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式統計表》教學設計
預設:去掉“紅綠色”一欄。(師將“色彩”欄覆蓋)
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標題反映的是什么?)
預設:將標題換成反映全班的。(出示:大浦中心小學五()班同學最愛色彩統計表 年 月)
討論:這樣可以嗎?(填上班級)這個制表日期怎樣填?(現在的日期,填上)
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能看出哪一組喜歡紅色的人最多嗎?)
預設:要將人數改為第幾組。(師將第一到四組貼上)
討論:還有哪些地方需要修改的?(色彩表示?)
預設:色彩表示紅綠,不能表示第幾組。
討論:既要表示色彩,又要表示組別,怎么辦呢?這樣行不行?(出示表頭)
提問引導:這個是表頭,它被分成了幾個部分?(三個)色彩表示?(紅綠色)這一行叫橫欄。組別表示?(第幾組)這一豎叫豎欄,也叫縱欄。人數表示哪里?用手在空中摸一摸?請一位同學上來摸一摸。這里是填人數的,因此叫數據欄。
提問:現在能看出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歡紅色嗎?(不能)怎樣才能一眼看出來?
預設:學生要求加上“總計”
引導:(出示總計)通常總計寫在表頭的下面。誰來填一填?(生填)
提問:總計和合計一樣嗎?哪里不一樣?(合計算出的是同一組內部的人數,而總計算出的是四個組喜歡紅色、綠色的情況)
提問:這里的總合計是怎么算的?還有別的算法嗎?
提問:如果這兩種方法算出的得數不一樣,說明了什么?(某個地方出了問題,需要檢查)
引導:所以,我們在填表時,可以先用一種方法算出得數,再用另一種方法?(檢驗)
小結:我們用剛才的四張單式統計表合成了這樣一個大表,這個表叫做“復式統計表”(板書完整課題:復式統計表)
講述:復式統計表一般有標題、制表日期、表格三個部分。
二、比較異同,體驗復式統計表
提出要求:如果這個表格里的數據欄都是空的,你會填嗎?請拿出練習紙,上面就有這樣的一個統計表。我把黑板上的這個復式統計表還原成原來的四個單式統計表,請你填的時候想一想,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學生填表后,指名一生上講臺用視頻展示作品,說一說先填哪一部分,再填哪一部分,最后填哪一部分。
提問:現在我們看一看,哪個組喜歡紅色的人最多?你看的是這個復式統計表,還是那些單式統計表?哪種更容易比較?
小結:所以,復式統計表更容易比較,這既是復式統計表和單式統計表不同的地方,也是它的一個優點。(板書:容易比較)這兩種表還有什么不同呢?
學生討論。
啟發引導:單獨看這一張單式統計表,只能看到哪個組的信息?而看這一張復式統計表,可以看到幾個組的信息?從哪個表中可以看到全班一共有多少人喜歡綠色?從那四個單式統計表中可以直接看出來嗎?說明了什么?(復式統計表反映的內容豐富)(板書:內容豐富)
三、練習分析,應用復式統計表
談話:復式統計表的好處多,用處也多。我比較喜歡體育運動,專門收集了我國體育代表團在第26-29屆奧運會上獲得的獎牌數情況。(課件出示)請拿出練習1(改編后的“練一練”),你能把它們填到這個復式統計表里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