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4
全班交流后,教師可讓學生在本題圖中再畫一個與這兩個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的平行四邊形,使學生對這個問題有更深的理解。
6.第6題。
本題與第5題道理相同,正方形的邊長與平行四邊形底和高都相等,所以它們的面積相等,練習時,先讓學生獨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討論算法。全班交流時,教師要讓學生說明算理。
7.第7題。
練習時,教師可用實物教具按題意要求進行演示(也可讓學生親自操作),讓學生觀察,討論什么不變,什么發生了變化。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四條邊的長度不變,底邊上的高發生變化。從而得到它們的周長不變,但面積變小了的結論。
三, 擴展練習
指導學生完成教科書第83頁中的第8題。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在此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
本題解法:48÷2=24(cm2)
四. 全課小結(略)
五. 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2, 三角形的面積
第一課時:三角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 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并能應用公式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2) 培養學生應用已有知識解決新問題的能力。
2. 過程與方法:使學生經歷操作、觀察、討論、歸納等數學活動,進一步體會轉化方法的價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讓學生在探索活動中獲得積極的情感體驗,進一步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重難點、關鍵
重點:探索并掌握三角形的面積公式,能正確計算三角形的面積。
難點:理解三角形面積公式的推導過程。
教學過程
一. 創設情境,引入課題
1. 提出問題。
教師出示紅領巾,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1) 紅領巾是什么形狀?
(2) 你會算三角形的面積嗎?
2. 揭示課題。
師:三角形的面積可以怎樣計算呢?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研究的問題。
板書課題:三角形面積的計算。
二, 探索新知
1. 尋找思路。
師:你想用什么辦法探索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方法?
指名回答,學生可能會提供許多思路,只要學生說的合理,教師都應給予肯定。如學生可能會說用數方格的辦法、用割拼的辦法等。
師:上節課,我們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來探索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公式的,這節課,我們能不能把三角形也轉化成學過的圖形進行探索?下面大家就按照這個思路試一試。
2. 實驗探究
(1) 提出操作和探究。
讓學生拿出課前準備的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各兩個)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并討論。教師提出如下操作和探究要求:
1. 用兩個同樣的三角形拼一拼,能拼出什么圖形?
2. 拼出圖形的面積你會計算嗎?
3. 拼出的圖形與原來三角形有什么聯系?
(2) 操作、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操作和討論。教師巡視,及時了解學生在操作和討論中存在的問題,并進行針對性地指導。
(3) 匯報、交流。
在小組操作和討論的基礎上,教師組織學生學生進行全班交流。全班交流時,教師可以選擇用直角三角形、銳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拼的三種情況分別進行匯報,要求學生能根據拼出的圖形敘述出推導的過程。
通過交流,引導學生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