式統計表,復式統計表有什么優點么?
(2)可是如果把這張復式統計表拿給其他班的小朋友看,他們能看得懂么?怎么修改呢?(把兩個人數改成一年級時和二年級時)
(3)為了能讓復試統計表中的每一塊內容更清楚,我們還應該在左上角的位置注明體重人數和年級。新課標第一網
根據學生的回答,再邊引導邊課件演示邊引導學生改成最合理的復式統計表:
人數 體重
(人)
年級
15及15以下
16~20
21~25
26~30
31及31以上
一年級時 2 10 11 8 6
二年級時 0 1 14 7 8
3、認識、填寫簡單的復式統計表,提出并回答簡單的問題。
(1) 進一步認識復式統計表:橫欄是統計的內容,如表中的體重。右下方是填寫數據,如表中的人數。豎欄是統計的對象,如表中的年級。(邊說邊課件演示)
(2) 學生獨立填寫課本p107頁的復式統計表。
(3) 完成表下面的問題。
(4) 你還有什么發現?能提出什么數學問題嗎?
(5) 老師這兒也也有個問題想讓大家來回答,你能根據這張復試統計表中的數據預測出這些同學三年級時體重大概情況么?
三、 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1、 剛才我們統計的是人數,接下來我們再來統計一下天氣情況。
某地區三月份和五月份天氣情況統計。( 課件出示某市三、五月份的天氣記錄表,小組合作完成,學生完成后匯報交流)
看了表格,你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用算式來表示一下。
如果我們出去旅游,你認為選擇哪個月比較好?說說你的理由
2、 師:同學們,平時你們都喜歡吃什么蔬菜呢?接下來就由各組組長組織
統計自己大組小朋友喜歡吃的蔬菜情況,并把統計結果填在下面的表格中。
第( )組喜歡吃的蔬菜人數統計表
蔬菜名稱 茄子 西紅柿 黃瓜 青菜 其它
人數(人)
小組完成后全班匯總
我們班喜歡吃的蔬菜情況統計
蔬菜名稱
人數(人)
組別 茄
子 西
紅
柿 黃
瓜 青
菜
其 它
第一組
第二組
第三組
第四組
四、 全課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學得愉快么?都有哪些收獲和體會呢?
五、 課后練習:
課本p108頁做一做。
師:為了豐富小朋友的課余生活,學校想在下學期開設幾個興趣小組,不知道小朋友們喜歡什么,課后請小朋友們在班長的帶領下利用今天學習的知識,統計一下同學們喜歡的項目,完成課本p108頁的做一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