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五年級數學上冊教案全冊4
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或長方形),這個平行四邊形的底等于三角形的底,這個平行四邊形的高等于三角形的高。
(4) 抽象出面積公式。
根據學生討論,教師進行如下板書:
因為:三角形的面積=拼成的平行四邊形的面積÷2
所以:三角形的面積=底×高÷2
(5) 用字母公式表示。
師:如果用s表示三角形的面積,用a和h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那么你能用字母寫出三角形的面積公式嗎?
結合學生的回答,教師板書: s=ah÷2
三, 鞏固和應用
1. 出示如下討論題。
三角形abc和三角形dbc的面積有什么關系?為什么?
先讓學生獨立思考,并在小組內交流想法。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全班交流。通過全班交流,引導學生認識:這兩個三角形的面積相等。因為這兩個三角形共底,根據平行線間的距離處處相等,它們的高頁相等。
2. 完成教科書第85頁中的“做一做”。
實際操作,讓學生在自己的練習本上畫一個三角形,并量出必要的數據,算出它的面積,算完后與同桌交流一下。
四, 介紹“你知道嗎?”
1. 學生自學。
讓學生打開教科書第85頁,自學“你知道嗎?”內容。
2. 談體會和收獲。
師:通過自學,你有什么體會和收獲?
五, 全課小結(略)
六. 作業
選用課時作業設計。
3.梯形的面積
教學目標:
1 、使學生在探索活動中深刻體驗和感悟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
2、 在動手操作的活動中,逐步培養學生歸納、推理和語言表達的能力。
3、 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學會學習數學的方法,并通過小組合作,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
教學重點:通過學生發現梯形與已知圖形的聯系,自主探究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不斷體驗和感悟學習數學的方法,使學生學會學習。
教學難點: 發現梯形與已知圖形的聯系,引導學生自主體驗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過程:
一、復習鋪墊
1、 計算下面圖形的面積。
師:計算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時要注意什么?
生1:找到對應的底和高
生2:計算三角形的面積時要記得除以2。
師:為什么要除以2?
生1:不除以2就變成了求平行四邊形面積了。
生2:三角形面積是與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的一半。
2、 師:大家還記得我們用什么方法得到平行四邊形和三角形的面積計算公式的呢?
生1:運用割補法把平行四邊形沿高剪開,再拼成長方形。
生2:把兩個完全一樣的三角形拼成一個平行四邊形。
師:對了,我們是把沒有學過的圖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然后通過觀察找到圖形間的關系,從而得到新的計算方法。(板書:轉化)
二 探究新知
(一)轉化
出示29頁例題
師:這個堤壩的橫截面是什么圖形?你能說出它的各部分名稱嗎?它的面積是多少?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研究怎樣計算梯形的面積。(板書課題:梯形的面積)
師:大家有什么想法?
生:我們把梯形也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
師:你的想法真好,那么怎樣把梯形轉化成我們學過的圖形呢?請大家拿出準備好的梯形學具,4人小組討論,你能把梯形轉化成哪些學過的圖形?
學生討論后,匯報,可能有下面的做法: